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了西宋门村自然与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演变,凡与本村有联系的人物、事件予以记载。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西宋门村志
提供主要资料人员
题词
--
吴桥县县委书记李继中题词
--
吴桥县县长许葆宏题词
--
宋门乡党委书记邢浦忠题词
图片
--
西宋门村平面图
--
西宋门小学
--
浴池
--
供水塔
--
扬水站
--
砖场
--
村落一角
--
村民委员会
--
蔬菜大棚
--
小康之家
--
奖状
--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
1课堂一角
--
2剪纸十二生肖(祝文静)
--
3剪纸福字(曾贵芬)
--
4书法(王春江)
--
5课间操
--
作者与全体村干部合影
--
麦收
--
李德明
--
刘振献
--
张宪臣
--
张宪虎
--
祝绍民
序
序言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卷 地理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划分
----
第一节 第一村民小组概况
----
第二节 第二村民小组概况
----
第三节 第三村民小组概况
----
第四节 第四村民小组概况
----
第五节 第五村民小组概况
----
第六节 第六村民小组概况
----
第七节 第七村民小组概况
----
第八节 第八村民小组概况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土地
----
第四节 野生植物
----
第五节 野生动物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震灾
----
第七节 雷击
----
第八节 鼠害
----
第九节 兔害
第二卷 党政建设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支部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历届党支部及村政权
----
第三节 建国前党员
----
第四节 现有党员
--
第二章 基层建制
----
第一节 基层建制的演变
------
一、明、清建制
------
二、中华民国
------
三、解放后至建国初期
------
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
五、人民公社时期
------
六、政社分开,重建乡政时期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贫协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代会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生产救灾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优抚工作
--
第五章 民兵治安
----
第一节 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军事训练
------
三、参军参战
------
四、民兵干部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第三卷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概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农作物良种与农业技术的推广
----
第四节 农机具的改革
----
第五节 各种农用化肥的使用与推广
----
第六节 各种农药的使用与推广
--
第二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牧
----
第二节 水产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树木管理
--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根治海河
----
第二节 方田、台田建设
----
第三节 大南洼会战
--
第六章 财政、赋税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赋税
----
第三节 金融
--
第七章 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第四卷 村庄基础建设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街道
--
第三章 桥涵
--
第四章 建筑物
--
第五章 水路电讯
----
第一节 沟渠
----
第二节 水井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电网建设
----
第五节 电话
第五卷 建国前后历次政治运动
--
第一章 土地改革与参军支前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参军支前
--
第二章 抗美援朝
--
第三章 镇压反革命
--
第四章 农业合作化
----
第一节 互助组
----
第二节 初级社
----
第三节 高级社
--
第五章 人民公社
----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
----
第二节 三年生活困难时期
--
第六章 “四清"运动
--
第八章 改革开放
第六卷 教育 文化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第二节 学制沿革及学校管理
----
第三节 私塾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小学教育
----
第六节 中学教育
----
第七节 课程与教材
----
第八节 教师与教师节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戏曲
----
第二节 吹奏乐
----
第三节 花会
----
第四节 甩抡火、放汽灯
----
第五节 诗文选录
----
第六节 民间传说
--
第四章 西宋门历年集体及个人受奖情况
----
第一节 先进单位
----
第二节 先进工作者
----
第三节 模范人物
--
第五章 传统节 日和新节 日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填仓日
----
四、二月二
----
五、寒食、清明
----
六、端午节
----
七、晒衣节
----
八、七月十五日
----
九、中秋节
----
十、十月一日
----
十一、腊八日
----
十二、辞灶节
----
十三、新节日
--
第六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龄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喜庆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社会陋习的改革
--
第七章 地方志谱_
----
第一节 旧谱简介
----
第二节 新旧族谱的区别
----
第三节 各姓族谱序跋
第七卷 卫生医疗和计划生育
--
第一章 卫生医疗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民间医生
----
第三节 合作医疗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
第三节 严格制度,控制二胎
第八卷 社会生活及宗教
--
第一章 民族人口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三节 姓氏
--
第二章 西宋门村十八姓溯源
--
第三章 西宋门村十八姓祖迹寻源
--
第四章 外迁人员住址、人口
----
第一节 西宋门村外迁人员住址
----
第二节 西宋门村在外各姓人口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民生活
--
第六章 村落古建筑及古河道
----
第一节 村落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王莽河遗址
----
第四节 钩盘河遗址
--
第七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道会门
第九卷 方言歌谣
--
第一章 语音
--
第二章 方言词汇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特殊词缀
----
第二节 宋门方言
--
第四章 民谣谚语儿歌歇后语
----
第一节 民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儿歌
----
第四节 歇后语
第十卷 人物传
--
第一章 人物传
----
祝德全
----
王泽林
----
王信
----
祝绍林
----
何瑞华
----
王玉田
----
祝官赞
----
何金成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西宋门历代名人录
--
第四章 能工巧匠
--
第五章 台胞、长寿老人与双胞胎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