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1938-2003)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尊重事实,客观地记述事情的本来面貌。厂志记述1938年至2003年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基本厂情。厂志内容由工厂简介、大事记、总述、沿革、党政工团组织、厂属各单位概况、人物等部分组成,围绕工厂生产经营历史发展的主线来写,反映历史的变化。
内容时限:
1938-2003
出版时间:
2003年10月
目录
封面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编纂人员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题词
图片
--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总图
--
附图
--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地理位置
--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厂区平面图
--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生活区平面图
--
厂长、党委书记白常厚
--
厂领导班子成员
--
厂领导畅谈设想、研究制定工厂发展规划
--
厂正门
--
厂办公大楼
--
▲左起:中色沈阳公司副经理陈国经、原中色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厂长白常厚、原中色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
--
▲原厂长殷长太、李荫庆陪同上级领导视察
--
▲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鲁冠球同厂长、党委书记白常厚洽谈
--
▲厂领导同朝鲜客人合影
--
▲联合办厂签字仪式
--
▲工厂同外商签字仪式
--
▲厂庆50周年
--
▲1985年沈加厂鸟瞰图
--
▲2003年沈加厂鸟瞰图
--
建厂初期全体职工合影纪念,背景为1952年“2-9”火灾被烧毁的铜系统厂房(日本建8516平方米木结
--
▲1999年被拆除的厂正门
--
▲2002年被拆迁的厂门南平房
--
▲2003年9月竣工的厂南门新住宅楼
--
沈加铜兴超市
--
▲沈加三厂(水箱带)办公楼
--
▲新建住宅楼
--
▲厂宾馆
--
厂一瞥
--
▲从日本引进的2500吨卧式双动油泵直接传动水封挤压机
--
▲从德国引进的层绕机
--
精馏塔冷凝器
--
▲从德国引进的气垫式退火炉
--
▲从奥地利引进的四辊轧机
--
▲从奥地利引进的水平连铸机
--
▲钟罩炉
--
▲从美国引进的纵剪机
--
▲电站6000KW汽轮发电机
--
▲从美国引进的廿辊精轧机
--
▲原生产高精度带材设备
--
▲生产冷凝器管材现场
--
▲机械加工设备
--
▲利用原子吸光谱分析产品的化学成份
--
▲校验电度表保证计量精度
--
从德国引进的铜盘管生产设备
--
▲扫描电镜
--
铜盘管
--
产品注册商标
--
▲螺纹管
--
▲异型管
--
各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
--
线材
--
▲棒材
--
带材
--
各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
--
铜排
--
▲触媒片
--
▲铠装热电偶
--
▲超塑材料
--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
--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
--
▲各种补偿导线
--
▲有色金属原料
--
▲钛饼
--
荣誉
----
▲1988年厂获国家二级企业证书
----
▲企业获得的各项荣誉奖杯和证书
----
▲企业获得的锦旗和奖状
----
▲工厂获沈阳市花园式单位称号
----
▲工厂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
▲工厂获沈阳市先进单位称号
----
▲2003年9月沈阳铜兴产业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获方圆标志认中心颁发的IS09001:20
----
▲原辽宁省副省长朱川题词
----
▲2000年工厂为沈阳21世纪广场建设供应铜材纪念
----
▲2002年厂邮协获全国集邮先进集体称号
----
▲1985年厂获“三个控制”成果一等奖
--
▲升旗仪式
--
▲1999年工厂举办的广场纳凉文艺晚会
--
▲1987年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沈阳电视台、沈加厂联合举办庆“十一”民族之声文艺联欢会
--
▲纪念建党80周年职工大合唱留影
--
▲2002年春节灯展、燃放鞭炮
--
▲2002年春节灯展部分作品
--
▲2003年苏家屯区第二届“沈加杯”篮球邀请謇
--
▲工厂举行职工篮球赛
