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记事年代上限不等高,下限断至2005年。记述的空间范围为2005年底新店村之区域。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店村志
《新店村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室人员
序一
序二
题词
--
宋万轩题词
--
张儒雷题词
图片
--
附图1
--
附图2
--
新店村辖区示意图
--
编委会成员
--
编辑成员
--
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到大营农业社访问,一下火车就到田间看社员在棉田间苗。
--
周总理向新店村民苏殿池了解棉田管理情况。
--
周总理同新店村民王有才亲切交谈。
--
彭德怀副总理向苏殿池详细询问农民生产、生活情况。
--
200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局长康能成(左5)、正处级干部李其深(左2)、省委组织
--
2005年8月,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左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立江(左一)、在县委书记王富民(
--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慧(中)在县长宋万轩(左一)的陪同下到新店村视察农村工作。
--
2005年11月,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到新店村视察。
--
省市计生委领导到新店村检查计划生育工作。
--
2005年5月4日,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孟宪臣(前右一)率领各地市计生委主任100余人到新店村检查指察工
--
2005年8月,市委书记连子恒到新店检查党员教育活动。
--
2005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文生(右一)、副县长彭秀玉(中)到新店村检查未成年人“三理”教育。
--
2005年5月,市县领导在新店村召开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揭牌仪式。县妇联会主任宁凤娥在揭牌仪
--
团结奋进的村两委班子
--
新店村两委一班人在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
--
2005年7月1日,村党支部组织全村65名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党性教育后在毛主席旧居前合影
--
新店村两委办公楼
--
村所有巷道全部硬化美化,车辆通行无阻
--
村文化大院一角
--
村修建的第一座商品楼
--
新店村中心
--
新店村下片一角
--
新建的别墅小区
--
新店村上片鸟瞰
--
大棚蔬菜
--
果园金秋
--
养牛场
--
良种玉米
--
小麦丰收
--
赵保印密度板生产厂
--
赵茂刚建筑租赁公司
--
杨宝兴办的砖厂产销两旺
--
孙秀丽办的小商店
--
村民赵保彦仿制的模板刷光机
--
村民梁爱萍办的美发厅
--
村民荆长高办的建筑器材租赁公司
--
村汽车运输公司
--
沿310国道旁村民办的汽车修配厂门前车辆不断
--
新店村儿童文化园
--
文化园幼儿合唱队
--
村儿童文化园表演的歌舞《小当家》
--
学生在微机室学习
--
省教委为新店村立碑嘉奖
--
新店学校全景
--
新店村秧歌队等节目参加陕县元宵节社火表演
--
妇女在排练文艺节目
--
村艺术团参加县组织的文化广场演出
--
村民赵平海一家表演文艺节目
--
村民在观看文艺演出
--
妇女在切磋刺锈技艺
--
村民绣制的花鞋垫
--
喜鹊闹春(武自玉)
--
穆桂英(李志静)
--
双喜临门(张祥匣)
--
村民制做的蛋糕面花
--
村民用上电磁炉、液化灶、卫生、方便、快捷。
--
栽花种草,营造花园式家庭。
--
过去村民就在这上边烧火做饭
--
村办卫生所方便村民寻医问诊
--
村内办起小商店,方便村民就近购物。
--
2004年11月25日,村组织130名65岁以上老人到陕州公园开展“花甲金秋游”活动。
--
2003年11月,村组织7名老干部赴海南三亚旅游。
--
昔日的土窑洞被一排排新居所代替
--
新建的别墅楼
--
过去村民住的瓦房
--
宽敞明亮的客厅
--
电脑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
奖状附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划沿革
--
第三节 地形
--
第四节 自然资源
----
一、植物
----
二、动物
----
三、土地
--
第五节 气候与物候
----
一、气候
----
二、物候
--
第六节 灾害
----
一、旱灾
----
二、涝灾
----
三、雹灾
----
四、霜冻
----
五、蝗灾
----
六、干热风
----
七、地震
----
八、滩涂塌陷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结构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一、组织机构
----
二、计划生育管理
----
三、计划生育政策与制度
--
第三节 民族宗教
--
第四节 姓氏谱谍
第三章 村级组织
--
第一节 新店村党支部
----
一、党支部沿置
----
二、党务工作
--
第二节 村民自治组织
----
一、机构沿革
----
二、工作开展
----
三、村民代表
----
四、村务公开制度
----
五、省直机关干部下放劳动
----
六、知识青年插队劳动
----
七、优待抚恤
----
八、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一、农民协会
----
二、共青团
----
三、妇代会
----
四、民调组织
----
五、贫下中农协会
----
六、治保组织
--
第四节 兵事与民兵
----
一、兵事
----
二、民兵组织
----
三、兵役制度
----
附 民国时期的村级组织
------
一、国民党
------
二、保甲长
------
三、农会
--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
------
一、土地制度
------
二、耕地变化
------
三、土壤
----
第二节 蔬菜种植
----
第三节 黄河滩涂
------
