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翔实地记载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目录
封面
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志
题词
--
1993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为西樵题辞。
--
1993年2月,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西樵题辞。
--
1994年,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森林为西樵题辞。
--
199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为西樵题辞。
图片
--
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划图
--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导游图
--
1994年3月2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前排右一)视察西樵山。
--
1997年4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前右一)到西樵视察。
--
1997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前排左四)到西樵视察。
--
1998年2月6日,全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左二)到西樵视察。
--
1998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左一)到西樵指导抗灾工作。
--
1998年12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右二)到西樵参观视察。
--
1999年1月17日,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右二)到西樵参观视察。
--
200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前左一)视察西樵。
--
2000年10月3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卢瑞华(右一)到西樵视察。
--
2000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右三)到两樵民乐村视察信息化建设。
--
2000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右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梁广大(右二)陪同下到西樵视察
--
2001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前右一)视察西樵。
--
2001年11月10日,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右一)到西樵考察信息化建设。
--
2002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前左二)到
--
2002年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前左二)到西樵视察信息化建设。
--
2002年7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右三)到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考察。
--
2002年10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左二)到西樵视察。
--
2002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左二)到西樵考察。
--
清道光十五年(1535年)西樵山图(道光十五年《南海县志》)
--
1986年9月,西樵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樵会堂召开。
--
1994年3月28日,举行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人民政府挂牌仪式。
--
1994年5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西樵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牌匾。
--
1996年1月29日,中共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西樵影剧院召开。
--
20世纪70年代的缫丝厂车间
--
1981年的西樵公社棉织厂车间
--
20世纪90年代的织造厂拉经车间
--
20世纪90年代的织造厂拼捻车间
--
2002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协会授予西樵“中国面料名镇”称号
--
高速剑杆机织造车间
--
蒙娜丽莎陶瓷展览厅
--
染整印花设备
--
西樵科技工业园欣源电子生产车间
--
广东省金威达彩印有限公司彩印车间
--
西樵山白云洞
--
1996年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落成
--
黄大仙圣境园
--
西岸庆云洞
--
西樵山白云洞飞流千尺
--
西樵山云海莲台
--
2001年西樵山获“AAAA”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牌匾
--
2001年西樵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十强镇
--
2001年9月,新田、海舟和西岸被评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
20世纪70年代的蚕茧交售
--
1982年的西樵水乡
--
大岸黑皮冬瓜
--
20世纪80年代甘蔗丰收
--
20世纪70年代的稻田
--
20世纪90年代的水稻收割
--
20世纪90年代的太平西洋菜
--
20世纪80年代的两樵变电站
--
20世纪90年代的樵北大围官山泵站
--
1994年修筑的龙湾基大堤
--
1995年建成的两江码头
--
1998年落成的两樵电信大楼
--
2000年5月,西樵樵高路与樵丹路交汇处夜景。
--
2000年5月建成的南方技术创新中心
--
2001年建成的太平水船闸
--
西樵大桥
--
1998年“6-29”水灾受浸的西樵管理区及西樵轻纺城
--
1998年6月30日,上级领导亲临吉水窦加同现场指挥工作。
--
1998年7月,抗洪救灾人员加固百东吉赞梁家窦闸。
--
西樵轻纺城布匹市场一角
--
20世纪90年代的西樵小区综合市场
--
1992年建成的云影琼楼酒店
--
1987年建成的西樵山大酒店
--
20世纪90年代的装饰布艺新产品
--
2002年,西樵轻纺城举办中国(西樵)国际纺织博览会。
--
1992年建成的西樵文化中心
--
1981年西樵公社举办五人龙舟赛
--
1999年3月8日,西樵区举办首届“庆三八风艇大赛”。
--
1974年复名的西樵中学
--
1993年建成的西樵中心小学
--
清末,在民乐出土的大象上腭骨。
--
西樵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双肩石器
--
西樵区人民医院(1998年)
--
2002年民乐村使用农村信息管理系统。
--
