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志

郊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吉林市郊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57-1992

出版时间: 1996年12月

目录

封面
郊区志
图片
-- 吉林市郊区行政区划图
-- 郊区机关办公楼
-- 副区长赵明德在中国美术馆向“大众美术"杂志社编辑介绍郊区民众绘画情况
-- 二道水库
-- 喷灌
-- 机械插秧
-- 奶牛基地
-- 果树基地
--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一职业学校
-- 青山防病扶贫联合社
-- 欢喜乡敬老院
-- 孤店子永丰新村
-- 庆丰收
-- 前二道乡机砖厂
-- 区幼儿园儿童户外活动
-- 吉林市华山工艺品公司生产的工艺品人头像销往日本
-- 历届中共吉林市郊区委员会书记
---- 翟忠豪
---- 孙春岐
---- 郭云隆
---- 唐多录
---- 张维清
---- 范仲礼
---- 肖荣
---- 孙通
-- 历届吉林市郊区人民政府区长
---- 韩克诚
---- 王洪彦
---- 于成
---- 刘文才
---- 沙景云
---- 刘联友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 隶属
---- 第二节 建置
---- 第三节 疆域
-- 第二章区划
-- 第三章乡、镇、街
---- 第一节乡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街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章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四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状况
---- 第二节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 植被
-- 第五章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云和日照
---- 第五节 蒸发
---- 第六节 气压和风
---- 第七节 湿度
---- 第八节地温和冻土
---- 第九节 霜期
---- 第十节 雾凇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霜冻
---- 第二节低温冷害
---- 第三节冰雹
第三篇人 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分布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年龄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计划生育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实行计划
---- 第四节政策和措施
---- 第五节队伍建设
---- 第六节计划生育成果
第四篇蔬菜畜牧副业
-- 第一章蔬菜
---- 第一节蔬菜生产
---- 第二节耕作与栽培
---- 第三节 蔬菜基地建设
---- 第四节 良种繁育
---- 第五节蔬菜产销
---- 第六节蔬菜淡旺季形成与解决措施
---- 第七节 蔬菜科技与推广
-- 第二章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奶肉蛋的生产交售
-- 第三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第五篇农业林业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演变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农田基本建设及改良土壤
---- 第四节肥料
---- 第五节种子
---- 第六节农村收苴分配
---- 第七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营林
---- 第二节森林管护
---- 第三节森林资源与特产
第六篇农机水利农电
-- 第一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业机械化
---- 第二节农业机械管理
---- 第三节局属基层单位
-- 第二章水利
---- 第一节水资源
---- 第二节灾害及治理
---- 第三节水利
---- 第四节水利管理
---- 第五节水土保持
---- 第六节水产
-- 第三章农电
---- 第一节 电力设施
---- 第二节 用电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第七篇工业
-- 第一章国营企业
---- 第一节 制药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印刷
---- 第四节 电机
---- 第五节 化工
-- 第二章手工业企业
---- 第一节 建材
---- 第二节 车具修理
---- 第三节 日用化工
---- 第四节 拖车
---- 第五节 服装
---- 第六节 综合修理
-- 第三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概况
---- 第二节 产值
---- 第三节 利润
---- 第四节 工业门类
-- 第四章街道企业
---- 第一节 石井沟街
---- 第二节 红旗街
---- 第三节 九站街
---- 第四节 双吉街
-- 第五章工业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体制管理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第八篇交通城建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市管理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 第四节 城厕管理
---- 第五节 建筑施工队伍
第九篇商业粮食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第三节 供应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五节 扶持多种经营
---- 第六节 废旧物资回收发
---- 第七节 涉外企业
---- 第八节 企业管理
-- 第二章粮油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农村粮食分配
---- 第三节 粮食统销
---- 第四节 城镇粮食供应
---- 第五节 议购议销
---- 第六节 饲料
第十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内容
---- 第二节计划种类
---- 第三节编制计划
---- 第四节计划管理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报表
---- 第二节 调查统计
---- 第三节专业调查
-- 第三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企业登记
---- 第二节经济合同
---- 第三节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五节 工商业学会、个体协会、消费者协会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方针
---- 第二节价格管理
---- 第三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财政金融审计
---- 第二节 企业审计
----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财务审计
第十一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国库券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税种税率
---- 第二节税收收入
---- 第三节稽征管理
第十二篇金融保险
-- 第一章金融
---- 第一节 区农业银行及信用社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储蓄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二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经营管理
第十三篇政权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视察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区级政权
---- 第二节乡镇街
---- 第三节 信访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常委会主要活动
---- 第三节文史资料征集
---- 第四节提案搜集
第十四篇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农村社会保障
---- 第四节城镇社会福利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 安置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五节社会保险
---- 第六节劳动仲裁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编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人事监察
第十五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早期党组织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历届党代会
---- 第四节 党组织建设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 宣传
---- 第七节 农村工作
---- 第八节 统战
---- 第九节 党校
---- 第十节老干部管理
-- 第二章民主党派
-- 第三章群团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青少年组织
第十六篇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刑事案件
---- 第三节特业管理
---- 第四节防火工作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拘留、看守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法纪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 审判
---- 第二节纠正冤假错案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 法律宣传
---- 第二节 民事调节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
第十七篇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 志愿兵
---- 第二节义务兵
---- 第三节 预备役
-- 第二章武装
---- 第一节武装机构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章重大兵事
---- 第一节战事
---- 第二节“五·二八”战略转移
---- 第三节烈士墓
-- 第四章人民防空
第十八篇教育科技档案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五节职业学校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教师队伍
---- 第八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人员分布
---- 第二节科技干部培训及职称评定
---- 第三节科研成果
---- 第四节 科协活动
---- 第五节 学会概况
-- 第三章档案
---- 第一节 档案业务
---- 第二节档案的利用与编研
第十九篇文体广播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戏曲
---- 第三节 创作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二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 重点文物
---- 第二节 出土文物
-- 第三章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民族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体育培训
-- 第四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 自办节目
---- 第二节 广播事业管理
---- 第三节 广播设施
---- 第四节 广播事业发展
---- 第五节无线广播
---- 第六节 电视事业的管理
第二十篇卫生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 区级医院
---- 第二节基层卫生院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药品生产
---- 第五节土方验方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群众卫生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结核病防治
----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防治
---- 第五节驱绦灭囊
-- 第三章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普查
---- 第二节 防治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婴幼儿保健
-- 第五章卫生医疗队伍
---- 第一节 卫生技术队伍
---- 第二节 业务培训
---- 第三节职称晋升
---- 第四节名医论著
---- 第五节公费医疗
第二十一篇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衣食住行
---- 第一节衣著、服饰、鞋帽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 住房
---- 第四节 行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祝寿
---- 第三节丧葬
---- 第四节 礼仪
---- 第五节传统时令、节日
---- 第六节 历史陋习
-- 第四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萨满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伊斯兰教
-- 第五章方言、谣谚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民谣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节对联
---- 第六节 民间传说
第二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姚新一烈士传
---- 翟忠豪传略
---- 李同进传略
---- 于成传略
---- 朴孝祚传略
---- 王仙舟传
-- 第二章烈士英名录
---- 抗日战争烈士名录
---- 抗美援朝烈士名录
---- 社会主义烈士名录
-- 第三章模范人物
---- 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 二、吉林省及各系统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 三、吉林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 第四章高级职称人员名单
附录
-- 驻区单位概况
-- 区直部门、乡镇、街志目录辑存一
-- 修志始末
-- 吉林市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编辑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