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反映永川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编写原则。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力求做到所述的事件真实、数据准确、反映客观;二是坚持“存史、教化、资治”的原则,把握教育发展主线,反映教育时代特征;三是坚持“横不断线、纵不缺项、重点突出”的原则,既全面反映教育面貌,又突出重点内容。
内容时限:
1985-2006
目录
封面
永川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图片
--
永川区学校分布示意图
--
2006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原重庆市委书记汪洋陪同下,视察永川教育。当天,在重庆市二财校
--
2006年2月8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视察重庆职教城,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和重庆职教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给
--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接见重庆市教委主任欧可平时,高度肯定了永川的职业教育发展。
--
永川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城市建设的战略,提出了“城校互动”的新观念,在全国尚属首创。2005年7
--
2007年4月28日,重庆市一圈两翼工作会在永川召开,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视察重庆信息工程学院。
--
2004年8月4日,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在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调研。
--
2006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的陪同下检查永川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执行情况。
--
2004年7月,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视察水电校。
--
2004年4月15日上午9:00,重庆市教委主任欧可平到信息工程学院视察,对该院办学规模、办学成绩给
--
为吸引优秀职教人才,提升职教师资水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永川市创新性地成立了师资流动站。20
--
2004年9月,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在永川成立,11月,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组织召开了重庆职教基地事业
--
2006年9月21日,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检查永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
--
刘强、谢远新、肖坤华、唐建华、许宁、邓清洲等领导视察萱花中学。
--
永川市人大主任陈友鹏深入学校视察两基工作。
--
永川市重视特殊教育工作,2005年3月16日,市长唐建华出席在聋哑学校举行“阳光工程”捐赠仪式,永川
--
自2001年起,永川市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步伐,到2006年,多方筹资6388.8万元,所有学校B、C、
--
2004年永川市教育工作会
--
2001年大中专毕业双选会
--
2006年,永川市实施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
永川全面贯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行收费公示制度。
--
按照“永川-黔江对口帮扶”要求,从2006年起,永川教委每年选派干部和教师到黔江支教,加强教育交流合
--
永川职教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多次到永考察。图
--
永川市大力推行校长公选制,图为公选重庆市重点中学永川中学校长面试场。
--
由永川市委、市府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全
--
永川教委每年组织优秀教师夏令营活动,到外地考察观光,让优秀教师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进一步更新观念,带
--
2005年上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图为中共永川市委教育工委保持共产党员
--
永川市师德师风建设大会。
--
永川市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同时,萱花小学、永川中学等10所学校被确立为全国
--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渝西领先,实现了三个“100%”:100%的完全小学及以上学校实现
--
1999年,永川市教委举行“颂祖国·迎回归”教职工文艺汇演。
--
2001年5月,永川市举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此后,永川教委定期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班
--
在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永川教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图为“红岩精神永
--
永川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卫、艺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 、运动会等活动深入开展。图为
--
2006年9月11日,永川市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汇龙小学隆重举行。通知安全教育月活动的开展,
--
教育宣传月开幕式。
--
庆重庆市校(院)长依法治校演讲赛决赛。
--
1987年,永川开始恢复“三算”实验,每期都要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每年要开展竞赛活动,市财政也拨
--
永川区教委实施“特色学校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学校。图为重庆市书画艺术
--
永川中学“重点中学资格确认”汇报会。
--
2006年1月,北山中学成功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成为永川第三所重庆市重点中学。
--
萱花中学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
永隆小学成功创建永川“书画艺术学校”
--
2006年3月,永川市聋哑学校更名为永川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年秋期,正式在新校区办公、行课,图为200
--
2000年9月30日,永川中学百年校庆庆典在校体育馆隆重举行。
--
为了保证每一位考上大学的特困学生按时入学,中共永川市委、永川市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绝
--
2004年11月10日,常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考察团到永川考察。
--
针对争抢生源、无序招生等行为,永川教委召开了规范招生专题会,确定了“三定”“四制”招生办法,全市招生
--
永川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拓展教育市场。图为2005年5月12日,在亨通大酒店举行的
--
为了让城市优秀师资投入农村教育,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永川启动了“爱满农家”、
--
2004年永川市与江苏常州市签订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书。
--
永川教委扎实推进“四名”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名校长,打造了一批特色学校。图为“
--
2002年,永川市领导与5位考上北大清华学生合影。
--
198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获得者、永中学生罗华章与老师夏中柱在一起。
--
2003年,永川市领导与5位考上北大清华学生合影。
--
重庆市首届十佳中学生周卓林。
--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孙露希同学
--
重庆市十佳读书好少年黄锣昆
--
重庆市第三届十佳学生周裕涵
--
汇龙小学成为全国首家儿童文学校园
--
红星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授课活动
--
松溉职校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
全国“十五”规划课题重庆市子课题《重庆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研究》永川实验区研究成果鉴定会
--
永川中学、红星幼儿园创建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检查验收汇报会
--
永川中学、萱花中学分别于2003年、2004年成为“重庆市信息化技术示范校”。图为两校申报信息技术示
--
注重“家教”、打造“家政”特色,上游小学成为“家政教育特色学校”。图为2005年6月29日,重庆市教
--
1998年9月21日,永川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到了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现阶段规
--
永川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图为朱沱五龙村小旧貌新颜。
--
朱沱五龙小旧址
--
荣誉附图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及管理
--
第一节 市教委(县教育局)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永川教育局(教委)1985年-2006年历任局长(主任)简介
----
蒋树
----
施朝柱
----
曾维模
----
邓昌金
--
第三节 镇乡、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
第四节 学校变迁
第二章 干部师资建设
--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继续教育培训
--
第四节 教坛英模
第三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民主党派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第四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女职工委员会
--
第六节 少先队
--
第七节 共青团
第四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教育经营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教育经费投入
--
第三节 教育经费支出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第五章 勤工俭学
第六章 安全工作
--
第一节 安全卫生工作
--
第二节 其它安全工作
第七章 教育方针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培养目标及任务
--
第三节 学制
第八章 招生工作
--
第一节 基础教育招生
--
第二节 职业教育招生
--
第三节 高等教育招生
第九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幼儿园的方针和任务
--
第三节 幼儿园的教材和教学
--
第四节 幼儿园选介
第十章 普通初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初等教育的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学校领导体制及管理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小学选介
--
第六节 人物简介
----
尹述碧
----
杨晓阳
----
张娅
第十一章 普通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领导体制和学校管理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
--
第六节 学校选介
--
第七节 人物简介
----
夏业昌
----
苏邑富
----
夏中柱
----
康厚芳
----
赵厚庆
----
曾令国
----
苏武银
----
邓忠
----
梁显政
----
谢祖菊
----
胡远莉
----
罗华章
----
孙露希
第十二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第四节 人物
----
徐先远
第十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领导体制
--
第三节 培训情况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学校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就业
--
第五节 职业学校选介 毕业学生选介
第十五章 中等师范教育
--
第一节 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学校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校级领导名录(1985-2005)
第十六章 教研教改与语言文学工作
--
第一节 教研组织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教改实验与教育科研
--
第四节 语言文学工作
第十七章 电化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实验
第十八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重庆文理学院
--
第二节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第三节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第四节 永川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五节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第六节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第七节 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
--
第八节 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
附录
--
校歌
--
文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