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通史  第2卷

贵州通史 第2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贵州之地,早在秦代即纳入行政建置,到明代发展为省一级行政区。明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政治形势,为了加强对西南各省的统治,特别着眼于云南的开发和边防的巩固,使今贵州地区的战略地位突出起来,因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遂致建省,成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图片
编委会
导言
目录
第一篇 明初治黔措施及贵州省的建立
-- 第一章 明初的政治形势
---- 第一节 明王朝在贵州统治的建立
---- 第二节 明王朝进军云南及稳定贵州的措施
---- 第三节 吴勉、林宽起义
-- 第二章 贵州社会经济制度的民族特点
---- 第一节 播州庄园
---- 第二节 水西则溪制与普安十二营
---- 第三节 亭目制
---- 第四节 合款制
---- 第五节 鼓社与议榔
---- 第六节 瑶老制和石牌制
-- 第三章 土司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 第一节 明代土司制及贵州土司
---- 第二节 四大宣慰使司
---- 第三节 宣慰司所属各土司
---- 第四节 卫府所属土司
-- 第四章 卫所的设置
---- 第一节 卫所制度
---- 第二节 贵州境内各卫所
---- 第三节 贵州卫所的特点及其作用
-- 第五章 屯田的推行
---- 第一节 明代的屯田制度
---- 第二节 军屯
---- 第三节 民屯和商屯
-- 第六章 驿传的整治与发展
---- 第一节 驿传制度
---- 第二节 省际驿道干线
---- 第三节 龙场九驿及其他驿道
---- 第四节 驿运与邮传
-- 第七章 贵州省的建立
---- 第一节 贵州建省的条件
---- 第二节 都布按三司等机构的设置
第二篇 建省后的政治经济
-- 第一章 改土设流与府州县的设置
---- 第一节 万历以前的改土设流
---- 第二节 废播州宣慰司设二府
---- 第三节 革除水东宋氏土司和水外六目地改土设流
---- 第四节 府州县的设置
---- 第五节 人民的反抗斗争
-- 第二章 农业的开发与发展
---- 第一节 移民实边与土地开垦
---- 第二节 兴修农田水利
----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四节 森林资源与贡木采运
---- 第五节 地主制生产关系的发展
-- 第三章 手工业与矿业
---- 第一节 民族传统手工业
---- 第二节 匠户与手工作坊
---- 第三节 矿业的发展
-- 第四章 建筑与治河
---- 第一节 民族传统建筑
---- 第二节 城堡建筑的兴起
---- 第三节 治河与桥梁建筑
-- 第五章 商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城市商业与集市贸易
---- 第二节 官府控制的贸易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六章 财政赋税
---- 第一节 赋役制度的演变
---- 第二节 粮储与协济
---- 第三节 财政开支
第三篇 明代的文化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儒学教育在贵州的推广
---- 第二节 卫学及府州县学
---- 第三节 司学与土司子弟教育
---- 第四节 书院及社学
---- 第五节 贵州开科取士
-- 第二章 宗教与哲学
---- 第一节 佛教广为传播
---- 第二节 道教传播与坛祀兴起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王阳明学说的产生与黔中王学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书画艺术
---- 第三节 民间歌舞与戏剧
-- 第四章 史地及其他学科
---- 第一节 史学
---- 第二节 地方志
---- 第三节 地理游记
---- 第四节 医学与阴阳学
第四篇 南明政权与大西军在贵州
-- 第一章 南明政权与大西军人黔
---- 第一节 南明政权的更迭
---- 第二节 何腾蛟复明抗清
---- 第三节 大西军人黔
-- 第二章 永历政权在贵州
---- 第一节 永历政权入黔及其与大西军矛盾交织
---- 第二节 大西军的抗清活动
---- 第三节 孙可望降清与永历政权的覆灭
---- 第四节 永历时期贵州的社会经济
---- 第五节 参禅逃禅风与天主教在宫廷的活动
大事记
明代古今地名对照
本卷各篇章撰写人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