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长沙教育志》是一部具有长沙教育特色的部门志,全书约50万字。时限为:上起1840年,下迄1990年。为记述完整,有些史实适当上溯或下延。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肯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也不讳言当时的某些失误。
内容时限:
1840-1990
目录
封面
《长沙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办公室
图片
--
1959年6月24日,毛泽东畅游湘江后登上桔子洲头,与牛头洲(桔子洲头)小学师生亲切交谈并合影
--
1961年15月,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视察宁乡县幼儿园
--
始建于北宋开宝9年(976),为全国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
1897年梁启超主讲湖南时务学堂,1923年重游故址时题签
--
座落在蔡锷中路伍家井的长沙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大楼
--
市教委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在清水塘纪念馆进行户外活动
--
市荷花幼儿园与日本国鹿儿岛市千年幼稚园结为友好园。图为教师教幼儿看图说话
--
长沙市实验小学新建的科技楼
--
修业学校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刘庭怀正在学校体操房训练体操幼苗
--
楚怡学校特级教师张季元与1985年首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金牌奖回校的陈翠婷等3名体搡队员在校园内合影
--
长沙市花园式学校——育才小学校园景色一角
--
大同小学少先队大队开展“爱五旗”(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主题活动
--
枫树山小学1987年改建后焕然一新的校貌
--
铜铺街小学学生乐队在校内进行排练
--
清水塘小学特级教师杨瑞华在上语文课
--
砂子塘小学特级教师黄梦钧实验“部件识字法”的课堂实况
--
湖南省第一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五甲班少先队中队外出开展学雷锋活动
--
湖南省第一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学生在举行升旗仪式
--
在市少年宫举行宫庆四十周年大会上,舞蹈班学员演唱“读书郎”
--
雷锋学校外貌一角
--
溁湾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彭玺,1990年5月获“明星杯”国际书画赛一等奖。图为他在第二届中华百绝博览会上
--
被“世界书画家协会”和“国际书画学会”吸收为会员的漾湾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陈俊在进行书作
--
1990年长沙市第一中学首建全省第一座可旋转式科普天文台。学生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土星的光环
--
湖南师大附中坚持整体教改实验10年,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图为王楚松校长和参与
--
长郡中学新建的校门和曾三为母校80周年校庆重题的“校训”
--
1932年,明德中学为表彰创办人胡元俄(晚年自号“乐诚老人”)的办学功绩,在校园中心兴建“乐诚堂”,
--
周南中学为纪念创办人朱剑凡在校内兴建“剑凡堂”
--
雅礼中学于1985年复名后,美国耶鲁学会续派“耶鲁学士”来校任教图为美籍教师在课外辅导学生习英语
--
长沙市实验中学的电化教学颇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
--
湖南省地质中学学生在新建的语音室上英语课
--
80年代改建后的浏阳县第一中学校貌
--
湖南师大附中高中实验班学生郭早阳,1991年7月在第32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银牌奖。
--
被谢冰心誉为“校园文坛的一面旗帜”的宁乡县十三中学生贺永强在“世界华人青少年文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
首批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在微机室上专业课
--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1990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讲学校”、“全国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称
--
湘江师范学校重视发展学生文艺才能。图为该校学生在文艺晚会上演奏器乐
--
浏阳师范学校学生在校园内写生
--
宁乡师范学校学生在语音室上课
--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是毛泽东的母校,60年代校舍重建,完全恢复旧貌
--
1992年,长沙师范学校在校园中心建立老校长徐特立铜像
--
长沙教育学院校门外貌
--
长沙大学教学大楼全貌
--
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校园一角
--
市盲哑学校教师正在向哑生上语文课。
编纂说明
前言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塾学·学宫·书院
--
第一节 塾学
----
一、家墪、门馆、村塾
----
二、义学
----
三、族学
--
第二节 学宫
----
一、长沙县学宫
----
二、善化县学宫
----
三、长沙府学宫
--
第三节 书院
----
一、岳麓书院
----
二、城南书院
----
三、求忠书院
----
四、湘水校经堂
--
专记 时务学堂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各类幼儿园
----
一、公(官)办幼儿园
----
二、私人主办的幼儿园
----
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幼儿园
----
四、街道主办(含民办)的幼儿园
--
第三节 保教工作
----
一、体育、卫生保健
----
二、教育、教学
--
第四节 园务管理
--
专记 学前班
--
幼儿园选介
----
长沙市教育委员会幼儿园
----
荷花幼儿园
----
幼幼幼儿园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各类小学
----
一、公立(官立)小学
----
二、私立小学
----
三、团、保、街、村小学
----
四、民办小学
----
五、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子弟小学
--
第三节 德育
--
第四节 教学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第六节 校务管理
--
第七节 校外教育机构及其活动
--
学校选介
----
长沙市实验小学
----
楚怡学校
----
修业学校
----
育才小学
----
大同小学
