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粮食志

秦州粮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志书体例,本书为粮食行业专业志,采取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形式,以粮油流通中征购、销售、调拨、仓储、加工、粮油贸易、议购议销等主要环节及粮食系统内部有关业务设章立节,以事系时,横排竖写。并附以序、述、记、表、图、录等。二、时间断限,上限追溯至占有资料的最早年代,下限为2009年。

目录

封面
秦州粮食志
《秦州粮食志》修志领导小组
《秦州粮食志》编纂办公室
题词
-- 甘肃省粮食局副局长成文生题词
-- 中共天水市委常委、秦州区区委书记张明泰题词
-- 天水市粮食局局长马有成题词
-- 秦州区人大主任杨虎林题词
-- 秦州区人民政府区长周伟题词
-- 原秦州区政协主席霍秀清题词
-- 原天水市粮食局局长金学明题词
图片
-- 二〇〇六年七月,秦州区粮食局被国家粮食局指定为“县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联系点”。
-- 一九九六年三月,秦州区粮食局被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评为“全国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
-- 一九九〇年五月,秦城区牡丹粮管所被省粮食局评为“全省粮油仓储工作先进单位”。
-- 二〇〇七年五月,秦州区粮食局被天水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 2009年8月8日,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张景辉(中)、常委副市长柴金祥(左二)在中共天水市委
-- 2010年5月18日,甘肃省粮食局局长何水清(右二),在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张明泰(右三)、天水市
-- 秦州区粮食局部分历届领导与现任班子成员合影
-- 粮食志编写、审稿人员合影
-- 秦州区粮食局办公地址
-- 秦州区汪川综合交易市场粮食交易区
-- 秦州区粮食局太京粮库
-- 秦州区汪川综合交易市场
-- 原天水市工种补差粮票(样票)
-- 原天水市秦城区菜农粮票(票样)
-- 原天水市秦城区城镇居民限价面粉供应券(1996)
-- 秦州区关子粮管所土圆仓
-- 秦州区牡丹粮管所
-- 原大水巾粮食局青南仓库
-- 原秦城区粮食局办公楼及青南粮店
-- 原天水市粮油食品厂生产办公楼
-- 福新第五面粉公司天水分厂粉楼
-- 原天水市面粉厂制粉高方平筛
-- 原天水市粮油食品厂手工包挂面
-- 秦州区秦岭乡榨油车间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粮政机构
-- 第一章 建国前粮政机构设置
-- 第二章 建国后机构沿革
----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食局负责人更迭
---- 第三节 粮食局机关办公地址变迁
---- 第四节 职能股(科)室
---- 第五节 局直单位
---- 第六节 职工人数
第二篇 粮油贸易
-- 第一章 民国前及民国时期粮食市场
---- 第一节 民国前粮食市场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粮食市场
------ 一、城区市场
------ 二、农村集市
---- 第三节 市场粮价
------ 一、民国前的市场粮价
------ 二、民国时期市场粮价
-- 第二章 建国初期粮食市场
---- 第一节 市场结构
------ 一、国营粮食商业
------ 二、私营粮油行业
---- 第二节 供求状况
------ 一、平抑市价
------ 二、市场波动
-- 第三章 统购时期的粮食市场
---- 第一节 初期市场
---- 第二节 关闭市场
---- 第三节 恢复市场
---- 第四节 “文革”中的粮食市场
---- 第五节 市场开放
-- 第四章 “合同定购”时期粮食市场
-- 第五章 粮价放开后的粮食市场
-- 第六章 粮油议购议销
-- 第七章 市场管理
---- 第一节 建国前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市场管理
第三篇 粮油征购
-- 第一章 田赋粮
---- 第一节 清朝前的田赋粮
---- 第二节 清朝田赋粮
------ 一、民田
------ 二、屯田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田赋粮
-- 第二章 公粮
-- 第三章 粮食统购
---- 第一节 统购初期
---- 第二节 粮食“三定”时期
---- 第三节 大购时期
------ 一、高估产
------ 二、高征购
------ 三、调整收购政策
----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第五节 征购“一定三年”
---- 第六节 征购“一定五年”
---- 第七节 调减征购
-- 第四章 合同定购
---- 第一节 定购政策
---- 第二节 完善办法
---- 第三节 包购
-- 第五章 国家定购
-- 第六章 市场收购
-- 第七章 油脂收购
---- 第一节 油料生产
---- 第二节 统购
---- 第三节 超购超奖
---- 第四节 合同定购
---- 第五节 “必保计划”收购
第四篇 粮油销售
-- 第一章 城镇供应
---- 第一节 口粮供应
------ 一、凭征供应
------ 二、分等定量
------ 三、精减压销
------ 四、恢复标准
------ 五、基本口粮加工种补差粮供应
------ 六、主杂粮搭配
------ 七、销售包干
------ 八、特殊照顾
------ 九、粮价改革及限价销售
---- 第二节 食油供应
------ 一、敞销
------ 二、定量
------ 三、压销
------ 四、恢复定量
------ 五、补助及特供
------ 六、提高定量
------ 七、半高价油
---- 第三节 票证
------ 一、票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 二、粮票收兑标准
------ 三、管理
------ 四、启用与上解
---- 第四节 供应管理
------ 一、粮店设置
------ 二、供应制度
------ 三、整顿统销
------ 四、择点供应
------ 五、恢复销售台帐
------ 六、改善服务
-- 第二章 工商行业粮油供应
---- 第一节 按需供应
---- 第二节 计划供应
---- 第三节 调整供应政策
-- 第三章 军粮供应
---- 第一节 支前粮
---- 第二节 驻军用粮
------ 一、供应办法
------ 二、供应机构
-- 第四章 农村销售
---- 第一节 统销
------ 一、统销初期
------ 二、定销
------ 三、大销
------ 四、生活安排
