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志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着重记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五十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轨迹。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目录

封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志
题词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志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志编辑部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时期
-- 第二节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时期
第二章 科技兴院
-- 第一节 科技兴院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科技兴院效应
---- 一、科研成果
---- 二、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简介
---- 三、著作
-- 第三节 科技兴院保证
第三章 中药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机制
---- 一、科研方针
---- 二、科研保证
-- 第二节 研究成果
---- 一、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时期
---- 二、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时期
-- 第三节 中药剂型改革基地
---- 一、中药制剂中试基地(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二、制剂中心
-- 第四节 中药研究室
---- 一、中药药理研究室(国家三级实验室)
---- 二、中药毒理实验室(省二级实验室)
---- 三、中药分析实验室(省二级实验室)
--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四章 针灸研究
-- 第一节 所改院前的针灸研究
-- 第二节 所改院后的针灸研究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主要获奖成果简介
第五章 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
-- 第一节 祖研时期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
---- 一、溃疡病的临床研究
---- 一、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三、骨科的临床研究(中医外科)
---- 四、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 五、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 六、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
---- 七、宁神灵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
---- 八、冠心病心胶痛的研究
---- 九、动脉硬化的治疗及抗动脉硬化药物的研究
---- 十、肺气肿、肺心病的治疗研究
-- 第二节 研究院时期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
-- 第三节 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所领导变化
-- 第四节 研究成果
第六章 中医医疗
-- 第一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 一、肾病科
---- 二、心血管科
-- 第二节 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学科
---- 一、针灸推拿科(神经内科)
---- 二、皮肤科
---- 三、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糖尿病科)
-- 第三节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 中医妇科
-- 第四节 其他临床科室
---- 一、急症科
---- 二、消化科
---- 三、呼吸科
---- 四、普外科(外二科)
---- 五、产科
---- 六、男科(外三科)
---- 七、儿科
---- 八、骨科
---- 九、按摩科
---- 十、肛肠科
---- 十一、肿瘤科
---- 十二、口腔科
---- 十三、眼科
---- 十四、手术室
---- 十五、结石病专科
---- 十六、血液透析中心
---- 十七、康复中心
---- 十八、周围血管病科(脉痹病研究室)
---- 十九、老年病科(老年病研究室)
-- 第五节 中医护理
-- 第六节 临床医技科室
---- 一、检验科
---- 二、放射线科
---- 三、CT室
---- 四、B超室
---- 五、心电室
---- 六、神经电生理室
---- 七、病理科
---- 八、胃镜室
-- 第七节 病案管理
-- 第八节 质量控制
-- 第九节 医德医风
---- 一、工作机构
---- 二、制度建设与宣传教育
---- 三、工作措施
---- 四、工作成果
-- 第十节 医保工作
-- 第十一节 职工医疗保健
第七章 中医教育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一、中医带徒
---- 二、“七二一”大学
---- 三、在职进修
-- 第二节 针灸经络教育进修基地
---- 一、针灸研究班
---- 二、针灸学员班
---- 三、针灸研究生班
-- 第三节 光明中医函大黑龙江分校
--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
----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
---- 二、其他研究生教育
第八章 机构设置与职工队伍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行政机构
---- 二、党群机构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一、祖研时期
---- 二、省中医研究院时期
第九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综合管理
---- 一、行政综合管理
---- 二、行政事务管理
---- 三、各类公议
---- 四、公章管理
---- 五、文秘工作
---- 六、档案管理
---- 七、对外宣传
---- 附1:建院30年纪要
---- 附2:1998年抗洪纪事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一、人员编制
---- 二、激励机制
---- 三、老干部工作
---- 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五、劳动工资
---- 六、技术职称晋升
---- 七、人事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 八、人事档案
---- 九、奖金
-- 第三节 医务管理
---- 附: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一、收支管理
---- 二、制度建设
---- 三、信息化管理及网络建设
---- 四、物价管理
---- 五、财务档案及有价证券管理
---- 六、固定资产管理
-- 第五节 药剂管理
-- 第六节 外事管理
---- 一、中药方面的外事交往
---- 五、对外合作交流(医疗队)
---- 六、培养外国留学生
-- 第七节 安全保卫工作
-- 第八节 后勤管理
---- 一、基本建设(包括房屋维修、改造装修
---- 二、后勤供应与服务
-- 第九节 图书管理
---- 一、沿革
---- 二、藏书建设(包括中外文期刊)
---- 三、图书馆的利用
---- 四、业务活动
---- 五、人才培养和人员组成
-- 第十节 附属与挂靠单位
---- 一、附属单位
---- 二、挂靠单位
第十章 党团工作
-- 第一节 党委班子建设
---- 一、自身建设
---- 二、民主集中制
---- 三、廉政建设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一、党员
---- 二、党支部
---- 三、党员大会
-- 第三节 宣传、统战
---- 一、宣传
---- 二、统战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节 党委办公室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一、党内监督
---- 二、党风党纪教育
----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四、信访查处工作
---- 五、纪检自身建设
-- 第七节 群团
---- 一、工会
---- 二、职工代表大会
----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八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高式国
---- 余泗海
---- 张业儒
---- 滕捷
---- 王克凡
---- 裴廷辅
---- 梁瑞凤
---- 高桂郁
---- 高仲山
---- 李振华
---- 刘志坦
---- 张双
---- 刘东春
-- 第二节 人物简述
---- 孙季兰
---- 吴瑞华
---- 于桂芝
---- 刘瑞海
---- 张志杰
---- 单翠华
---- 张一民
---- 常志南
---- 许双贵
---- 李枫
---- 刘敏
---- 宋文学
---- 刑绍周
---- 高奎滨
---- 付连举
---- 于庄
---- 逢硕
---- 王振全
---- 张缙
---- 傅克治
---- 史久良
---- 于锦岚
---- 王明禹
---- 高永祥
---- 马静娴
---- 李强
---- 哈永年
---- 杨国良
---- 张英超
---- 藤义和
---- 张琳
---- 林茂庚
---- 吴秉纯
---- 李维贤
---- 刘殿生
---- 王福隆
---- 丰秀菊
---- 何秀芬
---- 李国平
---- 李东成
---- 古凤江
---- 李永光
---- 唐蕙兰
---- 赵慧君
---- 孙振芳
---- 楼昆明
---- 许正斌
---- 宫崇哲
---- 王孝莹
---- 邵立坤
---- 刘永铭
---- 王克勤
---- 刘祥
---- 刘万山
---- 徐殿忠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张琪
---- 王学军
---- 纪士超
---- 张佩青
---- 王顺
---- 王伟明
---- 李大宁
---- 张政
---- 赵振岗
---- 才清荣
---- 刘东杰
---- 郭文勤
---- 王铁良
---- 赵秀琴
---- 罗佳波
---- 隋淑梅
---- 于翔龙
---- 杨质秀
---- 马林
---- 迟继铭
---- 张晓昀
---- 徐惠梅
---- 韩冰虹
---- 牛凤云
---- 王毅铭
---- 李淑芳
---- 贾维刚
大事记
特载
附录
修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