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

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安康地区戏剧的剧目、剧种、音乐、表演、演出习俗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4年12月

目录

封面
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
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部
图片
--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与秦腔演员在一起
-- 1959年11月刘少奇副主席在北京与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员在一起
-- 1959年朱德委员长在北京与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出团演员在一起
-- 1959年周恩来总理接见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出团
-- 马文瑞题词
-- 赵伯平题词
-- 张庚题词
-- 江锋题词
-- 牟玲生题词
-- 徐山林题词
-- 1992年8月陕西省戏剧志丛书编纂工作表彰大会
-- 部分编委
-- 表彰大会与会代表
-- 安康地区行政区划暨演出场所分布图
-- 重建后的安康全貌图
-- 安康地区党政领导与地、县《戏剧志》编纂人员合影
-- 汉阴县吉祥庵乐楼碑记
-- 紫阳县蒿坪河《杨氏族谱》
-- 安康道情、平利弦子戏剧目手本
-- 汉调二黄传统戏《铡美案·琵琶词》安康市汉剧团演出
-- 汉调二黄传统戏《黄天荡》旬阳县文工团整理演出
-- 汉调二黄传统戏《楚宫》安康市汉剧团整理演出
-- 汉调二黄传统戏《准河营》安康市汉剧团演出
-- 八岔传统戏《站花墙》安康市汉剧团整理演出
-- 安康小场子 李志连、张光明演出
-- 汉调二黄传统戏《姜维探营》安康市汉剧团演出
-- 新编汉剧历史戏《孔明拜绣楼》旬阳县文工团创作演出
-- 汉剧《梅刀新传》安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大筒子《两升黑豆》旬阳县文工团创作演出
-- 陕南民歌剧《锦上添花》安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陕南道情现代戏《古水新波》安康专区秦剧团创作演出
-- 歌剧《飒爽英姿》安康地区歌剧团创作演出
-- 汉剧《翠竹》汉阴县文工团创作演出
-- 话剧《枪声》平利县红旗剧团创作演出
-- 汉剧《打儿石的故事》安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汉剧《红珍珠》安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紫阳民歌剧《三请吹鼓手》紫阳县汉剧团创作演出
-- 演出汉剧《马大怪传奇》
-- 汉剧《马大怪传奇》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
-- 汉剧《马大怪传奇》晋京演出获奖
-- 汉剧《马大怪传奇》剧照 发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汉剧《板桥轶事》安康市汉剧团创作演出
-- 歌剧《榆钱儿》安康地区歌剧团创作演出
-- 话剧《白氏家族》安康地区歌剧团合作演出
-- 汉阴县铁佛区龙王庙及戏楼全貌
-- 紫阳县洞河戏楼
-- 安康影剧院
-- 汉调二黄艺人史寿保绣制戏衣
-- 汉调二黄艺人史寿保绣制戏衣
-- 汉阴县皮影艺人刘同文刻制皮影
-- 汉剧《板桥轶事》舞美设计图 设计:虞竹萍
-- 歌剧《凤凰飞进光棍堂》舞美设计图 设计:沈孟雄
-- 汉调二黄传统戏脸谱选 沈孟雄整理重绘
-- 安康地区歌剧团在石泉水电站大坝工地演出
-- 旬阳县文工团在县城河滩地演出
凡例
总序
安康地区卷
《安康地区戏剧志》编辑委员会
《安康地区戏剧志》编辑部
《安康地区戏剧志》各部类条目责任编辑、撰稿人名单
《安康地区戏剧志》序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志略
-- 剧种
---- 汉调二黄
---- 八岔戏
------ 杨金年汉调二黄科班字辈艺人(可知名)大系表
---- 大筒子戏
---- 安康道情
---- 弦子戏
---- 越调
---- 八步景
---- 秦腔
---- 紫阳民歌剧
---- 歌剧
-- 剧目
---- 剧目选例(分剧种类别·以笔划为序)
---- 汉调二黄传统剧目
------ 《二度梅》
------ 《七人贤》
------ 《九龙峪》
------ 《八珍汤》
------ 《大保国》
------ 《三闯辕门》
------ 《下河东》
------ 《天水关》
------ 《天门阵》
------ 《五台会兄》
------ 《白玉簪》
------ 《打銮驾》
------ 《打面缸》
------ 《回荆州》
------ 《李白醉写》
------ 《过巴州》
------ 《取成都》
