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记述了诏安县的自然、政治、文化、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目录
封面
诏安县志
《诏安县志》编审机构人员名单
图片
--
诏安县政区图
--
诏安县地势图
--
诏安县城区图
--
1996年1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诏安
--
1996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视察诏安
--
198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视察诏安
--
1999年4月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视察诏安
--
1985年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视察诏安
--
1995年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视察诏安边贸大市场
--
1994年11月福建省委副书记何少川、省委常委赵学敏为诏安边贸大市场奠基
--
诏安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新办公楼
--
诏安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原办公楼
--
南诏镇城区一角
--
南诏镇梅园路
--
写字楼
--
城乡建设大楼
--
新村建设
--
桥东镇桥园村村部
--
国道324线诏安路段
--
宫口港和码头
--
国道324线诏安大桥
--
龙潭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岭下溪水库大坝和水电站
--
电信局大楼和机房
--
电视差转台
--
工商银行诏安支行办公大楼和营业大厅
--
闽粤第一城度假村
--
明诏大酒店
--
中山公园夜色
--
怀恩公园
--
南诏大市场一角
--
四都镇农贸市场
--
小商品市场
--
桥东镇桥园市场
--
诏安名果
----
荔枝
----
香蕉
----
芦柑
----
木菠萝
----
西番莲
----
青梅
----
龙眼
----
芒果
----
莲雾
--
甘蔗
--
养鹅场
--
荔枝园
--
茶园
--
水稻田
--
福建省高富瑞诏安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大门和烤鳗生产线
--
工艺瓷
--
德兴工贸城大楼
--
诏安特产
----
冬瓜条
----
八仙茶产品
----
咸金枣
----
红木家具
----
竹木制品
----
石斑鱼
----
文蛤
----
对虾
----
泥蚶
----
翡翠贻贝、牡蛎吊养养殖场
--
1998年7月国家女排在诏安县体育馆举行表演赛
--
电脑室
--
诏安县第一中学
--
中学生运动会
--
诏安潮剧团赴新加坡演出剧照
--
外国朋友在诏安学木偶表演艺术
--
建设乡希望小学
--
县医院住院部
--
桥东镇桥园村幼儿园
--
四都镇敬老院
--
幼儿习画
--
书画展览
--
沈耀初美术馆
--
书画艺术之乡
--
明·沈起津书法作品
--
清·刘国玺雨景山水图
--
清·汪志周芦雁图
--
清·沈瑶池吉庆图
--
清·谢(王官)樵墨竹图
--
清·沈锦洲莲花图
--
沈耀初晨鸡图
--
沈汉桢花卉图
--
谢丰年昌雨春耕图
--
徐序行松鹰图
--
沈柔坚硕果累累图
--
宋绍定元年(1228年)状元题匾
--
明·张瑞图仕江村灵慧庙题联
--
明·沈起津《双屏泰山庙记》碑刻
--
明·黄道周霞葛五通村题匾
--
卢若骥为长林寺住持僧道宗立匾
--
城关北门街圣旨亭清·乾隆题匾
--
出土小石器
--
腊洲山贝丘遗址
--
仙塘村古堡
--
石牌坊
--
金马台
--
古井
--
中共闽粤边云和诏县委机关办公遗址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官陂彩楼
--
关帝庙及瓦雕
--
舞狮
--
凤山寺
--
庙会
--
南山寺
--
万古庙
--
土楼
--
祥麟塔
--
九侯山大天开
--
花瓶石
--
九侯山
--
金环塔
--
姑嫂石
--
漳南第一关——分水关
--
果老峰
--
望洋台
--
参加省、市、县三级评审《诏安县志》会议人员
--
《诏安县志》编辑室成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政区
--
第一章隶属境域
----
第一节隶属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宋至清代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
第三章县城乡镇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卷二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变迁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候区划
----
第三节气象要素
----
附一、物候谚语
----
附二、天气谚语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潮汐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类型
----
第二节分布
----
第三节耕作层养分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类型
----
第二节分布
--
第七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动物
----
第二节植物
------
附:野生药材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风水灾
----
第三节震灾
----
第四节寒害
卷三人口
--
第一章人口总量与变动
----
第一节人口总量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二章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一节人口分布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姓氏构成
----
第三节性别构成
----
第四节年龄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七节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
附:残疾人构成调查
--
第四章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政策措施
----
第四节晚婚晚育
----
第五节优生优育
卷四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区建设
----
第一节城池
----
第二节街巷建设
----
第三节房屋建设
----
第四节公共设施
----
第五节园林绿化
----
第六节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
--
第二章镇村建设
----
第一节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建设
----
第二节村庄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与企业
----
第二节建筑设计
----
第三节建筑技术
----
第四节主要建筑物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监测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五章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规划管理
----
第三节建筑市场管理
----
第四节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建筑质量与工程造价管理
----
