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志

巩留县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30-2003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目录

封面
巩留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巩留县行政区划图
-- 巩留县地形图
-- 美丽的巩留
---- 春到库尔德宁
---- 大吉尔尕郎河秋色
---- 山峦春意
---- 层林尽染
---- 草原夏韵
---- 素裹银装
---- 杏林春色
---- 大莫乎尔秋色
---- 雪岭云杉
---- 深秋转场
---- 大吉尔尕郎初冬
---- 核桃沟
-- 亲切关怀
---- 1998年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视察巩留并题词
---- 1985年6月15日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前左八)到巩留县检查工作并与各族干部代表合影
-- 县城新貌
---- 中共巩留县委办公楼
---- 巩留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 巩留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新落成的县委、政府办公大楼
---- 巩留县人民广场
---- 巩留县团结路街景
---- 帝王大酒店
---- 广场夜景
---- 城南小游园
---- 幸福路街景
---- 巩留宾馆
---- “园丁苑”住宅小区
---- 饮食一条街
---- 客运站候车大厅
---- 通讯网络覆盖到山区景点
-- 畜牧业
---- 草原畜牧业
---- 农区畜牧业
---- 城郊畜牧业
---- 优质细毛羊基地
---- 转场
---- 优质奶牛基地
---- 优质肉牛基地
---- 绒山羊基地
---- 牧民定居
---- 高山草甸草原景观
---- 山地草甸草原景观
-- 种植业水利
---- 贝母种植基地
---- 黑加仑基地
---- 树莓种植园
---- 亚麻基地
---- 优质水稻
---- 大吉尔尕郎河
---- 特克斯河水利枢纽
---- 北支干渠
---- 制种玉米
---- 大棚蔬菜
---- 团结渠干砌工程
-- 动植物资源林业
---- 大莫乎尔生态景观
---- 云杉林
---- 苇湖中的水禽
---- 长耳鸮
---- 大白鹭
---- 金雕
---- 野猪
---- 雪莲
---- 羊肚菌
---- 野核桃王
---- 野核桃
---- 野苹果
---- 优质苹果基地
---- 养蜂
---- 雪岭云杉苗圃
---- 农田林网
-- 工业
---- 110千伏变电站
---- 年产20万吨的塔斯水泥厂
---- 年产2万吨碳化硅生产车间
---- 年产3250吨浓缩汁加工厂
---- 引进瑞士布赫公司的先进榨汁设备
---- 亚麻厂梳麻车间
---- 亚麻收购
---- 银星塑业制品厂年产5000万条编织袋生产车间
---- 巩留县烽华油脂厂
---- 伊犁可尔得乳业厂区一角
---- 年产1.5万吨优质面粉加工厂
---- 山东登海种业巩留分公司
---- 巩留县特产
---- 雪龙淀粉厂生产车一角
---- “伊河牌”系列白酒
-- 旅游业
---- 掩映在桦林中的民俗旅游点
---- 森林木屋
---- 库尔德宁冬景
---- 首届恰西生态旅游节
---- 摄影家在巩留采风
---- 湿地景观
---- 漂流
---- 库尔德宁登山木栈道
---- 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
---- 哈萨克刺绣展销
---- 塔里木景区旅游接待设施
---- 席间歌舞表演
---- 塔里木云岭山庄
---- 库尔德宁旅游接待大厅
-- 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
---- 精神文明建设检查验收汇报会
---- 2000年巩留县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称号
---- 欢迎森林武警部队进驻巩留
---- 军地座谈会
---- 科技工作大会
---- 在广场举办的科普板报展览
---- 巩留县一中
---- 巩留县二中
---- 巩留县三中
---- 巩留县二小
---- 巩留县委党校
---- 巩留县远程教育中心
---- 县幼儿园
-- 文化 体育 卫生
---- 在库尔德宁景区举办的阿肯弹唱会
---- 元宵节社火表演
---- 在风景区举办巩留风光摄影展
---- 国庆千人大合唱比赛
---- 县老干部阅览室
---- 有线电视节目播出
---- 县广播电视局大楼
---- 登山长跑比赛
---- 机关干部篮球赛
---- 冬季长跑
---- 巩留县人民医院
---- 巩留县城镇医院
---- 巩留县疾病控制中心
---- 巩留县卫生综合大楼
-- 民族风情
---- 刁羊
---- 姑娘追
---- 刺绣
---- 搭毡房
---- 打羊毛
---- 编织
---- 擀毡
---- 哈萨克老人与猎鹰
---- 马拉雪橇
---- 盛装的哈萨克姑娘
---- 挤马奶
---- 草原上的阿肯
---- 春色家园
---- 醉人的马奶酒
-- 文物古迹
---- 考古挖掘
---- 出土文物
---- 古墓群
---- 草原石人
---- 铁尔木图岩刻文字
---- 有三千年历史的石磨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县境与建置
---- 第一节 县境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佐领、蒙伯克制
---- 第二节 旗屯管理体系
---- 第三节 屯长、千户长制
---- 第四节 区庄制
---- 第五节 区乡制
---- 第六节 社镇制
---- 第七节 镇乡村制
-- 第三章 镇 乡 场
---- 第一节 巩留镇
---- 第二节 莫乎尔乡
---- 第三节 吉尔尕郎乡
---- 第四节 阿尕尔森乡
---- 第五节 东买里乡
---- 第六节 塔斯托别乡
---- 第七节 提克阿热克乡
---- 第八节 阿克吐别克乡
---- 第九节 农牧场
-- 第四章 地 名
---- 第一节 地名概况
---- 第二节 主要地名
---- 第三节 地名源流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综述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蒸发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霜期、雪、冰冻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冰川
---- 第三节 沼泽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 第二节 土壤特征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五章 土地 生物 矿藏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三节 生物种类
---- 第四节 矿藏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雨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冻灾 雪灾
---- 第六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变化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人口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 第三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与普查
---- 第一节 城乡人口构成
---- 第二节 民族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年龄构成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职业构成
---- 第七节 人口普查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节育措施
---- 第四节 奖励制度
---- 第五节 经费管理
第四编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变迁
---- 第二节 哈萨克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汉族
