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尔虎左旗志(1997-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新巴尔虎左旗志(1997~2005年)》为断代志,是首部《新巴尔虎左旗志》的续志,是
记载1997~2005年新巴尔虎左旗建置、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地方
文献资料。
二、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改革开放、
创新为主线,全面、系统、准确、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巴尔虎左旗9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状
况。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以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更好地
为新巴尔虎左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志书上限为1997年,下限至2005年。志书端限的处理,以与前志对接为主,同时依据
表现内容需要兼用与前志搭接、复接的方法进行记述。为保证叙事的完整性和志书的资料性,
建置区划从远古记起,部分章 节 的内容记述有所上溯。志书正文记述范围以2005年新巴尔虎
左旗行政区划为标准。
四、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例进行记述,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全书由概
述、专志、大事记、人物荣誉、附录、索引、编纂始末等部分组成。专志以社会分工为主,同时兼
顾各部门业务性质和志书“横排门类”原则设篇立目。记述中主要采用卷、章 、节 、目4个层次
编写。概述、大事记、人物、附录、索引、编纂始末部分不列入卷章 序列。
五、记述人物时,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记述在新巴尔虎左旗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和
有广泛影响的已故人士以及新巴尔虎左旗籍人在外地工作有重大影响者,立传人物以卒年为
序进行排列。人物简介和人物简历以生年为序进行记述。1996年以前的副旗长、离休干部、
已故离休干部等采用名录形式加以记载。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以评选先后为序进行排列。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以评定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
六、志书中对纪年的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纪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括注帝王纪年
和民国纪年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纪年,采用公元纪年。志书使用历史地名、机
构名称时一律使用原名,必要时在历史地名后括注今地名。
七、志书采用第三人称书写,使用人物称谓时直称正名;使用专用名词、特定称谓,必要时
采用括注方式进行注释;对国名、地名、人名、党派、机构、报刊等译名,以新华社译名为准。行
文采用现代汉语记述体、语体文。语言文字以2001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准。
八、志书的标点符号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计量单位的
运用以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为准,按《国务院关于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执行。
数字的使用,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
央宣传部新闻局等7个部门公布的《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执行。
九、志书资料主要由新巴尔虎左旗各有关单位提供;部分资料来自新巴尔虎左旗档案史志
局馆藏档案、《统计年鉴》、史籍以及《新巴尔虎左旗志》等资料。志书中的统计数据采用新巴
尔虎左旗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数据均采用业务部门上报的权威数据。
十、为简化用语和记述便捷,志书中将“中国共产党”简称为“中共”,“新巴尔虎左旗”简
称为“新左旗”或“全旗”,“中共新巴尔虎左旗委员会”简称为“旗委”,“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
府”简称为“旗人民政府”等。其他称谓尽可能使用全称,使用简称时,在每章 第一次使用全称
后括注简称。
十一、志书中所采用的示意图不作为行政划界依据。
十二、为保持续志的独立性和延续性,志书对首部《新巴尔虎左旗志》中没有记述的内容,
适当进行了补记,记错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志书中所记内容与首部志书有出入的,以续志为准。
内容时限:
1997-2005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序言
图片
《新巴尔虎左旗史志(1997-2005年)》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卷一政区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苏木镇牧场简介
----
第一节 乌布尔宝力格苏木
----
第二节 罕达盖苏木
----
第三节 巴音诺尔苏木
----
第四节 甘珠尔苏木
----
第五节 莫达木吉苏木
----
第六节 吉布胡郎图苏木
----
第七节 阿木古郎镇
----
第八节 嵯岗镇
----
第九节 牧场
卷二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候区划
----
第三节 气候要素
----
第四节 气候资源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第五章 植被
----
第一节 森林
----
第二节 草原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草场资源
----
第三节 林木资源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野生植物
----
第六节 野生动物
----
第七节 矿产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鼠害
----
第三节 虫害
----
第四节 白灾
----
第五节 水灾
----
第六节 暴风雪
卷三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家庭户人口和城乡人口
----
第一节 家庭户人口
----
第二节 城乡人口
--
第四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与数量
----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五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普查机构
----
第二节 普查内容
----
第三节 普查结果
--
第六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宣传
----
第三节 综合措施
----
第四节 事业费
----
第五节 管理
----
第六节 成果
卷四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构成与数量
----
第二节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巴尔虎蒙古族
----
第一节 族源迁徙
----
第二节 称谓分布
----
第三节 组织姓氏家庭
----
第四节 经济形式
----
第五节 语言文字
----
第六节 生活习俗
----
第七节 民间文艺
----
第八节 宗教信仰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教派与场所
----
第二节 宗教活动
--
第四章 民族宗教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事务管理
----
第三节 宗教事务管理
卷五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苏木镇委员会与基层党组织
--
第三章 会议与决策
----
第一节 全委会议
----
第二节 重要决策
--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电化教育
----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干部管理
----
第六节 实绩考核
--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宣传
----
第三节 对外宣传
----
第四节 理论教育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七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章 政策研究督查信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研究
----
第三节 督查与信息
--
第九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离休干部管理
----
第三节 两个待遇
----
第四节 文体活动
--
第十章 党校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培训教育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流动党校
----
第五节 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
--
第十一章 重大教育活动
----
第一节 “三讲”教育活动
----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
第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第十二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
----
第三节 信访举报
----
第四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十三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机构改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事业单位登记
----
第五节 编制管理
卷六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人民代表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代表资格审查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旗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常设机构
----
第一节 旗人大常委会
----
第二节 内设机构
----
第三节 苏木(镇)人大主席团
--
第四章 主要工作
----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法律监督
----
第三节 重要事项决策
----
第四节 议案建议办理
----
第五节 人事任免
