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志

赤峰市红山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红山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644-1990

目录

封面
赤峰市红山区志
图片
-- 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傅振伦题词
-- 著名作家张长弓题词
-- 市区一角
-- 朱德题诗
-- 董必武题诗
-- 1965年7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在赤峰视察
-- 1982年7月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视察昭乌达盟时与赤峰地区党政军负责人合影。前排右起第三人为今国务院总
-- 1988年10月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视察红山区人民武装部并题词
--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赫为红山区综合开发试验区题词
-- 1961年8月中央文化考察团叶圣陶、老舍等在赤峰考察时与本地文化艺术工作者合影
-- 著名画家林风眠在红山脚下即兴作画
-- 著名作家老舍遗墨
-- 彩陶罐(红山文化)
-- 彩陶(钵)(红山文化)
-- 赤峰红山后 红山文化遗址
-- 红陶罐(红山文化)
-- 铜(虧)(夏家店上层文化)
-- 石耜(红山文化)
-- 秦·陶量
-- 赤峰宾馆鹤翔楼
-- 钟楼
-- 昭乌达路北段
-- 赤峰博物馆
-- 居民住宅小区
-- 赤峰夜景
-- 赤峰火车站
--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 赤峰民航机场
-- 赤峰烈士陵园
-- 红山公园
-- 赤峰第二毛纺织厂大楼
-- 奶牛场
-- 赤峰针织厂车间
-- 蔬菜保护地
-- 国有民营商贸中心——同济大厦
-- 农贸市场
-- 赤峰雅乐合成演奏
-- 高跷
-- 群众歌咏大会
-- 女子跨栏比赛
-- 儿童百米长卷绘画赛
-- 回民实验小学教学楼
-- 蒙古族小学课堂
-- 赤峰第一职业高中幼师班
-- 红山区医院
-- 《赤峰市红山区志》稿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
-- 《赤峰市红山区志》稿评审委员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书法 郑大光
-- 连年有余(剪纸)邢逊作
-- 月夜惊鸿(中国画)傅智勇
-- 晨曦(油画)赵文戈
-- 书法 王福全
-- 书法 张中理
-- 书法 宁广瑞
-- 篆刻 孙礼
-- 如画 张惠智摄
-- 别纠缠 马学军摄
-- 巧绣 李守臣摄
-- 赤峰市红山区地图
-- 赤峰市红山区街区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政区人口
-- 第一章位置幅员
---- 第一节幅员
---- 第二节地理位置
-- 第二章建置
---- 第一节清前建置
---- 第二节清代建置
---- 第三节民国建置
---- 第四节建国后建置
-- 第三章地域结构
---- 第一节市区
---- 第二节郊区
-- 第四章人口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变动
---- 第四节人口构成
---- 第五节人口素质
---- 第六节人口控制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环境要素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气候
---- 第四节水文
---- 第五节土壤
---- 第六节植物
---- 第七节动物
-- 第二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
-- 第三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水灾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其它自然灾害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演变
---- 第二节生态建设
---- 第三节污染治理
---- 第四节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第三篇城市建设
-- 第一章城市规划
---- 第一节总体规划
---- 第二节专业规划
---- 第三节规划管理
-- 第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防洪
---- 第四节城市交通
---- 第五节排水
---- 第六节供水
---- 第七节供气
---- 第八节集中供热
---- 第九节供电
---- 第十节机构设置
-- 第三章园林绿化
---- 第一节公共绿地
---- 第二节街路 住区 专用绿地
---- 第三节生产防护绿地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房屋建筑
---- 第一节房建概况
---- 第二节公共建筑
---- 第三节居住建筑
---- 第四节名优建筑选介
-- 第五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三节房产管理
-- 第六章市容环境卫生
---- 第一节卫生运动
---- 第二节垃圾管理
---- 第三节粪便管理
---- 第四节环卫设施
---- 第五节市容管理
---- 第六节机构设置
-- 第七章郊区建设
---- 第一节规划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第三节村镇住宅
---- 第四节饮水照明
第四篇物质生产部门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整体水平
---- 第二节内部结构
---- 第三节电力冶金工业
---- 第四节机械工业
---- 第五节化学工业
---- 第六节建材工业
---- 第七节食品工业
---- 第八节纺织缝纫皮革工业
---- 第九节造纸、工艺美术及其它工业
---- 第十节企业选介
-- 第二章建筑业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建筑企业
---- 第三节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
---- 第四节建筑管理
-- 第三章农业
---- 第一节土地制度
---- 第二节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三节大田种植业
---- 第四节蔬菜业
---- 第五节养殖业
---- 第六节林果业
---- 第七节庭院经济
---- 第八节农业区划
-- 第四章运输邮电业
---- 第一节公路
---- 第二节铁路
---- 第三节民航
---- 第四节邮电
-- 第五章商业
---- 第一节商品市场
---- 第二节商业所有制
------ 附:清末民初外商在赤峰有经常贸易活动的商行(店)名录
---- 第三节商品经营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第五节赤峰老字号
第五篇宏观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计划体制
---- 第三节计划编制
---- 第四节计划实施
-- 第二章统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统计制度
---- 第三节统计调查
---- 第四节统计服务
