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水利电力志

古浪县水利电力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古浪县水利事业与电力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调蓄工程、输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水利工程管理、水利经营管理、电力建设、水能利用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目录

封面
古浪县水利电力志
《古浪县水利电力志》编纂领导小组
前言
凡例
图片
-- 县城一角
-- “五凉”咽喉—古浪峡
-- 贾志杰省长视察水电系统麻纺厂
-- 古浪县水电局,防讯指挥部
-- 国家计委副主任刘中一同志为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题词(右一)为副省长路明、(右四)为总指挥陈可言
-- 黄河水跃上了千里荒原
-- 景电二期工程,泵站接水塔
-- 古浪河、大靖河、水源地—毛毛山
-- 古浪河
-- 古浪河上游石门峡
-- 古浪河总干渠
-- 曹家湖水库
-- 古浪河渠首
-- 丰收在望
-- 水源地乌鞘岭远眺
-- 龙沟河
-- 十八里堡水库
-- 古浪河、大靖河的分水岭—白虎岭
-- 大靖峡水库
-- 花庄峡水库
-- 沙土保持
-- 水源地—牛头山山
-- 柳条河水库
-- 龙泉寺塘坝
-- 古浪变电站
-- 精心调度
-- 精心维修
-- 供电校验室
-- 古浪街路灯
-- 永丰滩变电站一角
-- 打井现场
-- 井灌区田间配套
-- 人工开挖大口井
--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裴家营池塘
-- 人畜饮水井
-- 蔬菜丰收
-- 古浪河水灌溉试验站
-- 工作人员在田间观测
-- 园林场一角
-- 水电局办公大楼
-- 防汛发报
-- 省、地、县领导检查软管灌溉
-- 水利电力志评议会
-- 编辑室工作人员在讨论《志稿》
-- 水电局召开局务会议,讨论《志稿》
-- 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右四)视察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建设工地
-- 联合国粮农组织莱卡多先生(左三)考察景电二期工程
-- 省委书记顾金池同志(前排左二)由朱炳麟、李万林同志陪同视察新堡地震区并询问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 省人大副主任王道义同志(前排左二)视察景电古浪工地
-- 省长贾志杰(左五)省委常委韩正卿(左三)视察景电古浪工地
-- 景电二期工程第一次开发典礼大会一角
-- 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五日景电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主席台一侧李培福同志(右七)参加了大会
-- 上门镇马石河排洪河
-- 水泥预制品厂
-- 柳条河水库大坝
-- 水电系统园林厂一角
-- 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右一)视察景电古浪工地
-- 路明副省长(左一)视察景电古浪工地
-- 验收渠道
-- 检查防汛
-- 顾金池(右一)慰问灾区群众
-- 水利部候捷副部长(右五)视察景电工程
-- 葛士英同志(右四)路明同志(右一)视察海子滩景电灌区第一年长出的小麦
-- 景电北干渠四支渠
-- 变电站一角
-- 十八里堡水库溢洪闸
-- 施工中的古浪总干渠
-- 永丰滩供电站职工在学习
-- 新打机井在抽水
-- 葛士英(右二)路明(右四)视察景电工程
-- 联合国卫生专家费舍先生考察人畜饮水
-- 泵站渠道
-- 景电总干南北干渠通水剪彩
-- 黄河水提上古浪海子滩
-- 庆祝通水典礼主席台一角
-- 古浪水电系统历年获得奖旗奖状
-- 丰收的谷子
-- 古老的水磨
-- 景电古浪指挥部领导研究工作
-- 水电局处、所、站领导同志
-- 古浪处植树获省政府奖旗
-- 渡槽
-- 检查干渠
-- 排水涵洞
-- 大靖人畜饮水机井
-- 北干渠
-- 北干一号渡槽
-- 景电总干
-- 1983年重建景电指挥部领导成员在研究工作
-- 北干泵站
-- 平田整地
-- 一九七六年第一眼机井出水
-- 农田水利现场规划
-- 田间配套施工现场
-- 暗渠顶板吊装
-- 暗渠施工
-- 俞家沟斜拉渡槽
-- 古浪河东干渠
-- 土门镇教场倒虹吸
-- 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勘测
-- 大靖河上游
-- 抗旱措施—水耧播种
-- 水库管理
-- 加工井壁管
-- 检修闸门
-- 长流渠水利碑
-- 历史上发生水利纠纷最多的长流渠(右)左为清政府为处理纠纷时所刻的碑文(现存武威文庙)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八师二十三团于一九五○年兴建的古丰渠(下),右为落成纪念碑
-- 甘肃省军区政委梁仁芥视察大靖峡水库
-- 龙泉寺防洪河
-- 古浪河防洪堤
-- 石门峡
-- 裴家营水利雨源池塘碑
-- 古浪县卫星影象图
-- 古浪县水系图
-- 古浪县水资源图
--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总体规划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貌
---- 一、概况
---- 二、土地
---- 三、土壤
---- 四、植被
---- 五、出产作物
-- 第二节 气象
---- 一、日照
---- 二、太阳辐射量
