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市中区志(1985~1996)

德阳市市中区志(1985~1996)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求真存实的思想原则;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社会稳定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准确、真实地记述德阳市市中区的历史;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光辉历史的业绩。二、本志上限为1985年,下限为1996年,部分照片、资料适当后延。记述地域范围,以1985年至1996年的行政区划为准,区域内市以上机关、单位用附记,简介方式作适当记述。

内容时限: 1985-1996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目录

封面
德阳市市中区志(1985-1996)
图片
-- 中共德阳市市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大门
-- 1989年2月1日,区委书记米斌在“1988年度全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1992年7月5日,区委书记张寿昌在半年全区工作总结大会上作工作总结,区长吴果行(左一)主持大会
-- 1989年9月2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德阳市市中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 1987年7月31日,区委区政府在金山镇为一等功臣丘怀品,二等功臣杨文军召开庆功大会,市委书记张仁樑
-- 荣誉附图
-- 1993年1月,德阳市市中区获农业部“首届全国铁牛杯竞赛优胜单位”奖杯
-- 1986年3月,德阳市市中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 1992年,德阳市市中区荣获“四川省计划生育红旗县”称号
-- 1988年,全区实现平原绿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证书
-- 小麦油菜丰收在望
-- 农业喜获丰收
-- 现代化养鸡场
-- 蜀龙养殖中心的良种鸭场
-- 德新镇肉牛养殖场
-- 区良种猪场
-- 罗江金花梨生产基地
-- 水库渔业
-- 庭园绿化
-- 林业部到区验收长防林
-- 市区街道绿化
-- 绵远河长江防护林黄许段
-- 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中伟在德阳市市中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 四川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杨崇汇在德阳市市中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 1996年,市中区的联合收割机组队出征参加跨区域跨多镇机收小麦
-- 修建中的绵远河黄许段防洪堤
-- 开发滩涂、渠系配套
-- 开荒山造梯地
-- 人民渠五期干渠
-- 丘陵乡镇坡改梯地示范工程
-- 1990年6月8日,省长张皓若(左三)在市委书记李永寿(右二)、区委书记米斌(右一)陪同下视察德阳市
-- 1991年,苏联客商到柏隆丝织厂考察
-- 区经济开发区一角
-- 快速发展的区经济开发区
-- 区经济开发区内的特变电工标准厂房
-- 四川美丰集团
-- 区经济开发区110千伏输变电站
-- 德阳钢铁集团公司轧材车间
-- 区经济开发区天然气输气站
-- 开发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新疆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的收割机
-- 八角井镇纵横纸业有限责任公司2400纸机生产车间
-- 德阳市柏隆丝织厂
-- 八角井镇德阳钢铁集团公司十吨电炉车间
-- 黄许纸箱广
-- 黄许镇德陶集团墙地砖生产流水线
-- 黄许重型机械厂
-- 德阳市酒精厂
-- 四川玻璃纤维板厂罗江分厂开发的省级新产品
-- 德阳市糖厂开发的果脯、桔肉饮料
-- 孝泉清真食品厂生产的系列土特产品
-- 德阳金属容器厂生产的省优产品
-- 德阳电缆厂生产的省优产品
-- 黄许禽蛋厂生产的部优产品
-- 德阳黄许米厂生产的市优产品
-- 合成洗涤剂厂生产的省优产品
-- 德阳北塑一厂开发的省级新产品
-- 德阳黄河食品厂生产的省优产品
-- 德阳市生化制药厂生产的出口产品
-- 德阳柏隆丝织厂生产的部、省优产品
-- 时任建设部部长候捷(左三)在区领导张寿昌、刘哲陪同下视察德钢集团
-- 靓丽旌湖人居·自然·和谐
-- 四川文化娱乐城古堡景区
-- 市区旌东片区一角
-- 旌湖岸边富康人家
-- 天元镇贫困户旧房
-- 天元镇贫困户新房
-- 东街新貌
-- 八角井镇广场
-- 黄许镇圣三中心村一角
-- 原市区东街
-- 八角井镇工业开发区
-- 八角井镇新农村建设
-- 孝泉镇仿古一条街
-- 黄许镇滨河小区一条街
-- 柏隆镇居民休闲广场
-- 1994年10月18日,中外合作成绵高速公路开工奠基典礼在八角井镇梨园村举行
-- 1991年12月18日,黄(许)塔(水)三级水泥路的竣工典礼在略坪镇举行,省交通厅副厅长马明典(左三
-- 1992年9月28日,德中公路改善工程开工典礼在小山门东湖山公园门口举行,市委书记李永寿等领导出席开
-- 成绵高速公路黄许段
-- 德(阳)中(江)路下穿成绵高速公路
-- 德什路下穿宝成铁路
-- 八角井镇川大路
-- 孝(泉)柏(隆)路孝泉段
-- 108国道黄许镇黄许大桥
-- 1985年11月22日,副市长任乾元(中)宣布市中区顺利通过“普初”检查验收
-- 1986年,美国华盛顿州公立教育总监弗兰克·布鲁列先生等一行参观德阳中学
-- 1992年,德国济根地区教育代表团访问德阳中学
-- 市中区第一幼儿园
-- 市一小
-- 德新镇初中
-- 八角井镇中心小学
-- 新盛镇初中
-- 孝泉师范学校
-- 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达标
-- 黄许职业中专
-- 市中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外景
-- 美国公众媒介中心主任柏岚仁先生和项目官员李文晶女士在孝感镇孝感村视察计生协会工作
-- 市中区血吸虫病防治站大楼外貌
-- 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外貌
-- 市中区柏隆镇卫生院全貌
-- 孝泉镇卫生院一景
-- 黄许镇卫生院
-- 八角井镇卫生院
-- 八角井镇柳凤村卫生站
-- 实基础灭螺
-- 德阳孔庙
-- 汉上庸长阙
-- 德阳文庙公园新貌
-- 白马关乡境内的庞统墓
-- 文星镇观音崖景区的二十四孝石雕
--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孝泉镇新建的德孝城大门
-- 德阳石刻
-- 孝泉镇龙护舍利宝塔
-- 姜孝祠正殿
-- 罗江镇李调元故里长廊
-- 孝泉镇三孝园
-- 孝泉清真寺
-- 孝泉镇旷继勋业绩碑
-- 三孝园藏经楼
-- 文星镇观音崖景区
-- 文星镇观音崖景区
-- 八角井镇南春园——外景
-- 白马关乡大霍山万佛寺
-- 八角井镇南春园——内景
-- 1989年,市中区委、区政府举办农村文艺调演
-- 德阳石牛公园
-- 1996年新建的市中区广播电视中心
-- 区农村文艺调演
-- 闹元宵彩车队
-- 1988年闹元宵游行队伍
-- 1996年,八角井镇农民摩托车队游行喜迎春节
-- 德阳市龙舟赛市中区彩船队
-- 1992年市中区庆元宵
-- 区文化工作者送文化下乡,为广大群众写春联
-- 区首届农民运动会
-- 1989年,市中区人民群众舞狮迎春
-- 黄许镇海胜村六组民间艺人杨选模竹琴(道筒)表演
-- 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县党政领导同《德阳市中区志》编辑部成员合影
《德阳市市中区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德阳市市中区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德阳市市中区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疆域
---- 第三节 区划
-- 第二章 街道办事处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旌阳街道办事处
---- 第二节 城南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城北街道办事处
-- 第三章 区镇乡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旌阳区
---- 第二节 孝泉区
---- 第三节 黄许区
---- 第四节 寿丰区
---- 第五节 罗江区
---- 第六节 鄢家区
---- 第七节 金山区
---- 第八节 略坪区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矿藏