第六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七节环境管理
卷五国民经济计划与统计
--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四节商品流通计划管理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社会生产结构
----
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
----
第三节农业内部结构
----
第四节工业内部结构
--
第三章国民经济统计
----
第一节统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统计业务
----
第三节统计调查
----
第四节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卷六农业
--
第一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畜力
----
第四节农业机具
----
第五节农业分区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粮食作物
----
第一节水稻
----
第二节小麦
----
第三节甘薯
----
第四节其他
--
第四章经济作物
----
第一节甘蔗
----
第二节花生
----
第三节蔬菜
----
第四节食用菌
----
第五节其他
--
第五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栽培技术
----
第三节良种推广
----
第四节肥料施用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六章禽畜蜂饲养
----
第一节家禽饲养
----
第二节家畜饲养
----
第三节养蜂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七章开垦围垦
----
第一节荒地开垦
----
第二节海滩围垦
--
第八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
第三节企业机构
卷七果茶胶
--
第一章水果生产
----
第一节种类分布
----
第二节面积产量
----
第三节主要果树栽培
----
第四节名果介绍
--
第二章茶叶生产
----
第一节面积产量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栽培管理
----
第四节基地
--
第三章橡胶生产
----
第一节面积产量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基地
----
第四节橡胶初加工
卷八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林种
----
第三节树种
----
第四节林业产品
--
第二章山林权属
----
第一节林权改革
----
第二节林木入社
----
第三节林权调整
----
第四节林业“三定”
--
第三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造林
----
第三节林木抚育
----
第四节林种基地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队伍
----
第二节依法治林
----
第三节森林防火
----
第四节封山育林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林政管理
卷九渔业
--
第一章渔业资源
----
第一节水域滩涂
----
第二节水产品资源
--
第二章水产养殖
----
第一节种苗引进培育
----
第二节海水养殖
----
第三节淡水养殖
--
第三章海洋捕捞
----
第一节捕捞渔汛
----
第二节捕捞作业
--
第四章淡水捕捞
----
第一节溪河捕捞
----
第二节山塘与水库捕捞
--
第五章渔具改革
----
第一节机电装置
----
第二节渔网改造
----
第三节其他改革
--
第六章渔港与渔村
----
第一节渔港
----
第二节主要渔村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渔政渔监管理
卷十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引水工程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排涝工程
----
第五节堤防工程
--
第二章抗旱抗洪
----
第一节抗旱
----
第二节抗洪
--
第三章水电开发
----
第一节主要电站
----
第二节小水电站
----
第三节供电与电网
--
第四章用电
----
第一节工业用电
----
第二节农业用电
----
第三节生活用电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企事业机构
----
第三节水利管理
----
第四节水电管理
卷十一工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与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四节“三资”工业
--
第二章门类
----
第一节食品
----
第二节建材
----
第三节陶瓷
----
第四节制鞋与塑胶制品
----
第五节造船
----
第六节化工
----
第七节机械五金
----
第八节木竹加工与雕刻
----
第九节造纸印刷
----
第十节针织服装
----
第十一节矿产
----
第十二节电力
--
第三章名优产品
----
第一节食品类
----
第二节机械类
----
第三节其他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生产管理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第五节物资管理
----
第六节民主管理
卷十二乡镇企业
--
第一章经济类型
----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村街办企业
----
第三节联户企业
----
第四节个体企业
----
第五节“三资”企业
--
第二章企业门类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农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商业与饮食服务企业
--
第三章企业与名优特产品选介
----
第一节企业选介
----
第二节名优特产品选介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产供销管理
----
第三节生产责任制
卷十三交通
--
第一章陆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梁
--
第二章水路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
----
第三节码头
----
第四节航标
----
第五节渡口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货运
----
第二节客运
----
第三节装卸搬运
----
第四节运输企业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运输管理
----
第三节航政管理
----
第四节路政管理
----
第五节交通监理
----
第六节安全管理
卷十四邮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县机构
----
第二节乡(镇)机构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业务
------
附:民信局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无线通信
----
第三节电话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劳动岗位管理
----
第二节业务技术管理
----
第三节计划统计管理
----
第四节财务管理
卷十五商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个体与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有商业