---- 三、气温
---- 四、积温
---- 五 地温
---- 六、冻土
---- 七、降水
---- 八、降雪
---- 九、径流
---- 十、泥沙
---- 十一、蒸发
---- 十二、湿度
---- 十三、干燥度
---- 十四、无霜期
---- 十五、风向、风速
-- 第三节 山川河流
---- 一、山
---- 二、川
---- 三、滩
---- 四、河流水系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的数量及时空分布
---- 一、地表水资源
---- 二、地下水资源
---- 三、全县水资源总量及评价
-- 第二节 水质及污染
---- 一、水化学类型
---- 二、水质评价和水质污染
-- 第三节 水力资源
-- 第四节 水面资源
-- 第五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评价
----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 二、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估算
------ (一) 农业用水量估算
------ (二) 林业用水量估算
------ (三) 工业用水量估算
------ (四) 人畜饮水估算
---- 三、可供水量的计划安排
---- 四、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 (一) 近期分析评价
------ (二) 远期分析评价
第三章 调蓄工程
-- 第一节 曹家湖水库
-- 第二节 大靖峡水库
-- 第三节 十八里堡水库
-- 第四节 花庄峡水库
-- 第五节 柳条河水库
-- 第六节 石节子水库
-- 第七节 塘坝
---- 一、南泥沟塘坝
---- 二、龙泉寺塘坝
---- 三、小塘坝
第四章 输水工程
-- 第一节 渠首、总干渠工程
-- 第二节 南水北调—乌鞘岭引水工程
-- 第三节 干渠渠道
-- 第四节 支渠(附表)
-- 第五节 田间配套
第五章 井灌区的建设
-- 第一节 泉水、井水
---- 一、泉 水
---- 二、井 水
---- 三、截引工程
------ (一) 大靖泉滩截引工程
------ (二) 土门泉脑
------ (三)大泉河截引工程
------ (四)上团庄截引工程
---- 四、串井工程
------ (一)年家井串井工程
------ (二)一座磨串井
------ (三)台子串井
--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的起步
---- 一、准备阶段
---- 二、探测试打
-- 第三节 海子滩井灌区的开发
-- 第四节 永丰滩井灌区的开发
-- 第五节 川区打井的延伸
-- 第六节 打井机械的演变及提灌工具
-- 第七节 井灌的规模和效益
第六章 景电工程古浪灌区建设
-- 第一节 勘测设计
-- 第二节 第一次施工
---- 一、指挥机构
---- 二、劳力调配及施工任务
---- 三、物资供应及消耗负担的处理
---- 四、缓建停工和赴京上访
-- 第三节 第二次施工
---- 一、指挥机构
---- 二、古浪指挥部承担的任务
---- 三、施工形式和承包单位
---- 四、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 第四节 工程进展
-- 第五节 黄河水跃上了古浪荒原
第七章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一节 管道工程
-- 第二节 兴建和改建的涝池和水池
-- 第三节 新打的人畜饮水机井和开挖的土井
-- 第四节 兴修水窖
-- 第六节 病区改水的成效
第八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现状
-- 第二节 重点治理典型
---- 一、黄泥岗
---- 二、大屲沟
---- 三、团庄川治理
---- 四、蒿沟川
-- 第三节 普遍治理的措施
---- 一、兴修水平梯田
---- 二、修沟坝地
---- 三、引洪漫地
---- 四、铺压砂田
---- 五、开挖水平沟
---- 六、种草种树
-- 第四节 治理投资成效与作用
---- 一、国家历年投资
---- 二、群众投资
---- 三、治理成效
第九章 抗旱与防汛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防汛组织
-- 第三节 防洪工程
-- 第四节 救灾纪实
第十章 水利基本工作
-- 第一节 水文观测
-- 第二节 规划、勘测、设计与施工
-- 第三节 水利区划
第十一章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 水库管理
-- 第二节 渠道工程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小型工程管理
-- 第四节 机井提灌工程管理
-- 第五节 管理现状
第十二章 农田灌溉管理
-- 第一节 灌溉管理制度的沿革
---- 一、建国前的水规制度
---- 二、建国后水规制度的演变
---- 三、现行配水制度
------ (一) 配水制度改革的基础、原则、标准、方法
------ (二) 配水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1. 古浪河灌溉配水制度实施方案
-------- 2. 大靖河灌溉配水制度实施方案
-------- 3. 古丰河灌溉配水制度实施方案
-------- 4. 花庄独立引水河系配水制度实施方案
-------- 5. 配水改革中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
-------- 6. 上游灌区
-------- 7. 井灌区配水制度
-- 第二节 农田灌溉试验和灌溉新技术推广
