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黄河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山东东明黄河志》(1986 - 2005)的编写,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
事求是地记述山东东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历史和现状为原则,力求达
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意在“资政、教化、存史”,宣传山东东明
黄河,更好地为治黄事业发展服务。
一、本志编写是依据《山东黄河志工作手册》和《菏泽黄河志篇目设
置》的要求,结合东明黄河的具体情况,编纂出可读、可信、可用、内容丰富
的黄河专业志。整个编纂工作遵循以时为序,实事求是,述而不论,紧扣主
题,反映全貌,体现东明黄河特色的原则。
二、本志以志为主体,辅以述、记、图、表、录、照片等,尽力做到图文并
茂;采用篇、章、节体,事以类从,横分纵述。全志采用记述性语体文,行文
力求准确、朴实、简洁、流畅。篇、章下设无题序,简要反映事物发展脉络。
三、本志记述上限起自1986年,由于事物的连续性,为了承上启下,有
些章节内容适当上溯,下限止于2005年底,个别事件适当延限。
四、本志设10篇30章,首列概述,以下按专业分篇为:东明黄河、防洪
工程、防汛、水资源利用、科技与教育、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综合管理、经
济工作、人物、黄河文化等篇,书后附有附录、索引、编后记,均独立城篇。
五、本志计量单位以1986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计量法》为准,做到计量准确,前后统一。
六、本志的标点符号执行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标点符号使用法》;简化字的使用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
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用简化字记述古地名、古人名、古文献易
引起误解时,用繁体字或异体字。
七、本志中的组织机构等名称一般用全称,过长的名称第一次出现时
用全称,后用简称。根据《黄委关于基层单位名称变更通知》,东明黄河河
务局、菏泽黄河河务局经历了几次更名。为此在本志记述中,1990年前,称
东明黄河修防段、菏泽黄河修防处,简称东明修防段、菏泽修防处;1990年
12月8日更名为东明县黄河河务局、菏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简称东明县河
务局、菏泽地区河务局;2001年1月10日,菏泽地区黄河河务局改为菏泽
市黄河河务局,简称菏泽市河务局;2004年9月9日,菏泽市河务局改称山
东黄河河务局菏泽黄河河务局,简称菏泽河务局;2004年11月1日起,东
明县河务局更名为菏泽黄河河务局东明黄河河务局,简称东明河务局。
八、本志中地名用当时名称,纪年一般用公元纪年。
九、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东明黄河河务局原始档案、文献、史籍、工具
书及征集调查资料,数据来自统计部门和有关科室。在编写过程中广采博
取,并加考证核实,力求做到准确完整,翔实可靠,所引资料一般不再注明
出处。本书所有照片都由东明黄河河务局提供。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东明黄河
--
第一章 东明河道
----
第一节 河道特征
----
第二节 水沙特征
--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二篇 防洪工程
--
第一章 堤防
----
第一节 堤防加高
----
第二节 堤防加固
----
第三节 标准化堤防建设
----
第四节 放淤固堤
----
第五节 管护设施
----
第六节 堤防绿化
--
第二章 险工建设
----
第一节 险工沿革
----
第二节 续建与改建
----
第三节 整修加固
--
第三章 河道整治
----
第一节 河势演变
----
第二节 工程沿革
----
第三节 新建、续建和恢复工程
----
第四节 整修加固
--
第四章 宽河段河道治理
----
第一节 工程规划
----
第二节 滚河防护工程
----
第三节 引黄淤滩
----
第四节 调水调沙
第三篇 防汛
--
第一章 防汛组织
----
第一节 防汛指挥机构
----
第二节 防汛队伍
--
第二章 防汛管理
----
第一节 规范化建设
----
第二节 防汛准备
----
第三节 滩区生产堤
--
第三章 黄河滩区安全建设
----
第一节 滩区安全建设
----
第二节 滩区迁安救护
----
第三节 灾后重建
--
第四章 抗洪抢险
----
第一节 查险与报险
----
第二节 历年洪水
----
第三节 抗洪抢险
--
第五章 防凌汛
----
第一节 冰凌观测与报汛
----
第二节 防凌措施
----
第三节 历年凌情
第四篇 水资源利用
--
第一章 水量调度与管理
----
第一节 水量调度
----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二章 引黄供水
----
第一节 渠首工程
----
第二节 引黄灌区
----
第三节 滩区水利建设
第五篇 科技与教育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组织与规划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科技研究与应用
----
第四节 获奖成果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技能培训
第六篇 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
第一章 丁程建设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建设管理
----
第三节 庭院建设
--
第二章 工程运行管理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程管护
----
第三节 工程用地确权划界
第七篇 综合管理
--
第一章 机构与人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改革
----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
----
第三节 职工工资与养老保险
----
第四节 医疗卫生
----
第五节 离退休职工管理
--
第二章 安全生产
----
第一节 安全管理
----
第二节 重点安全生产活动与事故处理
--
第三章 水政监察
----
第一节 水政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水法规建设与普法
----
第三节 水行政执法
--
第四章 财务与物资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五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管理
----
第二节 审计项目
--
第六章 其他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二节 纪检监察
----
第三节 工会工作
----
第四节 档案管理
第八篇 经济工作
--
第一章 工程施工企业
----
第一节 施工队伍
----
第二节 承建工程
--
第二章 淤背区种植与养殖
----
第一节 淤背区概况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养殖业
--
第三章 加工制造与服务业
----
第一节 加工制造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九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简介
--
第二章 人物名表
第十篇 黄河文化
--
第一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文化遗迹
----
第三节 古东明十景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二章 名胜景观
----
第一节 景观建设
----
第二节 黄河公园
----
第三节 碑刻、碑文
----
第四节 黄河诗词选辑
附录
--
山东省黄河防汛条例
--
堤防工程维修养护标准
表、图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