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卫生志

嘉祥县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遵照详近略远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嘉祥县医药卫生、防病治病、爱国卫生、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卫生科研、卫生机构、医林人物、卫生管理、医疗设备等历史和现状。二、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8年。历史人物和事件据实追溯。三、本志为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全书分篇、章、节、目,个别篇到子目(目录中不显示子目)。

目录

封面
嘉祥县卫生志
《嘉祥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
《嘉祥县卫生志》编委办公室
图片
-- 《嘉祥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嘉祥县卫生志》编委办公室成员
-- 嘉祥县卫生局办公楼
-- 嘉祥县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
-- 嘉祥县卫生防疫站办公大楼
-- 嘉祥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1982年10月人民医院荣获省人民政府“先进单位”称号。
-- 1982年全省医院管理工作检查中,县人民医院荣获全省县级医院第三名。
-- 1986年县人民医院荣获山东省卫生厅授予的“文明医院”称号。
-- 嘉祥县妇幼保健所门诊楼
-- 嘉祥县中医痔瘘医院门诊
-- 嘉祥县从1986年至198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城。图为建设路一角。
-- 1983年12月卫生部长崔月犁(左4)来嘉祥县武翟山视察
-- 1982年4月卫生部副部长季宗全视察县医院
-- 季宗全副部长在县医院门诊
-- 崔月犁部长视察妇幼保健站
-- 1983年4月卫生部顾问黄树则(坐排左7)来嘉祥县视察
-- 县第二人民医院
-- 1984年县卫生防疫站受到卫生部奖励
-- 1985年嘉祥县荣获“全国防治地方病先进集体”称号
-- 1976年出土隋朝徐之范墓铭
-- 纸坊县分院
-- 町里县分院
-- 马村县分院
-- 满洞县分院
-- 马集县分院
-- 嘉祥镇卫生院
-- 大山头镇卫生院
-- 仲山乡卫生院
-- 核桃园乡卫生院
-- 王堌堆乡卫生院
-- 新挑河乡卫生院
-- 万张乡卫生院
-- 大张楼乡卫生院
-- 孟姑集乡卫生院
-- 老僧堂乡卫生院
-- 黄垓乡卫生院
-- 红运乡卫生院
-- 嘉祥县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卫生行政与管理
-- 第一章 卫生行政
---- 第一节 卫生局(科)
---- 第二节 局属股室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一 医院管理
------ 二 基层卫生组织
------ 三 个体行医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一 药品监督
------ 二 药品检验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一 人员调配
------ 二 落实政策
------ 三 职称晋升
------ 四 处分
---- 第四节 经济管理
------ 一 卫生经费
------ 二 工资福利
------ 三 公费医疗
第四篇 卫生防疫
-- 第一章 防疫机构
---- 第一节 县卫生防疫站
---- 第二节 乡(镇)防疫股
---- 第三节 村(队)卫生室
-- 第二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劳动卫生
---- 第三节 放射卫生
---- 第四节 环境卫生
---- 第五节 学校卫生
-- 第三章 急性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疫情管理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节 防治
------ 一 霍乱与副霍乱
------ 二 天花
------ 三 伤寒、副伤寒
------ 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五 流行性乙型脑炎
------ 六 白喉
------ 七 麻疹
------ 八 百日咳
------ 九 脊髓灰质炎
------ 十 病毒性肝炎
------ 十一 细菌性痢疾
------ 十二 流行性出血热
------ 十三 流行性感冒
------ 十四 钩端螺旋体病
------ 十五 布鲁氏杆菌病
------ 十六 狂犬病
------ 十七 炭疽
------ 十八 猩红热
-- 第四章 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一节 黑热病
---- 第二节 丝虫病
---- 第三节 疟疾
---- 第四节 肝吸虫病
-- 第五章 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治
------ 一 地方性甲状腺肿
------ 二 地方性氟中毒
------ 三 克山病
-- 第六章 慢性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麻疯
---- 第二节 性病
---- 第三节 头癣
---- 第四节 结核病
-- 第七章 卫生检验
---- 第一节 技术队伍
---- 第二节 仪器设备
---- 第三节 开展项目
---- 第四节 成果
-- 第八章 卫生宣传
第五篇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各级防疫委员会
---- 第二节 各级爱卫会
-- 第二章 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反对细菌战争
---- 第二节 除害灭病
---- 第三节 两管五改
---- 第四节 卫生达标
------ 附:县城清管所
