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场志(1953-1985)

东平场志(1953-198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体现时代、行业及志书的特点.详近略远, 详特略同,横排纵述。 二、断限:本志记事,上限从1953年起,下限至1985年12月底截止。

内容时限: 1953-1985

目录

封面
东平场志(1953-1985)
题词
-- 场长王茀尧题词
-- 原厂党委书记黄达全题词
图片
-- 东平农场
-- 东平农场领导成员合影
-- 场志办公室成员合影
-- 场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合影
-- 场部办公大楼
-- 东平风光
-- 电视差转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
-- 场工人俱乐部
-- 场职工医院
-- 场中心幼儿园
-- 工人在七十年代种植的橡胶园中割胶
-- 茂盛的胡椒园
-- 繁荣的东平市场
-- 茶厂工人在包装优质茶叶
-- 饮料厂工人在生产饮料
-- 场部水电站
-- 场党委书记何君明近照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队设置
---- 第二节 场部变迁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概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雨量
---- 第三节 湿度
---- 第四节 日照辐射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风灾
---- 第二节 寒害
---- 第三节 兽害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水利资源
---- 第五节 矿藏资源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 第三节 婚姻状况
---- 第四节 文化程度
---- 第五节 职业
------ 附:八十岁以上老人简介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节育
---- 第三节 晚婚
---- 第四节 优生
---- 第五节 政策措施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管理体制变革
---- 第一节 按时计酬
---- 第二节 定额管理
---- 第三节 联产承包
---- 第四节 家庭农场
------ 附:三个家庭农场简介
-- 第二章 橡胶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种植
---- 第三节 胶园建设
---- 第四节 割胶
---- 第五节 胶园更新
---- 第六节 病害防治
-- 第三章 其它农作物
---- 第一节 胡椒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咖啡
---- 第四节 南药
---- 第五节 水稻
---- 第六节 杂粮
---- 第七节 油料
---- 第八节 水果
---- 第九节 蔬菜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分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采伐
---- 第五节 投资
-- 第五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用机具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六章 养殖
---- 第一节 畜牧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养鱼
第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场办工业
---- 第二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制胶
---- 第二节 制茶
---- 第三节 碾米
---- 第四节 建材
---- 第五节 陶器
---- 第六节 农机修理
---- 第七节 食品
---- 第八节 化工
---- 第九节 印刷
---- 第十节 电力
第六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桥梁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管理
------ 附:交通事故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递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报刊发行
第七编 商业
-- 第一章 经济体制
---- 第一节 场办商业
---- 第二节 县办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集市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第八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收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贷款
-- 第三章 债券 保险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保险
第九编 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与物资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二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财务制度
-- 第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第十编 场队建设
-- 第一章 建筑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设计施工
-- 第二章 房屋建设
---- 第一节 场部主要建筑
---- 第二节 区队主要建筑
---- 第三节 墟市建设
---- 第四节 供水供电
---- 第五节 住宅建设
第十一编 党政群团
-- 第一章 中共国营东平农场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
------ 附:历任党委领导人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附:历任纪委领导人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附:历任场领导人
---- 第二节 干部状况
---- 第三节 退休 离休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少先队
---- 第三节 女工委员会
第十三编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护林保胶
-- 第二章 法庭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教育
---- 第三节 民事处理
第十三编 民兵 兵役
-- 第一章 民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集义务兵
---- 第二节 预备兵役
第十四编 教科文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科研活动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报道 广播
---- 第四节 史迹
第十五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设备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医药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第十六编 社会
-- 第一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 第二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青年安置
---- 第三节 归侨安置
---- 第四节 职工家属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劳保
---- 第四节 鳏寡职工供养
-- 第四章 姓氏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姓氏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谚语
-- 第六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习惯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新风尚
-- 第七章 场乡关系
---- 第一节 场乡互助
---- 第二节 土地调处
---- 第三节 联营经济
---- 第四节 场乡公约
第十七编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录
---- 吕国汉
---- 陈乙
---- 林鸿义
---- 孙跃南
---- 黄继尧
---- 罗仕乙
-- 第二节 人物表
-- 第三节 建场老职工名录
-- 第四节 科级干部
附录 场重要文件辑录
后记
《东平场志》编纂领导小组
《东平场志》编纂办公室
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