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乡志

潞城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分编、章、节、目、项五层次表述。 二.本志各编按内容作横向安排,章节再按时间先后作纵向记述。 三.本志按“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记述解放以来特别是本公社成立后的史实。 四.本志时限,原则上上限起于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下限至1983年。

目录

封面
潞城乡志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概况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大队简介
-- 第二章 土地人口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三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势地形
---- 第二节 气象水文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第四节 物产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节 社员分配水平
---- 第二节 全民及集体企事业职工工资
---- 第三节 主副食品的价格情况
第二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选举党委的党员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历届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少先队
---- 第五节 工会
-- 第四章 政事记略
---- 第一节 减租减息
---- 第二节 土地革命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抗美援朝
---- 第五节 贯彻婚姻法
---- 第六节 普选
---- 第七节 粮食统购统销
---- 第八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九节 反右斗争
---- 第十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第十一节 农村的整风整社
----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三节 “文化革命”
---- 第十四节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记事
-- 第五章 民政工作
---- 第一节 民事调解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侨情及港台邑人
-- 第六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四防措施
--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解放前的政治斗争纪要
---- 第五节 日军、蒋军罪行录
-- 第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烈士略传
------ 刘兴大
------ 赵逸平
------ 王才大
------ 赵兰生
------ 赵泉培
------ 吴金元
------ 冯宝大
------ 唐伯泉
------ 陆仁根
------ 潘元铨
---- 第二节 知名人士
------ 赵庄
------ 潘荣仁
------ 朱正大
------ 陈宜香
------ 陈企堂
------ 蔡俊祥
------ 江枕山
---- 第三节 先进人物
------ 施炳生
------ 万伯兴
第三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三节 农业技术的改造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经营管理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 第六节 历年粮食作物面积单产、总产、递增情况
---- 第七节 历年粮食分配三者关系
---- 第八节 农业科学技术组织
---- 第九节 农业机械
---- 第十节 沼气
-- 第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内塘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圩堤概况和圩堤改造
---- 第四节 排灌设施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章 多种经营
---- 第—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多种经营的发展
-- 第四章 工业
---- 第—节 解放前潞城地区手工业概况
---- 第二节 社队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三节 社队工业的管理
---- 第四节 社队工业的地位、作用
---- 第五节 社队工业的组织领导
-- 第五章 财贸
---- 第—节 商业
---- 第二节 金融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粮油管理
-- 第六章 交通、邮电、供电
---- 第一节 交通运输
---- 第二节 邮电
---- 第三节 供电
第四编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节 解放前后的文艺活动情况
---- 第二节 公社文化站
---- 第三节 公社广播站
---- 第四节 通讯报导
---- 第五节 电影放映队
-- 第二章 教育
---- 第—节 概况
---- 第二节 全日制学校
---- 第三节 农业中学和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校办工厂
-- 第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医药卫生面貌
---- 第二节 解放以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合作医疗事业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奖惩条例的贯彻执行
第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古迹
-- 第二章 革命斗争的故事
-- 第三章 民间传说
-- 第四章 诗文
-- 第五章 宗教、邦会、碑文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寺庙
---- 第三节 邦会
---- 第四节 碑文
-- 第六章 风俗习惯
---- 第—节 岁时祝祭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其它吉庆动
-- 第七章 地方谚语
---- 第—节 方言俗语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民谚
---- 第四节 歇后语
编后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