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知青图志

贵阳知青图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图片形式记述了贵阳市知青的成长历程。

出版时间: 2004年03月

目录

封面
贵阳知青图志
图片
《贵阳知青图志》编委会
《贵阳知青图志》编写组
序一
序二
目录
第一部分 追寻历史的足迹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毛泽东同志1955年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所写的按语中指出“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
---- 1957年,贵阳市135名中小学应届毕业生分别到中曹、朝阳,茶店、洛湾、陈亮五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落
---- 贵阳市第一中学学生李如昆,1957年到花溪区陈亮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落户,1960年《贵州日报》发表文
---- 图为1964年8月15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14日贵阳市1000余人举行大会,欢送下乡参加农业
---- 图为8月25日的《贵州日报》报道贵阳市8月24日万人欢送插队落户知识青年的消息和欢送场面的照片。
-- 接受“再教育”
---- 图为1968年10月5日,在六广门体育场举行“贵阳地区大中学校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奔赴农村欢送大会”
---- 图为1969年1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北京一批知识青年陆续到延安地区安家落户的消息,在这篇报道中,
---- 图为1969年7日15日,《新贵州报》报道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在农村“一不怕苦
---- 图为1974年贵州水泥厂职工欢送本单位职工子女到知青场(队)落户。
---- 图为会议会场。
---- 图为1975年9月,1000多名知识青年分赴各地落户的送别场面。
-- 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
---- 1981年,随着最后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抽调就业,贵阳市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告结束。
第二部分 难以忘却的岁月
-- 到农村去
---- 1964年,贵阳市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分别从贵阳市第一中学和第六中学出发。图为8月15日从贵阳市第
---- 图为1964年8月该校初三(1)班团支部欢送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落户同学的合影。
---- 1964年8月,贵阳市第一中学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前和班主任的合影
---- 图为1964年该校部分上山下乡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和老师、同学的合影。
---- 图为1964年8月贵阳市第八中学的老师欢送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合影留念。
---- 图为该校1964年两个知识青年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王四生产队落户前在教学楼旁的合影。
---- 图为1964年8月13日,该校学生为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送行时的情景。
---- 图为1964年8月,该校到鸟当区洛湾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和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合影。
---- 图为1964年8月12日该校校长和团总支成员在校门前与到乌当区插队落户的同学合影。
---- 1964年8月,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在欢送会上发言。
---- 1964年8月,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家长代表在欢送会上发言。
---- 1964年8月15日.贵阳到花溪区孟关公社五星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刚到生产队时的合影。
---- 1964年8月15日,贵阳上山下乡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傅官大队的知识青年与前来欢迎他们的公社领导(后
---- 图为1965年8月该校到乌当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学校大门前留影。
---- 图为1965年8月,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在学校礼堂门前与即将插队到乌当区的20名知识青年合影留念。
---- 图为1965年8月该校在校园欢送到乌当区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大会会场。
---- 1965年8月22日,贵阳市第五中学初三(6)班的8个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大队插队落户的同学离校前与
---- 1965年8月18日贵阳市第七中学初三(4)班部分同学与到乌当区沙文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留影。
---- 图为1965年8月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临行前与该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合影。
---- 图为该校1965年8月20日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插队落户的同学与老师合影。
---- 1965年8月24日,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到花溪区孟关公社落户的知识青年准备上车离开贵阳时的合影。
---- 1965年8月24日下午,贵阳市第十六中学知识青年乘车到达插队地点——花溪区孟关公社改茅大队刚下车时
---- 1865年8月,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初三(2)班部分师生为前往乌当区洛湾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送行。
---- 1965年8月,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即将去鸟当区洛湾、新场、百宜等公社插队的同学座谈.
