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为兴隆县水利专志,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上限一般追溯至事物起始时间,下限断于1990年。二、全志除引用历史资料外,一律采用白话文,引用历史资料忠实原著,注明出处。三、新中国建立前,以历史朝代纪年,注年号,新中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兴隆县水利志
兴隆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兴隆县水利志编纂办公室
图片
--
老虎沟水库
--
西湾子水库
--
潘家口水库孙杖子淹没区
--
伙山子水库
--
快活林水库
--
杨树沟水库
--
转湖梁水库
--
白马川水库
--
秋木林水库
--
老虎沟灌渠
--
平安堡村引柳河水开垦的稻田
--
偏岭子喷灌工程
--
大水泉乡小流域治理工程
--
双炉台石谷坊坝
--
老虎沟村坡改工程
--
黄门子村整修的石梯田
--
群众投工治理荒山
--
治理后的牛圈子小流域
--
水土保持拦沙试验
--
水利工程队在下河西桥工地施工
--
用旋转钻机在缺水区打岩石深井
--
附图
--
兴隆县水利志研讨会现场
--
水利志编委会成员
--
兴隆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水利条件
--
第一节 地貌土壤
----
一、地貌
----
二、土壤
--
第二节 水文气象
----
一、气候
----
二、太阳辐射与日照
----
三、气温
----
四、无霜期
----
五、降水
--
第三节 河流
----
一、滦河水系
----
二、潮白蓟运河水系
--
第四节 水文地质
----
一、地层及其岩征
----
二、地质构造与岩浆岩
----
三、含水岩组
----
四、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
五、水文地质分区
----
六、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
第五节 社会经济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一、大气降水
----
二、地表径流
----
三、可用地上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抗灾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一、旱灾
----
二、水灾
--
第二节 泥石流
--
第三节 冰雹灾害
----
一、冰雹分布
----
二、降雹的持续时间与冰雹直径
--
第四节 抗灾
----
一、防汛抗洪
----
二、抗旱
第四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
----
一、无侵蚀区
----
二、轻度侵蚀区
----
三、中度侵蚀区
----
四、严重侵蚀区
----
五、泥沙
--
第三节 水土保持措施
----
一、耕作措施
----
二、生物措施
----
三、工程措施
----
四、存在问题
--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典型
----
一、西道沟小流域
----
二、牛圈子小流域
--
第五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五章 塘、库工程
--
第一节 塘坝
--
第二节 水库
----
一、老虎沟水库
----
二、西湾子水库
----
三、金山子水库
----
四、二拨子水库
----
五、群库汇流工程
--
第三节 病险水库处理
第六章 防洪
--
第一节 泥石流治理
----
一、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第二节 河道整治
----
一、马圈子大坝
----
二、黄土岭大坝
----
三、蓝旗营大坝
----
四、南簿岭劈山改河工程
----
五、山寨峪河道治理
----
六、柳河上游河道治理
--
第三节 城镇防洪
----
一、城镇防洪工程范围
----
二、城镇防洪工程现状
----
三、城镇防洪工程管理及机构
第七章 灌溉
--
第一节 蓄灌
--
第二节 引灌
----
一、引柳灌溉
----
二、引泃灌溉
----
三、引洒灌溉
--
第三节 提灌
----
一、井灌及机井建设发展概况
----
二、扬水站、点建设
--
第四节 典型灌区
----
一、灌区概况
----
二、灌区工程
----
三、施工组织
----
四、灌区管理
--
第五节 灌溉科技成果
----
一、节水技术推广
----
二、机井测试技术改造
第八章 小水电
--
第一节 小水电建设
----
一、水能资源
----
二、小水电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小水电典型工程
----
一、老虎沟电站
----
二、三道河电站
--
第三节 小水电站施工
----
一、三道河水电站施工
----
二、杨树沟水库水电站施工
第九章 人畜饮水
--
第一节 山区饮水
----
一、基本情况
----
二、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二节 后靠移民饮用水工程
--
第三节 病区氟改水
--
第四节 城乡供水
----
一、县城自来水建设
----
二、乡镇自来水工程
第十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一、国家属工程
----
二、集体属工程
--
第三节 资金管理
----
一、国家投资
----
二、周转金及贴息贷
----
三、资金的使用
--
第四节 水利综合经营
--
第五节 档案管理
--
第六节 水资源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工作
--
第七节 水产管理
----
一、可利用的水面
----
二、水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
三、淡水养鱼的发展
----
四、水产机构
第十一章 基本工作
--
第一节 水文站设置
----
一、李营站
----
二、蓝旗营站
----
三、兴隆站
--
第二节 水利调查和水利区划
----
一、水资源普查
----
二、水利工程调查
----
三、水利区划
--
第三节 勘测设计
第十二章 水利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水政机构
----
一、机构沿革
----
二、机构设置
----
三、下属单位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一、技术干部
----
二、技术人员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一、技术干部培训
----
二、职工培训
----
三、农村水利员培训
--
第四节 水利学会
第十三章 人物·文苑
--
第一节 治水人物
--
第二节 文苑
----
一、诗文
----
二、古迹
----
三、山水胜景
附录
--
一、兴隆县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
--
二、兴隆县河道管理暂行规定
--
三、兴隆县老虎沟灌渠管理办法(试行)
--
四、一水巧飞十二岭
--
五、老虎沟水库、灌渠工伤事故
--
六、水库移民
--
七、评稿会诗选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