----
第六节 信访接待
----
第七节 调查调研评议
----
第八节 自身建设
卷七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历届旗人民政府
----
第二节 苏木(镇)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工作部门
--
第二章 施政纪略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社会事业
--
第三章 综合政务
----
第一节 法制与信息督查
----
第二节 来信来访
----
第三节 扶贫开发
----
第四节 外事工作
--
第四章 行政监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卷八人民政协地方组织
--
第一章 全委会议
----
第一节 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历届全委会议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内设机构
--
第三章 主要工作
----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
第三节 提案办理
----
第四节 视察与调查
----
第五节 委员学习
----
第六节 文史资料
卷九人民武装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机构与部队
----
第二节 部队建设与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部队建设
----
第二节 边境守卫
--
第三章 兵役工作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治教育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武器装备管理
--
第五章 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国防动员
--
第六章 双拥共建
----
第一节 拥政爱民
----
第二节 军警民共建
卷十群众团体社会团体
--
第一章 总工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职工数量与分布
----
第五节 工会工作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共菁团工作
----
第五节 少先队工作
----
第六节 少年宫工作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妇女工作
--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工商联工作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普工作
--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学艺术工作
--
第七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残联工作
--
第八章 红十字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红十字工作
--
第九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三节 消费者协会
卷十一检察审判
--
第一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检察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刑事案件检察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五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六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八节 监所检察
----
第九节 法纪监督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立案审查
----
第四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五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六节 经济案件审判
----
第七节 行政案件审判
----
第八节 执行工作
----
第九节 审判监督
----
第十节 复查
卷十二公安司法行政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政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内部保卫
----
第五节 110报警服务
----
第六节 刑事案件侦查
----
第七节 经济案件侦查
----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九节 交通管理
----
第十节 监所管理
----
第十一节 法制监督
----
第十二节 消防
--
第二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
第六节 法律服务
卷十三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嘎查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社区)委员会
--
第三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四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五章 社会福利与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六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管理
----
第三节 勘界和行政区划管理
----
第四节 地名普查
----
第五节 社团登记管理
--
第七章 双拥共建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拥政爱民
----
第三节 军警民共建
卷十四人事劳动社会保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管理
----
第五节 军转干部调配
----
第六节 人才交流
----
第七节 工资福利
--
第三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
第四节 职业培训
----
第五节 劳动合同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
第七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
第四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保险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工伤保险
----
第五节 失业保险
----
第六节 生育保险
卷十五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
----
第一节 “九五”计划时期
----
第二节 “十五”计划时期
--
第二章 综合经济指标
----
第一节 地区生产总值
----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三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牧民生活
----
第二节 居民生活
卷十六畜牧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经营体制改革和畜牧业产业化
----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化
--
第三章 草原
----
第一节 草场类型与分布
----
第二节 草原建设
----
第三节 项目建设
----
第四节 草原保护与管理
--
第四章 牲畜品种与改良
----
第一节 牲畜品种
----
第二节 牲畜改良
--
第五章 畜群结构
----
第一节 大小畜构成
----
第二节 良种改良种构成
----
第三节 繁殖母畜构成
----
第四节 仔畜繁殖成活
--
第六章 饲养管理
----
第一节 饲养方式
----
第二节 棚圈机井牧业机械建设
----
第三节 抗灾保畜
--
第七章 疫病防治与动物卫生裣疫
----
第一节 疫病防治
----
第二节 动物卫生检疫
--
第八章 畜产品
----
第一节 大小畜出栏
----
第二节 畜产品产量
--
第九章 农牧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项目投资
----
第二节 项目建设
----
第三节 配套建设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卷十七林业水务种植业渔业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种与分布
----
第三节 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采伐
----
第六节 森林保护
--
第二章 水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
第三节 水利机具设备
----
第四节 水政管理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三章 种植业渔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渔业
卷十八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规划与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城乡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城镇管理
--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建筑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公积金与房产登记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污染与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卷十九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线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公路建设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公路运输
----
第七节 公路管理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线路
----
第三节 车站
----
第四节 客货运输
卷二十邮政信息产业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分支机构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投递
----
第五节 主要业务
----
第六节 邮政储蓄
--
第二章 信息产业
----
第一节 中国网通
----
第二节 中国移动
----
第三节 中国联通
卷二十一商贸流通社会服务业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经济结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供销合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服务网点
----
第三节 农畜产品购销
--
第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监督管理
