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水利志

徐州市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灌溉供水、农田水利、机电排灌、防汛防旱、工程管理、区域除涝、机构人物等章。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06月

目录

封面
徐州市水利志
版权页
《徐州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序言
前言
凡例
图片
-- 领导视察
---- 195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登上云龙山眺望徐州黄河故道
----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在沛县敬安公社井灌区视察
---- 199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铜山县农田水利建设
---- 1996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铜山县大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
---- 2001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徐州视察南水北调工程
---- 1999年3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邳州黄墩湖滞洪区检查指导
----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邳州黄墩湖滞洪区
---- 2000年3月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在丰县梁寨镇检查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 1988年夏江苏省原副省长陈克天在蔺家坝船闸工地检查工作
---- 建国后为徐州治水做出重要贡献的四位领导汤海南(左三)、朱群(左二)、蔡崇明(左一)、吴振亚(右一)
-- 河道堤防
---- 京杭运河
---- 徐州市区废黄河堤
---- 大沙河
---- 徐洪河
---- 湖西大堤
---- 沂河大堤
-- 工程施工
---- 1958年开挖京杭大运河
---- 1984~1990年全线开挖废黄河中泓
---- 1990年水力冲土机械化施工开挖大沙河
---- 1997年机械化施工中运河扩大工程
---- 建筑物施工
---- 1989年5月蔺家坝船闸竣工通航
---- 铺设地下输水管道
-- 水库涵闸
---- 云龙湖水库
---- 大沙河华山闸
---- 崔贺庄水库
---- 大沙河夹河橡胶坝
---- 赵庄闸站
---- 徐洪河黄河北闸
-- 排灌工程
---- 解台抽水站
---- 范楼抽水站
---- 郑集抽水站
---- 小型机电灌溉站
---- 机井灌溉
-- 农田水利
---- 田园化农田
---- 沟、渠、路、林
---- 农田防护林
---- 装配式田间建筑物
---- 田间配套工程
---- 工厂化生产U型渠预制件
---- U型防渗渠道
---- 引水上山工程
---- 石埂梯田
---- 土埂梯田
---- 护埂玫瑰花
-- 节水灌溉
---- 固定式喷灌
---- 移动式喷灌
---- 菜田微喷
---- 草坪微喷
---- 发丝滴灌
---- 滴灌
-- 水政执法
---- 宣传水法,保护水资源
---- 执法队伍
---- 清障
---- 打击非法采沙
---- 科技兴水、依法治水宣传
---- 取水登记
-- 多种经营
---- 郑集抽水站禹欣种花基地
---- 丰收果实
---- 大棚育花
---- 养鹿
---- 徐州水利实验站养鸡场
---- 水库银鱼丰收
-- 防汛抗旱
---- 徐州市防汛防旱指挥调度中心大楼
---- 防汛防旱水情调度室
---- 抗排队架机抽水抗旱
---- 固定站抽调水
---- 防洪河堤
-- 水利景观
---- 苏轼领导徐州人民抗洪胜利的标志——黄楼
---- 云龙湖水库风景区
---- 黄河南堤“大河前横”牌坊
---- 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滨湖公园
---- 徐州市区黄河镇水铁牛
---- 京杭运河夜景
---- 大沙河华山闸景区
---- 明潘季驯登云龙山诗碑
---- 圯桥遗址
-- 徐州市水系旧貌图
-- 徐州市水利工程现状图
-- 徐州市江淮水北调工程现状图
-- 徐州市主城区防洪工程现状图
目录
概述
第一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貌地质
---- 一地形地貌
---- 二区域地质
---- 三水文地质
---- 四工程地质
-- 第二节土壤和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三节水系
---- 一古代水系
---- 二南宋后水系
---- 三当代水系
-- 第四节水文特征
---- 一降水
---- 二蒸发
---- 三水位
---- 四流量
---- 五地表径流
---- 六泥沙
-- 第五节水资源
---- 一水资源量
---- 二可供水资源
---- 三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 四水质
第二章沂沭泗防洪
-- 第一节沂河
