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宕昌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54-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10月
目录
封面
宕昌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题词一
--
题词二
--
题词三
--
欢迎班禅副委员长来宕昌合影留念
--
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引大工程总指挥韩正卿来宕昌县视察工作时,为《宕昌县志》题词
--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宕昌县志》编辑部人员合影
--
省地县领导和史志学专家、学者、陇南地区各县县志办代表、社会贤达复审《宕昌县志》时合影
--
宕昌城区一角
--
哈达铺红军长征遗址五处
----
“义和昌”药铺后院
----
同善社
----
关地庙
----
邮政代办所
----
张家大院
--
1972年——1983年间的县委常委办公楼
--
1984年后的县委办公楼
--
宕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宕昌县委员会办公楼
--
1986年后的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县人民政府大门
--
宕昌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
1大河坝林区窟窿沟
--
2大河坝林区瀑布
--
3大河坝林区岸门
--
4狮子间歇泉
--
5大河坝林区麦积峰
--
6高庙山公园一角
--
1宕昌大桥
--
2沙湾乡董家庄龙桥
--
3梅香透国魂
--
4重峰翠岗 (国画)
--
5官亭乡青林子握臂桥
--
面粉加工厂
--
陇南大寨 包谷
--
宕昌县城关农贸市场
--
何家堡水电站
--
宕昌县城残垣
--
齐家文化石器
--
宕昌县文化馆收藏的本县出土文物
--
宕昌县文化馆收藏的本县出土文物
--
高庙山公园泰山庙
--
书法艺术
--
宕昌县行政区划图
--
宕昌县城
《宕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宕昌县志》编辑部工作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 理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演变
----
第二节 县城
----
第三节 乡镇
--
第四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水文地质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基本气候
----
第六节 物候
----
第七节 主要气象灾害
----
第八节 历年灾害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产资源及其开采利用
----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改良
----
第三节 水利资源及其建设
----
第四节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
第五节 光能资源
--
第六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第二编经 济
--
第八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封建剥削
----
第二节 雇工增资、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复查
----
第四节 个体农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五节 人民公社及其经营管理
----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七节 人民生活
--
第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田基建和肥料建设
----
第三节 耕作制度及农业技术推广
----
第四节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第五节 农业机械
----
第六节 地方国营农(牧)场
----
第七节 农业区划
----
第八节 多种经营
--
第十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林业用地与森林分布
----
第三节 成林面积与蓄积量
----
第四节 林木的生长与消耗
----
第五节 林木的管理与发展
----
第六节 经济林的产量与产品
----
第七节 育苗造林
----
第八节 林副产品加工与利用
----
第九节 国营林场
--
第十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生产状况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五节 畜禽疾病及其防治
----
第六节 畜产品种类、产量及产值
----
第七节 社、队牧场
--
第十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水利
----
第四节 人畜饮水
----
第五节 水保
--
第十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个体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五节 县属国营工业
--
第十四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
----
第五节 县车队及拖拉机站设施
--
第十五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十六章 能源利用
----
第一节 电力供应
----
第二节 煤炭供应
----
第三节 柴草利用
----
第四节 沼气利用
--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县城建设与规划
----
第三节 乡镇(村)建设与规划
--
第十八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
第十九章 财政税务审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预算外收支
----
第五节 农业税
----
第六节 税务
----
第七节 反偷税漏税
----
第八节 审计监督
--
第二十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流通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基建拨款管理
----
第六节 公债
--
第二十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商品购进
----
第四节 商品销售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二十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的收购
----
第四节 产品的加工出口
----
第五节 扶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二十三章 药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中药材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
----
第三节 四大宗名贵药材
----
第四节 中药材收购
----
第五节 中药材加工
----
第六节 中西药销售
----
第七节 中西药、器械批发零售
--
第二十四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五节 粮油饲料加工
--
第二十五章 工商、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第三编政 治
--
第二十六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普选
