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县水利志

丹徒县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治江工程、河道工程、蓄水工程、机电排灌、农田水利、防汛防旱、水利管理等章。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11月

目录

封面
丹徒县水利志
《丹徒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审定批准单位
图片
-- 丹徒县水利工程图(2000年)
-- 199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左二)偕夫人朱琳(左一)在省委书记陈焕友(右二)、市委书记方之焯(右
-- 199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前排右二)在省长季允石(前排右三)、市委书记方之焯(前排右一)
-- 1991年7月,副省长高德正(右二)在市委书记俞兴德(右一)、县委书记吴树南(右三)陪同下察看重灾区
-- 1998年8月24日,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上将(右)等一行,在省、市、县领导陪同下,慰问在江心乡参加抗
-- 1998年8月,省长郑斯林(中)在市、县领导陪同下,到江心乡察看并慰问抗洪军民。
-- 1998年8月,南京军区副政委兰保景中将(右三)在市、县领导陪同下,先后到江心、世业乡慰问抗灾军民。
-- 1983年7月,省委副书记孙颔(左),在市委书记王一香(中)、县委书记蒋惠中(右二)陪同下,乘船去高
-- 1999年,副省长姜永荣(左一)、省水利厅厅长翟浩辉(右二),在市长周大平、副市长张学东、县委书记张
-- 1998年春,市长周大平(左三)、副市长张学东(左二),在县长郜志坚(左一)、副县长魏国强(右三)陪
-- 1998年,副市长张学东(中),在副县在魏国强(左)、县水利农机局局长祝步远(右)陪同下察看高桥镇坍
-- 1999年,省水利厅厅长助理黄莉新(左三)及有关专家,在市、县水利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察看江心、世业乡防
-- 1977年,县委书记姜佩芳(前右二)、副书记黄选能(前中)、冯铭谦(前右一)出席困山河疏浚延伸工程开
-- 1977年,县委书记姜佩芳(中)等,在困山河疏浚工程工地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
-- 1979年,县委书记黄选能(右)、县水利局局长王崇焕在长山灌区施工现场研讨问题。
-- 1980年,县委全体常委陪同地区水利局副局长宋儒林(前排左一)杨德进(左三)察看世业公社治江工程。
-- 1991年,宝堰镇刘庄村干群修复胜利河决口。
-- 1991年,高资镇抗洪抢险指挥部成员张锦荣(中)等,指挥战斗在第一线,确保铁路正常运行。
-- 1991年,高桥镇镇长陈道裕(中)雨中率领群众挑工固堤。
-- 1991年,被洪水围困的宝堰镇刘庄村。
-- 1991年,被洪水围困的荣炳乡凡石桥村。
-- 1998年,军民千人有江心乡决战“九六大堤”江水管涌。
-- 部队送来橡皮船,解决被洪水围困村庄的交通受阻问题。
-- 1994年大旱,丘陵地区稻田大面积田土龟裂,沟塘见底。
-- 1994年大旱,上党镇干群奋力抗旱翻水。
-- 1998年,驻军官兵在高桥镇孟家港坍窝沉树投石情况。
-- 1998年,江心乡人民热烈欢送参加抗洪救灾的子弟兵凯旋回营。
-- 1998年11月,省水利厅在高桥镇召开全省白蚁防治现场会,图为会场情景。
-- 1994年3月,在高桥镇丰固圩江堤挖出的土栖白蚁巢腔,直径为85厘米,巢腔内一王一后,蚁后长4.3厘
-- 1999年,沿江各乡镇大搞江堤达标土方工程,图为机械化作业情景。
-- 建成的高资镇1998、1999年国债江堤护坡工程。
-- 1999年,辛丰、三山两乡镇全线疏浚人民沟,图为水力挖塘机在清淤作业。
-- 1999年,县防指赠给沿江各乡镇江堤达标工程的纪念碑。图为高桥镇南江边的达标堤段。
-- 整治后的苏南运河丹徒县辛丰段新貌。
-- 长山提水站机房内机泵和电器设备全貌。
-- 1961年建成的杜村一级电灌站。
-- 1991年,县政府组织西、南片干群会战通济河水利工程。
-- 丁岗镇纪庄地下输水渠道南洞口的节制闸。
-- 县灌浆队在实施江堤灌浆除渗工程。(1998年高桥)
-- 1976年,通济河裁弯取直后的宝堰公路大桥。
-- 长江堤岸坍险情。(照片由镇江市水利局提供)
-- 1985年,和畅洲头西北角抛石护岸工程。(照片由长江科学院提供)
-- 县水利监测船在重点坍段进行监测。
-- 1999年除险加固后的西麓镇张寺水库。
-- 1999年,县治江总队在大路弯段进行节点整治施工。
-- 1999年,经除险加固后的高资镇北南窑水库大坝。
-- 上会水利站外景。
-- 丹徒县高压电器厂生产的部分绝缘子系列产品。
-- 丹徒县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厂生产的部分产品。
-- 1991年高桥水利站下属的镇江市羊毛衫二厂被水利部评为“部级先进企业”和“综合经营先进单位”。
-- 1936年建成的丹徒闸(建国后经修建改造)。