一、滩涂开发
------
二、湿地保护
----
第四节 主要农作物
------
一、小麦
------
二、玉米
------
三、棉花
------
四、谷子
------
五、红薯
------
六、小杂粮
------
七、油料
----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
------
一、提水灌溉
------
二、建水库
------
三、修渠道
------
四、打机井
----
第六节 生产管理
----
第七节 耕作制度
----
第八节 农业科技
------
一、种籽
------
二、肥料
------
三、植物保护
------
四、作物栽培
----
第九节 农业机具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苗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果园
----
一、民国时期
----
二、集体果园
----
三、个人果园
--
第四节 庭院果树
--
第五节 退耕还林
第六章 畜牧
--
第一节 家畜养殖
----
一、大牲畜养殖
----
二、小家畜养殖
--
第二节 家禽养殖
--
第三节 特种养殖
----
一、蚯蚓
----
二、水貂
----
三、元鱼
----
四、海狸鼠
----
五、蜜蜂
----
六、信鸽
第七章 村办企业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粮油食品加工
----
一、粮食加工
----
二、油料加工
----
三、食品加工
--
第三节 建材
----
一、砖厂
----
二、石膏加工厂
----
三、石灰窑
----
四、木业深加工
----
五、水泥预制厂
----
六、建筑租赁业
--
第四节 手工业和轻工业
--
第五节 机械修理
--
第六节 企业管理
----
附:县、乡、个人驻村企业
------
一、陕县惠能热电集团
------
二、三门峡龙新炭素有限公司
------
三、三门峡化学纤维厂(一、二分厂)
------
四、崤山水泥集团森磊建材有限公司(原崤山水泥集团水泥粉磨站)
------
五、陕县大华板业有限责任公司
------
六、陕县新元刚玉有限公司
------
七、陕县惠鑫刚玉有限责任公司
------
八、陕县金泰刚玉有限公司
------
九、陕县宏进刚玉有限公司
------
十、陕县中瑞刚玉有限责任公司
------
十一、陕县金轮刚玉有限公司
------
十二、陕县鑫瑞刚玉有限公司
------
十三、陕县新天元刚玉有限公司
------
十四、陕县军甫刚玉有限公司
------
十五、三门峡宏运焊剂材料有限公司
------
十六、陕县鹏宇刚玉有限责任公司
------
十七、陕县天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十八、陕县苏玉磨料模具有限公司
------
十九、陕县腾飞刚玉有限公司
------
二十、陕县明兴金属销售有限公司
------
二十一、永惠二凡刚玉有限公司
------
二十二、三门峡华亿热能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二十三、陕县污水处理站
第八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设施
--
第二节 电力供购
----
一、农业用电
----
二、企业用电
----
三、生活用电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
第四节 电力事故
----
一、触电死亡
----
二、触电伤残
----
三、电器损坏
第九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交通
----
一、道路
----
二、交通工具
--
第二节 运输
----
一、运输工具
----
二、运输
--
第三节 汽车修配
第十章 流通服务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一、饮食
----
二、旅店
--
第三节 金融
----
一、民间借贷
----
二、银行信用社借贷
----
三、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
----
四、金融机构
第十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一、组织机构
----
二、目标管理
--
第二节 创建活动
----
一、十星级文明农户
----
二、五好文明家庭
----
三、文明村民
----
四、文明公民
----
五、“三·八”红旗手
----
六、好媳妇
----
七、好婆婆
----
八、好妯娌
----
九、文明夫妻
----
十、学习型家庭
--
第三节 素质教育
----
一、村民文明言行知识教育
----
二、“三德”教育
--
第四节 文明风尚
----
一、尊老爱幼
----
二、和睦相处
----
三、见义勇为
----
四、拾金不昧
----
五、舍己救人
第十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
一、学校建制
----
二、课程设置
----
三、教学工作
--
第四节 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教师待遇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一、基础教育
----
二、函授教育和成人自考
--
第六节 集资建校
----
附:捐资建校名录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第十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设施
----
一、舞台建设
----
二、文化室(文化大院)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艺文选萃
----
老牛头轶事
----
三叔和他的旱烟袋
----
小草
----
九十感怀
----
笑对人生
----
人间真情
----
新店老村四季
----
难忘的新店河
----
苏殿池棉田幸遇周总理
--
第四节 文艺演出
--
第五节 民间艺术
----
一、剪纸
----
二、面塑
----
三、刺绣
----
四、锣鼓
----
五、音乐
----
六、书法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一、民间故事
----
二、民间歌谣
----
三、民间谚语
----
四、歇后语
