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中国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专业志书,客观记述中国油气田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保存史实、决策参考和资料应用等多重功能。
二、本志内容涵盖油气田地质、开发部署与方案实施、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生产系统等油气田开发的各个方面;遵照横排竖写原则,分类项纵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塔里木油气区卷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专家组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办公室
序
寄语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凡例
前言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油气田卷》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九)塔里木油气区卷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塔里木油气区卷编纂委员会
审稿专家组
编研工作课题组
编纂工作项目部
编纂组
提供资料人员
编纂说明
图片
--
1958年9月18日,朱德视察塔里木矿务局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塔里木矿务局领导干部合
--
1991年8月22日,国家副主席王震(中)在库尔勒市听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左一)关于塔
--
1983年9月7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前右四)考察柯克亚油气田。
--
1987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中)等中央领导考察库南1井
--
2000年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前排左三)到塔里木油田考察时,和工人亲切握
--
199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前排右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
--
1994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视察轮一联合站,听取中国石油天然气
--
199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铁映(前排左一)考察
--
2004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左二)考察塔里木油田。
--
200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右三)在克拉2气田现场考察。
--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前排右一)视察轮南生活小区。
--
1979年7月27日,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右二)考察柯克亚油气田。
--
1994年1 1月2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在塔中30井考察调研
--
2004年5月2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耕在乌鲁木齐听取塔里木油田工作汇报后讲话
--
1999年8月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塔指党工委书记史兴全(左一)到柯克亚油气田现场
--
2000年8月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金楚(中)出席哈得逊油田产能建设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
2004年7月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苏树林(左二)在塔里木油田考察
--
2005年3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洁敏(前排左一)考察克拉2气田。
--
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左二)考察塔里木油田。
--
2008年3月26日,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新源(前右一)在西气东输气源地迪那气田建设启动仪式上
--
2008年4月5日,塔里木油田公司党工委书记宋文杰(左二)、副总经理兼塔西南公司经理熊建国(左一)、
--
2008年5月13日,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新源(左二)、党工委书记宋文杰(右一)到英买7气田检查工
--
1958年10月9日,依奇克里克1号井在钻进中发生井喷,初期日喷原油140m3,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
--
依奇克里克油田油区开发生产的现场。油田位于山区,油田公路为盘山便道,原油主要靠汽车拉运
--
1976年5月1日,柯1井开钻仪式
--
1977年5月17日,柯1井在处理井下事故时发生井喷
--
1987年,废弃的依奇克里克矿区,依奇克里克油田停止开采后,采油队伍全部撤走
--
1989年4月1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成立大会
--
1989年11月18日,轮南2井获高产油气流,用19mm油嘴求产,日产原油682m3、天然气11×1
--
1990年7月11日,东河1井在石炭系东河砂岩获高产油流,发现东河塘油田。东河塘油田埋深6000m,
--
1992年5月15日,塔指在轮南油田召开轮南100×104t/a产能建设一期工程投产祝捷大会
--
1994年12月10日,东河塘油田地面工程竣工。年生产能力为60×104t,管理人员仅20多人,开发
--
1995年7月开工建设塔中4油田至轮南的塔一轮输油输气管道工程、通信光缆工程,1996年7月30日竣
--
1995年10月,柯克亚油气田循环注气工程竣工。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谢志强(中)、党委副书记李木林
--
1996年6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举行塔里木油田地下形势汇报会
--
1996年12月,轮南400×104t原油稳定装置建成投产
--
1997年6月21日,塔中4联合站竣工
--
1998年12月1日,哈得4井出油,从而发现哈得4油田
--
1999年10月18日,牙哈凝析气田产能建设及其配套工程开工,2000年10月31日竣工投产
--
1999年塔里木油田科研人员对油藏描述进行科技攻关,《塔里木盆地哈得4中型油田油藏描述》获中国石油天
--
塔里木油田油藏管理人员正在分析油田地质综合成果图
--
2000年11月12日,牙哈凝析气田第一列装载凝析油的列车发出
--
2001年4月29日,迪那2井在钻达高压气层时发生强烈井喷,发现迪那气田
--
2001年7月1日,迪那2井天然气测试场面。迪那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52.18×108m3、凝
--
2004年5月5日,西气东输气源地克拉2气田外输管道盐水沟隧道贯通。盐水沟隧道位于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
--
2004年,建设中的克拉2气田。克拉2气田地面建设工程2003年8月27日开工,2004年12月1日
--
2004年9月1日,塔里木油田正式向西气东输供气。塔里木油田公司西气东输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罗世芳(
--
2004年9月1日,中国石油在西气东输轮南首站举行隆重的进气仪式
--
2004年9月1日,牙哈凝析气田的先锋气抵达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轮南首站
--
2004年10月29日,克拉2-7井测试
--
2004年12月1日,克拉2气田竣工投产
--