-- 第二章 气候河流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植被土壤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地震
---- 第五节 其他灾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变动
---- 第三节 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三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普查
---- 第二节 成果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
---- 第三节 奖惩
第四篇 土地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调查
---- 第二节 详查
-- 第二章 利用开发
---- 第一节 利用规划
---- 第二节 开发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地籍
---- 第二节 地政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农业区划
第五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污染
---- 第一节 水
---- 第二节 大气
---- 第三节 垃圾
---- 第四节 其他
-- 第二章 监测治理
---- 第一节 监测
---- 第二节 治理
第六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共德阳市市中区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二章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第一届党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二届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三届党代表大会
-- 第三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查处违纪申诉案件
---- 第三节 纪检信访
--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
----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宣传
---- 第二节 培训教育
---- 第三节 网络建设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非中共人士安排
---- 第二节 民族事务
---- 第三节 宗教事务
---- 第四节 台侨事务
---- 第五节 有关统战事务
-- 第七章 政法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八章 有关党务
---- 第一节 党校教育
---- 第二节 政策研究
---- 第三节 机关党委
---- 第四节 地方党史
---- 第五节 来信来访
---- 第六节 保密工作
-- 第九章 制度建设
---- 第一节 常委会议
---- 第二节 民主生活会议
---- 第三节 中心小组学习会议
---- 第四节 联系基层工作制度
---- 第五节 来信来访接待日制度
---- 第六节 报告请示制度
-- 第十章 重大决策
---- 第一节 制定兴区战略
---- 第二节 交流干部
---- 第三节 制定综合目标考核制度
---- 第四节 培训干部
---- 第五节 发展乡镇企业
---- 第六节 发展多种经营
---- 第七节 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 第八节 决定修缮古迹寺庙
---- 第九节 对外交流
第七篇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市中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代表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二章 市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 第三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第八篇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市中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节 街道办事处
-- 第二章 政务
---- 第一节 发展经济
---- 第二节 社会政务
-- 第三章 执法监察
---- 第一节 行政执法
---- 第二节 监察
-- 第四章 制度建设
---- 第一节 会议制度
---- 第二节 民主生活会制度
---- 第三节 人大、政协工作联系制度
---- 第四节 廉政建设制度
---- 第五节 公文管理制度
-- 第五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建设小康县(区)
---- 第二节 建成“十强县”
---- 第三节 建立经济开发区
---- 第四节 小城镇建设
---- 第五节 公路建设
---- 第六节 绿化达标
---- 第七节 绵远河堤防整治
---- 第八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九节 投资修缮古迹寺庙
---- 第十节 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
第九篇 人民政协
-- 第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阳市市中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委员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阳市市中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三节 工作
第十篇 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工商联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德阳市委员会孝泉师范支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市中区组织
---- 第三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阳市委员会孝泉师范支部
---- 第四节 农工民主党罗江支部
---- 第五节 九三学社德阳市市中区支社
----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一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德阳市市中区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德阳市市中区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军事训练
---- 第二节 民兵整组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兵
---- 第二节 预备役登记
-- 第四章 政事军务
---- 第一节 政事
---- 第二节 军务
-- 第五章 驻军
----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56018部队
---- 第二节 武警中队
---- 第三节 武警消防中队
第十二篇 政法
-- 第一章 法制建设
---- 第一节 普法教育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警种警务
---- 第二节 刑事侦察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内部保卫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申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经济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申诉复查
---- 第六节 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事务
第十三篇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村(居)民委员会选举
---- 第二节 村(居)民自治
---- 第三节 村(居)民委员会调整变动
-- 第二章 拥军优抚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优属优待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五节 安置