--
第四章 专卖商品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烟草
----
第三节 液化石油气
--
第五章 口岸与边境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口岸
----
第三节 边境贸易
--
第六章 社会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旅店业
----
第三节 美容美发
----
第四节 沐浴
----
第五节 日用修理
----
第六节 中介服务
----
第七节 娱乐服务
卷二十二工业
--
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国有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其他企业
--
第三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产量
----
第二节 销售
--
第四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乳品加工
----
第二节 电力工业
----
第三节 石油工业
----
第四节 食品加工
----
第五节 制酒工业
----
第六节 印刷工业
----
第七节 化学工业
----
第八节 煤炭工业
----
第九节 制砖
----
第十节 木器加工
卷二十三旅游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单位
--
第二章 旅游景观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历史遗址
--
第三章 旅游经营
----
第一节 旅游线路
----
第二节 旅游宾馆与饭店
----
第三节 旅游接待
----
第四节 旅游产品
--
第四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旅游宣传
卷二十四财政
--
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收入状况
----
第二节 收入构成
----
第三节 财政补贴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支出状况
----
第二节 支出构成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预算管理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 政府采购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卷二十五税务
--
第一章 国家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
第五节 税收减免
----
第六节 税法宣传
--
第二章 地方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
第五节 税收减免
----
第六节 税法宣传
卷二十六金融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银行机构
----
第二节 保险机构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银行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保险体制改革
--
第三章 货币
----
第一节 币种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四章 存款与贷款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五章 金融监管
----
第一节 金融监督
----
第二节 监察稽核
----
第三节 会计管理
----
第四节 信贷管理
----
第五节 账户管理
----
第六节 国库管理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卷二十七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投资与项目管理
----
第五节 招商引资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工作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第四节 抽样调查
----
第五节 经济普查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
----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节 工商监督检查
----
第八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牧副产品价格
----
第三节 工业产品价格
----
第四节 非商品收费
----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五节 代码标识
----
第六节 特种设备管理
----
第七节 行政执法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规划
----
第三节 基础管理
----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综合开发与利用
----
第六节 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
第七节 执法监察
--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
第九章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督
----
第三节 药品安全监督
----
第四节 医疗器械监督
----
第五节 药品广告监督
----
第六节 违法案件查处
卷二十八教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学校布局调整
----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初中教育
--
第四章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五章 师资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研与招生
----
第一节 教学研究
----
第二节 招生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与设施建设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教育督导
--
第八章 “两基”达标
----
第一节 措施
----
第二节 达标情况
卷二十九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三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科技项目1
----
第二节 科技信息与网络
--
第四章 气象测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天气预报
----
第三节 气象服务
----
第四节 地面气象
----
第五节 气候生态环境监测
卷三十文化艺术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基层机构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场所建设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四章 图书电影文物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文物
--
第五章 专项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文化下乡
----
第二节 文化娱乐演出
----
第三节 文物展览
--
第六章 文化管理
----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文化稽查
--
第七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管理
卷三十一档案史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史志编纂委员会
----
第二节 档案史志局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业务指导与培训
----
第三节 档案晋升
----
第四节 法制宣传与行政执法
--
第三章 党史与地方志
----
第一节 中共党史编研
----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三节 地方志类书
卷三十二医疗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节 人员构成
----
第二节 人员分布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器械设备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护人员培训
----
第四节 患者收治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疾病监测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突发性疾病防治
----
第五节 计划免疫
--
第五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六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卫生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章 医政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卫生监督检查
----
第三节 医疗事故鉴定处理
卷三十三体育
--
第一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二章 民族体育
----
第一节 人民那达慕
----
第二节 传统体育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社区体育
卷三十四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
第二章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一节 社会公德建设
----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
----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四节 民主法制教育
--
第三章 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文明城镇创建
----
第二节 文明乡村创建
----
第三节 文明单位创建
----
第四节 文明社区创建
----
第五节 创建“青年文明号
--
第四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扶贫济困
----
第二节 移风易俗
--
第五章 文明服务
----
第一节 学习雷锋活动
----
第二节 “五个一”工程
----
第三节 “三下乡”活动
人物荣誉
--
人物传略
--
人物简介
--
人物简历
--
人物录
--
荣誉
大事记
--
大事记
附录
--
文献辑存
--
历届编纂委员会
--
编辑人员分工
--
供稿单位及人员名单
--
图片提供及摄影人员名单
--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
《新巴尔虎左旗志(1997—2005年)》表格索引
--
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