-- 光绪十九年,江苏镇江府为丹徒县疏浚腰河后关于加强管理特勒的石碑。
-- 清代世业洲巡汛界碑。
-- 上会镇前上会村的水力自动翻板闸
-- 1996年,省、市有关专家在上会镇陶巷村鉴定防渗渠道。
-- 玉米收割机在世业镇田间作业。
--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石桥镇田间收脱水稻。
-- 《丹徒县水利志》(送审稿)评审会会场
-- 2003年11月26日,出席《丹徒县水利志》(送审稿)评审会全体人员。
-- 2000年丹徒县水利农机局全体领导成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建置 区划
-- 第一节行政建置
---- 一、沿革
---- 二、境域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一、唐、宋、元、明、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解放以后
-- 第三节农业区划
---- 一、宁镇丘陵农业区
---- 二、沿江洲地圩田农业区
---- 三、茅山丘陵农业区
---- 四、洮滆圩田农业区
-- 第四节乡镇
---- 一、姚桥镇
---- 二、石桥镇
---- 三、大路镇
---- 四、高桥镇
---- 五、丁岗镇
---- 六、江心镇
---- 七、辛丰镇
---- 八、黄墟镇
---- 九、三山镇
---- 十、西麓镇
---- 十一、上党镇
---- 十二、上会镇
---- 十三、宝堰镇
---- 十四、荣炳镇
---- 十五、石马乡
---- 十六、高资镇
---- 十七、世业镇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 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第二节气候
---- 一、四季特征
---- 二、气候资源
-- 第三节主要气象灾害
---- 一、洪涝
---- 二、干旱
---- 三、台风
---- 四、飓风 冰雹
---- 五、雷暴
-- 第四节水文
---- 一、水位
---- 二、流量
-- 第五节土壤 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第三章水系 水资源
-- 第一节水系
---- 一、沿江水系
---- 二、太湖湖西水系
-- 第二节水资源
---- 一、水资源评价量
----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
---- 三、水质
第四章治江工程
-- 第一节江洲变迁
---- 一、江洲演变
---- 二、三洲形成
-- 第二节坍江治理
---- 一、节点治理
---- 二、抛石护岸
---- 三、丁坝 护坡
-- 第三节堤岸建设
---- 一、江洲港堤
---- 二、通江涵闸
第五章河道工程
-- 第一节江南运河丹徒水道
---- 一、丹徒水道的形成
---- 二、丹徒水道的整治
-- 第二节沿江地区河道
---- 一、太平河
---- 二、沙腰河
---- 三、困(捆)山河
---- 四、高资港
---- 五、高桥南北大河
---- 六、江心大套河
---- 七、世业中心河
---- 八、姚桥港
---- 九、五房河
---- 十、南何家港
---- 十一、北何家港
---- 十二、北沙腰河
---- 十三、姚北支港
---- 十四、屹(老)山河
---- 十五、虹桥港
---- 十六、运粮河和长山提水站引河
-- 第三节太湖湖西地区河道
---- 一、中心河
---- 二、通济河
---- 三、胜利河
---- 四、光华河
---- 五、幸福河
---- 六、人民沟
---- 七、西麓水库溢洪河
---- 八、三板桥沟
---- 九、民治沟
-- 第四节境外河道工程整治
---- 一、香草河工程
---- 二、丹阳新河工程
-- 第五节参加秦淮新河工程建设
第六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水库
---- 一、中型水库凌塘水库
---- 二、小(一)型水库
---- 三、小(二)型水库
---- 四、溢洪闸
-- 第二节塘坝、湖泊
-- 第三节沟、河拦蓄
---- 一、滚水坝
---- 二、节制闸
---- 三、水力自控翻板闸
------ 凌塘水库溢闸启闸洩洪
------ 1999年获省水利厅的水利渔业奖状
------ 上会镇文龙水库外景
第七章机电排灌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一、机械排灌
---- 二、电力排灌
-- 第二节泵站改造
-- 第三节重点机电灌溉站
---- 一、长山提水站
---- 二、新竹电灌站
---- 三、南墩桥电灌站
---- 四、后马电灌站
---- 五、下方电灌站
---- 六、后小辛电灌站
---- 七、徐庄电灌站
---- 八、枫庄电灌站
-- 第四节重点机电排涝站
---- 一、高桥南江机电排涝站和六二大坝机电排涝站
---- 二、江心机电排涝总站
---- 三、洋灯河机电排涝站
---- 四、丰收机电排涝站
---- 五、先锋电力排涝站
---- 六、王里桥电力排涝站
---- 七、姚桥排涝站
---- 八、东风港排涝站
---- 九、大路排涝站
---- 十、南港排涝站
---- 十一、北港排涝站
---- 十二、营春排涝站