-- 第三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扶贫救济
---- 第三节 收容救助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供养
---- 第二节 残疾人事业
---- 第三节 福利集资
---- 第四节 老龄工作
-- 第五章 婚姻殡葬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六章 社团管理区域勘界
---- 第一节 社团管理
---- 第二节 区域勘界
第十四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节 编制
-- 第二章 职工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用工形式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工人
---- 第三节 离休
---- 第四节 退休
---- 第五节 离职
-- 第四章 经济待遇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奖金
---- 第三节 津贴补贴
-- 第五章 安全生产
---- 第一节 法规
---- 第二节 监察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事故
-- 第六章 劳动福利
---- 第一节 社会保险
---- 第二节 福利
-- 第七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待业管理
---- 第二节 就业安置
----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十五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战略
---- 第一节 决策
---- 第二节 成效
-- 第二章 经济发展速度
----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
----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三节 乡镇企业总产值
---- 第四节 粮食总产量
---- 第五节 多种经营总收入
---- 第六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第七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三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工农业结构
---- 第三节 种植业经济结构
-- 第四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城乡居民收入
---- 第三节 城乡居民储蓄
第十六篇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二节 村、社集体经营体制
-- 第二章 工业企业改革
---- 第一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
---- 第二节 转换经营机制
---- 第三节 企业内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股份制改造
---- 第五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章 计划、物价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物价体制改革
-- 第四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粮食
---- 第三节 供销
---- 第四节 外贸
-- 第五章 财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税务体制改革
-- 第六章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改革
-- 第七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养老保障
---- 第二节 医疗保障
---- 第三节 失业保险
---- 第四节 工伤保险
---- 第五节 生育保险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监督管理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五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十八篇 农业
-- 第一章 粮油生产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粮食
---- 第三节 油料
---- 第四节 栽培
-- 第二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专业村组建设
---- 第三节 商品生产基地
---- 第四节 生猪
---- 第五节 家兔
---- 第六节 家禽
---- 第七节 禽蛋
---- 第八节 鱼
---- 第九节 果
---- 第十节 桑茧
---- 第十一节 蔬菜
---- 第十二节 其他
-- 第三章 水利水电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
---- 第三节 防洪工程建设
---- 第四节 用水管水
---- 第五节 蓄水保水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七节 水电生产与管理
--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二节 农机事业管理
---- 第三节 机耕道路建设
---- 第四节 农机技术培训
-- 第五章 造林绿化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
---- 第三节 绿化达标
-- 第六章 中低产田土改造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实施
---- 第三节 成果
-- 第七章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第一节 市中区区级组织
---- 第二节 镇乡级组织
第十九篇 工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体制结构
---- 第二节 轻重工业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重点行业
---- 第一节 机械冶金
---- 第二节 建筑材料
---- 第三节 食品
---- 第四节 化工
---- 第五节 纺织缝纫
-- 第三章 其他行业
---- 第一节 能源
---- 第二节 造纸
---- 第三节 文化用品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节 纺织器材
---- 第六节 线缆电器
---- 第七节 皮毛加工
---- 第八节 木材加工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质量管理
---- 第二节 安全生产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附:驻德阳市市中区主要工业单位
第二十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发展战略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结构
---- 第四节 工业小区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经营机制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税金利润
---- 第二节 管理赞
---- 第三节 工资奖金
---- 附:重点企业简介
第二十一篇 经济开发区
-- 第一章 建立开发区
---- 第一节 论证立项
---- 第二节 选址规划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区域设计
---- 第二节 重点项目
---- 第三节 建设投资
---- 第四节 土地开发利用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三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政策
---- 第二节 项目
---- 第三节 服务
-- 第四章 规模成效
---- 第一节 规模
---- 第二节 成效
第二十二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及私营商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销售
-- 第三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调拨