---- 一古代治理
---- 二建国后治理
---- 三河道现状
-- 第二节总沭河
---- 一治理
---- 二河道现状
---- 三跨河建筑物
-- 第三节邳苍分洪道
---- 一治理
---- 二河道现状
---- 三跨河建筑物
-- 第四节中运河
---- 一治理
---- 二河道现状
---- 三跨河建筑物
-- 第五节南四湖西大堤
---- 一大堤建设
---- 二湖西支河堤防加固
---- 三采煤塌陷地段堤防加固处理
---- 四大堤现状
---- 五蔺家坝
---- 六湖腰扩大和西股引河
-- 第六节骆马湖
---- 一历史演变
---- 二治理
---- 三工程现状
-- 第七节黄墩湖滞洪区
---- 一滞洪设施建设
---- 二滞洪运用
-- 第八节废黄河
---- 一治理规划
---- 二河道治理
---- 三开辟分洪道
---- 四建库蓄水
---- 五梯级控制
---- 六建站调水
---- 七河道现状
第三章区域除涝
-- 第一节湖西地区
---- 一大沙河以西地区
---- 二大沙河以东地区
-- 第二节运西地区
---- 一不牢河
---- 二房亭河
---- 三民便河
---- 四彭河和邳洪河
---- 五小阎河
-- 第三节邳苍和郯新地区
---- 一邳苍地区
---- 二郯新地区
-- 第四节濉安河地区
---- 一濉河水系
---- 二安河水系
-- 第五节沂北地区
---- 一淋头河
---- 二大沙河
---- 三虞姬沟
---- 四泥墩沟
---- 五时集截水沟
第四章江淮水北调
-- 第一节京航运河输水线
---- 一输水河道
---- 二梯级枢纽建设
-- 第二节徐洪河输水线
---- 一河道开挖
---- 二续建配套
---- 三工程现状
-- 第三节郑集河输水线
---- 一河道治理
---- 二闸站建设
第五章水库工程
-- 第一节中型水库
---- 一庆安水库
---- 二云龙湖水库
---- 三崔贺庄水库
---- 四阿湖水库
---- 五高塘水库
-- 第二节小型水库
---- 一设计施工
---- 二除险加固
---- 三工程现状
---- 四管理与效益
第六章灌溉供水
-- 第一节河湖灌区
---- 一洪泽湖灌区
---- 二骆马湖一级灌区
---- 三骆马湖二级灌区
---- 四下级湖一级灌区
---- 五下级湖二级灌区
---- 六上级湖灌区
-- 第二节水库灌区
---- 一阿湖水库灌区
---- 二高塘水库灌区
---- 三崔贺庄水库灌区
---- 四庆安水库灌区
---- 五小型水库灌区
-- 第三节节水灌溉
---- 一工程节水
---- 二灌溉制度节水
---- 三管理节水
-- 第四节乡镇供水
---- 一供水服务内容
---- 二供水系统类型
---- 三供水系统结构
第七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治理规划
---- 一制定规划
---- 二修订规划
---- 三提高规划标准
-- 第二节分类治理
---- 一平原坡地
---- 二低洼圩区
---- 三丘陵山区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一调查、监测和试点
---- 二山丘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 三平原缓坡沙土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 第四节中低产田改造
---- 一治理标准
---- 二改造措施
---- 三投入渠道
-- 第五节配套建筑物
---- 一小型水闸和涵洞
---- 二闸站结合
---- 三农桥
---- 四田间配套建筑物
-- 第六节管理
---- 一社队集体管理
---- 二依法管理
---- 三产权制度改革
第八章机电排灌
-- 第一节机电站排灌
---- 一泵站建设
---- 二泵站改造
---- 三泵站管理
---- 四流动机组
-- 第二节机井灌溉
---- 一水井建设
---- 二地下水源和水质
---- 三井灌配套
---- 四井灌管理
第九章建设管理
-- 第一节施工管理
---- 一施工组织
---- 二施工队伍
---- 三施工技术
-- 第二节工程监理
---- 一机构人员
---- 二监理业务
---- 三监理实绩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基本建设经费管理
---- 三事业经费管理
-- 第四节审计
---- 一工程预决算审计
---- 二经营成果审计
----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四专顶审计调查
-- 第五节物资供应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制度
---- 三物资供应
---- 四机具设备供应
---- 五仓储管理
第十章防汛防旱
-- 第一节水旱灾害
---- 一黄泛灾害
---- 二洪、涝、旱灾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一市防汛防旱指挥机构
---- 二县、乡组织
---- 三防汛防旱责任制度
---- 四抢险组织
-- 第三节防汛防旱信息
---- 一气象信息
---- 二水文信息
---- 三抗灾信息
---- 四信息传递
-- 第四节防汛预案
-- 第五节水情调度
---- 一洪涝调度
---- 二用水调度
-- 第六节物资和经费
---- 一防汛物资供应管理
---- 二经费负担
第十一章工程管理
-- 第一节机构体制
---- 一河道堤防
---- 二涵闸
---- 三抽水站
-- 第二节观测检查
---- 一常规观测
