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志

资溪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资溪县的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以及人物等。

内容时限: 1578-1985

出版时间: 1997年04月

目录

封面
资溪县志
图片
-- 资溪县行政区划图
-- 同治《泸溪县志》县城图
-- 同治《泸溪县志》县境图
-- 鹤城镇街区平面图
-- 中共资溪县委办公楼
-- 资溪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办公楼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鹤城鸟瞰
-- 1959年3月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在资溪视察
-- 1960年5月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在资溪视察
-- 1994年10月11日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前排中)在资溪视察时在县委书记罗老忠(左一)、县长黄德宪(右
-- 1994年8月抚州地委书记刘德旺(左二)在县委书记罗老忠(左三)、县长黄德宪(左一)、县委副书记陈金
-- 1996年2月21日周热平副省长(左四)在县领导罗老忠、黄德宪、龚应发陪同下考察“资溪商业城”个体经
-- 繁华街旧景
-- 资溪火车站
-- 兴建中的繁华新街
-- 法水温泉宾馆
-- 建设路街景
-- 高云塔
-- 大觉岩神女石
-- 下张党支部旧址
-- 1927年11月资溪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马头山乡下张村
-- 1933年邵式平在资溪领导革命时的住址
-- 1932年1月17日南山暴动旧址——南山村
-- 1936年7月中共资(溪)光(泽)贵(溪)中心县委和1940年8月中共抚东特委机关旧址——马头山乡昌
-- 恒河猴
-- 猴面鹰
-- 红腹锦鸡
-- 土特产品
-- 中药材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次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 理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置县
---- 第二节县域变化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二章地貌地质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地质
-- 第三章山岭水道
---- 第一节山岭
---- 第二节水道
---- 第三节水文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物候
---- 第四节自然灾害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壤资源
---- 第二节植物资源
---- 第三节动物资源
---- 第四节矿产资源
---- 第五节水力资源
-- 第六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节居民姓氏
---- 第五节计划生育
-- 第七章乡镇场概况
第二编老 区
-- 第一章马列主义在资溪的传播
---- 第一节“五四”运动前后资溪的社会状况
---- 第二节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 第三节马列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群众革命斗争
-- 第二章党组织的创建及其初期革命活动
---- 第一节中共下张支部的建立及其斗争
---- 第二节中共枫林支部的建立及其斗争
---- 第三节中共茶山支部的建立及杉关、茶山暴动
---- 第四节中共南山支部的建立及南山暴动
---- 第五节国民党镇压工农运动
-- 第三章资溪为中心的信抚新苏区
---- 第一节信抚新苏区的开辟
---- 第二节苏区党和政权的建立
---- 第三节苏区的土地改革
---- 第四节苏区的地方武装建设
---- 第五节苏区的武装斗争及七月资溪事变
---- 第六节苏区的群众运动
------ 土地革命时期资溪县行政区域划分图
---- 第七节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 第八节资溪苏区的失陷
---- 第九节国民党对苏区的摧残
-- 第四章金资光贵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
---- 第一节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发展
---- 第二节游击根据地党的建设
---- 第三节游击根据地的对敌斗争策略
---- 第四节游击队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 第五节游击根据地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
---- 第六节游击根据地工作中的失误
-- 第五章中共抚东特委的建立及其斗争
---- 第一节中共抚东特委的建立及下属组织
---- 第二节中共资溪县委的建立及其主要工作
---- 第三节中共抚东特委和中共资溪县委遭受严重破坏
---- 第四节中共资溪县委受挫的教训
---- 第五节“郎港大山”抗日游击区的建立
-- 第六章解放前夕资溪县党的活动和人民群众的抗暴斗争
---- 第一节解放前夕资溪的社会状况
---- 第二节人民群众的抗暴斗争
---- 第三节杨兰珍工作组领导的革命斗争
---- 第四节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在资溪的革命活动
---- 第五节解放资溪
---- 第六节解放初期资溪县党政建设
第三编经 济
-- 第一章经济综合
---- 第一节经济发展水平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第三节综合经济管理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农业综述
---- 第二节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四节作物种类
---- 第五节耕作制度
---- 第六节耕作技术
---- 第七节农业机械
---- 第八节畜牧水产
---- 第九节蔬菜花果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森林资源
---- 第三节林权变革
---- 第四节森林培育
---- 第五节森林开发
---- 第六节森林保护
-- 第四章水利电力
---- 第一节水利
------ 资溪县水利水电分布图
---- 第二节电力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五节技术人员
---- 第六节水利投资
---- 第七节水利效益
-- 第五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综述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三节国营工业企业
---- 第四节手工业与集体工业企业
---- 第五节乡镇企业
---- 第六节主要工业企业简介
-- 第六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综述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三节公路
------ 资溪县交通图
---- 第四节铁路
-- 第七章邮电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讯
---- 第四节通讯质量