----
枫树山小学
----
铜铺街小学
----
清水塘小学
----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砂子塘小学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各类中学
----
一、公立(官立)中学
----
二、私立中学
----
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子弟中学
----
四、民办中学
--
第三节 德育
--
第四节 教学
--
附:长沙市中学学生参加各项竞赛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第六节 生产劳动(技术)教育
--
第七节 校务管理
--
学校选介
----
长沙市第一中学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长郡中学
----
明德中学
----
周南中学
----
雅礼中学
----
长沙市实验中学
----
省地质中学
第五章 中等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一、中等师范学校
----
二、中等专业学校
----
三、职业高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四、技工学校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专业设置
--
第四节 专业思想教育
--
[附]学校选介
----
湘江师范学校
----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
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
----
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长沙市工艺美术服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章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一、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
二、部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
第二节 学制与教学
----
一、学制
----
二、教学
--
第三节 科研工作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成人初等教育
----
一、干部初等教育
----
二、职工初等教育
----
三、农民初等教育
----
四、居民初等教育
--
第三节 成人中等教育
----
一、干部中等教育
----
二、职工中等教育
----
三、农民初中教育
----
四、居民初中教育
----
五、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
一、职工大学、夜大学
----
二、机关干部文化进修班
----
三、函授教育
----
四、自学考试
----
五、大学后续教育
--
第五节 社会主办的成人补习进修学校
--
学校选介
----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
----
长沙教育学院
----
湖南长沙中山业余大学
第八章 特种教育
--
第一节 盲聋哑学校
--
第二节 工读学校
第九章 教育改革研究
--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
----
一、学制改革实验
----
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验
----
三、教材、教法改革实验
----
[附]
------
1990年长沙市中、小学获国家及省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名录
------
1990年长沙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者名录
------
1987年首届市区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评优活动获奖名录
------
1989年第二届市区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评优活动获奖名录
------
1988年首届市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评优活动获奖名录
--
第二节 成人教育研究
--
第三节 教育研究机构
----
一、群众性教学研究组织
----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第十章 教职员工
--
第一节 来源
----
一、行政领导人员
----
二、教职员
----
三、工人
--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
----
一、政治思想教育
----
二、文化业务进修
----
三、社会地位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管理
----
[附]
------
1951~1991年长沙教育工作者获省级以及国家级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
1950~1990年市教育工作者当选为全国及省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第十一二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沿革
----
二、机构设置与职能
----
三、委(局)属二级机构
----
四、归口单位
----
五、区(县)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经费、基本建设
----
一、经费
----
二、基本建设
--
第三节 主要教学设备
----
一、教学仪器
----
二、图书
----
三、教室及办公用具
----
四、交通运输工具
大事记
人物传略
--
皮锡瑞
--
黄萱祜
--
余肇升
--
禹之谟
--
孔昭绶
--
杨昌济
--
彭海鲲
--
胡元倓
--
任福黎
--
李士元
--
徐特立
--
曹典球
--
何炳麟
--
彭国钧
--
陈润霖
--
刘宗向
--
易培基
--
李肖聃
--
朱剑凡
--
曹孟其
--
王季范
--
方克刚
--
任凯南
--
魏先朴
--
钱无咎
--
赵东樵
--
彭昺
--
任邦柱
--
黎赞唐
--
汪澹华
--
蒋葆仁
--
田伯刚
--
陈奎生
--
周方
--
陈润泉
--
曾宝荪
--
劳启祥
--
李惠迪
--
文士员
--
吴晦华
--
陈昌
--
黎升洲
--
沈望三
--
邬干于
--
周磊村
--
姜国仁
--
郭德垂
--
杨笔钧
--
周世钊
--
徐钰礼
--
王介枚
--
郑小从
--
黄特辉
--
刘寄踪
--
鲁立刚
--
邹德彝
--
袁鹤皋
--
应开识
--
曹赞华
--
宋立三
--
谢文光
--
黄经俭
--
傅任敢
--
何家声
--
李融中
--
李之透
--
易仁荄
--
汪仲琼
--
何泾渭
--
黄源洛
--
曾三吾
--
魏泽馨
--
邓君健
--
李迪光
--
袁宗凯
--
彭靖
--
曾宪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