------ 《法门寺》
------ 《牧羊卷》
------ 《闹京街》
------ 《临潼山》
------ 《珍珠衫》
------ 《闻太师回朝》
------ 《战宛城》
------ 《柴房会》
------ 《秋胡戏妻》
------ 《盗宗卷》
------ 《高唐州》
------ 《温凉玉盏》
------ 《钟馗嫁妹》
------ 《铁钉床》
------ 《铁笼山》
------ 《张松献图》
------ 《满床笏》
------ 《翠屏山》
------ 《铡美案》
------ 《滚鼓》
---- 汉调二黄整理·改编·创作历史剧·现代剧
------ 《孔明拜绣楼》
------ 《打龙棚》
------ 《打儿石的故事》
------ 《伯牙奉琴》
------ 《板桥轶事》
------ 《赵镢头的遗嘱》
------ 《红珍珠》
------ 《恩怨记》
------ 《梁红玉》
------ 《黄天荡》
------ 《清风亭》
------ 《梅刀新传》
------ 《楚宫》
------ 《犒师救国》
------ 《马大怪传奇》
------ 《翠竹》
---- 八岔、大筒子·安康道情·弦子戏整理·创作剧目
------ 《三巧图》
------ 《三石二两七》
------ 《五号房间》
------ 《古水新波》
------ 《光棍雇工》
------ 《松岭钟声》
------ 《站花墙》
---- 歌剧·话剧·民歌剧创作剧目
------ 《三请吹鼓手》
------ 《王科长攀亲》
------ 《白氏家族》
------ 《枪声》
------ 《柳河情》
------ 《嫁嫂》
------ 《榆钱儿》
------ 《飒爽英姿》
------ 《锦上添花》
---- 建国后安康地区专业剧团演出各类剧目一览
------ 汉调二黄传统剧目
------ 建国后汉调二黄移植剧目
------ 建国后各类剧团演出各类剧种剧目
------ 建国后整理·改编·创作作品选目
-- 音乐
---- 汉调二黄音乐
------ 唱腔音乐
-------- 唱腔
-------- 词牌
-------- 唱腔词格
-------- 唱腔旋律调式
-------- 语言声调
------ 伴奏音乐
-------- 丝弦曲牌
-------- 唢呐曲牌
-------- 锣鼓经
------ 乐器与乐队
------ 唱腔选例
---- 八岔戏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乐器与乐队
------ 唱腔选例
------ 击乐选例
---- 大筒子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伴奏音乐
------ 乐队与乐器
---- 安康道情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曲牌、锣鼓打头
------ 乐器与乐队
------ 唱腔选例
------ 曲牌选例
---- 弦子戏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曲牌
------ 乐器与乐队
---- 越调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八步景音乐
------ 唱腔与板式
------ 唱腔选例
---- 紫阳民歌剧音乐
------ 唱腔选例
-- 表演
---- 汉调二黄角色行当
---- 汉调二黄唱念做打
------
------
------
------
---- 汉调二黄基本功训练
------ 基本功训练
------ 唱念功
------ 腿功
------ 腰功
------ 顶功
------ 把子功
------ 架子功
------ 斤头
---- 汉调二黄传统表演程式(选例)
------ 拉霸
------ 推山子
------ 起威
------ 打勾血
------ 牛车盘
------ 摆架子
------ 上下场制
------ 手下队列
---- 汉调二黄特技表演(选例)
------ 捉猴
------ 耍獠牙
------ 飞叉
------ 铡人
------ 刀砍头、剪扎脸、锥刺目、钢刀穿腹
------ 滚钉板
------ 直立翎子
------ 云帚挑盔
------ 上吊
------ 耍佛珠
------ 梯功、蛇功
------ 变脸
------ 硬人悬空
------ 提灯影
------ 摘花
------ 投壶
---- 剧种剧目选例
------ 《拾箭》
------ 《三家店》
------ 《打龙棚》
------ 《雷电颂》
------ 《审陶》
------ 《站花墙》
-- 舞台美术
---- 化妆头饰
------ 俊扮
------ 脸谱
------ 假发
------ 鬓片
------ 线帘子
------ 头面
------ 口条
---- 戏衣装扮
------ 盔头
------ 戏衣
------ 戏鞋
---- 外场
------ 刀枪把子
------ 生活用具
------ 随身什物
------ 刑具
------ 交通器具
------ 摆设品
------ 特技用具
------ 刀枪把子
------ 摆设道具
------ 生活用具
------ 现代剧道具