----
第四节其他商业
--
第二章商业网点
----
第一节批零商业
----
第二节集市贸易
----
第三节省际边贸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二节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节专卖商品购销
----
第四节生产资料购销
--
第四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五章商业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票证管理
----
第五节储运管理
卷十六粮油经营
--
第一章粮油市场
----
第一节粮油集市贸易
----
第二节粮油议价调剂
----
第三节粮油市场价格
--
第二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粮食统购
----
第二节粮食定购
----
第三节油料统购
----
第四节粮油议购
--
第三章粮油统销
----
第一节粮食供应
----
第二节食油供应
----
第三节供应网点
--
第四章储运
----
第一节粮食仓储
----
第二节粮食调运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票证管理
卷十七供销合作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苏区消费合作社
----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合作社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供销合作社
--
第二章购销业务
----
第一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节农副产品采购
----
第四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三章扶持服务生产
----
第一节扶持生产
----
第二节多种经营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民主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培训教育
----
第四节股金与分红
卷十八对外与对港台经济贸易
--
第一章口岸
----
第一节通商口岸
----
第二节口岸监管
--
第二章贸易品类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进口商品
----
第三节对台湾贸易商品
--
第三章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节“三来一补”业务
----
第二节“三资”企业
----
第三节技术援外
----
第四节劳务输出
----
第五节动植物种苗引进
--
第四章外向型开发
----
第一节建立创汇基地
----
第二节兴办经济小区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进出口管理
----
第三节外汇管理
卷十九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税体制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税务体制
--
第二章财政收支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章赋税
----
第一节用地与房地产税种
----
第二节流转、收益、资源税种
----
第三节特种行为与目的税种
----
第四节专项基金
--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财政管理
----
第三节税务管理
----
第四节审计监督
卷二十金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民间金融机构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章金融业务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贷款
----
第三节外汇业务
----
第四节代理业务
----
第五节结算
--
第四章保险业务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费与理赔
----
第三节保险服务
--
第五章金融管理
----
第一节现金管理
----
第二节金融市场管理
卷二十一工商行政、物价、计量标准管理
--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商标管理
----
第四节广告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变动
----
第二节商品定价
----
第三节商品比价
----
第四节商品差价
----
第五节监督检查
--
第三章计量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四章机构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物价与计量管理机构
----
第三节其他管理机构
卷二十二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诏安地方组织
----
第一节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及其活动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组织机构
----
第三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委主要活动
----
第五节党的建设
----
第六节宣传教育
----
第七节纪律检查
----
第八节统一战线
----
第九节来信来访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诏安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党部组织沿革
----
第二节县党部主要活动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诏安地方组织
--
第三章中国民主社会党诏安地方组织
----
附:共和党、青年党在诏安活动情况
卷二十三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明清县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附:县城议事会
--
第二章民国县政府与县参议会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附一:十九路军的“诏安县人民政府”
----
附二:省参议员与国大代表、立法委员选举
--
第三章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饶和埔诏县苏维埃代表大会
----
第二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与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节政务纪要
--
第五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政协诏安县委员会
----
第二节职能机构
----
第三节主要活动
卷二十四群众团体
--
第一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民国时期工会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工会
--
第二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农会
----
第二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青年联合会
----