------ 五、“三种渠道”供应办法
------ 六、借销
------ 七、包销
---- 第二节 以工代赈
---- 第三节 奖售粮
---- 第四节 退耕还林补助粮销售
---- 第五节 菜农供应
------ 一、差额补供
------ 二、包干供应
------ 三、指标管理
------ 四、粮菜挂钩
-- 第五章 市场销售
第五篇 粮油储运
-- 第一章 仓库建设
---- 第一节 民国前粮仓
------ 一、常平仓
------ 二、义仓
------ 三、社仓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粮仓
---- 第三节 建国后仓库建设
------ 一、建国初仓库状况
------ 二、六十年建仓概况
---- 第四节 粮库分布
------ 一、中心粮库
------ 二、中梁粮站
------ 三、太京粮站
------ 四、藉口粮站
------ 五、铁炉粮站
------ 六、关子粮站
------ 七、牡丹粮站
------ 八、秦岭粮站
------ 九、杨家寺粮站
------ 十、皂郊粮站
------ 十一、兴隆粮站(库)
------ 十二、娘娘坝粮站
------ 十三、李子粮站
------ 十四、平南粮站
------ 十五、天水粮站
------ 十六、汪川粮站
------ 十七、大门粮站
------ 十八、苏城粮站
------ 十九、五里铺仓库
-- 第二章 储存
---- 第一节 粮油库存
------ 一、周转库存
------ 二、国家储备
------ 三、省级储备
------ 四、市级储备
------ 五、区级储备
------ 六、社会储备与国代民储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一、粮油保管制度
------ 二、粮油保管方法
---- 第三节 粮油检测
------ 一、质量标准
------ 二、粮油检测仪器
------ 三、人员培训
---- 第四节 “四无”粮仓
---- 第五节 粮食机械
---- 第六节 清仓查库
-- 第三章 粮油调运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调拨
------ 一、省间调拨
------ 二、地间调拨
------ 三、县(区)间调拨
------ 四、区(市)内调拨
---- 第三节 粮油运输
------ 一、人、畜力运输
------ 二、马车运输
------ 三、专业运输车队
------ 四、合理运输
-- 第四章 包装器材
---- 第一节 包装标准规格
------ 一、麻袋标准规格
------ 二、面袋标准规格
------ 三、油桶标准规格
---- 第二节 装具等级
------ 一、麻袋
------ 二、面袋
------ 三、油桶
---- 第三节 装具管理
------ 一、粮油装具
------ 二、报废
---- 第四节 油罐
-- 第五章 计量管理
第六篇 粮油工业
-- 第一章 粮食加工
---- 第一节 人力、畜力、水力加工
---- 第二节 机械加工
---- 第三节 建国初粮食加工
------ 一、军办面粉加工厂
------ 二、私营面粉厂
------ 三、公私合营新秦企业有限公司天水福五面粉厂
---- 第四节 城市粮食加工
---- 第五节 农村粮食加工
-- 第二章 油脂加工
---- 第一节 土法榨油
---- 第二节 城市机械榨油
---- 第三节 农村机械榨油
-- 第三章 粮油食品
---- 第一节 挂面
------ 一、手工挂面
------ 二、机制挂面
---- 第二节 其它品种
------ 一、面包
------ 二、糕点
------ 三、麦胚饼干
---- 第三节 综合利用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主管部门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一、管理层次
------ 二、制度建设
------ 三、结算方式
第七篇 综合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一、粮食收购计划
------ 二、粮食销售计划
------ 三、粮食调拨计划
------ 四、粮食库存计划
------ 五、粮食加工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二章 财务与会计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会计核算
-- 第三章 计划价格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价格调整
---- 第三节 价格改革
---- 第四节 粮食差价
------ 一、地区差价
------ 二、品种差价
------ 三、品质差价
------ 四、购销差价
-- 第四章 职工教育与培训
---- 第一节 职工培训
------ 一、开展练习基本功、技术竞赛活动
------ 二、(市)区局自办的各种培训班
------ 三、派员参加天水市(地区)粮食局举办的各种培训
------ 四、参加天水市粮食干部学校举办的各类学习班
------ 五、参加省粮食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 第二节 职工文化补习
---- 第三节 粮食专业学历教育
-- 第五章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一、中央有关部门表彰的
---- 二、省级有关部门表彰的
---- 三、天水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表彰的
---- 四、秦州区委、区政府表彰的
-- 第六章 方便食品与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城市粮店方便食品
---- 第二节 农村粮站多种经营
附录
-- 1.呈报奉令筹办军粮柴草数目变通办法请鉴
-- 2.民国三十六年元月天水县参议会召开第十次参议员座谈会,决定稳定价的六项办法
-- 3.天水县政府训令“案准天水县参议会天参字第三十八号”巧代电
-- 4.天水商工会函(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 5.天水县政府训令<社(36)未字第139号>
-- 6.天水县政府训令<社(36)申字第190号>
-- 7.函达本会改选情形希查照由
-- 8.天水县政府训令
-- 9.天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
-- 10.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 11.秦州区粮食市场监管办法(试行)
-- 12.天水市秦州区粮食应急预案
-- 13.天水市秦州区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试行)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