---- 第五节 锡伯族
---- 第六节 回族
---- 第七节 其他民族
---- 第八节 民族工作
-- 第二章 宗 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教 萨满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 第四节 宗教事务管理
第五编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耕地 作物 区划
---- 第四节 农技 农艺
---- 第五节 产量 产值
---- 第六节 农村合作经济与经营管理
---- 第七节 “五好”农村建设
---- 第八节 国营农场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草原分布与草原建设
---- 第四节 畜禽品种
---- 第五节 畜牧业区划
---- 第六节 牧业生产
---- 第七节 疾病防治
---- 第八节 牧业企业
-- 第三章 林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森林资源分布
---- 第三节 主要树种
---- 第四节 苗木生产
---- 第五节 植树造林
---- 第六节 林业管护
---- 第七节 巩留林场
-- 第四章 农牧业机械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农牧机具
---- 第三节 农机推广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农机修理与供应
---- 第六节 农机企业
第六编 屯垦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代屯垦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 第二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七团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生产
---- 第三节 水利
---- 第四节 工交 商贸
---- 第五节 教育 科技 卫生
---- 第六节 管理
第七编 水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企业单位
-- 第二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水土资源开发
-- 第三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排水工程
---- 第三节 渠首、跌水设施
-- 第四章 灌区 防洪
---- 第一节 灌区
---- 第二节 防洪
第八编 工业 交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涵 渡口
---- 第四节 道路建设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运 输
---- 第七节 交通监理
---- 第八节 运输市场管理
第九编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机要通信
---- 第四节 电信设备
第十编 商贸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国营商业机构
---- 第二节 供销商业机构
-- 第二章 商业经济成分
----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外贸出口
---- 第一节 主要商品购销
---- 第二节 外贸出口
-- 第四章 生产加工
---- 第一节 肉食、副食品生产加工
---- 第二节 棉麻、肠衣加工
---- 第三节 扶持生产发展
-- 第五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征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调运
---- 第五节 仓储及保管
---- 第六节 粮油议购议销
第十一编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第二节 资源评价
-- 第二章 旅游设施
---- 第一节 旅行社 接待部
---- 第二节 住 宿
---- 第三节 交通 通讯
-- 第三章 线路 景区景点
---- 第一节 旅游线路
---- 第二节 主要景区景点
-- 第四章 规化与开发
---- 第一节 旅游规化
---- 第一节 旅游开发
-- 第五章 经营与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三节 旅游宣传
第十二编 财政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其他财政业务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税种演变
---- 第三节 税收管理
-- 第三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储蓄
---- 第四节 信 贷
---- 第五节 保险 侨汇 公债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村镇的形成与分布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乡村建设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污染现状
---- 第三节 污染防治
---- 第四节 自然环境保护
---- 第五节 环境监测与管理
第十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统 计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 第三节 主要商品价格
--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量单位和计量器具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章 审 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审计工作
-- 第七章 土地监察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体制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节 法规宣传和土地监察
第十五编 政党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巩留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巩留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节 政法工作及综合治理
---- 第八节 史志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巩留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巩留县党部
---- 第二节 组织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职工团体
---- 第二节 青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农民团体
---- 第五节 科技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 第四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抗美援朝
---- 第二节 减租反霸
---- 第三节 “镇反”、剿匪
---- 第四节 “三反”“五反”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六节 “肃反”“审干”
---- 第七节 整风反右与反右倾
---- 第八节 “大跃进”
---- 第九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二节 揭、批、查
---- 第十三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 第十四节 整党整风
---- 第十五节 改革开放
第十六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普 选