第三节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妇女运动组织
----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工商联合会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三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其他群众团体
----
第一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台胞台属联谊会
----
第三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四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卫生系统学(协)会
----
第六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七节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八节计划生育协会
----
第九节残疾人联合会
卷二十五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抚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优待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烈士褒扬
--
第二章救济扶持
----
第一节社会救济
----
第二节扶持贫困
----
第三节扶持老区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老供养
----
第二节弃婴收养
----
第三节福利企业
--
第四章安置
----
第一节复退与离退休军人安置
----
第二节移民安置
--
第五章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婚姻登记管理
----
第二节地名普查管理
----
第三节社团登记管理
----
第四节落实少数民族成分
卷二十六劳动人事
--
第一章工人管理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调配
----
第三节工人培训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奖惩
----
第六节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
--
第二章干部管理
----
第一节干部编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调配与精简
----
第四节考核任免奖惩
----
第五节干部培训
----
第六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第三章工资福利社保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
第三节社会劳动保险
--
第四章离休退休退职
----
第一节工人退休退职
----
第二节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
第五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一节插队落户
----
第二节就业安置
--
第六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卷二十七公安司法
--
第一章民国时期公安司法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人民公安
----
第一节公安机构
----
第二节打击犯罪活动
----
第三节治安行政管理
----
第四节预审看守
----
第五节边防与出入境管理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第七节消防
--
第三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人民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七节执行工作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司法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律师
卷二十八军事
--
第一章驻军
----
第一节唐至清驻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二章地方军事机关与地方武装
----
第一节宋至清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军事机关与武装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兵役制
----
第六节义务兵为主体兵役制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政治教育
----
第三节军事训练
----
第四节民兵代表大会
--
第五章防务
----
第一节海防
----
第二节防空
----
第三节军民联防
--
第六章兵事记略
----
第一节陈元光屯军南诏
----
第二节陈吊眼抗元
----
第三节嘉靖倭患与反海禁斗争
----
第四节郑芝龙海上抗荷斗争
----
第五节郑成功、郑经驻诏安沿海抗清
----
第六节太平军入诏
----
第七节抗击日本军队入侵
----
第八节乌山革命根据地军民抗击国民党军队
----
第九节解放诏安
----
第十节凤山歼灭国民党武装特务
卷二十九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场所与设施
----
第二节文化艺术团体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书画美术
----
第一节书法
----
第二节绘画
----
第三节摄影
----
第四节工艺美术
----
第五节书画艺术之乡
--
第三章文学
----
第一节民间文学
----
第二节诗词
----
第三节散文与小说
--
第四章戏剧音乐舞蹈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曲艺与杂艺
----
第三节音乐与舞蹈
--
第五章广播影视音像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电影
----
第四节音像
--
第六章报刊报道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杂志
----
第三节新闻报道
--
第七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八章史志编纂
----
第一节文史资料
----
第二节志书修纂
--
第九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项目
卷三十教育
--
第一章旧式教育
----
第一节私塾书院义学
----
第二节县学社学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园班设置
----
第二节幼儿教养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思想教育与教学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教育与教学
--
第五章中等专业与职业教育
----
第一节中等专业学校
----
第二节中等职业学校
--
第六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文化教育
----
第二节职工文化教育
----
第三节干部文化教育
----
第四节成人专业教育
--
第七章教师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待遇
----
第三节培训
--
第八章教育管理与设施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人事管理
----
第三节经费管理
----
第四节教研组织
----
第五节设施设备
----
第六节勤工俭学