------ 摆设器物
------ 农具工具
------ 随身什物
------ 枪械
---- 陈设
------ 幕、帘
------ 桌、椅
------ 幔帐
---- 布景
---- 灯光
---- 音响、效果
-- 机构
---- 科班与学校
------ 鸿来科班
------ 瑞仁科班
------ 安康汉剧班
------ 安康县汉剧学校
------ 安康地区文化艺术学校
---- 班社与剧团
------ 平利县李家弦子班
------ 平利县王家弦子班
------ 公义社
------ 平利县周家二黄班
------ 宁陕县汉剧团
------ 福泰班
------ 同心社
------ 德燕社
------ 白河县新民剧团
------ 安康军分区文艺工作队
------ 安康文艺工作团
------ 安康市汉剧团
------ 安康县星火剧团
------ 白河县新生剧团
------ 汉阴县人民剧团
------ 石泉县剧团
------ 紫阳县汉剧团
------ 平利县红旗剧团
------ 旬阳县道情皮影社
------ 旬阳县文工团
------ 安康专区秦剧团
------ 汉阴县文工团
------ 镇坪县文工团
------ 岚皋县剧团
------ 宁陕县文工团
------ 安康地区歌剧团
---- 自乐社与业余剧团
------ 镇坪县洪石自乐社
------ 紫阳县城关业余剧团
------ 石泉县城关业余剧团
------ 石泉熨斗业余剧团
------ 紫阳县洞河街业余剧团
------ 旬阳县城关抗日宣传化妆团
------ 旬阳县蜀河镇业余剧团
------ 旬阳县神河业余剧团
------ 安康县城西关自乐社
------ 紫阳县瓦房店业余剧团
------ 紫阳县蒿坪河群众文艺自乐社
------ 安康业余京剧联谊社
------ 安康县流水店自乐社
------ 岚皋县工余联欢社
------ 汉阴县蒲溪区业余剧团
------ 镇坪县职工业余剧团
---- 发掘与研究机构
------ 安康专区戏曲发掘组
------ 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
------ 陕西省汉剧艺术学会
------ 安康地区戏剧家协会
---- 清咸丰三年(1853)-1970年可知名班社一览表
-- 演出场所
---- 旬阳县蜀河镇杨泗庙戏楼
---- 汉阴县涧池东岳庙戏楼
---- 紫阳县洞河镇武昌馆戏楼
---- 安康城鲁班庙戏楼
---- 汉阴县石条街龙王庙戏楼
---- 旬阳县城隍庙乐楼
---- 旬阳县蜀河黄州馆乐楼
---- 紫阳县瓦房店武昌会馆戏楼
---- 平利县红旗剧院
---- 安康影剧院
---- 古戏楼一览表
---- 建国后剧场(院)一览表
-- 演出习俗
---- 会戏
---- 神戏
---- 供神位
---- 节戏
---- 愿戏
---- 堂会
---- 瞧单
---- 写戏
---- 点戏
---- 找戏
---- 天明戏
---- 破台戏
---- 馈供
---- 罚戏
---- 忌讳戏
---- 开箱封箱
---- 杀鸡定向
---- 亮台戏
---- 对台戏
---- 打滚龙
---- 打炮戏
---- 反串
---- 打闹台
---- 坐场
---- 打加官
---- 送财神
---- 焚表
---- 捡场
---- 搭彩红
---- 吃派饭
---- 送腰台
---- 班制
---- 分帐
---- 班规
---- 号令三声
---- 按等排坐
---- 请公堂
---- 禁忌
---- 玩字班习俗
---- 皮影戏班习俗
---- 包场
---- 讲话·加演
---- 赠卷
---- 迎来送往
---- 公演
---- 会演
---- 调演
---- 慰问
-- 报刊专著
---- 《安康日报·文艺副刊》
---- 《汉江文艺》
---- 《安康文艺》
---- 《安康专区首届皮影会演大会会刊》
---- 《安康专区戏曲发掘组汉调二黄资料集》
---- 《汉调二黄剧目册》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二黄》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陕南道情》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弦子戏》
---- 《安康新剧作集》
---- 《汉剧研究资料》
---- 《安康曲子集成》
---- 《安康民间器乐曲集成》
---- 《弦子戏音乐集成》
---- 《杨金年史迹汇集》
-- 轶闻传说
---- 洋县不演二黄戏
---- 郅乡党一炮红安康
---- 穷秀才题匾惹祸事
---- 月儿潭会戏迎外商
---- 洞河编剧《反洛河》
---- 李行膏自编自演文明戏
---- 金蝉脱壳偏要唱戏
---- 等老子唱完了再开刀
---- 家有千亩地卖了去学戏
---- 七老爷打小锣端茶倒水
---- 演员似儿女有戏不就医
---- 县衙给戏班断官司
---- 三天戏换来廿四石养班田
---- 要听你的唱腔不看你的化妆
---- 书记长领戏班
---- 击节歌声响遏云
---- “县官”“处决”大烟犯
---- 一巴掌打丢五石谷
---- 刘茂兰气绝舞台
---- 岚皋城里不唱《胡二八闹酒馆》
---- 烟灯下《传枪》
---- “好苦啊!我的女儿!”