-- 第四章 物资贸易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贸易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贸易
-- 第六章 茧丝绸经营
---- 第一节 干茧
---- 第二节 生丝绸
第二十三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路
---- 第四节 桥涵
---- 第五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二十四篇 城镇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勘测设计
-- 第二章 建设
---- 第一节 市区
---- 第二节 镇乡
---- 第三节 中心村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建筑
---- 第二节 质量
---- 第三节 安全
---- 第四节 公房房产
---- 第五节 其他
------ 附:古建筑选介
第二十五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征管
---- 第二节 税源税种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稽杏
第二十六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证券
---- 第三节 业务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 第三章 其他金融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第二十七篇 教育
-- 第一章 设施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学校建设
---- 第三节 设备
-- 第二章 结构
---- 第一节 基础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高等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三章 队伍
---- 第一节 任用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育督导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五节 教学改革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五章 校办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附:驻市中区省市主要学校
第二十八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队伍
---- 第一节 人员
---- 第二节 职称评定
-- 第二章 成果
----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选介
----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选介
---- 第三节 其他科技成果选介
---- 第四节 专利技术
---- 第五节 科技专著
-- 第三章 活动
---- 第一节 学术交流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科普宣传
---- 第四节 成果推广
---- 第五节 科技咨询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项目管理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三节 人才管理
---- 第四节 成果鉴定 奖励
第二十九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市中区
---- 第二节 基层
---- 第三节 医院
---- 第四节 红十字会
---- 第五节 个体诊所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培训
---- 第四节 管理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爱国卫生
-- 第四章 防疫
---- 第一节 地方病
---- 第二节 传染病
---- 第三节 职业病
-- 第五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三节 老年保健
---- 第四节 科技人员保健
---- 第五节 职工保健
---- 第六节 初级保健达标
-- 第六章 公费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七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行业管理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药品管理
第三十篇 文化旅游体育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群众文化团体
----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音乐舞蹈
----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 第三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文化娱乐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 电影 音像
---- 第四节 其他
---- 第五节 稽查
-- 第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馆藏文物
-- 第五章 档案地方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七章 名胜旅游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修缮古迹
---- 第四节 旅游
-- 第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第三十一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二章 宗族家庭
---- 第一节 宗族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章 姓氏家谱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家谱
-- 第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生产习俗
---- 第四节 商业习俗
---- 第五节 节日习俗
---- 第六节 称谓习俗
---- 第七节 民歌 民谣 方言
---- 第八节 民间传说
---- 第九节 时尚流行词汇
-- 第五章 道德风尚
---- 第一节 美德
---- 第二节 陋习
---- 第三节 恶行
第三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范英士
---- 彭明经
---- 雷太丰
---- 任秉权
---- 孔叔宛
---- 李英
---- 唐良佐
---- 张学智
---- 蓝藻善
---- 申秉钧
---- 解华亭
---- 曾祥祜
---- 李权
---- 米斌
---- 王惠民
---- 尹华宣
---- 杨怀义
---- 刘文龙
-- 第二章 名录
---- 一、部、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生产)者名录
---- 二、德阳市市中区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省津贴专家名录
---- 三、德阳市市中区特级教师名录
---- 四、德阳市科技拔尖人才名录
---- 五、德阳市市中区副教授(高级职级)以上人员名录.
附录
-- 一、建国后县志序跋选
-- 二、重要文存
-- 三、新修《德阳县志》补遗
---- (一)农业学大寨
---- (二)工业学大庆
---- (三)第一次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
---- (四)中国民主同盟
---- (五)“民众自卫军德阳纵队”起义人员的政策处理
-- 四、新修《德阳县志》勘误
-- 五、志文选载
-- 六、新编德阳市市中区部门志综录
-- 七、新编德阳市市中区乡镇志综录
-- 八、新编德阳市市中区部门志书材料综录
-- 九、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旌阳区人民政府 中共罗江县委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组织编修《德阳市市中区志》的决定
-- 十、《德阳市市中区志》评审委员会评审《德阳市市中区志》稿意见
-- 十一、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德阳市市中区志(1985 ~1996)》出版发行的批复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