卷三十一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研组织与队伍
----
第一节科研单位
----
第二节学术团体
----
第三节四级农科网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学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咨询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节科技培训
----
第五节青少年科普活动
--
第三章科研与推广
----
第一节科学研究
----
第二节获奖成果
----
第三节成果推广应用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项目申报与课题评奖
----
第三节经费管理
----
第四节人才管理
卷三十二体育
--
第一章传统体育
----
第一节武术
----
第二节棋类
----
第三节弄狮与舞鸟
----
第四节龙舟竞渡
----
第五节信鸽竞翔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农民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
第三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幼儿体育
----
第二节中小学体育
----
第三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参加国际竞赛
----
第二节参加全国竞赛
----
第三节参加省级竞赛
----
第四节参加市(专、地)级竞赛
----
第五节县内竞赛
--
第五章体育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卷三十三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节村卫生所
----
第四节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章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节中医人员
----
第二节西医人员
----
第三节其他人员
--
第三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公共卫生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科病查治
----
第三节围产保健
----
第四节儿童保健
--
第五章医疗技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护理
--
第六章药材药物
----
第一节地产药材
----
第二节中药加工
----
第三节西药
----
第四节药物制剂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医政管理
----
第三节药政管理
----
第四节医疗制度
卷三十四侨胞与台港澳同胞
--
第一章侨胞
----
第一节出国
----
第二节分布
----
第三节业绩
----
第四节社团
----
第五节爱国爱乡
--
第二章台湾同胞
----
第一节东渡入台
----
第二节分布
----
第三节开发海岛
----
第四节亲缘关系
----
第五节关心桑梓建设
--
第三章香港与澳门同胞
----
第一节迁徙港澳创业
----
第二节援助家乡发展
--
第四章侨台港澳事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接待联谊
----
第三节安置救济
----
第四节落实政策
卷三十五文物名胜
--
第一章遗址
----
第一节文化遗址
----
第二节民居遗址
----
第三节宋代窑址
----
第四节城堡遗址
----
第五节关寨遗址
----
第六节革命遗址
--
第二章墓葬
----
第一节唐宋元墓
----
第二节明墓
----
第三节清墓
--
第三章建筑
----
第一节寺庙庵宫
----
第二节亭塔烟墩
----
第三节石牌坊
----
第四节古桥
----
第五节民宅书院
----
第六节古井古陂
----
第七节革命纪念建筑
--
第四章雕刻
----
第一节石刻
----
第二节木刻
----
第三节雕像
--
第五章馆藏文物
----
第一节宋元明代文物
----
第二节当代书画作品
----
第三节革命遗物
--
第六章文物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普查保护
--
第七章名胜
----
第一节湖内名胜点
----
第二节梅岭名胜点
----
第三节渐山名胜点
----
第四节其他名胜点
卷三十六风俗宗教
--
第一章风俗
----
第一节岁时节日
----
第二节生产习俗
----
第三节婚丧喜庆
----
第四节生活习俗
----
第五节民间信仰
----
第六节道德风尚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基督教
卷三十七方言
--
第一章诏安闽南方言音系
----
第一节声韵调系统
----
第二节连续变调
--
第二章同音字表
--
第三章诏安闽南话词汇语法与语料
----
第一节词汇
----
第二节语法
----
第三节语料
--
第四章诏安客话简介
----
第一节声韵调系统
----
第二节词汇与语法举例
卷三十八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许天正
----
沈世纪
----
陈景肃
----
吴大成
----
张 达
----
陈吊眼
----
陈汶辉
----
许海福
----
叶 (宜)
----
吴 朴
----
吴 平
----
沈 铁
----
沈起津
----
万 礼
----
释道宗
----
叶观海
----
沈一葵
----
康 瑞
----
刘国玺
----
沈锦洲
----
谢浣湘
----
沈瑶池
----
谢颖苏
----
汪志周
----
陈盛韶
----
田 考
----
吴世奇
----
沈镜湖
----
李庆标
----
韩希琦
----
田伯良
----
张尧明
----
游子光
----
张 贞
----
涂渺沧
----
余佩皋
----
林仲姚
----
吴阿柔
----
谢松山
----
吴鹤汀
----
许秀峰
----
沈东海
----
沈明白
----
涂屏南
----
张 崇
----
沈 光
----
林碧梓
----
刘锡三
----
谢卓元
----
林从周
----
沈向奎
----
沈耀初
----
张华云
----
罗时元
----
李和尚
----
赖洪祥
----
张 敏
----
许大贵
----
许辉星
----
张牛眼
----
文永视
----
沈禹水
----
许木泰
----
陈文平
----
张火瑞
----
徐序行
----
沈万五
----
沈奇善
----
沈庆鸿
----
张振财
----
沈秋香
--
第二章人物传略
----
沈子真
----
林迈佳
----
戴 冠
----
汾倬文
----
沈宝善
----
谢延(火龠)
----
吴天章
----
许钓龙
----
胡倬章
----
沈祖文
----
马兆麟
----
林壬
----
谢锡璋
----
涂梦龙
----
林 嘉
----
谢东澜
----
沙韻
----
许树毂
----
谢北垣
----
谢镇江
----
吴梦沂
----
沈璟
----
吴(莆)
----
沈聪慧
----
林学渊
----
沈裕康
----
谢丰年
----
沈汉桢
----
附:健在的著名人物传略
------
沈福文
------
涂士杰
------
林林
------
沈锡纯
------
沈桂阳
------
沈柔坚
------
陈晋昌
------
林仰峥
------
韩 柯
------
陈宗镛
------
徐君亮
------
沈冰山
------
陈炳权
------
许木钦
------
林鸿初
------
张鸿斌
------
吴水澎
------
吴硕贤
------
沈斐敏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章人物表
附 录
--
一、奏书
--
二、旧志序选
--
三、重要文献选
本志编修始末
《诏安县志》编写单位和编写人员情况一览表
提供与核实资料主要人员名录
赞助《诏安县志》出版的单位和个人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