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水利志

中山市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灾害与抗灾、堤防修筑、农田灌溉、围海造田、水力发电、工程管理、治水人物等章。

内容时限: 1279-1987

出版时间: 1989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中山市水利志
图片
-- 逸仙水库建于一九五六年
-- 长江水库建于一九五九年
-- 中顺大围东河口水闸(闸外)
-- 中顺大围东河口水闸(闸内)建于一九七四年
-- 中顺大围西河口水闸、船闸,建于一九七二年
-- 中顺大围西河口水闸(闸内)
-- 中珠坦洲联围石角咀水闸建于一九五九年
-- 中珠坦洲联围石角咀水闸扩建于一九七四年
-- 中珠坦洲联围大涌口水建于一九六○年
-- 中珠坦洲联围大涌口水闸扩建于一九六六年
-- 文明围车黄圃电排站建于一九六一年
-- 马新联围三河电排站建于一九七八年
-- 三乡联围狗仔涌电排站建于一九七八年
-- 长江水库第二水电站建于一九六六年
-- 环城(曾哥潭)水电站建于一九七○年
-- 厂房
-- 五乡聊圍水利工程分布图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形、地貌
-- 第二节水文、气象
---- 一、水文站的设置
---- 二、水文气象及其特征
-- 第三节河流水系
---- 一、鸡鸦水道
---- 二、小榄水道
---- 三、横门水道
---- 四、黄沙沥
---- 五、黄圃水道
---- 六、石岐河
---- 七、北台溪
---- 八、大环河
-- 第四节水资源
---- 一、地表水资源
---- 二、地下水资源
---- 三、水力资源
---- 四、水质
---- 五、水资源利用
第二章灾害与抗灾
-- 第一节自然灾害
---- 一、洪涝
---- 二、干旱
---- 三、台风暴潮
-- 第二节抗灾纪实
---- 一、抗洪、排涝
---- 二、抗旱、防咸
---- 三、抗台风、暴潮
第三章防汛
-- 第一节水情、雨情传递
-- 第二节防汛组织
-- 第三节防汛器材
-- 第四节设防规定
第四章堤防修筑
-- 第一节堤围的形成
-- 第二节联围筑闸
---- 一、中顺大围
---- 二、中珠坦洲联围
---- 三、民三联围
---- 四、五乡联围
---- 五、文明围
第五章洪、涝、咸治理
-- 第一节机电排水
---- 一、机电排灌的形成与发展
---- 二、文明围电排站
---- 三、二河电排站
---- 四、中下南二级电排站
---- 五、孖涌、庙(滘)两站的兴废
-- 第二节河道整治
-- 第三节横门口整治
-- 第四节中珠排洪渠
-- 第五节白藤堵海防咸工程
第六章农田灌溉
-- 第一节蓄水灌溉
---- 一、蓄水工程的发展
---- 二、长江水库
---- 三、逸仙水库
-- 第二节提水灌溉
---- 一、提水机具的发展
---- 二、电力灌溉
-- 第三节排灌系统整治
---- 一、试点整治
---- 二、系统整治
---- 三、低产田整治
第七章围海造田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一、围垦指挥部
---- 二、围垦公司
-- 第二节磨刀门围垦
-- 第三节横门口围垦
第八章水力发电
-- 第一节山区小水电站
---- 一、长江水库电站
---- 二、环城(曾哥潭)电站
-- 第二节水轮泵潮水发电站
-- 第三节小水电站管理
第九章工程设计与施工
-- 第一节堤围水闸
---- 一、干堤设计
---- 二、水闸设计
-- 第二节石岐河东河口水闸设计与施工
---- 一、浮运闸的设计
---- 二、浮运闸的施工
---- 三、浮运闸的浮运与沉装
-- 第三节塘库工程
---- 一、工程设计
---- 二、工程施工
-- 第四节电动排灌工程
第十章工程管理
-- 第一节水利工程管理
-- 第二节机电排灌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机构与队伍
---- 三、人员培训
---- 四、经营管理制度
---- 五、综合利用
-- 第三节水利经费及水利粮
-- 第四节开展多种经营
第十一章移民迁安
第十二章水利机构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群众团体
---- 一、工程管理委员会
---- 二、学术团体
---- 三、水利工会委员会
第十三章治水人物
-- 谢江
-- 苏和礼
附录水利文献辑要
附 表
-- 一、建国后历年完成水利工程情况
-- 二、建国后历年水利建设投资及耗用三大材料情况
编 后
《中山市水利志》编纂小组
《中山市水利志》编辑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