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林业志

蓟县林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真实、客观、系统地记述蓟县林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经验及与之 相关的自然资源、组织机构、事件、人物。 二、本志结构坚持志书基本体例,述(概述)、记(大事记)、志(正文)、表(表格)、图(地图)、 录(附录)等诸体并用,本志涉及的重要人物,或在专志中记述,或和“荣誉”放在一起,不再单列“人 物传”。 三、本志综合性的图、照集中于志首,突出内容的全面性、时代性和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各类地图 使用国家认定机关绘制、公开出版的地图。统计表、文字表等表格排在相关正文之后。大事记采用编年体, 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日期不详的列于月末,月期不详或时间跨度数月的列于年末。 四、本志所记内容均以现行的蓟县行政区划分为准,时间上限不定,原则上追溯到事物的开始。下限 原则上截止到2013年底。为使事物完整,个别记述有所延伸。 五、本志中出现的中央、省委、市委、县(区)委、党委、党组、纪委、总支、支部等及其领导职务 称谓均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及其领导职务。 六、本志主要资料来源于县档案馆、县志办、县林业局及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提供的资料,部分采用 相关上级单位资料。所用资料,除部分在记述中引用有关行文单位、时间、文号外,一般不注明资料来源。 七、本志使用标准的简化字。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必须用繁体字外,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 年10月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书写格式自左向右横排。使用标点符号遵照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 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八、本志纪年采用两种方法:辛亥革命前采用朝代年号,加括注相对应的公元纪年:辛亥革命后,采用 公元纪年,不加公元二字。只有年份没有具体日月的,采用“是年”;只有月份没有具体日期的,采用“本 月”;同一天里有两条以上的大事条目时,采取在首条前写时间,以后各条前面加“同日”。年代不详者, 排于本阶段之末:月份不详者,排于本年之末:日不详者,排于本月之末。 九、志文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行文力求准确、朴实、严谨、简洁、流畅。对人物、事物的褒 贬寓于事实记述之中。除引文和附录的文献资料外,慎用口语、方言、文言、半文言。 十、本志采用第三人称记述。人物直书姓名,不冠褒贬之词。为反映历史真实,姓名之前冠以职务、 职称,记述历史朝代、政府机构时,采用当时的称谓。各种文件、会议、公报名称用全称。地名使用国家 和天津市地名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名称,因古今名称多变,对历史名称保留不变,使用外国各种名称均以 新华社的译名为准。植物、动物、矿物等名称使用标准学名并括注拉丁文。 十一、本志使用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在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 相邻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或带“几”的约数的,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数字后不带量词的,农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等均使用汉字表述。记数与计量、公历世纪、年代、时间、 人物年龄、任职起讫时间等、统计数字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十二、本志所用长度、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原则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即公制 记述;但各级政府部门正式文件中用市制计量单位(亩)的未换算成公制单位(公顷),仍按原文件的计 量单位记述。统计数据采用国家和地方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数据。 十三、本志中涉及的林业及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标准名称;未公布标准名 称的按习惯名称记述。 十四、本志印制用国际大16开本,硬壳,方脊,精装裱糊。封面、字型、字号、版式由市地方志办公 室统一设计。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蓟县林业志》编纂委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资源
-- 第一章 自然条件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二章 林地林木资源
---- 第一节 林地林木资源
---- 第二节 古树名木资源
-- 第三章 果树资源
---- 第一节 发展历史
---- 第二节 鲜果
---- 第三节 干果
-- 第四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五章 林业资源价值评估
---- 第一节 评估过程
---- 第二节 评估结果
第二篇 林业规划
-- 第一章 资源清查
---- 第一节 县级林业资源清查
---- 第二节 国家二类资源清查
-- 第二章 林业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工程规划
第三篇 造林绿化
-- 第一章 1949至1985年植树造林
---- 第一节 荒山造林
---- 第二节 平原植树
-- 第二章 1986至2013年工程造林
----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建设工程
---- 第二节 蓟县大绿工程
---- 第三节 山区缓坡开发工程
---- 第四节 山区消灭宜林荒山工程
---- 第五节 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建设工程
---- 第六节 国家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 第七节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第八节 国家公益林建设
---- 第九节 市级重点造林工程
---- 第十节 全民义务植树
第四篇 林业产业
-- 第一章 果树发展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果树品种
---- 第三节 主要果树栽培技术
---- 第四节 果树经营
-- 第二章 苗木花灌木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常见苗木品种
---- 第三节 苗木经营
-- 第三章 森林旅游
---- 第一节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第二节 盘山风景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 第三节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四章 国营林场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自然资源管理
----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管理
---- 第四节 造林营林
-- 第五章 国营小屯苗圃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重点工程
---- 第三节 市场销售
第五篇 森林保护
-- 第一章 林业行政执法
---- 第一节 执法历程
---- 第二节 执法工作
-- 第二章 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林权改革
---- 第二节 森林林木采伐管理
---- 第三节 征用占用林地管理
-- 第三章 森林防火
---- 第一节 森林防火
---- 第二节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 第四章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
---- 第一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历程
----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调查
----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森林植物检疫
--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物保护
---- 第一节 野生动物物保护
---- 第二节 野生植物物保护
-- 第六章 古树名木保护
---- 第一节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第二节 保护古树名木成效
第六篇 科技文化
-- 第一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重点科技项目
---- 第三节 科技成果获奖专利
---- 第四节 林业地方标准
---- 第五节 文章
---- 第六节 科技培训
-- 第二章 生态文化建设
---- 第一节 建设历程
---- 第二节 建设内容
---- 第三节 诗二首《蓟》《且听松吟》
---- 第四节 散文《山里是看红叶时》
---- 第五节 报告文学《生命绿》
第七篇 机构队伍
-- 第一章 林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林业机构
---- 第二节 乡镇级林业机构
-- 第二章 队伍
---- 第一节 行政管理队伍
---- 第二节 林业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森林公安队伍
-- 第三章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 第一节 市级以上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市级以上先进个人
特载
-- 特载一重要文献
-- 特载二蓟县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报告(全文)
附录
-- 附录一 天津市林业地方标准
-- 附录二 蓟县野生鸟类名录
-- 附录三 蓟县野生兽类、两栖动物名录
-- 附录四 蓟县常见绿化植物名录
-- 附录五 蓟县山区野生植物名录
-- 附录六 蓟县果树名录
-- 附录七 蓟县古树名录
-- 附录八 蓟县林业谚语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