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实客观地记述本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上限不限,力求追溯发端,下限截止于2006年。详今明古。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目录
封面
工农村志
《工农村志》编纂领导小组
《工农村志》编写组
图片
--
2001年9月11日,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村属企业所建的标准塘工程工地
--
2000年8月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到村属企业所建的标准塘工程工地视察
--
1999年5月17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到村属企业所建的标准塘工程工地视察
--
照片附图
--
副省长章猛进视察村属企业所建的标准塘工程工地
--
工农村鸟瞰
--
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到村企业所建的标准塘工程工地调研
--
2007年4月4日,省民政厅副厅长黄永正到村文化中心调研
--
村领导班子
--
村党总支书记、经济联合社社长施建荣
--
村民委员会主任万全强
--
村标
--
村徽
--
村办公楼
--
村农贸市场
--
池塘石砌护岸
--
村内大桥
--
河道石砌护岸
--
路灯夜景
--
浇筑水泥以后的村道
--
抽水机房
--
村文化中心
--
篮球场
--
托老院
--
健身苑
--
公厕
--
垃圾箱
--
卫生室
--
整齐划一的村居住宅小区
--
装潢考究的村民住宅客厅
--
村民新住宅
--
浙江江南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旭美”绣品
--
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越窑陶瓷工艺品
--
“万利”牌WL450剑杆织机
--
“青峰”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茶园
--
花卉苗木大棚
--
油菜小麦种植
--
村幼儿园
--
幼儿园室外活动(一)
--
幼儿园室外活动(二)
--
幼儿园室外活动(三)
--
施氏宗祠
--
沈氏宗祠
--
万氏宗祠
--
修编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万氏宗谱
--
新编的万氏宗谱
--
土地庙
--
接龙庵
--
清风亭
--
古民居
--
古石水池
--
古宅门
--
石柱础
--
荣誉附图
--
工农村区域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村域
--
第一节 村落的形成与扩展
--
第二节 归属沿革
--
第三节 自然村介绍
----
后施
----
庙前
----
万家坞
----
小农场
----
上山
--
第四节 行政村建置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陆地水
----
河流
----
池塘
----
地下水
--
第五节 气候
----
四季特征
----
日照
----
气温
----
风雨霜雪雾
----
蒸发
--
第六节 植被
--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
----
野生动物
----
野生植物
--
第八节 灾异
第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构成
----
性别构成
----
年龄构成
----
劳动力职业构成
----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自然变动
----
机械变动
----
知青插队与回城
----
移民
--
第三节 人口管理
----
户籍管理
----
“袋袋户口”管理
----
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户口管理
----
居民身份证
--
第四节 劳动人口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计划生育历程
----
计划生育政策
----
计划生育管理
----
计划生育成效
第四章 家庭 姓氏
--
第一节 冢庭
----
家庭结构
----
家庭规模
----
治家格言
------
附:朱柏庐《治家格言》
--------
万一公持身格言
--------
沈氏家训
--------
沈氏家法
--
第二节 姓氏
----
沈姓
----
万姓
----
施姓
----
章姓
----
翁姓
----
袁姓
----
戴姓
----
李姓
----
马姓
----
姚姓
----
朱姓
----
王姓
----
庞姓
----
周姓
----
钟姓
第五章 村区建设
--
第一节 村行政办公场所
----
办公场所变迁
----
村办公大楼
--
第二节 交通设施
----
道路
----
桥梁
--
第三节 能源设施
----
电力
----
煤炭煤气
----
热力
----
燃油
--
第四节 给排水设施
----
供水
----
排水 排污
--
第五节 信息设施
----
电信
----
广播
----
电视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绿化
----
环境卫生
--
第七节 防火设施
----
附:几次较大的火灾事故
第六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门类
----
电子机械业
----
工艺针织业
----
建筑建材业
----
陶瓷化工业
----
五金制造业
--
第二节 工业管理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四节 产品及工程选介
--
第五节 引进企业
第七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占有与使用
----
解放前的土地状况
----
土地改革
----
人民公社化
----
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种植业
----
种植作物结构变迁
----
种植业发展历程
----
主要农作物
----
农业土特产
--
第三节 养殖业
----
养殖业发展历程
----
畜牧养殖
----
集体养殖
----
农户个体养殖
----
家禽和水产养殖
----
捕鱼工具和方法
--
第四节 林业
----
组织管理
----
生产经营
--
第五节 围垦垦种
----
土地的变化
----
围垦种植
----
围垦征地
--
第六节 水利
----
水库河道
----
古塘水闸
----
池溇
----
沟渠机埠
--
第七节 农业机械
----
植保机械
----
收割机械
----
耕作机械
----
排灌机械
----
加工机械
第八章 农业收益分配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生产大队分配
--
第三节 生产队“三账六簿”和分配方案
--
第四节 评工记分
----
劳动底分
----
按件计酬和小段包工
----
工资交队买分
----
社务工分
----
补贴工分
----
工分值
------
附:粮食收购价及供应调整情况
--
