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
顺着晶莹秀丽的锦江流水而下,在恩城下游约十公里的南北河畔
上,有十二条村居住着绪积夏阳,源流安定的歇马人。她徙自南雄珠
玑,在歇马村开枝散叶,又萦绕四周立村繁衍,这一片热土,历史上
统称它为“歇马”。
歇马,在久远以前已是被邑人誉传“恩平歇马梁”的名乡望族。
解放前,她功名多、官宦多、祖尝多、财主(地主)多、私人土地出
租多:同时在这一地区商业兴旺、教育兴旺、文化深厚、风俗多彩,
完全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教育文化是歇马历史的精髓,是《歇马史志》记述的重要部份。
明朝崇祯至清朝同治两百四十多年间,歇马人实施了通过实践总结出
来的“笔筒装米都要教仔读书”的祖训和长期建立旨在鼓励读书求功
名的 “学谷制”。这两者形成了歇马教育兴旺发展的氛围和动力。早
在明朝嘉靖以前兴办的“私塾”教育,生命不息,一直延续至二十世
纪五十年代初。同时由清末的一九0年开始兴办现代完全小学,一九
四六年筹办初级中学。由于重教兴教,歇马有几百人取得了“功名”
和“官位”,近(现)代义有各种专家、博士、硕士、大学教授和名
牌大学本科生200多人,真乃硕果累累。
600多个春秋冬夏,歇马人谱写了600多年的文明历史。然而,历
史上未见有先人挥毫记录,令一些历史随岁月而慢慢湮没。这次编写
《歇马史志》一是弥补过去的遗憾;二是让后人加深对歇马历史的了
解,学习发扬先人功德,励志白己和鞭策未来;三是为续记歇马历史
作好铺垫,奠下基础。
历史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珍惜历史和保
护历史,从中汲取精华,发扬先祖的功德,争取更大辉煌!
恩平梁姓村志编辑室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编纂委员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印刷《歇马史志》捐款芳名
前 言
目 录
第一章 歇马大事记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大事记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大事记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2012年)大事记
第三章 歇马地理位置及居住环镜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十二条村的分布与居住环境
第四章 社会概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状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情况
第五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经济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
第六章 社会文化
--
第一节 教育文化
--
第二节 民俗风情
--
第三节 建筑义化
--
第四节 古寺庙的昔与今
--
第五节 文艺与体育
--
第六节 外地名人赞咏诗词选
--
第七节 歇马名贤诗训、对联选
--
第八节 太祖祠石柱格言选
--
第九节 祖祠、灯寮、寺庙对联选
--
第十节 歇马流行的“农谚语”和“歇后语”
--
第十节 饮食文化
第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取得功名及具高学历的人物表
--
第二节 人物选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历仟歇马农村干部名单
--
第四节 歇马村从政任科级以上干部名单
--
第五节 歇马村任大学教授、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名单
第八章 附录
--
附录一 歇马地区传说故事
--
附录二 歇马风水名山选录
--
附录三 一九四九年以前水上居民在歇马欢度春节
--
附录四 关于歇马人先祖徙迁的探讨
--
附录五 歇马一些历史的真正史实
--
附录六 科举制和功名名词注说
--
附录七 礼仪称呼汇编
第九章 各村村志
--
一 尚岗村村志
--
二 塘马村村志
--
三 松山尾村村志
--
四 东溪村村志
--
五 庙左村村志
--
六 中间村村志
--
七 石路村村志
--
八 马安村村志
--
九 竹园村村志
--
十 帝旺村村志
--
十一 稔岗村村志
第十章 歇马留影
--
一、定位2012年的村容村貌
--
二、历史的存照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