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十一)玉门油气区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中国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专业志书,客观记述中国油气田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保存史实、决策参考和资料应用等多重功能。二、本志内容涵盖油气田地质、开发部署与方案实施、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生产系统等油气田开发的各个方面;遵照横排竖写原则,分类项纵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三、本志体裁采取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专志为主,采用卷、篇、章、节、目结构。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十一)玉门油气区卷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专家组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办公室
序
寄语
凡例
前言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油气田卷》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玉门油气区卷编纂领导小组
编纂委员会
编纂组
编纂说明
题词
--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图为毛主
--
1958年7月16日,朱德为玉门油矿题词
--
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诗人李季写成《玉门颂》
图片
--
1958年7月15日,朱德到玉门油田视察。
--
1958年6月26日,陈云到玉门油田视察
--
1958年10月25日,彭德怀到玉门油田视察。
--
1960年11月,聂荣臻到玉门油田视察
--
2004年7月28日,中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前排右一)到玉门油田考察。
--
1961年7月5日,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右二)到玉门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
1949年10月6日,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康世恩在玉门油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群众大会上讲话
--
玉门矿务局第一任局长杨拯民
--
中共玉门采油厂(1954-1958年)第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
1991年3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右一)、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右二)到玉门油田检查
--
1997年5月1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马富才(前排右一)到玉门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
2002年4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耕(前排右一)到玉门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
2005年5月1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前排左一
--
1937年9月,孙健初(左一)、韦勒(中)、萨顿(右一)等组成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调查玉门石油
--
1938年12月,从延长油矿运抵玉门油矿的木制顿钻钻机
--
1958年10月,石油工业部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召开石油系统的现场会议,部长余秋里亲自将“钻井卫星”的
--
1939年5月,老君庙1井用顿钻钻机加深钻进
--
老君庙油矿1943年使用的第二代钻机
--
20世纪40年代玉门油矿南岗选油站,这是中国最早的选油站
--
1945年6月,玉门油矿所有油井全部改用小油嘴采油以保持井内压力,实行有控制的采油,这是中国科学采油
--
20世纪50年代到玉门油矿指导钻井的苏联专家
--
20世纪50年代玉门矿场一角
--
1953年12月,玉门油矿建成中国第一座注气试验站
--
1953年11月1日,玉门矿务局举行原油东运开车典礼
--
1954年4月,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第一次酸化试验在玉门油矿老君庙E16井试验成功
--
1955年5月,中国首次油层压裂试验在玉门油矿老君庙M油藏N5井取得成功
--
1956年7月1日,2万多名石油工人和铁路工人在新建成的玉门南站举行首次原油火车外运欢送仪式
--
1958年8月30日,中国第一次火烧油层采油技术试验在玉门油矿石油沟52井井下50m处点火成功
--
1960年3月12日,玉门首批奔赴人庆参加会战的1000多名职工启程,其中有王进喜的钢铁1205钻井
--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骨干人员和主力设备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油井失修,设备严重缺乏,玉门油田职工就
--
1965年9月16日,在玉门老君庙油田E18-934井组开展中国首次工业性泡沫驰油试验
--
196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和玉门石油管理局研究院技术人员进行石油沟油田沿裂缝注水物理模
--
1970年3月,玉门油田抽调精干队伍和精良设备奔赴陇东,开始独立自主开发新油田
--