----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十七章 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县政府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 机构设置及干部状况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
第二十八章 司法和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案件的审理和检察
----
第三节 民事纠纷的调解和处理
----
第四节 社会治安
----
第五节 律师、公证、宣传和调解
--
第二十九章 中共宕昌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的早期活动
----
第二节 中共宕昌县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宕昌县历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党的宣传工作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三十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 工商团体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妇联
--
第三十一章 参议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参议会
----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十二章 其它党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三青团
--
第三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灾害救济
----
第五节 优抚安置
----
第六节 禁烟禁毒
第四编军 事
--
第三十四章 驻军和战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战事
--
第三十五章 红军长征在哈达铺
----
第一节 红一方面军的主要活动
----
第二节 红二、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反动派屠杀革命者
----
第四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宕昌序列表
------
红军长征途径宕昌路线及区、乡组织分布图
--
第三十六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武器装备和管理
----
第四节 民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编文 化
--
第三十七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事业机构及文艺团体
----
第二节 群众文艺
----
第三节 著作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第五节 名胜景观
--
第三十八章 新闻广播影视
----
第一节 新闻报道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电影放映
--
第三十九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职业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及待遇
----
第九节 教育经费及学校建设
--
第四十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防疫灭病
----
第五节 民间医术和验方
--
第四十一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节 制生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四十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活动场地
----
第五节 竞赛活动
--
第四十三章 科技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项目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宣传
--
第四十四章 档案
第六编社 会
--
第四十五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各种会道门
--
第四十六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婚姻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节 俗
----
第五节 生活习俗
----
第六节 忌讳
----
第七节 社会新风
--
第四十七章 墓葬
--
第四十八章 寺庙
--
第四十九章 歌谣谚语与传说
----
第一节 歌谣谚语
----
第二节 传说
--
第五十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区域性方言词汇
----
第三节 藏族方言词汇
----
第四节 典型方言句例
第七编人 物
--
第五十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历史名人传
------
马堃
------
马暨
------
张锦
------
张潜
------
王继政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
屈葆才
------
毛文炳
------
沈澍霖
------
苏殿元
------
朱进禄
------
何约三
------
赵跻仁
------
李广植
------
沈世伟
------
柳 英
------
沈容海
------
杨生财
------
唐有才
--
第五十二章 人物简介
----
尚佐周
----
王 玺
----
刘德胜
----
张子敬
----
杨得得
----
全生祥
----
张玉龙
----
贾力增
----
石美玉
----
李增友
----
郭效仪
----
马体安
----
赵怀玉
----
王世珍
----
丁东杰
----
杨玉杰
----
冉敏学
----
何 智
----
韩正卿
----
李亚哲
----
文丕谟
----
陈启生
--
第五十三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历史名人录
------
马珍
------
朱衣
------
马国栋
------
马任远
------
文士奎
------
王映奎
------
杨腾飞
------
赵登甲
------
文永泰
------
杨保忠
------
马建元
------
刘毓堂
------
代邦栋
------
杨玥
------
赵永清
------
张炯魁
------
马汉良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模范人物录
附录
--
一、文献
----
1、明洪武帝封马珍为百户土司之敕
----
2、回民地区守则
----
3、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
----
4、陇南西固伪县长率部起义
----
5、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使用“勤劳致富”提法的通知
------
附:彭、陈给中央的信
----
6、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
----
7、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
----
8、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
9、红军长征去陕北是在哈达铺决定的
----
10、宕昌国
----
11、重修韩院清微宫缘簿序
--
二、摩崖
----
1、候儿坝摩崖
----
2、鲁班阁摩崖
----
3、邓桥摩崖
----
4、通北口摩崖
----
5、尖佛嘴摩崖
--
三、碑文墓志
--
四、蕨菜
--
五、一九八七年宕昌县各乡(镇)行政村合作社名录
--
六、计量单位详解
--
七、编写部门志及提供资料人员名录
后记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