---- 图为1965年8月该校首批到乌当区沙文、洛湾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
---- 图为1965年8月该校全体师生欢送到花溪区插队同学的情景。
---- 图为1965年8月,该校欢送前往乌当区沙文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在学校门前的合影。
---- 图为1968年12月该校高二(4)班知识青年下乡前在学校的留影。
---- 贵阳市第七中学1966年初中毕业生1968年12月前往福泉县双龙公社插队前留影。
---- 图为1968年12月该校第一批部分到黎平县插队落户的同学在校园的合影。
---- 图为1968年12月,“起宏图”战斗队准备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区小海公社松柯大队落户前,在校
----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知识青年1968年到荔波县朝阳公社插队落户时,与前来迎接的公社社长(前排右一)合影。
---- 1968年,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到天柱落户的部分知识青年与带班的学校军代表在校园大楼前合影。
---- 1968年12月,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学生离校到天柱落户前合影。
---- 图为1968年10月参加“威宁新农民战斗连”的知识青年与学校领导、老师的合影。
---- 图为1968年底到瓮安县插队的部分知识青年出发前与老师们的合影。
---- 图为1968年冬合影后的第二天,魏西林(前排右一),就瞒着同学离开贵阳,只身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 图为1968年底南明区群众欢送辖区知识青年下乡场景。
-- 组建知识青年之家
---- 贵阳1964年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傅官大队的一户知识青年“家”的“全家福”。
---- 1964年贵阳插队到郊区的知识青年在自己“家”门前的合影。
---- 1965年贵阳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改茅大队对门坡生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在自“家”门前留影。
---- 贵阳1965年到花溪区孟关公社谷立大队第三生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在自己的住房前。
---- 图为由于井里水浅,这个知识青年正用茶缸一小缸一小缸地舀水往桶里倒。(1965年花溪区)
---- 知识青年的“家”,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分工合作,挑水洗衣,各负其责。(1965年花溪
---- 乌当区洛湾公社后所大队“这一家子”,1965年被评为“五好之家”。她们全部都是1964年贵阳女子中学
---- 贵阳市第六中学1965年上山下乡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大队一户知识青年“家”的石板住宅。
---- 图为1965年知识青年在新居前的合影。
---- 图为贵阳上山下乡到乌当区的知识青年学着种自留地。(1965年、乌当区)
---- 图为乌当区洛湾公社后所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学纺用于编草席的麻线。(1965年)
---- 贵阳市女子中学到乌当区洛湾公社后所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在春耕时节,出工前留影。(1965年)
---- 图为猫硐生产大队一小队的知识青年一“家”全体成员在自己住宅前的合影。
---- 图为轮值的一个“家庭”成员挑水做饭。(1966年乌当区)
---- 图为1967年,花溪区孟关公社五星大队和谷立大队的知识青年赶完乡场后,到傅官大队知识青年“家”串门时
---- 贵阳到乌当区插队的这个知识青年,长期居住在身后的公房里。(1967年)
---- 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大队1964年至1965年先后接收了40多名贵阳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该地有一条小河
---- 1965年妹妹(左)从贵阳市第十中学初中毕业到花溪区孟关公社上坂大队插队落户,1968年“老三届”的
---- 图为“战斗连”的知识青年捧着“红宝书”在“家”门前留影。
---- 图为小海公社朱嘎大队大地生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的“家”。(1969年)
---- 图为1969年到平塘县插队落户的贵阳知识青年在他们的小屋前。
---- 平塘县通州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自留地里种辣椒、茄子。辣椒是知识青年的主要蔬菜。(1969年)
---- 罗甸县拉沫区董架公社岜西小队贵阳知识青年的“知青屋”。(1969年)
---- 1969年秋,罗甸县凤亭公社拉强生产队贵阳的知识青年“一家人”在茅草盖顶的新“知青屋”前的合影。
---- 贵阳插队到罗甸县凤亭公社的知识青年在寨子里的合影。(1969年)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公社团山生产队贵阳的知识青年在“家”门前。(1970年)
---- 图为位于花溪区青岩镇芭茅冲的独立核算的集体所有制知青农场。(1977年)
-- 生产劳动
---- 1957年到花溪区中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落户的贵阳知识青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1957年秋)
---- 花溪区孟关公社傅官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前来探望的亲友表演插秧技术。(1965年6月)
---- 图为贵阳上山下乡到花溪区的知识青年正在锄地。(1965年)
---- 花溪区孟关公社上坂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田间。(1965年夏)
---- 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女知识青年已学会用马草箩”挑稻秧。(1965年)
---- 图为乌当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学编预制件。(1965年秋)
---- 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正在收苞谷。(1965年秋)
---- 图为上山下乡到乌当区的贵阳知识青年的垦荒队伍。(1965年)
---- 图为1966年春他们到地里观察试种的小麦生长情况的情景。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女知识青年抢晒新谷。(1966年秋)
---- 图为插队到花溪区猫硐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在放牛。(1966年)
---- 图为到花溪区花溪公社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检查拖拉机的性能。(1966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学习绐桃花授粉的知识青年。(1966年)
