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自治县志(1986-2005)

东乡族自治县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注重运用新观点、新方 法,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述改革开放20年来东乡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变化、新情况、新事物,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 性、资料性和地方性的统一,反映历史经验,体现客观规律。 、本志为《东乡族自治县志》的续志,记述上限为1986年1月,下 限为2005年12月。 三、本志体例为章节体,体裁以志为主,辅以述、记、特载、传、图、 表、附录,采用综合体;文体用语体文,记述体。 四、本志结构为篇、章、节、目,以节为基本记述单位,节以下根据内 容需要设目、子目,力求科学分类,横排纵写,纵横结合。 五、本志共设6篇,44章,221节,序言、图片、凡例、概述、大事 记、特载、置于第一篇之首,附录置于最后。 六、本志中首次出现东乡语时在小括号内用汉语加注解释,再次出现时 未加解释。 七、本志人物采用传记、简介、人物名录三个层次,人物坚持生不立传 的原则,收录1986-2005年对国家和地方有较大贡献,对社会发展有较大 影响的本县籍人物,也收录了对东乡县有重大贡献的客籍人物。人物以出生 年月先后排序。 八、本志中各种称谓及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再度出现一般用简 称,各种资料以统计公报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主管部门和档案馆提 供的资料,并根据需要适当选用社会调查资料。字体以国家语言方案工作委 员会1986年10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计量单位严格遵循国家有 关规定。 九、本志书页眉设置为眉文置切口处,双页为志名,单页为一级标题 名,页码在本页下方正中间标注。

内容时限: 1986-2005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特载
第一篇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区位与建置
---- 第二节 镇概况
---- 第三节 乡概况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与植被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第二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农作物
---- 第四节 品种改良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施肥
---- 第七节 新技术推广
---- 第八节 农业机械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采种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管护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畜禽种类
---- 第三节 养殖方式
---- 第四节 畜种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饲草饲料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自流灌溉
---- 第三节 电力提灌
---- 第四节 人畜饮水
---- 第五节 抗旱防汛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五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力建设
---- 第三节 电力供应
-- 第六章 工业
---- 第一节 地方工业
---- 第二节 乡镇企业
---- 第三节 重点企业介绍
-- 第七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桥梁渡口码头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公路养护与规费征收
---- 第六节 路政管理
-- 第八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九章 商业贸易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五节 专营专卖
---- 第六节 粮油供应
---- 第七节 集市贸易
-- 第十章 开放开发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园区建设
-- 第十一章 扶贫
---- 第一节 扶贫开发
---- 第二节 两西移民
---- 第三节 库区移民安置
---- 第四节 劳务
-- 第十二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旅游景点
----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 第十三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农业税收
-- 第十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国家税务
---- 第二节 地方税务
-- 第十五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金融监管
---- 第五节 保险
--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项目建设
---- 第三节 企业改制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管理
---- 第七节 审计管理
---- 第八节 质量监督
--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 第三节 土地管理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房产管理
第三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东乡县委
----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
---- 第三节 重要会议与决策
---- 第四节 纪检监察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八节 政法工作
---- 第九节 统一战线
---- 第十节 档案工作
---- 第十一节 保密工作
---- 第十二节 党校教育
---- 第十三节 信访接待
---- 第十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工作
----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立法与法律监督
---- 第五节 决定与任免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历届政府组成
---- 第二节 施政方法
---- 第三节 综合政务
---- 第四节 政府法制
-- 第四章 政治协商
---- 第一节 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节 常设机构
---- 第四节 提案办理
---- 第五节 调查调研
---- 第六节 文史资料征集
-- 第五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
--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双拥共建
第四篇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双语教学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管理体制
---- 第七节 教师队伍
---- 第八节 主要学校介绍
---- 第九节 项目
---- 第十节 捐资助教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管理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推广与服务
---- 第四节 气象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与服务
---- 第二节 民间文学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七节 地方史志
---- 第八节 图书发行
-- 第四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经费设施
---- 第四节 食品药品管理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医疗
---- 第九节 医疗技术
---- 第十节 医药
---- 第十一节 医护教育培训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传统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第五篇 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东乡族
---- 第二节 其他民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章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 第四节 宗教事务管理
---- 第五节 社会公益事业
-- 第四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民族小吃
-- 第五章 语言
---- 第一节 东乡语
---- 第二节 汉语方言词汇
----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串语与普通话推广
第六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三节 计生政策与宣传培训
-- 第三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劳动监察仲裁
----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
---- 第七节 医疗保险
---- 第八节 安全生产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与村民自治
---- 第二节 勘界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救济救灾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乐民安居与最低生活保障
---- 第八节 慈善事业
---- 第九节 老龄工作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
人物
-- 一、传记
-- 二、简介
-- 三、人物名录
附录
-- 一、重要文献辑存
-- 二、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
-- 三、文艺作品
-- 四、碑文牌匾
-- 五、修志文件
-- 六、首部《东乡族自洽县志》勘误补遗
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