---- 农民协会送厚礼
---- “快坐下,这是演戏!”
---- 老艺人是财富
---- 郭书记解决练功鞋
---- 王科长背演员过河
---- 杜玉华夫妻再团聚
---- 刘县长与白河剧团
---- 舒同亲点《梅刀传》
-- 谚语·口诀
---- 剧种·剧目
---- 表演
---- 演出
---- 学艺与练功
---- 唱腔·念白·演奏
---- 舞台美术
---- 其它
---- 戏台楹联
传记
-- 杨金年
-- 范仁宝
-- 姜子瀛
-- 徐海澜
-- 汪彩凤
-- 唐安泰
-- 朱元昌
-- 张庆福
-- 史寿保
-- 李均志
-- 张安平
-- 龚安廷
-- 何文涛
-- 陈长庚
-- 孙天寿
-- 梁金玉
-- 郅长福
-- 孙鼎臣
-- 范大德
-- 吴玉燕
-- 何老满
-- 赵明奎
-- 凌安云
-- 黄大架
-- 杨安荣
-- 曹洪山
-- 凌成佑
-- 周老四
-- 蔡安亭
-- 叶宗成
-- 田春山
-- 贾安堂
-- 蔡忠凯
-- 肖显堂
-- 荣仲喜
-- 李青山
-- 陈安信
-- 李玉喜
-- 张玉福
-- 李志连
-- 庞世堂
-- 李玉成
-- 孙玉宝
-- 罗庆彦
-- 雷鸣震
-- 狗旦子
-- 唐宪尧
-- 刘玉荣
-- 张玉崐
-- 赵瑞祥
-- 李仲修
-- 李荣堂
-- 袁胜录
-- 冯子才
-- 周顺义
-- 许洪祥
-- 覃宝山
-- 冯成秀
-- 葛选举
-- 陈培基
-- 左玉贵
-- 田梓桂
-- 王祥瑞
-- 黄群众
-- 陈光荣
-- 韩光启
附录
-- 明王宫重修戏楼碑志
-- 重修吉祥庵乐楼碑记
-- 重修兴安府县禁令碑
-- 洞儿碥补修俳优楼碑序
--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关于典型剧团的培养及核发补助费的决定
--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批准安康剧院为国营剧团的批复
-- 陕西省安康专员公署关于专区组成剧目发掘校勘委员会及通过剧目校勘方案的报告
-- 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安康地区获奖者名单
-- 陕西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大会安康地区获奖者名单
-- 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1980年剧本创作评奖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首届汉剧会演大会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安康获奖名单
-- 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汉剧中年演员《农行杯》大奖赛安康赛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秦腔(汉剧)中年演员“农行杯”大奖赛安康地区获奖名单(1989年5月·西安)
-- 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陕西省青年演员现代小戏调演安康地区获奖名单
-- 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安康获奖名单
-- 安康地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群众文艺会演获奖名单
-- 安康地区获《陕西省戏剧志丛书》表彰的编撰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 安康地区文艺创作会表彰作者作品名单
-- 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康地区会员名单
-- 中国剧协陕西省分会安康会员名单
-- 安康地区各县《戏剧志》责任编撰人名单
-- 《安康地区戏剧志》资料来源及参考书目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