---- 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后所大队关山生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田问喷洒除草剂。(1966年)
---- 图为他们扛着犁出工。(1967年)
---- 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沙坡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在田间合影。(1967年)
---- 贵阳1965年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改茅大队的知识青年田间留影。(1967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的知识青年收割水稻,用“挞斗”脱粒。(1967年秋)
---- 贵阳插队到鸟当区洛湾公社的知识青年学会了用连枷给麦子、豆子脱粒。(1967年)
---- 贵阳插队到市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秋收前的田间留影。(1967年)
---- 1968年到花溪区孟关公社谷立大队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喂养生产队的猪。(1969年)
---- 图为花溪区的贵阳知识青年出厩肥的情景。(1969年)
---- 图为1969年花溪区孟关公社谷立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当地百岩洞找到了水源。(1969年)
---- 乌当区洛湾公社看守果林的贵阳知识青年。(1969年)
---- 图为1969年中秋节,插队到市郊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即将收获的田间。
---- 图为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收工时回村的情景。(1969年贵阳市郊)
----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永丰生产队的养猪场劳动的贵阳知识青年。(1969年)
---- 贵阳市女子中学和第十六中学到平塘县河中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在麦收前最后一次薅草。(1969年春)
---- 图为1969年夏季,从贵阳去平塘县慰问的校友,为正在薅草的知识青年拍摄的照片。
---- 平塘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寄给父母的照片。(1969年9月)
---- 到平塘县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双抢”时节。(1969年)
---- 在平塘县通州公社插队的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知识青年。(1969年夏)
---- 图为罗甸县八茂区凤亭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在犁田。(1969年)
---- 贵阳市第一中学到罗甸县插队的知识青年在地里劳动时的场景。(1969年)
---- 图为湄潭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估计夏麦产量。(1969年)
---- 插队到湄潭县的贵阳知识青年在收工途中。(I969年)
---- 图为他在呼唤社员放水灌田。(1969年)
----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1968年插队到荔波县朝阳公社的知识青年,参加朝阳水坝建设。(1969年)
---- 图为贵阳市第十中学插队到仁怀县荣乐公社的知识青年参加春耕出工时的照片。(1969年3月)
---- 花溪区花溪公社知识青年试制“九二0”小组成员,工作完毕就近到花溪河畔留影纪念。(1970年)
---- 学会了驭马,参加副业运输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0年花溪)
---- 图为收工清洗锄头的贵阳知识青年。(1970年贵阳市郊)
---- 1968年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区保家公社大塘生产队插队落户的贵阳市女子中学知识青年,拜养猪场
---- 图为插队到平塘县河中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看守蚕山时的照片,这年生产队收茧卖得8000元人民币。(197
---- 插队到平塘县河中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做“九二0”试验。(1970年)
---- 插队到湄潭县兴隆公社野家湾生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检查试种的水稻新品种。(1970年)
---- 湄潭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1970年)
---- 图为1971年夏收时节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挑高挑赶路。
---- 上山下乡女知识青年也学会了放牛。(1971年贵阳市郊)
-- 记分员
---- 记工分要做到日日清、月月结,年终无差错。图为贵阳市女子中学1968年上山下乡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 贵阳市女子中学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大塘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在田间记工分。(1969年)
---- 花溪区青岩镇芭茅冲知青农场的贵阳知识青年记分员在对帐。(1976年)
---- 惠水县省地矿局知青农场的贵阳知识青年记分员。(1977年)
-- 乡村教师
---- 图为1965年11月参加花溪区业余教师培训班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合影。
---- 图为徐宜芳与学生们在学校操场上的合影。(1966年)
-- 基干民兵
---- 1965年夏,花溪区孟关公社沙坡大队担任基干民兵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大西寨门口值勤时留影。
---- 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刚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当上了基干民兵。(1965年)
---- 乌当区沙文公社基干民兵在进行防空投”搜山演习,参加基干民兵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演习中。(1970
---- 图为参加基干民兵军训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0年)
-- 赤脚医生
---- 图为1965年8月,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半农半医”卫生员在孟关公社医院学习。