第六篇 医疗
-- 第一章 中医
---- 第一节 中医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中医药铺(栈)
---- 第三节 中医传统行医方式
---- 第四节 名医诊疗
------ 一 内科
------ 二 外科
------ 三 喉科
------ 四 妇科
------ 五 儿科
---- 第五节 中医院(所)
------ 一 县中医研究所
------ 二 县中医痔瘘研究所
------ 三医院中医科
------ 四 中医痔瘘医院
-- 第二章 中药
---- 第一节 资源与分布
---- 第二节 特产药材
------ 一 菊花
------ 二 大蒜
------ 三 细毛山药
---- 第三节 中药栽培
-- 第三章 西医
---- 第一节 西医传入
---- 第二节 院所
------ 一 伪县立医院
------ 二 私人诊所
---- 第三节 综合医院
------ 一 县人民医院
------ 二 县第二人民医院
---- 第四节 县分院
------ 一 纸坊分院
------ 二 疃里分院
------ 三 马村分院
------ 四 满洞分院
------ 五 马集分院
---- 第五节 乡(镇)卫生院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医疗设备
------ 三 科室设置与诊疗水平
------ 四 效益分析
---- 第六节 驻军医院
------ 一 三五八医院
------ 二 八七四一○部队卫生科
------ 三 机场站卫生队
---- 第七节 学校厂矿卫生所(室)
--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
第七篇 妇幼保健
--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县妇幼保健所
---- 第二节 乡(镇)妇幼保健队伍
---- 第三节 农村基层妇幼队伍
-- 第二章 妇女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病查治
---- 第三节 妇女劳动保护
-- 第三章 儿童保健
---- 第一节 儿童查体
---- 第二节 儿童死因调查
---- 第三节 托幼工作
-- 第四章 门诊与改革
---- 第一节 门诊部
---- 第二节 妇幼卫生改革
--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一节 培训节育技术人员
---- 第二节 节育技术开展情况
第八篇 医学教育与科研
-- 第一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县卫生进修学校
---- 第二节 医学继承
---- 第三节 大学函授
---- 第四节 学校教育
---- 第五节 职工专业培训
---- 第六节 外语培训
---- 第七节 短期训练班
---- 第八节 进修
---- 第九节 广播夜校
-- 第二章 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受奖科技成果
---- 第三节 卫生科技论文
第九篇 卫生团体
-- 第一章 清理公所
-- 第二章 协会
---- 第一节 中西医药联合会
---- 第二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三节 农村卫生协会
-- 第三章 学会
---- 第一节 中医学会
---- 第二节 中华医学会嘉祥分会
第十篇 杂记
-- 第一章 医事活动
---- 第一节 济生堂
---- 第二节 松华诊所
---- 第三节 出援坦桑尼亚
---- 第四节 抗震救灾
---- 第五节 出援济宁县
-- 第二章 卫生谚语
---- 第一节 医学谚语
------ 一 古语
------ 二 谚语
---- 第二节 生活谚语
---- 第三节 药对
------ 一 古对联
------ 二 今对联
第十一篇 医林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第一节 徐之范
---- 第二节 吴栋
---- 第三节 陆学纯
---- 第四节 张西山
---- 第五节 窦钰
---- 第六节 黄守臣
---- 第七节 李言让
---- 第八节 董立堂
---- 第九节 张天民
---- 第十节 姚皆义
---- 第十一节 徐大元
---- 第十二节 刘积祥
---- 第十三节 梁金洲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一节 中医
------ 一 李存芳
------ 二 牛金洲
------ 三 陈殿教
------ 四 夏庭穰
------ 五 李明实
---- 第二节 西医
------ 一 陈鹤秀
------ 二 王翰
------ 三 庄德铨
---- 第三节 副主任医师
------ 一、彭冠五
------ 二、梁玉卿
------ 三、金秀云
------ 四、王建友
------ 五、陈德寅
------ 六、孙德铭
------ 七、赵安敏
------ 八、刘启发
------ 九、刘兴禹
------ 十、黄桂森
------ 十一、黄群洲
------ 十二、李瑞盈
---- 第四节 侨居外地名医
------ 一、严洪珍
------ 二、靳兆宾
------ 三、张林超
-- 第三章 先进人物
---- 第一节 荣获国家级各种荣誉称号的个人名录
---- 第二节 荣获省级各种荣誉称号的个人名录
---- 第三节 荣获地(市)级各种荣誉称号的个人名录
第十二篇 附录
-- 第一章 报刊文献摘录
---- 第一节 全省卫生防疫工作经验交流会
---- 第二节 县委书记高鲁的文章
---- 第三节 县委、县人民政府文件
---- 第四节 旧县志载医林人物
-- 第二章 章程、条例
---- 第一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章程
---- 第二节 中医学会章程
---- 第三节 农村卫生工作者协会章程
---- 第四节 农村不脱产卫生员工作条例
---- 第五节 行政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第三章 先进单位名录
---- 第一节 荣获国家级先进单位名录
---- 第二节 荣获省级先进单位名录
---- 第三节 荣获地(市)级先进单位名录
------ 附:李家义七律二苜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