2004年12月1日竣工投产的克拉2中央处理厂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也是克拉2气田产能建设的核心
--
2005年4月9日,吉拉克集中处理站竣工投产。吉拉克凝析气田发现于1991年,2004年作为西气东输
--
轮南轮三联合站一角
--
2005年6月30日,轮南轮三联合站建成投产。轮三联合站设计年处理稠油20×104t
--
2005年7月17日,塔里木油田公司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期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
2005年12月2日,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工程开工典礼。油田公司党工委书记、总经理孙龙德(左五),自治区
--
2005年12月5日,塔中6凝析气田产能建设工程
--
2005年12月16日,塔里木油田举行油气产量当量上1000×104t庆祝仪式
--
2005年12月22日,哈得1联合站建成投产仪式
--
至2005年相继竣工投产的哈得逊油田一、二、三期地面工程
--
2006年5月11日,塔里木油田召开塔中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讨会
--
更换内腐蚀管线
--
英买力作业区员工提前介入现场熟悉工艺流程
--
2007年5月15日,轮古9-5水平井进行油田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平井酸压施工
--
2007年8月27日,塔中1号气田重大开发试验攻关项目开题论证会
--
2007年竣工的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工程全景
--
孔雀河畔石油城
--
塔里木油气区地理位置图
--
塔里木油气区油气田分布图
--
塔里木油气区油田生产系统分布图
--
塔里木油气区气田生产系统分布图
本卷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质
--
第一章 油气藏地质
----
第一节 新近系—第四系砂岩油气藏
----
第二节 白垩系—古近系砂岩油气藏
----
第三节 三叠系—侏罗系砂岩油气藏
----
第四节 石炭系砂岩油气藏
----
第五节 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
--
第二章 油气藏描述
----
第一节 新近系—第四系砂岩油气藏
----
第二节 白垩系—古近系砂岩油气藏描述
----
第三节 三叠系—侏罗系砂岩油气藏描述
----
第四节 石炭系砂岩油气藏描述
----
第五节 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描述
--
第三章 储量
----
第一节 探明地质储量
----
第二节 可采储量
第二篇 开发部署
--
第一章 规划部署
----
第一节 《“八五”计划》
----
第二节 《“九五”计划》
----
第三节 《“十五”计划》
--
第二章 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三章 矿场试验
----
第一节 轮南油田注水开发试验
----
第二节 柯克亚油气田循环注气开发试验
----
第三节 塔中4油田水平井开采试验
--
第四章 动态监测与过程控制
----
第一节 动态监测
----
第二节 开发过程控制
--
第五章 开发调整
----
第一节 油田开发调整
----
第二节 气田开发调整
第三篇 油气藏工程
--
第一章 油气藏前期评价
----
第一节 试井
----
第二节 油气藏渗流物理特征
----
第三节 油气藏评价主要成果
--
第二章 油气藏工程方案
----
第一节 碎屑岩油气藏工程方案
----
第二节 碳酸盐岩油藏工程方案
--
第三章 油气藏数值模拟
----
第一节 新近系砂岩储层油气藏数值模拟
----
第二节 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储层油气藏数值模拟
----
第三节 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层油藏数值模拟
----
第四节 石炭系砂岩储层油气藏数值模拟
--
第四章 开发信息系统
----
第一节 信息系统设计
----
第二节 信息系统建设
----
第三节 信息系统功能
----
第四节 数据分析
第四篇 钻井工程
--
第一章 开发钻井
----
第一节 直井钻井
----
第二节 水平井钻井
----
第三节 钻井成果
--
第二章 取心
----
第一节 取心指标
----
第二节 取心类型
--
第三章 完井
----
第一节 深井及超深井井身结构
----
第二节 射孔工艺
----
第三节 深井、超深井固井
--
第四章 油气层保护
----
第一节 屏蔽暂堵技术
----
第二节 深井超深井钻井液
第五篇 测井测试
--
第一章 裸眼井测井
----
第一节 测井资料采集
----
第二节 测井解释
----
第三节 测井储层描述与油气层评价
--
第二章 生产测井
----
第一节 产出剖面测井
----
第二节 注入剖面测井
----
第三节 工程测井
----
第四节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
--
第三章 井间监测
----
第一节 干扰试井工作
----
第二节 井间示踪剂监测工作
第六篇 采油气工程
--
第一章 采油采气
----
第一节 采油
----
第二节 采气
--
第二章 注入工艺
----
第一节 注水工艺
----
第二节 注气工艺
----
第三节 掺稀油降黏
--
第三章 储层改造
----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改造
----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改造
--
第四章 堵水调剖
----
第一节 堵水
----
第二节 调剖
--
第五章 井下作业
----
第一节 井下维护
----
第二节 井控
----
第三节 打捞及钻磨
----
第四节 修井
第七篇 地面工程
--
第一章 规划与布局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布局
--
第二章 油气集输与储运
----
第一节 集输流程
----
第二节 布站
----
第三节 集输管道
----
第四节 油气储运
--
第三章 油气水处理
----
第一节 原油处理
----
第二节 天然气处理
----
第三节 采出水处理
----
第四节 非标准设备
--
第四章 注入工程
----
第一节 注水
----
第二节 注气
--
第五章 系统配套工程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道路
----
第四节 通信
----
第五节 自动化控制
----
第六节 信息化工程
----
第七节 防腐
----
第八节 保温
----
第九节 消防
----
第十节 环保
第八篇 开发管理
--
第一章 管理体制
----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油公司管理体制
--
第二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指挥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科研机构
----
第四节 生产单位
----
第五节 服务生产单位
--
第三章 队伍与培训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专业培训
--
第四章 专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成本管理
----
第四节 设备管理
----
第五节 HSE管理
----
第六节 质量标准化管理
----
第七节 信息管理
第九篇 石油人物
--
第一章 传略及简介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王光荣
------
蒋龙林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邱中建
------
廖永远
------
孙龙德
------
邸超
------
王家宏
------
林志芳
------
周新源
------
宋文杰
--
第二章 名录
----
第一节 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 劳动模范名录
附录
--
附录一 数据图表
--
附录二 获奖项目
--
附录三 实录
--
附录四 限外辑要
--
附录五 征引文献
编纂始末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编辑出版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