--
▲2003年厂举办迎春长跑比赛
--
▲工厂召开田径运动会
--
▲1987年沈加厂与沈阳军区体工队联办篮球队(“沈加篮球队”)合影留念
序
凡例
目录
工厂简介
第一编 总述
--
一、地理位置和区域
--
二、职工队伍和机构状况
--
三、生产经营管理和成就
第二编 沿革(1938—2003)
--
第一章 我国第一家国营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组建(1938—1949)
----
第一节 日本人侵东北掠夺者兴办工场
----
第二节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摇篮的诞生
--
第二章 初具规模(1950-1956)
----
第一节 迈出老企业改造的第一步
----
第二节 新中国第一个合金试验室
----
第三节 70天在火灾废墟上重建车间
----
第四节 初具规模的成就和厂名的更迭
--
第三章 大发展时期(1956 -1966)
----
第一节 投资改造扩大发展
----
第二节 我国第一个钛加工材生产基地的建设
----
第三节 从科研试制到厂办研究所的创立
----
第四节 大力支援兄弟企业 发挥沈加厂摇篮作用
--
第四章 排除干扰争取技术进步(1966—1976)
----
第一节 动乱兴起殃及工厂
----
第二节 铜镍系统的改造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 钛、钼材系列的新发展和钛材向民用推广
----
第四节 科技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
第五章 拨乱反正走改革之路开创新局面(1976—1985)
----
第一节 正本清源整顿企业争创优胜单位
----
第二节 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
----
第三节 推行经济责任制 企业管理呈现新面貌
----
第四节 板改工程一波三折
----
第五节 科研改造取得新成果
----
第六节 扩大对外交流支援友好国家
--
第六章 深化改革走向辉煌(1985-1989)
----
第一节 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向标准化企业迈进
----
第二节 实行厂长负责制深化改革振兴沈加
----
第三节 铜盘管工程
----
第四节 坚持科研试制增加短线产品
--
第七章 在探索中艰难跋涉(1990—2000)
----
第一节 经济滑坡一落千丈
----
第二节 不断探索寻求发展
----
第三节 造大船停航走兼并蹒跚
----
第四节 在逆境中坚持技术改造
--
第八章 稳定队伍生产自救(2001—2003)
----
第二节 为实现平稳过渡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编 厂属各单位(含分离单位)概况
--
一 熔铸车间(一车间)
--
二 板带车间(二、四、九车间)
--
三 管棒车间(三车间)
--
四 线材车间(五车间)
--
五 钛镍厂(七车间)
--
六 冷凝管车间(八车间)
--
七 盘管车间(十车间)
--
八 挤压车间
--
九 沈加三厂(水箱带车间)
--
十 综合车间
--
十一 研究所
--
十二 电力车间
--
十三 机加车间
--
十四 工具车间
--
十五 检修车间
--
十六 运输处
--
十七 工业公司
--
十八 实业公司
--
十九 房地产开发公司
----
(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
(二)供暖公司(动力)
----
(三)热电公司(电站)
----
(四)物业公司(房产)
--
二十 液化气供应管理处
--
二十一 行政管理处
--
二十二 民用电管理处
--
二十三 沈加宾馆
--
二十四 保卫处
--
二十五 中心试验室
--
二十六 计量处
--
二十七 物资管理处
--
二十八 原料处
--
二十九 供应处
--
三十 工厂分离单位发展概况
----
(一)子弟小学
----
(二)子弟中学
----
(三)技工学校
----
(四)职工医院
第四编 党政工团组织
--
一、党的组织
--
二、行政组织
--
三、工会组织
--
四、团的组织
第五编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梁杰
----
杨焕章
--
二、现任党政工主要领导人简历
----
白常厚
----
朝永华
----
徐宝金
----
关再武
----
冯佳德
--
三、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名录
--
附录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历年优质品明细表
----
历年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
----
历年获得的各种资格认证情况表
----
历年获得的科技奖项表
----
工厂历年建筑物道路面积原值表
----
工厂历年房屋建筑面积原值表
----
全厂设备部分年份递增数量统计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