---- 十三、通北排涝站
---- 十四、万顷洋排涝站
---- 十五、横塘湖排涝站
---- 十六、洋湖排涝站
---- 十七、凡石桥排涝站
-- 第五节喷灌、井灌
---- 一、喷灌
---- 二、井灌
------ 长山县提水站输水管道
------ 改造前的通济河流经宝堰集镇太平桥(三圈桥)(1976年)
第八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丘陵地区治理
---- 一、蓄引提调
---- 二、冲沟整治
---- 三、平田整地
---- 四、治理典型
-- 第二节圩区治理
---- 一、联圩并圩
---- 二、河网建设
---- 三、治理内涝
---- 四、治理典型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四节示范农田建设
-- 第五节交叉输水工程
---- 一、渡槽
---- 二、倒虹吸
---- 三、隧洞
------ 1991年春,太平河东段入江口进行浚河筑堤
------ 1992年4月,在姚桥镇耿家湾附近挖出的老江堤木涵洞
------ 辛丰镇基冯村示范农田建设的田间渫道
第九章防汛防旱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县级组织
---- 二、区、乡级组织
---- 三、联防
-- 第二节物资、经费
---- 一、物资
---- 二、经费
-- 第三节抗灾纪实
---- 一、1949年洪灾
---- 二、1954年洪灾
---- 三、1978年旱灾
---- 四、1983年洪灾
---- 五、1991年洪灾
---- 六、1994年旱灾
---- 七、1995年先旱后涝
---- 八、1996年洪灾
---- 九、1998年洪灾
-- 第四节抗洪(旱)救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 1991年荣炳乡抗洪排捞
---- 1991年高桥镇干群挑土护堤
第十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工程管理
---- 一、堤闸管理
---- 二、水库管理
---- 三、河道管理
---- 四、机电排灌管理
---- 五、白蚁防治
---- 六、水利工程普查建档
---- 七、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
-- 第二节水政
---- 一、水政执法
---- 二、水资源管理
-- 第三节水费
---- 一、水费征收
---- 二、水费管理和使用
-- 第四节工程经济负担
第十一章综合经营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一、水利渔业
---- 二、工业生产
---- 三、建筑及其他经营
-- 第二节典型单位
---- 一、局属企业
---- 二、乡镇水利站企业
---- 三、乡镇农机站企业
第十二章机构 人员
-- 第一节机构
---- 一、县级机构
---- 二、乡镇水利机构
---- 三、局属企事业单位
-- 第二节人员编制
-- 第三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一、先进集体
---- 二、先进个人
第十三章水利科技
-- 第一节科技队伍
---- 一、县级科技队伍
---- 二、乡镇科技队伍
-- 第二节技术培训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一、水利试验站
---- 二、水情网点
---- 三、科技实验和成果
----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
-- 第四节职称评定和改革
-- 第五节县水利学会
---- 一、组织、宗旨
---- 二、学会活动
第十四章财务 统计 档案
-- 第一节县局财务
---- 一、经费来源
---- 二、经费支出
---- 三、财务管理
-- 第二节统计
---- 一、水利建设综合统计
---- 二、农业机械统计年报
---- 三、综合经营统计年报
---- 四、水政水资源统计年报
---- 五、水利工程收费统计年报
---- 六、其他统计年报
-- 第三节档案
---- 一、行政档案
---- 二、农田水利工程档案
---- 三、水政、水资源档案
---- 四、水费档案
------ 江堤块石护坡
------ 2001年5月,市委书记张卫国(左二)、副书记郭礼荣(右二)在县委书记李茂川(左一)、县水利农机局局
第十五章农业机械化
-- 第一节农机管理
---- 一、管理组织
---- 二、人员
---- 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第二节农机服务
---- 一、农机供应
---- 二、农机具维修
---- 三、农机科研
---- 四、农机培训
---- 五、油料管理
---- 六、农机节能检测
---- 七、农业现代化试点村的农机服务
---- 八、农机安全监理
-- 第三节农机发展、推广
---- 一、农机发展
---- 二、农机推广
附录
编后记
《丹徒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审稿人员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