-- 第八章财政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制度
---- 第三节财政收支
-- 第九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目
---- 第三节税制
---- 第四节税额
-- 第十章金融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货币投放
---- 第三节信贷工作
---- 第四节存款储蓄
---- 第五节公债发行
---- 第六节基建投资
---- 第七节工资管理
---- 第八节保险业务
-- 第十一章商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商业网点
---- 第三节商业结构
---- 第四节产品收购
---- 第五节商品销售
---- 第六节保管储存
---- 第七节集市贸易
---- 第八节饮食服务业
---- 第九节对外贸易
-- 第十二章粮油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征集管理
---- 第三节粮食价格
---- 第四节粮食调运
---- 第五节粮油仓储
-- 第十三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技术力量
---- 第三节县城建设
---- 第四节集镇建设
---- 第五节环境保护
第四编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资溪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农工民主党资溪县地方组织
----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资溪县地方组织
-- 第二章政权
---- 第一节权力机关
---- 第二节行政机构
---- 第三节参政机构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文教科技组织
---- 第七节帮会
-- 第四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三节刑事侦查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监所管理
---- 第六节消防救灾
-- 第五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人民陪审员
---- 第六节刑事案件复查
-- 第六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监所检察
-- 第七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法律顾问
---- 第五节公证
-- 第八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建国前的民政工作
---- 第三节建国后的民政工作
-- 第九章人事劳动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人事工作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工资福利
第五编军 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清朝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建国后的地方武装
---- 第四节驻军
-- 第二章民兵建设
---- 第一节领导机构
---- 第二节民兵组织
---- 第三节军事训练
---- 第四节政治工作
---- 第五节战备执勤
---- 第六节民兵代表大会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兵役状况
---- 第二节建国后的兵役状况
-- 第四章重大战事
---- 第一节太平军转战资溪
---- 第二节建国初剿匪战况
第六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县学书院私塾
---- 第二节幼儿、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育管理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学试验与技术革新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科普工作
---- 第五节科技人员
-- 第三章医药卫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医疗设备
---- 第四节医务人员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六节卫生防疫
---- 第七节妇幼保健
---- 第八节药品器材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机构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业余体育
---- 第四节体育设施
---- 第五节运动会
-- 第五章文艺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艺
---- 第三节戏剧
---- 第四节文艺创作
-- 第六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档案
-- 第七章新闻广播影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新闻报道
---- 第三节报纸
---- 第四节广播
---- 第五节电影
---- 第六节电视
-- 第八章艺文
---- 第一节古代县人著述选目
---- 第二节同治《泸溪县志·艺文》目录
---- 第三节当代文艺作品、新闻报道目录
---- 第四节诗文辑录
-- 第九章文物
---- 第一节革命旧址、遗址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古雕刻
---- 第四节古墓葬
-- 第十章名胜
第七编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建国前的人民生活
---- 第二节建国后的人民生活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节日活动
---- 第二节婚丧喜庆
---- 第三节生产习俗
---- 第四节畲族习俗
---- 第五节社会新风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四章传说歌谣谚语
---- 第一节传说
---- 第二节歌谣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资溪话的内部差异
---- 第二节鹤城镇话方言音系
---- 第三节词汇和语法例句
第八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古代人物
------ 李靓
------ 李山浦
------ 饶廷直
------ 李淛
------ 石文器
------ 傅彤
---- 第二节近现代人物
------ 李毓春
------ 曾年奏
------ 胡火生
------ 邱祖明
------ 胥有福
------ 王月亭
------ 田万芝
------ 李法兴
------ 胥继亮
------ 李玉斌
------ 王培森
------ 林兴才
------ 王佑臣
------ 杨秀峰
------ 崔凤英
------ 张金旺
------ 聂显书
------ 曾秋莲
------ 吴江海
------ 李天佑
------ 曹挺梁
------ 曾皋九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革命烈士
---- 第二节名人
附录一旧志序文
附录二文告
附录三文献
县志编纂始末
修志机构及人员
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