1975年,玉门白杨河油矿成功研制抽油机自动化管理装置,开创中国油井管理自动化先河。图为白杨河油矿采
--
1990年,玉门油田组织队伍开赴吐鲁番、哈密盒地进行石油会战,开发建没吐哈油田
--
1995年8月,鸭儿峡114井自喷34年,累计产油36.8×104t,是玉门油田自喷时间最长的井
--
2005年玉门油田建成的第一座联合站——青西联合站
--
2005年建成的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鸟瞰图
--
清同治年问,淘金人在石油河东岸集资修建老君庙。1939年8月,位于老君庙旁边的一井出油,老君庙油田因
--
体现玉门油田砂岩油藏典型地质特征的弓形山
--
玉门油田地理位置图
--
玉门油气区油出分布图
--
玉门油气区地面生产系统示意图
本卷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质
--
第一章 油藏地质
----
第一节 层状砂岩油藏
----
第二节 水动力封闭油藏
----
第三节 裂缝性古潜山油藏
----
第四节 断块岩性油藏
----
第五节 断块裂缝性油藏
--
第二章 油藏描述
----
第一节 油层对比
----
第二节 沉积相研究
----
第三节 储层评价
--
第二章 油气储量
----
第一节 原油
----
第二节 天然气
第二篇 开发部署
--
第一章 规划部署
----
第一节 建产期
----
第二节 高速开采期
----
第三节 产量递减期
----
第四节 低速开采期
----
第五节 产量回升期
--
第二章 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老君庙油田
----
第二节 鸭儿峡油田
----
第三节 石油沟油田
----
第四节 白杨河—单北油田
----
第五节 青西油田
--
第三章 矿场试验
----
第一节 注气试验
----
第二节 注水试验
----
第三节 排液采油试验
--
第四章 开发调整
----
第一节 开采方式调整
----
第二节 注水方式调整
----
第三节 井网层系调整
--
第五章 过程控制
----
第一节 配产配注
----
第二节 动态分析
----
第三节 控制措施
--
第六章 提高采收率
----
第一节 泡沫驱油
----
第二节 火烧油层
----
第三节 碱—胶束—聚合物
----
第四节 聚合物调驱
第三篇 油藏工程
--
第一章 油藏渗流评价
----
第一节 渗流特征
----
第二节 试井
--
第二章 开发方案设计
----
第一节 开发方式
----
第二节 层系组合
----
第三节 井网确定
--
第三章 油藏模拟
----
第一节 物理模拟
----
第二节 数值模拟
----
第三节 数据库
第四篇 钻井工程
--
第一章 钻井
----
第一节 开发钻井
----
第二节 特殊钻井
----
第三节 取心
--
第二章 钻井液
----
第一节 “红土”钻井液
----
第二节 分散钻井液
----
第三节 聚合物钻井液
--
第三章 油气层保护
----
第一节 砂岩油藏
----
第二节 裂缝性油藏
--
第四章 固井与完井
----
第一节 井身结构
----
第二节 固井
----
第三节 完井
第五篇 测井测试
--
第一章 裸眼井测井
----
第一节 砂岩油藏数字测井
----
第二节 裂缝性油藏数控测井
--
第二章 生产测井
----
第一节 注入剖面测井
----
第二节 产出剖面测井
----
第三节 地层参数测井
----
第四节 工程质量测井
----
第五节 井间监测
第六篇 采油工程
--
第一章 采油
----
第一节 自喷采油
----
第二节 人工举升采油
----
第三节 机械采油管理
--
第二章 注水
----
第一节 注水工艺
----
第二节 注水剖面调整
----
第三节 注水配套工艺
--
第三章 油层改造
----
第一节 压裂
----
第二节 酸化
----
第三节 解堵
--
第四章 井下作业
----
第一节 清防蜡
----
第二节 清防砂
----
第三节 封堵水
----
第四节 试油
----
第五节 大修
----
第六节 侧钻加深
第七篇 地面工程
--
第一章 规划与布局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布局
--
第二章 油气集输及储运
----
第一节 集油流程
----
第二节 布站
----
第三节 输油
----
第四节 天然气集输
--
第三章 油气水处理
----
第一节 原油处理
----
第二节 天然气处理
----
第三节 采出水处理
----
第四节 非标准设备
--
第四章 注入工程
----
第一节 注水系统
----
第二节 注气系统
----
第三节 注化学剂
--
第五章 系统配套工程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通信
----
第四节 自控与信息工程
----
第五节 道路
----
第六节 防腐与保温
--
第六章 节能、安全与环保
----
第一节 节能
----
第二节 安全
----
第三节 环保
第八篇 开发管理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体制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队伍建设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队伍输出
----
第三节 职工培训
--
第三章 专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成本管理
----
第四节 基础管理
第九篇 石油人物
--
第一章 传略及简介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孙健初
------
严爽
------
靳锡庚
------
翁文波
------
孙越崎
------
童宪章
------
史久光
------
郭孟和
------
王进喜
------
康世恩
------
杨拯民
------
焦力人
------
宋振明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田在艺
------
李德生
------
刘广志
------
翟光明
------
赵宗鼐
------
秦文彩
------
李敬
--
第二章 名录
----
第一节 领导者名录
----
第二节 劳动模范名录
----
第三节 开发专家名录
附录
--
附录一 数据图表
--
附录二 获奖项目
--
附录三 限外辑要
--
附录四 征引文献
编纂始末
《中国油气开发志》编辑出版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