---- 二水下检查
---- 三流量测试
---- 四三查三定
-- 第三节防汛岁修工程
---- 一工程安排
---- 二技术措施
-- 第四节清障工作
---- 一拆除河道内人为设障
---- 二清除行洪滩面植物障碍
---- 三制止湖荡内擅自圈圩
---- 四处理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物
-- 第五节确权发证
第十二章水政水法规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政策法规
---- 一水利建设政策
---- 二规范性文件
-- 第三节水政执法
---- 一执法队伍
---- 二水事案件查处
----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
-- 第四节水资源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监测、调查、规划
---- 三管理制度
第十三章经营和水费
-- 第一节综合经营
---- 一机构设置
---- 二产业结构
---- 三经营管理
-- 第二节水费
---- 一机构设置
---- 二收费政策
---- 三收费办法
---- 四管理使用
第十四章基础工作
-- 第一节水文
---- 一水文体制
---- 二水文站网
---- 三水文测验
---- 四水文报告
---- 五资料整编
-- 第二节勘测、规划和设计
---- 一勘测
---- 二规划
---- 三设计
-- 第三节科研
---- 一科研机构
---- 二获奖科技成果
---- 三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
-- 第四节教育培训
---- 一徐州水利学校
---- 二职工教育培训
---- 三培训基地
第十五章机构人物
-- 第一节水利机构
---- 一国家和省驻徐州市水利机构
---- 二地(市)水利机构
---- 三县(市)水利机构
---- 四乡(镇)水利机构
---- 五职工队伍
-- 第二节党群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水利局组织
----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水利局组织
---- 三工会
---- 四水利学会
-- 第三节治水人物
---- 一历史治水名人
---- 二治水“三老”
---- 三群众治水模范
---- 四表彰先进
第十六章人文景观
-- 第一节徐州“三洪”
---- 一吕梁洪
---- 二百步洪
---- 三秦梁洪
-- 第二节徐州河患与古城变迁
---- 一徐州古城
---- 二水患毁城
---- 三城下城奇观
-- 第三节古代水事景点
---- 一苏轼与徐州黄楼
---- 二潘季驯与徐州云龙山诗碑
---- 三刘仁师与陕西省高陵县“彭城堰”
-- 第四节云龙湖国家水利旅游风景区
---- 一周边景点
---- 二湖内风光
---- 三滨湖公园
大事记
-- 尧舜时期
-- 周代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秦代
-- 汉代
-- 三国时期
--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 唐代和五代时期
-- 宋代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附录
-- 附录一水旱灾害
---- 一黄河泛滥成灾
---- 二建国前水旱灾害
---- 三建国后水旱灾害
-- 附录二规范性文件(选录)
---- 一徐州市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 二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 三徐州市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暂行规定
---- 四关于贯彻执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 五关于加强河道采沙管理的意见
---- 六关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七徐州市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 八关于贯彻执行《江苏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实施细则》的通知
---- 九关于进一步理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通知
---- 十关于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 十一关于调整地下水资源收费标准的通知
---- 十二关于徐州市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意见
---- 十三转发江苏省物价局、水利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通知》的通知
---- 十四徐州市堤坝管理条例
-- 附录三省际边界水事
---- 一徐州与安徽边界水事
---- 二徐州与山东边界水事
-- 附录四统计资料
《徐州市水利志》编纂始末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