2001年10月底,由省、市、区三级有关部门组成“西樵区财政结算中心管理系统赴京汇报小组”,到国家财
--
重阳集市(1994年)
--
大仙诞
--
1998年2月22日,西樵即开型福利彩票开卖现场。
--
2000年西樵举行扶贫助困百万行活动
--
潘斯濂行书轴
--
潘仕钊楷书轴(局部)
--
隙序球行书扇面
--
区大典书法
--
程可则草书扇面
--
戴鸿慈楷书轴
--
区大原楷书轴
--
李庆莱书法对联
--
梁启超游白云洞对联
--
潘和书画扇面
--
邓芬国画《修竹仕女》
--
冼玉清画作
--
黄君璧《深山飞瀑》
--
董必武游白云洞诗
--
刘田夫书杨应彬诗句
--
郭沫若游白云洞诗
--
陈永锵《黄金季节》
--
赵朴初游白云洞诗
西樵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志》审稿小组
《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志》编辑室
参与提供资料主要人员名单
出版说明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划
----
一、明清
----
二、中华民国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节 城区行政村
----
一、城区
----
二、行政村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一、气候特点
----
二、气候资源
--
第三节 水文
----
一、河流
----
二、水位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矿物资源
----
四、植物资源
----
五、动物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洪涝
----
二、风雨
----
三、低温霜冻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分布
----
三、入口密度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迁徙变动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一、性别
----
二、年龄
----
三、民族
----
四、职业
----
五、文化
--
第五节 姓氏
----
二、分布
----
三、主要姓氏
--
第六节 人口控制
----
一 生育管理
----
二、优生优育
----
三、技术服务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水利
----
一、防洪抗旱工程
----
二、排灌工程
----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四、“三防”工作
--
第二节 交通
----
一 陆路交通
----
二、水路交通
--
第三节 邮政
----
一、邮路设置
----
二、邮政业务
--
第四节 电信
----
一、机构设置
----
二、电信业务
--
第五节 供水供气
----
一、供水
----
二、供气
--
第六节 供电
----
一、设施
----
二、经营管理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监测
----
二、污染防治
----
三、环境管理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及经营体制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农业合作化
----
三、人民公社化
----
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五、农村股份合作制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三、农业土特产
--
第三节 蚕桑业
----
一、种桑
----
二、养蚕
--
第四节 水产养殖业
----
一、鱼苗繁育
----
二、成鱼养殖
----
三、优质鱼及特种水产品养殖
----
四、饲料
----
五、鱼病防治
--
第五节 畜牧业
----
一、禽畜饲养
----
二、其他禽畜饲养
--
第六节 禽畜疫病防治
----
一、防疫机构
----
二、疫病
----
三、防疫与检疫
--
第七节 林业
----
一、林地
----
二、林木品种
----
三、植树造林
----
四、林木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机具
----
一、传统农具
----
二、农业机械
----
三、其他
第六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体制
----
一、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
----
二、集体工业
----
三、国营工业
----
四、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
--
第二节 乡镇工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工业门类
----
一、建材
----
二、机械、电力
----
三、化工
----
四、造纸及纸制品
----
五、印刷、包装
----
六、制糖
----
七、粮油加工
----
八、其他食品加工与饮料制造
----
九、制衣
----
十、木材加工及竹、藤制品
----
十一、刺绣、首饰及其他工艺品
----
十二、采石
--
第四节 工业园区
----
一、西樵科技工业园
----
二、乡村工业区
--
第五节 企业选介
----
一、西樵印刷厂
----
二、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
三、广东省金威达彩印有限公司
----
四、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
第七章 纺织业
--
第一节 缫丝
----
一、生产
----
二、蚕丝产品
----
三、蚕丝副产品
--
第二节 丝织
----
一、生产
----
二、香云纱
----
三、绫、罗、绸、绉
----
四、其他丝织产品
----
五、丝线
--
第三节 纺织
----
一、棉纺织
----
二、针织
----
三、麻纺
----
四、毛纺织
----
五、化纤织造
----
六、化纤制造业
--
第四节 晒莨与印染
----
一、晒莨
----
二、印染
----
三、印花生产
--
第五节 销售市场
----
一、茧市、丝市、纱市
----
二、西樵纺织品市场
----
三、西樵轻纺城
--
第六节 南方技术创新中心
--
第七节 企业选介
----
一、南海丝厂
----
二、南海丝织厂
----
三、广东樵新染整厂
----
四、西樵合成纤维厂
----
五、佛山市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第八章 建筑与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建筑
----
一、施工技术与管理
----
二、施工设备与建筑材料
----
三、设计管理
----
四、工程承包、发包管理
----
五、工程质量监督
----
六、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
----
七、预算定额管理
----
八、施工企业
----
九、建筑结构与形式
--
第二节 房地产业
----
一、开发
----
二、销售
----
三、管理
----
四、小区建设
第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一、个体商业
----
二、私营商业
----
三、集体商业
----
四、国营商业
--
第二节 商贸市场
----
一、镇村圩市
----
二、专业市场
----
