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高碑店村,元代时已成为酒运码头,是皇粮、商品的集散地,是干年历史古村。
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中国名村志委员会
中国名村志凡例
图片
目录
传承漕运史,谱写新华章
村情览要
--
建置沿革
----
村名由来
----
历史沿革
--
区位
--
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
----
气候
----
河渠
----
自然资源
----
白然灾害
--
村落社区
----
东店自然村
----
高碑店自然村
----
田家洼自然村
----
高碑店东社区
----
高碑店西社区
----
文化园社区
----
高碑店古街社区
--
人口姓氏
----
人口来源
----
人口构成
----
姓氏
--
基础设施
----
道路交通
----
供水
----
供电
----
供气供热
--
发展概况
----
党务、村务建设
----
经济建设
----
社会建设
----
文化建设
----
生态建设
千年漕运古村
--
通惠河
----
通惠河
----
漕运码头和皇粮商品集散地
----
元代设计修建
----
明朝重修河道
----
清朝停止漕运
----
新中同整治河道
--
漕运庙会
----
升漕旗
----
升漕灯
----
高跷秧歌
----
威风锣鼓
----
腰鼓
----
画像
----
吹糖人
----
小车会
----
买年货
----
冰糖葫芦
----
扭秧歌
----
猜灯谜
----
书春
京东文化名村
--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碑店高跷秧歌
----
传承
----
特点
----
中断与重建
----
走出国门
----
获得荣誉
----
附:高跷歌词
--
古典家具一条街
----
发展概况
----
重点项目
--
国粹艺术街
----
发展概况
----
重点项目
--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
----
项目概况
----
项目进展
文物胜迹
--
庙宇平津闸
----
平津闸遗址区
----
娘娘庙
----
朝阳庵庙
----
龙王庙
----
将军庙
----
五帝庙
--
古墓碑址
----
恭镗墓
----
高碑店村铭碑址
--
新建胜迹
----
鲁班祠
----
艺苑楼
----
琦檀宇艺术博物馆
----
清华美院高研班创作基地
----
手炉文化博物馆
----
有璟阁博物馆
新农村建设
--
建设规划
----
西社区规划
----
东社区规划
----
公共设施规划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加强党总支班子
----
经济结构改制
----
行政体制改革
----
明确发展定位
----
改善居住环境
----
建立生活保障
----
正村风、清民风
--
平安村庄
----
建立联防队
----
安装技防设备
----
开展群防群治
----
建立安全机制
--
文明村庄
----
“五讲四美三热爱”
----
“门前三包”
----
“文明村”
----
“五好家庭”
----
清洁村庄
----
多彩文化
--
社会保障
----
养老保险
----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农村居民医疗保险
村域经济
--
经济模式
----
脚力挣钱
----
以渔为生
----
集体经济
--
古村店铺
----
商铺
----
肉杠
----
油盐店
----
煤铺
----
药铺
----
麻铺、绒线铺
----
果局子
----
剃头房
----
底作坊
----
大酒缸
----
小客店
----
喜轿铺
----
棚铺
----
裱糊铺
----
茶馆
----
茶洒馆
乡村旅游
--
旅游开发
----
专家论证
----
旅游线路
--
特色旅游活动
----
传统节日旅游活动
----
民间花会表演
----
老天桥京味演出
----
手工体验
--
旅游接待
----
华膳园温泉饭店
----
石磨房酒楼
----
国际民俗接待户
风土习俗
--
生育习俗
----
催生
----
悬红
----
洗三
----
坐月子
----
满月席
----
抓周
--
婚姻习俗
----
说媒
----
过小贴
----
小定
----
送彩礼
----
送嫁妆
----
备喜
----
照轿
----
压轿
----
迎亲
----
迈火盆、射煞
----
拜堂
----
滚床
----
回门
----
瞧九、住对月
----
新婚俗
--
寿诞习俗
----
寿宴
----
寿面
--
丧葬习俗
----
小殓
----
送三
----
大殓
----
守灵
----
出殡
----
下葬
----
谢孝
----
圆坟
----
五七
--
节日习俗
----
春节
----
元宵节
----
填仓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中元节
--
农业风俗
----
广积肥
----
农时
----
育种
----
打场
--
禁忌习俗
----
禁针线
----
禁刀剪
----
禁门
--
商业风俗
--
方言词汇
--
民间谚语
艺文杂记
--
诗歌
----
通惠河
----
大通河泛舟
----
漕艘午渡
----
高碑店是中轴线
----
渔家乐
----
晨景
----
古闸恋
----
家乡是个好地方——赞高碑店
----
今昔高碑店
--
民歌
----
纤夫号子
--
碑记
----
重修五圣祠碑记
----
高碑店村村铭
--
墓志铭
----
故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同知黄公墓志铭
----
明故神宫监太监苗公墓志铭
--
散文
----
高碑店娘娘庙会上的高跷
--
民间故事
----
通惠河运皇木
----
炸炸糕与闸闸高
----
“鲶鱼姥姥”与“嘎鱼舅舅”
----
买卖人与骗子
----
话喝酒
名人与名村
--
名人与高碑店
----
修浚通惠河、修建平津闸的郭守敬
----
疏通惠河保留平津闸的吴仲
--
人物传略
----
高跷会创始人张家斌
----
高碑店善人张宝善
----
教育传播者王润黎
----
北京市劳动模范沈玉珍
----
北京市农业劳动模范方志强
----
因公牺牲的刘金旺
----
见义勇为的曾卫东
--
模范人物表
大事纪略
--
平津闸和漕运码头的形成
--
1949年建立人民政府
--
1957年年底修建东南郊灌渠
--
1958年始隶属朝阳区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2005年始开展对外民俗接待
--
2005年始举办中元河灯节
--
2005年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被命名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
--
2006年恢复漕运庙会
--
新农村规划
--
2006年承办首届端午民俗节
--
2006年第九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分会场
--
2006年形成“三二五四”格局
--
2007年成立高碑店西社区和事佬民生协会
--
2009年高跷秧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2年举办第八届古典家具文化节
--
2012年始举办“二月二”民俗文化节
--
2013年国粹艺术街开街
--
2013年举办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展
附录
--
专题调查
----
生活革命、文化融合与社会治理(节选)
--
村歌
----
高碑店村之歌
--
村民书画作品
主要参考文献
编纂始末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