第五节 粮油分配
----
分配口粮的标准
----
粮食分配构成
----
种子
----
饲料
----
其他用粮
----
食用油分配
----
储备粮食
----
储备粮基金
----
爱国粮
--
第六节 国家计划商品的凭票分配供应
----
粮票
----
布票
----
糖票
----
香烟票
----
其他日用品票
第九章 运输和服务业
--
第一节 运输业
----
肩挑、扛抬
----
人力车、自行车
----
船舶
----
机动车
--
第二节 农贸市场
--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
--
第四节 金融
----
农村信用服务站
----
民间借贷
--
第五节 集产站
第十章 村政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组织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组织
----
村行政委员会与行政型村制(1949年5月~1957年)
----
大队管理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1958年-1984年4月)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村党支部
----
村党总支部
--
第四节 群众团体
----
共青团组织
----
农民协会
----
贫下中农协会
----
妇女组织
----
工会
----
村老年人协会
----
村文物管理委员会
--
第五节 其他党团组织
----
国民党
----
三青团
--
第六节 民政
----
拥军优属
----
复退军人安置
----
殡葬改革
--
第七节 村社会综合治理
第十一章 兵事
--
第一节 历代驻军与战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兵役
----
民国时期的募兵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制
--
第三节 民兵
----
组织
----
武器装备
----
训练
第十二章 教育与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私塾
----
幼儿教育
----
小学教育
----
勤工俭学
----
成人教育
--
第二节 科技
----
科技组织
----
科技应用
----
科技成果
----
改良土壤
第十三章 卫生与体育
--
第一节 医疗卫生
----
村合作医疗
----
合作医疗费报销
----
妇幼保健
----
爱国卫生
--
第二节 体育
第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艺
----
文艺活动
----
宣卷
----
村剧团(宣传队)
--
第二节 古迹
----
古遗迹
----
古建筑
----
古墓
--
第三节 谱牒
----
《航坞山北施氏宗谱》
----
《萧邑航坞山北万氏宗谱》
----
《山北村翁氏宗谱》
--
第四节 历代诗作
--
第五节 方言谚语歌谣
----
方言
----
谚语
----
歇后语
----
歌谣
第十五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村民收入
----
一般村民收入
----
企业职工收入
----
企业主收入
----
村干部收入
--
第二节 住居与储蓄
----
住居
----
储蓄
--
第三节 村民消费
----
消费结构
----
生活费支出
----
衣着消费
----
食物消费
----
高档消费品
----
精神文化消费
--
第四节 村活动中心
--
第五节 救济与福利
笫十六章 民俗
--
第一节 宗教信仰
----
佛教信仰
----
道教信仰
----
基督教(耶稣教)信仰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春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元节(七月半)
----
中秋节
----
重阳节
----
冬至节
--
第三节 婚嫁习俗
--
第四节 丧葬习俗
--
第五节 日常礼仪
----
称谓
----
祭祀
----
生育
----
寿庆
----
建房
--
第六节 新兴节日
----
元旦
----
情人节
----
三八妇女节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五四青年节
----
母亲节
----
六一国际儿童节
----
教师节
----
老人节
----
国庆节
----
圣诞节
第十七章 荣誉
--
第一节 集体荣誉
--
第二节 个人荣誉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沈元用
----
沈继禄
----
万满一
----
施万一
----
施大受
----
施奇清
----
施三俊
----
施文熠
----
施畹九
----
施家茂
----
万永昌
----
万秀坤
----
万昌枝
----
万成烈
----
庞关金
----
万成汰
--
第二节 历任村主要领导简介
----
万云根
----
施宗义
----
沈国春
----
沈宝兴
----
沈交通
----
万锦顺
----
沈阿四
----
万阿毛
----
施金华
----
施建荣
----
万全强
--
第三节 劳动模范、企业家简介
----
沈丹华
----
沈关宝
----
万祖干
----
万爱法
----
施忠安
--
第四节 副处级以上干部简介
----
施松青
----
施吉珊
----
施兴木
----
施兴土
----
朱贤根
----
沈张贤
----
万利芳
----
施春龙
----
沈阿渭
----
沈彩燕
--
第五节 各级重要会议代表名录
----
杭州市级以上会议代表
----
萧山区(县、市)级会议代表
----
坎山镇党代会、人代会代表
--
第六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退伍军人名录
----
志愿兵服役人员名录
----
义务兵服役人员名录
--
第七节 大学生名录
--
第八节 技术人员名录
--
第九节 科举名录
----
举人
----
庠生
--
第十节 清代仕宦名录
丛录
--
一、宗谱序言辑录
----
《航坞山北施氏宗谱·序》辑录
----
《萧邑航坞山北万氏宗谱.序》辑录
----
《航坞山沈氏宗谱·序》辑录
----
《山北村翁氏家谱·序》辑录
--
二、宗祠文选
----
施氏宗祠文选
----
万氏宗祠文选
----
沈氏宗祠文选
----
满一公始迁记
----
万一公始迁记
--
三、碑记
----
汪又青墓志
----
施氏宗祠捐助碑记
----
施氏宗祠重修碑记
----
万氏宗祠公产
----
万氏宗祠捐款给例
----
万氏宗祠重修碑记
----
沈氏宗祠祠记
--
四、重要文献
----
坎山镇工农村经济合作社章程
----
坎山镇工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
坎山镇工农村老年人协会章程
----
坎山镇工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
村规民约
----
工农村今后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年)
--
五、典型发言与整治村总结
--
六、管理制度
--
七、报道选辑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