----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工作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职能部门与基层行政组织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第十七编 民政 信访 侨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 优抚
---- 第三节 安置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救 济
---- 第七节 扶 贫
---- 第八节 福 利
-- 第二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访业务
-- 第三章 侨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侨务工作
第十八编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离休、退休待遇
---- 第六节 工资调整
---- 第七节 劳动安全监察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干部考核
---- 第五节 干部调动
---- 第六节 技术职称评定
---- 第七节 干部离退休管理
第十九编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籍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六节 禁毒 禁赌 扫黄
---- 第七节 刑事案件侦破
---- 第八节 监所管理
---- 第九节 消 防
---- 第十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检察监督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执行工作
---- 第七节 复查冤假错案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法律公证
---- 第四节 律师顾问
---- 第五节 民事调解
第二十编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武警中队
-- 第二章 驻军 兵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兵事
-- 第三章 兵役 民兵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第二十一编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育制度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专业教育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九节 学校建设
---- 第十节 勤工俭学
---- 第十一节 学校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二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文化设施
-- 第二章 档案 图书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电影放映与发行
-- 第四章 文物 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第二十三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第四节 卫生保健
---- 第五节 药品监督管理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教学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 第五节 民间体育
---- 第六节 体育团体与设施
第二十四编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
---- 第一节 民族团结教育
---- 第二节 军民团结、拥军优属
---- 第三节 兵地团结、友邻协作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机构和建设目标
---- 第二节 群众性创建活动
-- 第三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维护民族团结
---- 第二节 拾金不昧
---- 第三节 见义勇为
---- 第四节 助人为乐
---- 第五节 文明新风尚
第二十五编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农牧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 第三节 牧民定居
--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一节 职工工资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第二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色普西贤
---- 赛沙春
---- 达奴巴衣
---- 主麻哈里
---- 乌木尔阿訇巴衣
---- 买合买提·满苏尔
---- 卡那皮牙·克西勒
---- 热吉甫·司马义
---- 丁凤鸣
---- 帕孜尔江·牛苏巴依
---- 库尔班·阿里
---- 毛尼亚孜·那斯尔
---- 李鸿宾
---- 袁明善
---- 谢国江
---- 江布拉提·苏尔提
---- 马立克阿吉·巴拉肯巴依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已故人物
------ 克里木阿吉
------ 那孜尔霍加
------ 阿拉皮牙
------ 卡德尔巴依
------ 阿不立孜阿訇
------ 金宝
------ 牙生
------ 阿合买提别克
------ 斯拉吉丁·巴吾东
------ 加马尔·塔依尔
------ 孔不拉提
------ 徐秉义
------ 奴尔沙帕·哈那皮亚
------ 卡那提别克·艾林伯衣
------ 热孜宛·奴尔哈里
------ 奴兰别克·阿不都拉
---- 第二节 当代人物
------ 尼亚孜·巴格
------ 赵生福
------ 杨洪
------ 崔忠南
------ 李汉章
------ 康东山
------ 赵忠国
------ 阿不都马那甫·别嘎力斯
------ 王在昭
------ 伊宪甲
------ 托列干·苏古尔
------ 杜建国
------ 肉孜·塔拉
------ 王建中
------ 沙玛尔汗·乌斯曼
------ 吴承德
------ 吾哈斯·卡那提汗
------ 再娜甫·吾玛尔江
------ 高江淮
------ 沙帕尔别克·吾仁别克
------ 潘行科
------ 阿肯别克·卡那皮亚
------ 王竹兴
------ 黎朝礼
------ 马永振
------ 马树深
------ 于家桢
------ 钱纪根
------ 李兆华
------ 汪杏谷
------ 肖登国
------ 桑重望
------ 王丽华
------ 马立克
------ 常士杰
------ 罗立信
------ 阿布都米吉提·伊尔吐汗
------ 丁昌明
------ 科波松·萨斯肯
------ 瓦勒拜·马提克里木
------ 散拜克·阿不德罕
------ 玛沙拜·热合木江
------ 玛奥亚·巴依木哈买提
------ 黄晟
------ 伊伟胜
------ 阿布都艾尼·达孜力汗
------ 艾尼瓦尔·那斯尔
------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力米提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1991~2003年巩留县大事记
-- 二、1991~2003年巩留县发展概况
-- 三、1991~2003年巩留县领导人名录
-- 四、名表
修志始末
《巩留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 巩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巩留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巩留县志》审定、验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