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信丰县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
内容时限:
682-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01月
目录
封面
信丰县志
信丰县行政区划图
图片
--
信丰县人民办公大楼
--
中共信丰县委员会 中共信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信丰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县人民医院—角
--
桃江大桥
--
电视差转台远景
--
走马垄水库
--
金盆山甲背古杉树
--
金盆山林场自然保护区
--
大圣寺塔
--
油山上乐塔
--
金文寺(俗称南山寺)
--
玉带桥
--
仙济岩
--
信丰红瓜子
--
毛泽东旧居——新里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信丰烤烟
--
信丰萝卜干
--
信丰板鸭
--
信丰脐橙
--
南山酒
--
信丰稀土
--
油山文具厂磁面尺
--
牡丹花
--
春江水暖
--
台湾乡村一角
--
朱德题词
--
谢觉哉题词
--
邵式平题词
--
刘太希书法
--
邱道东书法
目录
序
凡 例
概述
大事记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信丰纪事
第一编地 理
--
第一章县境位置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县境演变
--
第二章沿革 区划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第三章民族人口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人口
--
第四章县城 乡场
----
第一节县城——嘉定镇
----
第二节乡、场
--
第五章地质 地形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形
----
第三节土壤
--
第六章山脉 水系
----
第一节山脉
----
第二节水系
--
第七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物候
--
第八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三节矿藏
----
第四节水力
第二编经 济
--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发展过程
----
第二节计划、统计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经营管理与收入分配
----
第三节土地管理
----
第四节作物状况
----
第五节耕作制度
----
第六节品种改良
----
第七节农具改革
----
第八节植物保护
----
第九节栽培技术
----
第十节果茶 花卉
------
附简介二则:信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信丰县半迳茶叶场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概况
----
第二节造林绿化
----
第三节山林权属
----
第四节森林保护
----
第五节森工生产
------
附:国营九龙林场简介
--
第四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工程
----
第二节水利灌溉
----
第三节水利管理
------
附:1、禾锹陂合约
------
2、走马垄水库兴建情况简介
--
第五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治理措施
----
第三节治理效益
--
第六章畜牧
----
第一节品种、分布
----
第二节畜禽产量
----
第三节良种繁育
----
第四节饲养管理
----
第五节疫病防治
------
附:信丰县畜牧良种繁殖场简介
--
第七章水产
----
第一节水面利用
----
第二节水产养殖
----
第三节鱼种繁殖
----
第四节鱼病防治
----
第五节天然捕捞
------
附:信丰县水科所(鱼种场)简介
--
第八章主要土特产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第二节工业产品
--
第九章工业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工业门类
------
附:省、地驻县电业单位简介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第十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房屋建设
----
第二节街道建设
----
第三节供水照明
----
第四节房产管理
----
第五节建筑队伍
----
第六节环境保护
--
第十一章交通
----
第一节驿道 乡道
----
第二节公路 桥渡
----
第三节陆运 航运
----
第四节交通监理
--
第十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十三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成分
----
第二节商品购销
----
第三节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商业网点
----
第五节商品储运
--
第十四章粮食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粮油储运
----
第三节粮油加工
--
第十五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指数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十六章工商 计量
----
第一节工商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十七章财政 税务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十八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贷款
----
第四节存款
----
第五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六节基建资金
----
第七节保险
----
第八节公债、国库券
第三编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其他党派
--
第二章权力、行政、参政机构
----
第一节权力机构
----
第二节行政机构
----
第三节参政机构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组织
----
第六节文艺组织
----
第七节科协组织
----
第八节侨务组织
----
第九节其他组织
--
第四章公检法司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第五节平反冤假错案
--
第五章民政
----
第一节选举
----
第二节优抚
----
第三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社会救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老区建设
----
第七节婚姻登记
----
第八节信访工作
--
第六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技术培训
----
第五节人员任用
----
第六节人员编制
----
第七节人员考核
----
第八节干部培训
----
第九节离退体(职)工作
第四编军事
--
第一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兵制
----
第二节征集
--
第二章驻军与军事设施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军事设施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武装机构
----
第二节武装力量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政训练
----
第三节参战与维护社会治安
----
第四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
第五节预备役登记与武器装备管理
----
第六节民兵代表会
--
第五章兵事纪略
第五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县学 书院 私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附:嘉定小学简介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附:信丰中学简介
----
第五节专业教育
----
第六节成人教育
----
第七节教师概况
----
第八节经费 设施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队伍
----
第二节科普活动
----
第三节应用科技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网点
----
第二节表演团体
----
第三节演映设施
----
第四节民间艺术
----
第五节创作与展览
----
第六节作品目录
----
第七节艺文辑选
--
第四章新闻事业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新闻报导
----
第三节广播
----
第四节电视
--
第五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藏品
----
第二节纪念文物
----
第三节名胜古迹
--
第六章医药卫生
----
第一节预防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药政管理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民间(业余)体育
----
第三节体育设施
----
第四节体育竞赛
第六编社会
--
第一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四节岁时习俗
----
第五节道德风尚
----
第六节忌讳、恶习
--
第二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天主教
----
第三节耶稣教
----
第四节道教
--
第三章方言、熟语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熟语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晚婚
----
第二节节育
----
第三节优生、优育
--
第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消费
--
第六章民间传说
第七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黄闰传略
----
黄德温传略
----
甘士价传略
----
黄世成传略
----
邱道东传略
----
王廷骥传略
----
曾人超传略
----
周良华传略
----
张绮山传略
----
黄维汉传略
----
孙骧传略
----
朱赞珍传略
----
陈贤亭传略
----
肖凤鸣传略
----
郭一清传略
----
黄达传略
----
肖牡丹传略
----
李绪龙传略
----
李长(日韦)传略
----
曾纪财传略
----
郭同薪传略
----
王国雄传略
----
黄友强 传略
----
张益秀传略
----
康遇生传略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地方文献
--
二、旧志目录
--
三、旧志序言
编后记
信丰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信丰县县志编纂人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