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编纂《和平区志》,既无旧志可循,又无城区志为兰本,只好拓荒寻路。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博采档案馆藏,广征遗文轶事,认真调查本区特点。详今略古,古为今用,去伪存真,据事直书。二、《和平区志》是一部系统地介绍沈阳市和平区政治、经济、文化、城建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书籍。
出版时间:
1989年10月
目录
封面
和平区志
题词
图片
--
和平区行政区划图
--
和平区鸟瞰
--
位于和平区中心的中山广场
--
中共辽宁省委驻和平区和平大街四段19号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驻和平区和平大街四段7号
--
沈阳南站(位于和平区西陲)
--
沈阳南站南两洞桥
--
中华路口(于沈阳站前)
--
沈阳北站(位于和平区北陲)
--
沈阳北站西三洞桥
--
中山路口(于中山广场东侧)
--
东北电力调度中心位于和平区方型广场(上左)、辽宁电视厅、台位于和平区马路弯南侧(上右)、罗士圈子(中
--
中华路口上的联营公司
--
太原街上的兰州商场
--
朝鲜族百货大楼营业厅(位于西塔街)
--
开明快餐街夜景
--
饮食风味一条街(位于太原街东侧)
--
御膳酒楼(位于南五马路)
--
辽宁中华剧场(位于南京街)
--
沈阳艺术官(位于四经街一段)
--
辽宁艺术剧场(位于南市场)
--
华腾旅社(位于沈阳南站前)
--
中国银行和平支行(位于和平大街)
--
东北饭店(位于太原街东侧)
序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沿革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级千道
----
第三节 历史地名
--
第二章 区期演变
----
第一节 陪都西郊
----
第二节 铁路用地(附属地)
----
第三节 奉天省城商埠地
----
第四节 “大和区”
----
第五节 和平区
--
第三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街路
----
第三节 街道办事处
第二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品发展
----
第一节 解放前状况
----
第二节 建国后增长
----
第三节 人口特点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性别
----
第二节 文化程度
----
第三节 职业构成
----
第四节 民族构成
----
第五节 婚姻生育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
----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四节 人口规划统计
第三编 城建
--
第一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排水
----
第四节 公用设施
--
第二章 生态环境
----
第一节 绿化
----
第二节 公园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市容管理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措施
----
第三节 房地开发
----
第四节 房屋状况
第四编 经济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百货业
----
第二节 副食业
----
第三节 粮油供应
----
第四节 物资流通
--
第二章 饮食业
----
第一节 名店名食
----
第二节 风味一条街
----
第三节 快餐一条街
----
第四节 冷饮
--
第三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浴池业
----
第二节 理发业
----
第三节 照相业
----
第四节 洗染业
----
第五节 旅店
--
第四章 城区企业
----
第一节 区属工业
----
第二节 街办企业
----
第三节 民政企业
----
第四节 劳服企业
----
第五节 校办工业
--
第五章 财政税收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金融
--
第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计量标准
--
第七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安置就业
----
第二节 工资
第五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七节 教育行政
----
第八节 驻区院校简介
--
第二章 文艺
----
第一节 文艺设施
----
第二节 群众文艺
----
第三节 文物古迹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竞技体育
----
第三节 群体活动
----
第四节 体育人才
--
第五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节 成果
第六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
----
第一节 党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历届领导人名表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七节 工作机构
----
第八节 中共南市区委组织沿革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委会
----
第四节 领导人名表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领导人名表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大事选录
----
第五节 基层政权
----
第六节 南市区政府组织沿革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领导人名表
--
第五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联
--
第六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革和平支部
----
第二节 民盟和平支部
----
第三节 民建和平工委会
----
第四节 民进和平工委
----
第五节 农民主党和平区小组
----
第六节 中国致公党和平区工委
--
第七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八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法纪
----
第三节 监所
----
第四节 控告申诉
--
第九章 司法
----
第一节 审判工作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公证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
第十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人防
第七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消费水平
----
第二节 居住条件
----
第三节 劳动保检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福利工厂
----
第三节 敬老院、协会
--
第三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军民共建
--
第四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根除恶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风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寺教
----
第二节 帮会
第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简介
----
彭官华
----
刘长春
----
王回春
----
孙继荣
----
孙好容
----
赵裕厚
----
张启良
----
齐瑞麟
----
邢洞川
----
王兴垣
----
业喜尼麻
----
徐俊卿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劳模名表
附录
--
[专文]
----
一、解放前党在和平区的革命活动
----
二、解放战争时期和平区党政组织的建立及开展活动情况
----
三、北市场杂巴地
----
四、南市场八卦街
----
五、旧社会一班
----
六、南满铁路附属地
----
七、奉天商埠地
----
八、奉天总站
----
九、“满铁附属地”教育概况
----
十、国民党时期教育概况
----
十一、解放前工业概况
----
十二、解放前后主要商店名称对照
----
十三、解放前公园
----
十四、解放前寺庙
--
[文艺荟萃]
----
一、散文
----
二、诗词
----
三、歌谣
----
四、民间传说
----
五、书法
----
六、绘画
--
[驻区单位]
----
一、机关
----
二、驻区工厂企业名录
----
三、驻区商店名录
----
四、驻区饮食业店(馆)名录
----
五、驻区服务业名录
----
六、驻区教育、文艺、卫生、体育、科技、新闻单位名录
----
七、驻区交通、邮电、银行名录
--
[地图]
修志始末
跋
《和平区志》编写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