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序
海晏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早在西汉末年,王莽秉政时,今海晏县城设西海郡,其城址三角形,故称为三角城,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晏,河清海晏,水草丰茂,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部歌王王洛宾来到海晏金银滩草原采风,留下了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
地方》这首世界名曲。
目录
封面
《海晏蒙古族旗志》编纂委员
图片
序一
序二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行政区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三节建置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土地草原划分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第三节 草场种类
----
第四节 牧草种类和名称
----
第五节 中草药资源
----
第六节 野生资源
----
第七节 光热资源
----
第八节 矿产资源
----
第九节 自然灾害
----
第十节 海晏地区历年各种自然灾害记录
----
第十一节 地名
第二编 蒙古族简史
--
第二章 海晏蒙古族概况及各旗简介
第三编 海晏蒙古族各旗历史沿革
--
第一章 绰罗斯部北中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 部落与人口
--
第二章 绰罗斯南右首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部落与人口
--
第三章 和硕特北右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 部落与人口
--
第四章 和硕特东上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
----
第二节 部落与人口
--
第五章 和硕特南左末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 部落与人口
--
第六章 和硕特南左后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 部落与人口
--
第七章 和硕特南右后旗
----
第一节 历史沿革和牧地变迁
----
第二节部落与人口
第四编 经济政治军事
--
第一章 经济
----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生产关系
----
第二节 草场
----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
----
第四节 畜种改良
----
第五节 经济与贸易
----
第六节 水利 电力 交通
----
第七节 邮政通讯
----
第八节 金融保险信贷
----
第九节 乡镇建设
--
第二章 政治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海晏政府机关
----
第二节 民政
--
第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及民兵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第五编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
----
第二节 民间文化
----
第三节 电影 电视广播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民间教育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第三节 群众文化教育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蒙医医学
----
第二节 诊断方法
----
第三节 县人民医院发展概况
----
第四节 乡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现代体育事业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五章 科技
----
第一节 畜牧业科技
----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草原治理防沙治沙
第六编 习尚
--
第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 居住和行
----
第四节 洗礼
----
第五节 婚姻和家庭
----
第六节 丧葬
----
第七节风尚和禁忌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宗教生活和主要宗教活动
----
第二节 宗教寺院
第七编 人物名录
--
州级以上获奖人员名单
第八编 附录
--
高原各族人民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视察青海追忆
--
胡耀邦同志视察海北纪略
--
情满金银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海北纪实
--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海北纪实
--
圣湖北畔情意浓团结奋斗共繁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海北纪实
--
红色的土地 可敬的人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考察海北纪实
--
续写辉煌原子城无限魅力金银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海北纪实
--
天地良心——记省级干部尕布龙的百姓生涯
--
记著名爱国活佛嘉雅·洛桑丹白尖赞
--
回忆建政初期的本巴先生
--
蒙古族爱国人士阿福寿先生二三事
--
二二一厂建立时海晏籍牧民向托勒牧场搬迁的回忆
--
林沁旺济勒先生的生平事略
--
巨大的精神财富“两弹”研制基地精神
--
美丽、神奇的金银滩草原
--
二二一厂基地交接暨州府搬迁纪实
--
1958年海晏“平判”斗争扩大化及平反工作回顾
--
1958年海晏“平判”斗争有关资料
--
历史上青海湖畔的仰华寺
提供资料人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