---- 1965年12月花溪区孟关公社部分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半农半医”卫生员培训后在孟关街上留影。
---- 在市郊当上“赤脚医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姐妹情。(1969年)
---- 花溪区小碧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出诊。(1970年)
---- 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大塘生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在自己身
---- 图为参加花溪区孟关公社合作医疗站第一批“赤脚医生”学习班的贵阳知识青年学员结业时与社队干部合影。
---- 花溪区孟关公社上坂大队下坂生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农民出诊。(1971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谷立生产队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1971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社员出诊。(1971年)
---- 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赤脚医生”走村串寨,送医上门。(1971年)
---- 乌当区东风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在出诊路上。(1971年)
-- 政治活动
---- 上山下乡的贵阳知识青年学习《毛泽东选集》。(1968年)
---- 图为1969年插队到花溪区的贵阳知识青年和社员子女一起读《毛主席语录》。
---- 图为1969年初乌当区东风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出工前做“早请示”。
---- 贵阳插队到市郊的知识青年学习<毛泽东选集>
---- 黎平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生产队林中学习《毛主席语录》。(1969年)
---- 插队到平塘县河中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学习《毛主席语录》。(1969年)
---- “威宁新农民战斗连”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区朱戛公社牧场上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
---- 插队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区朱戛公社卵家营生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和当地农民一起学习。(1969年
---- 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插队落户的贵阳知识青年辅导贫下中农学《毛泽东选集》。(1969年)
---- 插队到湄潭县的贵阳知识青年在田间地头读报。(1969年)
---- 1968年12月到独山县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自家小院学《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1969年)
---- 花溪区孟关公社傅官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习《毛泽东选集》。(1970年)
---- 贵阳插队到市郊的知识青年一起阅读理论刊物。(1970年)
----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贵阳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田问为社员朗诵宣传大寨精神的
---- 插队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贵阳知识青年听老贫农“忆苦思甜”。(1970年)
---- 1973年,到修文县插队落户的贵阳和上海知识青年参加“学习毛泽东著作讲用会”,在小组“讲用会”上,两
---- 1967年,乌当区沙文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公社书记(中,立正姿态者)的指导下排练节目。
---- 图为1969年春节前夕为中水区演出时留影。
---- 1969年罗旬县八茂区的贵阳知识青年宣传队到村寨演出途中。
---- 图为演出途中。(1969年)
---- 图为乌当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正在集场上进行宣传活动。(1970年)
---- 图为乌当区东风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正在排练样板戏。(1970年)
---- 图为乌当区沙文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0年在沙文公社牛场演出。
---- 图为1970年9月队员合影。
---- 图为1970年的演出
---- 乌当区东风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宣传队排练革命歌舞。(1971年)
---- 1964年冬,花溪区孟关公社抽调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集中在公社培训一周,学习《毛译东选集》,交流
---- 图为1966年出席乌当区东风公社“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贵阳知识青年代表合影。
---- 参加1968年3月7日“贵阳市农业学大寨代表大会”的乌当区洛湾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
---- 图为1973年3月16日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代表在会议上的合影。
---- 图为1974年7月代表团的合影。
---- 图为惠水县摆金区的贵阳知识青年代表团合影
---- 图为会议期间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全体代表合影。
---- 1975年5月4日,出席贵州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的花溪区贵阳知识青年代表和公社领导合影。
---- 图为1975年参加乌当区水田公社“三干会”的贵阳知识青年与会议代表合影。
---- 1975年,由在贵阳市的省级机关职工子女组成的清镇县羊昌知青农场代表参加清镇县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
---- 图为步入会场的代表。
---- 1975年5月4日,贵州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大会会场
---- 1975年5月,贵州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期间,大会的特邀代表、老红军傅纪昌(一排中)向
---- 1976年9月,乌当区知青农场的贵阳知识青年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会。