---- 一、试验站的组建
---- 二、试验站的成果
---- 三、灌溉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 第三节 水库调度运用
-- 第四节 灌溉用水管理
第十三章 水利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水费征收
-- 第二节 水费的使用和管理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 一、养殖业
---- 二、园林
---- 三、预制厂
---- 四、闸门加工厂
---- 五、服务业
---- 六、古浪麻纺织厂
第十四章 水能利用
-- 第一节 水能蕴藏量
-- 第二节 水磨的发展始末
-- 第三节 水能综合利用的高潮
-- 第四节 大水能取代小水能
第十五章 电力建设
-- 第一节 小水电
-- 第二节 柴油机组发电
-- 第三节 农电建设
---- 一、黄羊镇电厂~大靖35千伏线路及大靖变电站的建设
---- 二、长城——永丰滩35千伏线路及永丰滩变电站的建设
---- 三、黄羊镇电厂——古浪35千伏线路及古浪变电所的建设
---- 四、古浪——十八里堡35千伏线路及十八里堡变电站的建设
---- 五、电力的发展,促进了古浪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四节 电的经营管理
---- 一、小水电、柴油机组发电经营管理
---- 二、农电的经营管理
第十六章 水利电力机构
-- 第一节 机构的沿革
-- 第二节 现行机构
---- 一、水电局机关及直属队站
------ (一) 政工股
------ (二) 水利管理股
------ (三) 财务股
------ (四) 保卫股
------ (五) 审计股
------ (六) 工程队
------ (七) 水土保持工作站
------ (八) 机井建设管理站
------ (九) 河水灌区农田灌溉试验站
------ (十) 井水灌区农田灌溉试验站
------ (十一) 水电管理服务站
---- 二、古浪河系水利管理处
------ (一) 水管处机关设置
------ (二) 曹家湖水库管理所
------ (三) 十八里堡水库管理所
------ (四) 东干渠水利管理所
------ (五) 西干渠水利管理所
---- 三、大靖河系水利管理处
------ (一) 水管处机关的设置
------ (二) 大靖峡水库管理所
------ (三) 花庄峡水库管理所
---- 四、古丰河水利管理处
------ (一) 水管处机关的设置
------ (二) 柳条河水库管理所
---- 五、供电所
------ (一) 供电所内部机构的设置
------ (二) 永丰滩供电站
------ (三) 大靖供电站
------ (四) 古浪供电站
------ (五) 十八里堡供电站
---- 六、综合经营单位
------ (一) 园林场
------ (二) 预制厂和加工厂
------ (三) 服务业
------ (四) 小型企业
---- 七、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聘任
---- 八、干部职工的编制和调配
---- 九、职工结构及教育培训
-- 第三节 指挥机构及其它
---- 一、指挥机构
------ (一) 古浪县防讯指挥部
------ (二) 景电工程古浪指挥部
---- 二、临时机构
------ (一) 大靖地区抗旱打井指挥部
------ (二) 农电线路指挥部
------ (三) 农电线路指挥部
------ (四) 永丰滩农田建设指挥部
------ (五) 古浪县景电灌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 (六) 古浪县景电灌区建设领导小组
------ (七) 古浪县景电灌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 三、已撤销机构
------ (一) 水电建设队
------ (二) 古浪发电站
------ (三) 十八里堡发电站
------ (四) 水电局汽车队
------ (五) 古浪河系水源管理站
------ (六) 农电队
------ (七) 供电所架设队
-- 第四节 党群团体
---- 一、共产党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与活动
---- 三、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四、妇女组织与活动
---- 五、水利学会
第十七章 英模谱
-- 第一节 先进集体(单位)
-- 第二节 先进工作者
-- 第三节 荣誉证书证章获得者
-- 第四节 抗洪抢险救灾英模谱
---- 一 、抗洪英模
------ 李清儒
------ 张克秀
------ 王发山
------ 王宗秀
------ 高金花
------ 冉多新
------ 芦相文
---- 二、先进集体
---- 三、先进个人
第十八章 文献辑存
-- 一、古浪水利图说
-- 二、渠坝水利碑文
-- 三、水利碑文说
-- 四、山田坝
-- 五、井
-- 六、泉
-- 七、长流川六坝水利碑记
-- 八、古浪县长流坝水利碑
-- 九、裴家堡水利雨源池塘碑
-- 十、古丰渠落成纪念碑
-- 十一、山 川
-- 十二、水利附桥梁
-- 十三、古浪县山水
-- 十四、突出重点,加强古浪县水利建设
-- 十五、关于要求继续修建景泰川电力提灌第二期工程的一封信
-- 十六、诗歌
---- (一) 入昌松东界山行
---- (二) 古浪
---- (三) 咏古浪
---- (四) 石峡涛声
---- (五) 古浪峡
---- (六) 古浪峡
---- (七) 古浪道中赠一涵
-- 十七、关于验收《古浪县水利电力志》稿的通知
本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