三、综合市场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一、粮油购销
----
二、农副产品购销
----
三、生产资料购销
----
四、日用工业品购销
----
五、糖、烟、酒、茶与药品购销
----
六、废旧物资回收
----
七、侨汇商品供应
--
第四节 服务业
----
一、餐饮业
----
二、旅宿业
----
三、美容美发
----
四、沐足健身
----
五、家政服务
----
六、中介服务
----
七、其他
第十章 旅游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经济体制
----
一、管理机构
----
二、经济体制
--
第二节 旅游设施与服务
----
一、设施
----
二、服务
--
第三节 西樵山旅游活动
----
一、赏花评花会
----
二、半山扒龙船
----
三、民俗风情
----
四、狮艺武术游
----
五、宗教朝圣游
----
六、绿色生态游
--
第四节 旅游资源
----
一、地质资源
----
二、景区资源
----
三、植物景观
----
四、人文景观
--
第五节 名优特产
----
一、名产
----
二、名食
----
三、名酒
第十一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
----
一、机构
----
二、货币
----
三、存款
----
四、贷款
----
五、证券
--
第二节 保险
----
一、机构
----
二、险种
----
三、保额、保费与赔偿
第十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财政
----
一、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监督
--
第二节 税务
----
一、机构
----
二、税制
----
三、税收
----
四、税务管理
--
第三节 统计与审计
----
一、统计
----
二、审计
--
第四节 工商管理
----
一、机构
----
二、市场建设与管理
----
三、工商业登记管理
----
四、商标、广告与经济合同管理
----
五、物价管理
----
六、查处经济违法活动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
一、劳动力管理与培训
----
二、劳动就业
----
三、工资与福利
--
第六节 国土管理
----
一、建设用地管理
----
二、土地权属管理
----
三、土地利用及保护
第十三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共西樵地方组织
----
一、组织机构
----
二、历次党代表大会
----
三、基层组织及党员发展
----
四、宣传教育
----
五、纪律检查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一、代表选举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一、机构设置
----
二、政务纪要
--
第四节 群众团体
----
一、工人组织
----
二、农民组织
----
三、妇女组织
----
四、青少年组织
----
五、工商业组织
第十四章 政法 军事
--
第一节 公安
----
一、机构组织
----
二、案件侦察
----
三、打击犯罪活动
----
四、基层治保
----
五、治安管理
----
六、户籍管理
----
七、交通安全管理
----
八、消防
--
第二节 司法行政
----
一、组织机构
----
二、民事调解
----
三、法制宣传
----
四、律师事务
----
五、公证业务
--
第三节 审判
----
一、机构设置
----
二、案件审理
--
第四节 军事
----
一、民兵
----
二、兵役
----
三、兵事
第十五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一、书院与社学 私塾与学堂
----
二、幼儿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职业 成人教育
----
六、教师队伍
----
七、教育经费
----
八、教育行政
--
第二节 科技
----
一、科技机构
----
二、科研活动
----
三、南方技术创新中心
第十六章 文化 体育 卫生
--
第一节 文化
----
一、机构设置
----
二、文艺社团
----
三、文艺活动
----
四、文化市场
----
五、文物
----
六、档案
--
第二节 体育
----
一、体育设施
----
二、体育项目
--
第三节 卫生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疗队伍
----
三、医疗设备
----
四、医疗技术
----
五、医疗制度
----
六、卫生保健
----
七、卫生监督
第十七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民政事务
----
一、社会福利
----
二、赈灾救济
----
三、婚姻
----
四、殡葬改革
----
五、拥军 优属 抚恤
----
六、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社会保障
--
第三节 居民生活
----
一、收入
----
二、消费
--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五节 创建精神文明活动
--
第六节 侨务
----
一、侨务工作
----
二、华侨
----
三、港澳台同胞
--
第七节 宗教民俗
----
一、宗教活动及寺庙
----
二、民俗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寓居人物
------
曹松
------
李子长
------
霍韬
------
方献夫
------
湛若水
------
霍尚守
----
二、乡土人物
------
郭棐
------
区次颜
------
霍镇东
------
程可则
------
何梦瑶
------
邓士宪
------
潘斯濂
------
梁融
------
黎星桥
------
潘仕钊
------
黎晋荦
------
陈启沅
------
区天骥
------
潘誉征
------
麦瀛祥
------
程友琦
------
戴鸿慈
------
陈显忠
------
何如漋
------
冯慈
------
梁昌圣
------
区大登
------
区玉章
------
区谔良
------
陈国士
------
陈序球
------
张琯生
------
区湛森
------
余赞年
------
黎晋贤
------
区凤墀
------
何启
------
黄飞鸿
------
张国桢
------
潘和
------
陈竹君
------
区大典
------
陈锦涛
------
区大原
------
陈廉伯
------
冯元鼎
------
冼冠生
------
李文范
------
潘斯铠
------
傅德用
------
李朗如
------
邓芬
------
冼玉清
------
周启刚
------
靓少佳
------
任剑辉
------
傅天仇
------
黄君璧
------
区梦觉
------
罗元恺
------
郭英会
--
第二节 人物录
----
冼秉熹
----
石景宜
----
罗绍基
----
梁广大
----
李国桥
----
释智慧
----
黄星华
----
陈永锵
----
罗兆应
--
第三节 人物表
----
一、明清举人进士
----
二、烈士
----
三、特殊津贴人员
----
四、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生产)者
----
五、人民代表
附录
--
一、重要文件选辑
--
二、调研报告
--
三、乡人著作目录
--
四、传说 民谣 谚语 歇后语
--
五、诗文 碑记 对联
索引
英文目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