---- 1966年12月,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后,回筑途中参
---- 乌当区洛湾公社新庄大队,水塘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66年底串联到青岛。
---- 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知识青年,1967年1月串联到北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
---- 1964年上山下乡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沙坡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67年1月串联进京,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 友 谊
---- 贵阳市第十六中学1965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刚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改茅大队插队时和当地社员(前排左二、后排
---- 图为1965年在乌当区洛湾公社头堡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与房东(左一)的合影。
---- 城乡亲情。1965年乌当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社员(左)的合影。(1966年)
---- 贵阳市第二十一中学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插队的知识青年与生产队领导(前排手指前方者)一起了
---- 图为1969年1月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朱戛公社东风大队卵家营生产队一名贵阳女知识青年(前排中)和社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朱戛公社大塘生产队的贵阳女知识青年为当地的五保户挑水。(1969年1月)
---- 贵阳市第一中学到罗甸县八茂区茂井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后排中间4人)1969年1月与当地农村妇女合
---- 在农代会上的贵阳知识青年代表和社员代表结成“一对红”。(1970年)
-- 赶 场
---- 以产粮为主的生产队,日常的副食品要到集市购买,赶场主要采购蔬菜、盐、酱油等。图为花溪区小碧公社的贵阳
---- 农村自行车非常少,一部车乡邻们轮流借用,几成“公车”。贵阳到花溪区插队的知识青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去赶
---- 贵阳插队到罗甸县八茂区茂井公社八达大队拉索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划竹伐过蒙江到公社赶场。(1968年12月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花溪公社的知识青年赶场顺路经过花溪公园。(1969年)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赶完场回生产队。(1969年)
---- 图为贵阳插队到该县朱戛公社大地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到20多公里远的县城赶场,卖完洋芋后,于回乡途中。(1
---- 贵阳插队到罗甸的知识青年过河到邻近的广西壮族侗族自治区的集市赶乡场。(1969年)
-- 亲 情
---- 1965年冬,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沙坡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回校看望班主任(一排中)时在像馆
----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城里的家人总是想念他们。图为母亲(前排中)到乌当区东风公社高雁大队看望1965年从
---- 196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市郊插队近一年的贵阳知识青年回城探亲时与同学合影。
---- 1966年回城探亲时的合影
---- 妈妈(右三)1969年到锦屏县探望从贵阳市第七中学1968年上山下乡到此地插队的儿子。(1969年)
---- 1968年贵阳市第十三中学插队到荔波县朝阳公社的知识青年(左一)1969年返筑探亲,在离开贵阳回农村
---- 1968年从贵阳到荔波插队落户的第二年,妹妹(前排一)前来探望姐姐,姐蛆所在的知识青年全家与妹妹合影
---- 贵阳插队到罗甸县、绥阳县的知识青年回筑相聚留影。(1970年)
---- 图为替姐姐放羊时留影。(1973年8月)
---- 贵阳插队到湄潭县的知识青年1975年回筑探亲返回生产队途中。
---- 附:1969年初,修文、惠水、遵义、安顺等地安置近两万名上海知识青年。
-- 业余生活
---- 图为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傅官大队的贵阳知识青年正在挤看一本书。(1965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改茅生产队的这群知识青年,都是同班同学。(1965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上坂大队的知识青年刚剐插完秧,坐在田坎边聊天。(1965年)
---- 乌当区的贵阳知识青年在花溪公园切磋棋艺。(1965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花溪公社凤鸣林场的知识青年演奏乐器。(1966年)
---- 1966年秋收结束,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知识青年田间留影。
---- 图为1966年8月乌当区洛湾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借朋友的服装拍的“红卫兵”照片。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木生产队的知识青年,1966年在下乡一周年时到相馆留影。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的女知识青年向当地的农村妇女学习纳鞋垫。(1966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沙文公社的知识青年排练节目,准备为社员演出。(1966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知识青年和前来作客的沙文公社知识青年合影。(1966年)
---- 图为贵阳插队到乌当区东凤公社新添寨大队和新庄大队的知识青年到罗吏大队“串寨”时合影。(1966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大队小寨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在村寨附近的山林中小聚留影。(1966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新庄大队云上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农闲时不忘体育锻炼。(1966年)