-- 第三章劳动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用工制度
---- 第三节劳动就业
---- 第四节劳动工资
---- 第五节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
-- 第四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财政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入
---- 第四节财政支出
---- 第五节财务管理与监督
-- 第五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税制税种
---- 第三节赋税
---- 第四节税收管理
-- 第六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财务审计
---- 第三节经济效益审计
---- 第四节财经法纪审计
---- 第五节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 第七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保险
---- 第五节代理业务
-- 第八章工商行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广告商标管理
-- 第九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价体制
---- 第三节价格水平
---- 第四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十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计量
---- 第三节标准化
---- 第四节质量监督
第六篇政治军事
-- 第一章旧政沿革
---- 第一节清代地方政权
---- 第二节民国地方党政机构
------ 附:日伪地方政权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机构设置
---- 第三节党代会
---- 第四节组织建设
---- 第五节思想建设
---- 第六节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节统战工作
--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人民代表
---- 第三节历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四节人大常委会工作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沿革
------ 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翁牛特右旗支会
---- 第二节机构设置
---- 第三节人事
---- 第四节民政
---- 第五节基层行政机构
------ 附:红山区政府历年为人民办十件实事登记表
-- 第五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历次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政协工作
-- 第六章司法机关
---- 第一节人民公安
---- 第二节人民检察
---- 第三节人民法院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第七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农民团体
---- 第五节工商业者团体
---- 第六节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章军事防务
---- 第一节驻军和军事设施
------ 附一:日本侵略军
------ 附二:伪满洲国军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附:伪满地方武装
---- 第三节民兵
---- 第四节城市防空
---- 第五节兵役制度
---- 第六节兵事
第七篇文化
-- 第一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机构设施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第三节群众文艺
---- 第四节文物古迹
---- 第五节新闻出版
-- 第二章红山文化
---- 第一节考古概况
---- 第二节考古发掘
---- 第三节研究成果
-- 第三章教育事业
---- 第一节旧式教育
---- 第二节基础教育
---- 第三节专业教育
---- 第四节民族教育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第六节师资
---- 第七节教育行政
-- 第四章科技事业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节地震气象水文
-- 第五章卫生事业
---- 第一节医疗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节保健
---- 第四节卫生队伍和社团
---- 第五节卫生管理
-- 第六章体育事业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体育竞赛
---- 第三节人才培养
---- 第四节机构设施
第八篇民情民俗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社会居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三节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三章民族
---- 第一节蒙古族
---- 第二节汉族及其它民族
---- 第三节民族工作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天主教 基督教
-- 第五章风俗
---- 第一节岁时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六章良风美德
---- 第一节民族团结
---- 第二节拥军爱民
---- 第三节见义勇为
---- 第四节助人为乐
---- 第五节五好家庭
---- 第六节拾金不昧
---- 第七节廉洁奉公
---- 第八节余热生辉
-- 第七章方言
---- 第一节语系及其特点
---- 第二节语音
---- 第三节词汇
-- 第八章俗语
---- 第一节熟语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人物
-- 第一部分人物传
---- 罗布僧
---- 赵玉丰
---- 叶大匡
---- 丁子清
---- 赞巴拉诺尔布
---- 鲍玉玺
---- 董承荣
---- 杨子彬
---- 吴敬珉
---- 崔坛
---- 李翰臣
---- 初俊杰
---- 于振河
---- 思钦朝克图
---- 杨毅民
---- 杜一谔
---- 裴云亭
---- 郑大光
---- 张锡九
---- 邢逊
---- 池国山
---- 危拱之
---- 齐温如
---- 马玉林
---- 筱金枝
---- 王宗章
---- 李廷箴
---- 冯学海
---- 刘振华
---- 周芳
---- 张耀曾
---- 于长春
---- 高景全
---- 孙珑
---- 俞文新
-- 第二部分烈士英名录
-- 第三部分历代职官表
---- 附一:伪满赤峰县县长、翁牛特右旗旗长
---- 附二:伪满赤峰县、翁牛特右旗日本籍参事官
附录
-- 第一部分地方史料辑存
-- 第二部分古韵诗词选辑
-- 第三部分地方法规选录
-- 第四部分旧志节选
编纂始末
修志机构及编审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