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 距大同市62公里。恒山的主峰为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 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于世。1982年,北岳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恒山资源植物志要》所指“恒山”包括恒山山脉及其周边县市,行政 区划涉及大同市和朔州市。 恒山地形复杂,气候温凉,植物资源丰富,历代有许多国内外的植物学和生态学 专家、学者在恒山进行过植物标本采集、植物资源考察、植被生态研究等。据文献记 载,早在1874年法国传教士A.David在华北采集标本时也涉及恒山;1876~1884年俄 国地理学家G.N.Potanin和地质学家Berezovski多次来山西采集植物标本,其中包括恒 山至五台山一带的采集活动;1905~1914年期间美国农学家F.N.Meyer曾先后两次在恒 山至五台山一带进行植物资源调查;1929年法国传教士Serre在山西五台山一带采集过 植物标本;1934~1941年日本人土岐章(Toki)等对山西进行自然综合考察,并由山本 地荣整理出版了《山西学术探险记》一书;1941~1943年日本金城铁郎(T.Kanashirco) 等在山西南北同蒲沿线(其中包括大同、阳方口)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并著有《山西 省铁路沿线植物生态调查报告》。1929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唐进对山西进行植物标本 采集;1931年植物学家夏伟英先生在恒山一带进行标本采集;1933~1934年北平研究 院植物研究所的采集员王作宾和刘继孟分别在山西北部及恒山、河北太行山、内蒙古 和张家口等地采集植物标本;1949年崔友文教授在山西、内蒙古采集植物标本。新中 国成立后,全国和区域性植物资源和植被调查研究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黄土高原水 土保持考察队于1954年在山西北部采集植物标本。195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和山 西生物研究所在恒山、五台山采集大量标本。1971年在山西省卫生厅和山西省药检所 支持下,山西大学生物学系、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山西生物研究所等开展了中草药资 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出版了《山西中草药》一书。1958年杨仙臣对大同地区的植被进 行调查,编写了调查报告和《大同附近高等植物名录》。1980年以来,山西大学生物 学专业师生多次对恒山进行植被考察和标本采集,遗憾的是山西大学标本馆所藏植物 标本因1984年一场火灾损失惨重。1982~1986年原雁北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李日明等 对大同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采集制作了5000多份标本,并编写了《山西省雁 北地区、大同地区植物名录》。1989年山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编著出版了《山西经济 植物志》。1989~1991年南朔县(现朔城区)农业区划办公室主持,并由上官铁梁和张 峰领队,在对该区维管束植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2年编写了《朔县植物图志》。 期间恒山周边县市农业区划办公室也相继进行了植物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编制植物 名录,如《应县植物名录》。1998~2000年上官铁梁在历年植被调查资料和标本采集的 基础上,于2001发表了《恒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的论文。2001年山西省林 业科学研究院编著出版了《山西树木志》。1992~2004年《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 著完成了《山西植物志》l~5卷。上述相关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收藏,为恒山植物物种 多样性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恒山丰富多样的植物区系与恒山历史文化一样,具有重要的遗产意义和科学价值, 大同市林学会、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十分关注恒山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 游的可持续保护、利用和开发,于1999~2012年组建了植被和植物资源联合科研组, 对恒山的植被和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基本摸清了恒山的植物 种类及其分布,并组织了《恒山资源植物志要》的编写工作。 《恒山资源植物志要》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 恒山的自然环境概况、恒山的植物概况、恒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恒山的资源植物,各 论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的原始花被亚纲(杨柳 科~山茱萸科)。下册包括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的合瓣花被亚纲(鹿蹄草科~ 菊科)和单子叶植物纲(香蒲科~兰科)。全书记述了恒山及其周边地区野生和常见 栽培维管束植物110科,480属,1037种(包括变种),内容涉及每种植物的分类地位、 植物学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长环境、化学成分与用途和采收加工等,配有插图864 幅,其中彩图701幅。 《恒山资源植物志要》(上册)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上官铁梁(山西大学):恒山的自然环境概况、恒山的植物概况、恒山的主要植 被类型、恒山的资源植物,以及鼠李科、五加科、伞形科; 张婕(山西大学):蕨类植物门、苦木科、楝科、远志科、大戟科、槭树科; 李日明(大同市林学会):裸子植物门、壳斗科; 张吉林(大同市林学会):杨柳科、漆树科、卫矛科、山茱萸科; 高秀英(大同市林学会):胡桃科、榆科; 吴广彪(大同市林学会):桦木科、桑科。 郝婧(山西大学):荨麻科、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蓼科、凤仙花科、锦葵科、 藤黄科、堇菜科、瑞香科、千屈菜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杉叶藻科、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藜科、苋科、马齿苋科、石竹科、毛茛科、 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 郭东罡(山西大学):紫茉莉科、小檗科、防己科、木兰科、山柑科、景天科、 虎耳草科、酢浆草科、牻牛儿苗科、旱金莲科、亚麻科、蒺藜科、芸香科; 任虹(山西省环境规划院):无患子科、葡萄科、椴树科; 杜生祥(大同市林学会):柽柳科、胡颓子科。 《恒山资源植物志要》(上册)南李日明、上官铁梁统稿。 《恒山资源植物志要》的编写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 山西大学生物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2013级研究生参与了补充调查和资料整理。编写 工作得到了大同市林学会、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 书中的插图,部分引白《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山西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图像库》 www.plantphoto.cn等,若涉及图片及文字版权,请与本书编辑委员会联系(联系电话: 0352-6021163,联系人:李日明)。在此,我们对曾经为恒山植被和植物资源调查研 究做出贡献的前辈和同事们表示敬意,对支持我们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本志书所 引证著作的编者们表示感谢!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及该社的编辑张延河为本志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 此深表感谢,感谢本志书的责任编辑张延河、封面设计吕雁军和版式设计刘建红等同 志的辛勤工作。 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问题和错误之处,希望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恒山资源植物志要》编辑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