---- 贵阳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新庄大队云上生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在小屋门前对弈。(1966年)
---- 市郊田坎边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6年)
---- 图为“五七农垦军校”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兴义县公安局门前留影
---- 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生产队山谷的留影。(1966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小碧公社的知识青年。(1967年)
---- 花溪区花溪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研读文学名著。(1968年)
---- 1964年插队在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大队宋家院小队的贵阳市第五中学和女子中学的部分下乡知识青年。(19
---- 图为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沙文公社的知识青年参加公社宣传队在田间排练的情景。(1968年)
---- 贵阳插队到鸟当区沙文公社的知识青年收工后练习小提琴。(1968年)
---- 贵阳插队到郊区的知识青年在公社的小河边。(1968年)
---- 1968年到荔渡县落户的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知识青年(后排左一、二),与当地的农民子女合影。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知识青年插完秧,在田边留影。(1969年)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黔陶公社关口大队干坝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在生产队合影。(1969年摄)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东风公社麦穰大队的知识青年中秋节在大队办公室门前的合影。(1969年)
---- 乌当区沙文公社下永生产队有一条河,是插队到此地的贵阳知识青年消除疲劳和体闲的好去处。(1969年)
---- 1968年和1969年初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沙文公社下水生产队的知识青年。(1969年)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东风公社挑水河畔的知识青年田阃小憩。(1969年)
---- 到乌当区东风公社水塘大队干井生产队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休闲时弹奏吉它。(1969年)
---- 到市郊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劳动间隙摆“龙门阵”。(1969年)
---- 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市郊的合影。(1969年)
---- 罗甸县八茂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合唱队。(1969年)
---- 贵阳插队到罗旬县的知识青年在蛮瓦生产队田间。1969年摄
---- 贵阳插队到仁怀县喜头区荣乐公社的知识青年在公社的古树下留影。(1969年)
---- 贵阳插队到湄潭县的知识青年在湄潭永兴桥边留影。(1969年)
---- 贵阳插队到荔波县朝阳公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9年在公社水田边的合影.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东风公社罗吏大队的女知识青年在公园小聚。(1970年)
---- 1969年初,贵阳市第一中学到罗旬县插队的知识青年。(1970年)
---- 贵阳到罗甸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常在蒙江边遥望故乡。(1970年)
---- 贵阳第七中学在独山插队的知识青年。(1970年)
---- 知青农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自学高中,大学课程。(1973年)
---- 贵州省第八地质普查队知青农场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和乐。(1975年)
---- 为纪念上山下乡10周年.贵阳插队到乌当区的“知识青年家庭”举行的“家庭”联欢会。(1975年)
---- 贵州省地质系统惠水县知青农场的贵阳知识青年在简陋的篮球场进行“个人技术”比赛。(1976年秋)
-- 岁月有痕
---- 仁怀县的贵阳知识青年发表在1968年11月15日《新贵州报》的文章。
---- 发表在1969年1月20日《新贵州报》上的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诗歌。
---- 发表在1969年3月6日《新贵州报》的欢迎上海知识青年到贵州安家落户的宣传画。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贵阳知识青年发表在1969年3月9日《新贵州掼》上的文章。
---- 发表在1969年3月50日《新贵州报》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内容的诗歌。
---- 发表在1969年3月《新贵州报》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画。
---- 贵阳市第十中学1964年8月给该校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喜报。
---- 中共贵阳市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贵阳市教育局和团市委1965年联合发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
---- 中共乌当区沙文公社沙文大队党支部、沙文大队生产管理委员会发给1965年大队五好青年的喜报。
---- 贵阳市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9日发给被批准上山下乡到湄潭县的知识青年的喜报。
---- 1966年元月15日乌当区洛湾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发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家长的贺信。
---- 1965年7月“贵阳市参加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的代表证(左)和进餐证(右)。
---- 图为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沙文公社知识青年的代表证。
---- 1973年12月贵阳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出席证。
