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实事求是,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古为今用的原则,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使本志成为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朴实、完整、科学的历史工具书。
二、本志上限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限1987年。为了保持事件的完整性,个别地方有所突破。
三、本志采用以事为纲,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采用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
出版时间:
1991年05月
目录
封面
三台县教育志
图片
--
三台县小学分布图1987年
--
三台县中学分布图1987年
--
三台县城区学校分布图1987年
--
1987年三台县乡农校分布图
--
1987年局领导成员
--
修志人员留影
--
《教育志》领导小组
--
1983年7月世界银行卫生生组织两位官员夫人:米歇尔·弗斯特夫人、安德列·普罗夫人由副县长涂崇仪陪同
--
三台县青少年宫鸟瞰
--
星期日的青少年宫
--
校友林永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向母校同学作报告:“青年,时代的骄做!”
--
图书馆楼
--
古老的樟树林
--
电教室
--
精心育人——三台中学微机室
--
自编英语小歌剧《龟兔赛跑》在演出
--
古老的苏式办公楼
--
教师新宿舍
--
学校鱼池
--
高83级学生李莉获省田径训练比赛女子组跳高第二名。
--
学生王建英在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铁饼金牌、铅球铜牌。
--
女子足球队获省赛第三名
--
初88级学生余红获省中学生田径比赛初中组跳高第二名。
--
校门
--
喷水池
--
舞蹈组表演《蝶舞》
--
教学楼
--
操场
--
少先队在游行
--
师范附小新楼
--
潼川三小新楼
--
附小舞蹈组
--
潼川中学甬道
--
潼川一小:优美的校园,优美的舞蹈
--
快乐的节日
--
游戏:猫捉老鼠
--
剑舞
--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滑梯、转球活动
--
校园一角
--
学生宿舍
--
1987年获市珠算竞赛团体冠军和个人一、二、三、六名。个人全能冠军侯红同学在发奖会上讲话。
--
学校大门
--
缝纫教学
--
选育良种兔
--
学习解剖
--
鱼塘开网
--
果园喷药
--
老校长指导育花
--
学校全景
--
学校校门
--
三台师范的学雷锋小组
--
县上为三台师范举行祝贺会
--
学校实验楼
--
普通话朗诵比
--
学校文艺宣传队
--
芦溪中学教学楼
--
芦溪区立新学校
--
芦溪小学教学楼
--
芦溪四村小
--
萌芽杯
--
1987年芦溪小学足球队代表三台县参加绵阳市小学生“萌芽杯”足球赛获第一名。
--
万安中学
--
老校门
--
新教学楼
--
学生宿舍大楼
--
建平乡中学
--
教学楼
--
宿舍楼
--
实验室
--
欢送飞行员大会
--
塔山中学外操场
--
塔山小学教学楼
--
少先队『神州风采』中队活动
--
西平镇学校校园
--
西平镇学校教学楼
--
西平镇学校少先队庆“六一”
--
四平乡小学校门
--
四平乡初中宿舍楼
--
建设中学校园
--
农民教育剪影
--
视查芦桥农校
--
张文焕(右三)、樊立聪(左二)、李华森(左三)检查金鼓农校
--
高山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植的油橄榄
--
金鼓农校赏在给桔林喷药
--
金鼓农校全景
--
县教学服务公司印刷厂
--
县教学服务公司修车厂
序(一)
序(二)
凡例
编写组织及人员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教育机构
--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负责人的任用
--
第二章 教育局共产党组织及教育工会
----
第一节 教育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三台县教育工会工作委员会
--
第三章 其它教育组织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其它教育组织
----
第二节 新中国其它教育组织
第二篇 书院私塾
--
第一章 书院
----
第一节 书院的发展
----
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
--
第二章 私塾
----
第一节 私塾的发展
----
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
第三篇 幼儿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发展与管理
----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管理
--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内容
----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方法
第四篇 初等教育
--
第一章 小学教育的发展
----
第一节 普通小学
----
第二节 短期小学
----
第三节 耕读小学
--
第二章 小学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管理方法
--
第三章 小学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章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教育方法
----
第三节 学生组织及管理
--
第五章 小学体育、卫生、保健工作
----
第一节 体育工作
----
第二节 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篇 中等教育
--
第一章 中等教育的发展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职业中学
----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四节 普通中学结构改革
--
第二章 中等学校的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及方法
--
第三章 中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章 中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怍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第二节 教育内容和方法
--
第五章 中等学校的体育,卫生保健工作
----
第一节 体育工作
----
第二节 卫生保健工怍
------
附:招生工作
第六篇 高等教育
--
第一章 东北大学
--
第二章 川北大学
--
第三章 尊经国学专科学校
第七篇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成人教育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方法
--
第二章 成人教育的发展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教育方法
第八篇 勤工俭学
--
第一章 勤工俭学的领导与管理
--
第二章 勤工俭学的发展
--
第三章 勤工俭学的成果
第九篇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经费支出
--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十篇 教师
--
第一章 教师队伍的发展
--
第二章 教师的任用与管理
--
第三章 教师的社会地位
--
第四章 教师的工资福利
--
第五章 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第十一篇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孙锡洪
----
刘度
--
二、人物简介
----
余虞
----
李学超
----
沈绪长
----
赵竞修
----
穆文君
----
伍蔚升
----
刘永华
----
蒋一新
----
陈懋谱
----
李福兴
----
龙荣华
----
李艳芳
----
蒋玺光
附录
--
一、大事记述
--
二、文存
编后记
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