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孟彦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283-1984
目录
封面
黎平县孟彦区志
目录
前言
凡例
照片
--
孟彦区公所驻地--孟彦全景
--
孟彦区委、区公所办公大楼
--
侗乡罗溪鼓楼
--
孟彦街脚公路大桥
--
孟彦中心小学
--
秦溪村东凌云塔
地图
--
黎平县第二区略图(民国二十一年)
--
黎平县第七区略图(民国二十一年)
--
孟彦区行政区划图
--
孟彦区民族分布示意图
--
孟彦区河、溪、水库、电站
--
孟彦区陆路交通示意图
--
孟彦区农候相似区
--
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孟彦、敖市两乡路线
--
孟彦区学校分布图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篇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乡(镇)、村、组
------
地里乡
------
八柳乡
------
孟彦镇
------
罗里乡
------
九层乡
------
平溪乡
------
天堂乡
------
敖市镇
--
第三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一、民族结构
------
二、年龄结构
------
三、文化结构
------
四、劳动职业
--
第四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附:孟彦区主要山峰高度表
----
第二节 水文
----
第三节 气候
------
一、光照
------
二、气温
------
三、降水
------
四、风
------
五、农业气候相似区
----
第四节 土壤
------
一、水稻土
------
二、旱作土
------
三、自然土
----
第五节 物产
------
一、动物
------
二、植物
------
三、矿产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涝灾
------
三、倒春寒
------
四、冰雹
------
五、凌冻
------
六、秋风
------
七、雷击
经济篇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
----
第四节 品种改良
----
第五节 农事工具
----
第六节 农业植保
----
第七节 农田建设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和分布
----
第二节 主要树种
----
第三节 林副产品
----
第四节 山 权
----
第五节 营 林
----
第六节 林区建设
----
第七节 森林保护
----
第八节 木材购销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家禽
----
第二节 疫病及防治
--
第四章 水电
----
第一节 水利
----
第二节 电力
--
第五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工副业
----
第二节 多种经营
--
第六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讯
--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一、机构建立
------
二、改造私商
------
三、购销网点
------
四、商品收购
------
五、商品销售
------
六、扶持生产
----
第三节 副食经营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九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一、农业税(公粮)
------
二、工商税
------
三、其它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十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储蓄存款
----
第四节 货币
--
第十一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二章 工商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集市管理
政治篇
--
第一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元朝时期
----
第二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孟彦区公所(含政府、公社、革委)
------
二、政务工作
------
三、乡镇政权(人代会)
----
第四节 军事
------
一、机构
------
二、兵役
------
三、民兵
--
第二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含三青团)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一、中共孟彦区委
------
二、基层组织(党代会)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一、共青团
------
二、工会
------
三、妇联
------
四、农会
--
第三章 要事纪略
----
一、抗美援朝
----
二、五大任务
----
三、土地改革
----
四、农业合作化
----
五、粮食统购统销
----
六、整风反右
----
七、反右倾
----
八、社教运动
----
十、农业学大寨
----
十一、粉碎“四人帮”
----
十二、农业生产责任制
文化教育篇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学前教育
----
第四节 小学
----
第五节 中学
------
一、普通中学
------
二、职业中学
----
第六节 学制、课程及考试制度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师资及待遇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文 化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一、故事
------
二、民歌
------
三、舞蹈
------
四、戏剧
----
第二节 建筑工艺
----
第三节 电影广播、电视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第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药
------
一、草医
------
二、中医
------
三、西医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四节 医疗设备
----
第五节 疾病防治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节 育手术
------
附寿星名录
社会篇
--
第一章 宗教
--
第二章 社会组织
----
一、土地会
----
二、清明会
----
三、老人会
----
四、青年会
----
五、行会
--
第三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丧、竖造
----
第四节 节 日
------
一、传统节 日
------
二、国定节 日
--
第四章 社会陋习和病态
----
第一节 陋习
----
第二节 病态
--
第五章 方言谚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人物篇
--
一、人物传
----
1、红军干部
------
罗成章
------
何国恩
----
2、教界名师
------
石国华
------
宋英才
------
赵静波
------
石宗英
----
3、陶工技师
------
仇长贵
--
二、英烈录
--
三、杨廷标
杂录
--
一、有关土司历代袭次及管辖范围
--
二、土司的残暴
--
三、寨火
--
四、虎害
《孟彦区志》编纂领导小组、编写小组名单
本届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