---- 1975年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发出的贵阳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证”。
---- 1964年8月11日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批准学生下乡的通知书。
---- 贵阳到黄平县新州区插队的知识青年1970年的应征入伍通知书。
---- 乌当区东风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发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招工体检通知书。
---- 1964年贵阳插队到乌当区界牌林场一户知识青年的“家庭”帐薄。
---- 图为1971年在市郊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用蜡纸油印的概算表。
---- 为了解决知识青年的具体困难,1968年贵阳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指挥部发给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临时
---- 1968年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购物证”内页。
---- 图为1972年乌当区东风公社白雅大队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集体购粮证。
---- 担任生产队保管员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保存的1972年乌当区知识青年和社员的领物清单。
---- 日记是知识青年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为乌当区沙文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6年10月11日
---- 贵阳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一名知识青年相隔五年的两篇日记:一篇是1965年8月24日下乡到生产队当天
---- 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知识青年自办刊物《新社员》上的文章和诗歌。(1964年)
---- 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知识青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编辑的《新社员》刊物及通讯录。
---- 贵阳市1984年、1965年插队到乌当区的知识青年集体创作的歌曲。
---- 贵阳市1964年插队到乌当区的知识青年的共青团团费缴纳证,当时团费每月人民币五分。
---- “贵阳市大中学校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司令部”1966年11月16日为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出具的“革命串联
---- 图为贵阳插队到市郊的知识青年1972年和1975年在贵州省图书馆办理的借书证。
第三部分 再创崭新的历程
-- 离开农村
---- 图为洛湾公社知识青年欢送他们时的合影。
---- 图为1969年3月与战友留影。
---- 图为他在烈士墓前悼念战友。(1969年)
---- 图为1972年元旦在县政府招待所门前的留影。
---- 图为1973年“五·四”青年节市财政局团支部中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合影。
---- 图为1973年他们全部抽调回城后在8月24日到花溪的合影。
-- 扎 根
---- 贵阳上山下乡到荔波县的知识青年陈汝康(左前),已在荔波县农村定居,过着安详而平淡的农家生活。(199
---- 图为黄恩喜正在为单位修理电视机。(2000年夏)
---- 贵阳插队到荔波县的知识青年罗良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现全力投入荔波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事业。200
---- 图为柯新光、成许琴夫妇在荔波家中。(2002年)
---- 图为2002年舒翔在家中包饺子招待从贵阳去看望她的同学(中)。
---- 图为陆红宇正在准备教案。(2003年)
---- 图为1957年、1965年、1968年和1976年四个阶段曾到农村插队落户的贵阳知识青年,在尚家华家
-- 新天地
---- 图为20世纪80年代就读硕士研究生时与同学一起听导师讲课。
---- 图为他和团长黄宗英(右二)等的合影。
---- 图为回城后在贵阳市职工业余大学上课的知识青年(二排左一、二、三)。(1983年夏)
---- 图为任花溪区副区长时1989年检查“2万亩高产优质水稻课题”完成情况。
---- 图为1995年回国重访当年下乡的村寨
---- 图为1996年,赵晦鸣向有关部门领导讲解福建省泉州市旧城改造设计方案。
---- 1998年,从美国回贵阳探亲的贵阳知识青年陈明飞(右三),回到当年插队的乌当区东风公社麦穰大队赵家庄
---- 图为张菲菲在母校贵阳市第一中学讲台上。(1999年)
---- 图为2000年8月,应邀到日本参加第九届国际数学大会时在会场的留影。
---- 图为2000年9月30日,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黎民,在“水钢号”旅游列车首开
---- 作家叶辛,曾于1989年从上海到修文县插队落户。创作多部长篇小说,其中《蹉跎岁月》和同名电视连续剧在
---- 图为2000年贵州省首届围棋节上与著名作家金庸(左一)合影。
---- 图为2001年11月,陶文正到北京领奖。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光沪。曾于1968年从贵阳插队到乌当区东风公社水塘大队。著有多种宗教类
---- 图为2001年8月他在辅导少儿练习刀术。
---- 图为2001年随贵阳市妇女代表团赴日本,进行妇女维权课题的交流时留影。
---- 图为2002年冉隆林为矿工上课。
---- 图为2002年12月24日在“中国黔菜研讨会”上与贵州省原省长、全国人大民委主任委员王朝文(右)合影
---- 图为2002年作为贵州省教育代表团成员访问新西兰。
---- 图为2003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她到现属小河区的王宽村与当地妇女共度节日。
---- 乌当区东风公社罗吏大队贵阳知识青年徐新苗,关心贵阳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2003年6月,她以一组反映南
-- 回 访
---- 花溪区的部分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3年10月2日回访时的合影。
---- 图为1994年8月原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回访时在老屋前的留影。
---- 原花溪区孟关公社谷立大队的部分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4年回访故地,在老房东家的院子里缅怀往事。
---- 原乌当区东风公社界牌林场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三十周年纪念日返乡看望当年的贫下中农协会主任(