第十四章 新闻传媒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黑板报
--
第四节 宣传栏
--
第五节 固定标语
--
第六节 通讯报道
第十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组织
----
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二、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
----
三、清洁队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卫生设施
----
一、个体卫生诊所
----
二、三门峡西儿童医院
----
三、环境卫生建设
--
第四节 防疫治病
----
一、防疫
----
二、治病
--
第五节 采药种药
----
一、采药
----
二、种药
第十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一、荡秋千
----
二、跳绳
----
三、打棒子(打二)
----
四、打弹子
----
五、撇溜儿(打铜子)
----
六、对鸡(膝)
----
七、踢毽子
----
八、跳窑
----
九、抓子
----
十、打猴
----
十一、滚铁环
----
十二、踢毛蛋(足球)
--
第二节 现代体育
----
一、篮球
----
二、乒乓球
----
三、台球
----
四、拔河
----
五、滑冰
----
六、跳皮筋
----
七、射击
第十七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村落遗址
--
第二节 古道遗址
----
一、古道
----
二、古烽火台
----
三、马铺和递铺
----
四、航船水路
--
第三节 古代建筑
----
一、寺庙
----
二、防御性建筑
----
三、油坊和鱼塘遗址
--
第四节 碑碣墓志
----
一、古代石碑
----
二、墓志
----
三、石碣
--
第五节 古树
第十八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村落建设
----
一、住宅规划
----
二、街道
----
三、住宅建设
----
四、村容村貌
--
第二节 人民生活
----
一、衣着
----
二、饮食
第十九章 风俗
--
第一节 习俗
--
第二节 礼仪
----
一、婚礼
----
二、生育
----
三、老人寿诞
----
四、丧葬祭奠
----
五、踩院
--
第三节 节日
----
一、传统节日
----
二、现代节日
--
第四节 庙会
--
第五节 封建迷信
----
一、求神祈雨
----
二、卜卦算命
----
三、拜神消灾
----
四、添人报井
----
五、敬神
----
六、求子
----
七、叫魂
----
八、驱鬼
----
九、栽柱子
----
十、打铜锣驱殃
----
十一、烧纸马
--
第六节 堪宅
----
一、四正宅院
----
二、四睢宅院
--
第七节 方言
----
一、称谓用语
----
二、礼貌用语
----
三、时间自然用语
----
四、禽兽及其他用语
----
五、物品用语
----
六、生活用语
第二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记
----
一、革命烈士
------
何克业
----
二、乡贤名人
------
王建中
------
王作为
------
牛信
------
王栋
------
杨正谊
------
赵明堂
------
苏师询
------
何博厚
----
三、村级干部
------
赵泮荣
------
刘天荣
----
四、在外人士
------
范身旺
------
苏德风
------
梁鸿翔
------
赵茂兴
------
赵程兴
------
梁鸿池
------
王兆燕
------
梁子峰
------
何孝民
------
何超凡
------
梁守瑞
------
王乐丰
------
王斌
--
第二节 简介
----
一、村历届主要干部
------
王景义
------
荆兰草
------
介便香
------
李喜法
------
魏夏生
------
王邦长
------
何浩民
------
赵保彦
------
杨保兴
------
武亚琴
------
赵江云
------
曲建慈
------
王建市
------
赵茂刚
----
二、天南地北新店人
------
王庸生
------
何一民
------
杨廷俊
------
苏德化
------
张筱端
------
赵让绪
------
杨恒俊
------
赵让述
------
王铭生
------
杨岳生
------
何康民
------
牛端旺
------
白华蕃
------
王铁生
------
刘群凤
------
梁文升
------
王守来
------
焦小节
------
何北辰
------
朱书贵
------
魏仙武
------
曲健康
------
荆鑫宏
------
王来丁
------
张婷婷
------
杨林
------
赵庆
------
何君良
------
杨惠玲
------
赵来征
------
刘亚兰
------
杨保成
------
吴小壁
------
杨陇生
--
第三节 新店村在外工作的各界人士表
附录
--
关于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定
--
关于在全村推行土地承包制的实施方案
--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条件
--
关于在全村实行农业“双田”制经营管理的决定
--
关于硬化村内街道、排水渠道和照明线路的决定
--
关于鼓励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的优惠条件
--
关于开展“三学三爱”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
关于创建省级文明村的工作规划
--
关于对新增人口补地补款的办法
--
关于优待全村老年人的决定
--
关于“两抓一促”工程、创建“三星级”文化大院的三年规划
--
关于新建住宅小区的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定
--
关于在全村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办法
--
关于在村两委领导班子、党员及村民组长中开展“三好一强”活动的决定
--
关于对纯女户家庭男到女家落户的有关规定
编者絮语
编纂始末
跋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