---- 1995年8月24日,贵阳市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沙坡村(原沙坡大队)大西寨的知识青年与农民共度“上山
---- 贵阳上山下乡到花溪区孟关公社大坡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前左一、二、三),为庆祝上山下乡三十周年,1995
---- 当年鸟当区洛湾公社高雁生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5年回到第二故乡,重温丰收的喜悦。
---- 原乌当区洛湾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当年插队的林场。
---- 原乌当区洛湾公社界牌林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老场长吕志民(中),听他回忆当年与知识
---- 图为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罗吏小寨生产队的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时留影。
---- 贵阳插队到乌当区沙文公社的知识青年1995年看望故地乡亲,与当年的老房东依依惜别。
---- 图为聚餐场面。
---- 图为原乌当区东风、沙文公社和花溪区孟关、小碧公社部分知识青年1995年为庆祝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在她家
---- 1965年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乌当区东风镇时与老乡(左二、三)的合影。
---- 原乌当区界牌林场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95年8月26日重访故地时的合影。
---- 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后,1964年、1965年到乌当区洛湾公社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在东风镇
---- 当年乌当区洛湾公社麦穰大队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5年故地重游。
---- 插队到乌当区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5年回访故地时留影。
---- 原乌当区洛湾公社的“知青屋”,现在已是村里的文物。当年在这里插队的贵阳知识青年,1995年回到故居留
---- 图为他们与当地村民的合影。
---- 图为在县委会议室的座谈会上。
---- 原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家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1998年回访时,受到县委、县政府的热忱欢迎。
---- 贵阳市第一中学插队到罗甸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回访时,受到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夹道欢迎。(19
---- 1998年罗甸县群众载歌载舞欢迎贵阳市第一中学回访的知识青年
---- 图为回访的知识青年(左二、右一、右二)与当年的老房东一家的合影。
---- 插队到罗甸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8年回访“第二故乡”。
---- 1968年从贵阳市第一中学到罗甸县茂井公社高里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1998年回访,应邀到当年房东
---- 原罗甸县茂井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8年回访,与当年的老乡们相聚。
---- 贵阳插队到罗旬的知识青年1998年回访。他们寻找到还在地里干活的老房东(左一),赠给他特地从贵阳带去
---- 图为1998年他们为罗甸县茂井乡小学捐资的现场。
---- 图为2002年4月知识青年在小海中学“新农民科技楼”的奠基仪式上。
---- 原“威宁新农民战斗连”知识青年,2002年4月2日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中学参加科技楼奠基仪式
---- 2002年4月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中学的师生依依不舍地为回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送行。
---- 峻工后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中学的“新农民科技楼”。(2002年)
---- 图为2003年夏,花溪区孟关公社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下乡演出结束后,向老乡们告别。
---- 1965年从贵阳市第八中学插队到花溪区孟关公社的知识青年(中)2004年3月回到当年居住的“知青屋”
-- 又相会
---- 贵阳市第八中学和第三中学1964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当年共同劳动、生活在花溪区孟关公社五星大队。19
---- 图为知识青年及东风镇领导在“渔洞峡”的合影。
---- 1995年9月3日《贵阳晚报》刊出1965年贵阳插队到市郊的知识青年举行纪念活动的报道,通过记述几个
---- 图为1998年市供销社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合影。
---- “威宁新农民战斗连”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98年在联谊会上演唱山歌。
---- 1998年国庆期间,平塘县委、县政府领导隆重接待回访的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 图为三十周年联欢聚会。(1998年12月)
---- 1968年插队到到罗甸县八茂区茂井公社的贵阳知识青年,30年后在红枫瑚旅游景区再相聚。(1998年)
---- 当年贵阳插队到湄潭县的“老三届”,1999年回访故地时合影。
---- 2002年12月,筹备中的“知青艺术团”在中共贵阳市委党校表演舞蹈和合唱。
---- 2005年8月30日,部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聚集在南明河畔,纪念贵阳市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九周年。
---- 插队到乌当区洛湾公社白雅大队的知识青年,在2005年的联欢晚会上展示了他们1965年上山下乡后制作的
---- 贵阳原乌当区沙文公社的知识青年2003年8月24日上山下乡三十八周年纪念日的合影。虽然他们现在分散于
---- 2003年12月,贵阳原插队到市郊的知识青年与贵阳群星乐团联合举行元旦联欢晚会,在联欢会上她们跳起了
---- 原贵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2003年元旦举行的联谊晚会上,演唱《社员都是向阳花》等革命歌曲。许多知识青
---- 图为他们在2003年夏上山下乡三十五周年纪念会的合影。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