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

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以下简称本志)以万县地区所辖县、市的文化艺术和文物的历史和现状为主要记叙范围。根据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原则,侧重记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的发展变化。

出版时间: 1996年07月

目录

封面
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
题词
图片
-- 邓小平同志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题写馆名
-- 江泽民同志1992年11月24日于北京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亲笔题词
-- 刘伯承同志故居
-- 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京剧《黄桷树下》剧组演职员在一起
--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钱来忠同《烈士像前》剧组演员在一起
-- 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为四川巫山县官坝区庙堂小学题字
--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郝超观看杂技演出后同演员亲切交谈
-- (錞)于(战国晚期)
-- 唐代人首鸟身瓷俑
-- 巫溪县荆竹坝棺木岩悬棺群
-- 云阳张飞庙
-- 石宝寨
-- 双桂堂
-- 奉节白帝城
-- 杂技《柔术滚杯》剧照
-- 杂技《顶碗》剧照
-- 京剧《失子惊风》剧照
-- 剧《白蛇传》剧照
--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
-- 舞蹈《山那边晒场上》剧照
-- 梁山灯戏《招女婿》剧照
-- 华国秀在演唱竹琴
-- 吴春帆独唱剧照
-- 春风得意
-- 宁河放舟
-- 秋意
-- 三峡儿女情
-- 飘——瞿塘峡
-- 小镇(油画)
-- 科学致富
-- 清清溪水
-- 孙伟志作
-- 赛牛
编志机构、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文化机构
-- 第一章 机构演变
---- 第一节 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化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机构
-- 第二章 万县地区文化局
---- 第一节 职掌
---- 第二节 局内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局直属文化单位
---- 第四节 业务指导系统
---- 第五节 干部人事管理
---- 第六节 计划财务管理
---- 第七节 地级党政分管文化工作的历届领导
-- 第三章 万县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二篇 文物
-- 第一章 文物机构和文物工作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保护管理
------ 附: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 调查和发掘
---- 第四节 文物维修
---- 第五节 文物展览
---- 第六节 培训工作
---- 第七节 学术研究
---- 第八节 表彰奖励
-- 第二章 不可移动的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和化石采集点
------ 附:巫山猿人伴生动物群
---- 第二节 古墓群
---- 第三节 古城址
---- 第四节 古建筑
---- 第五节 摩崖造像和石刻
---- 第六节 近现代文物
-- 第三章 库藏文物
---- 第一节 青铜器
---- 第二节 陶瓷器
---- 第三节 古字画
-- 第四章 三峡库区万县地区淹没区文物概况
---- 第一节 将被淹没的文物点
---- 第二节 淹没区文物价值评估
第三篇 文学
-- 第一章 文学活动
---- 第一节 古代近代文学活动择要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学活动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学活动
-- 第二章 文学报刊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主要报刊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报刊
-- 第三章 文学创作
---- 第一节 小说
---- 第二节 诗歌
---- 第三节 散文(杂文、随笔)
---- 第四节 报告文学
---- 第五节 文学评论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四章 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
---- 第一节 作家协会
---- 第二节 民间文艺家协会
第四篇 歌话剧
-- 第一章 艺术活动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歌话剧活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歌话剧活动
-- 第二章 歌话剧表演团体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歌话剧表演团体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歌话剧表演团体
-- 第三章 歌话剧创作及获奖
---- 第一节 歌话剧的创作演出
---- 第二节 歌话剧创作演出获奖情况
第五篇 戏曲
-- 第一章 梁山灯戏
---- 第一节 梁山灯戏的形成
---- 第二节 艺术特色
---- 第三节 艺术活动
---- 第四节 主要班社剧团
---- 第五节 梁山灯戏研究
-- 第二章 川剧
---- 第一节 艺术活动
---- 第二节 剧目建设
---- 第三节 主要班社剧团
---- 第四节 艺术队伍建设
-- 第三章 京剧
---- 第一节 艺术活动
---- 第二节 剧目建设
---- 第三节 主要班社剧团
---- 第四节 艺术队伍建设
-- 第四章 其他剧种
---- 第一节 曲剧
---- 第二节 踩堂戏
---- 第三节 端公戏
---- 第四节 皮影 木偶
-- 第五章 戏剧刊物与戏剧家协会
---- 第一节 戏剧刊物与专著
---- 第二节 戏剧家协会
第六篇 杂技
-- 第二章 艺术活动
---- 第一节 国内重大艺术活动
---- 第二节 对外文化交流
-- 第二章 杂技节目
---- 第一节 继承发展的主要节目
---- 第二节 改革创新的主要节目
-- 第三章 杂技演出团体
---- 第一节 万县地区杂技团
---- 第二节 其他杂技队
-- 第四章 艺术队伍建设
-- 第五章 杂技艺术家协会
---- 第一节 万县地区杂技艺术家协会
---- 第二节 四川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
---- 第三节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
第七篇 曲艺
-- 第一章 艺术活动
---- 第一节 晚清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曲艺活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曲艺活动
-- 第二章 曲种与曲目
---- 第一节 竹琴
---- 第二节 扬琴
---- 第三节 清音
---- 第四节 评书
---- 第五节 花鼓
---- 第六节 金钱板
---- 第七节 其他曲种
-- 第三章 主要班社剧团
---- 第一节 清末与中华民国时期的班社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曲艺团(队)
-- 第四章 曲艺家协会
---- 第一节 万县地区曲艺家协会
---- 第二节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 第三节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第八篇 音乐舞蹈
-- 第一章 音乐
---- 第一节 音乐活动
---- 第二节 民间音乐
---- 第三节 主要作者作品及获奖
------ 裴灵
------ 石非石
------ 刘建平
------ 王晓筑
------ 余亦五
------ 辛发先
------ 董政
------ 李晓龙
------ 刘中伦
------ 赵忠志
------ 伍玲
------ 廖晓旋
------ 吴春帆
---- 第四节 音乐家协会
-- 第二章 舞蹈
---- 第一节 舞蹈活动
---- 第二节 民间舞蹈
---- 第三节 主要作者作品及获奖
------ 湛明明
------ 李永赤
------ 刘开成
------ 范剑波
------ 刘一鸣
------ 杨玉萍
------ 周晓辉
------ 王晓英
------ 余虹韵
---- 第四节 舞蹈家协会
第九篇 书法美术摄影
-- 第一章 书法
---- 第一节 书法活动
---- 第二节 主要作者作品及获奖
------ 一、毛笔书法
-------- 周漫白
-------- 余仲九
-------- 蔡华义
-------- 唐山
-------- 卢先敦
------ 二、硬笔书法
-------- 王继承
-------- 郑永松
-------- 胡厚生
-------- 徐传统
-------- 史宗华
-------- 黄佐才
-------- 王化登
-------- 徐自福
-------- 郭季明
-------- 李(道)才
-------- 蒋发义
-------- 刘有湘
-------- 朱文魁
-------- 周艺云
---- 第三节 书法家协会、研究会
-- 第二章 美术
---- 第一节 美术活动
---- 第二节 主要作者作品及获奖
------ 一、绘画
-------- 陈和莲
-------- 冯天骧
-------- 周才生
-------- 覃维勋
-------- 黎克佑
-------- 江正南
-------- 李明伟
-------- 李长录
-------- 陈东明
-------- 吴树业
-------- 周孝楷
-------- 唐新江
------ 二、梁平年画
-------- 陈海鸣
-------- 孙伟志
-------- 谭述乐
-------- 李斌
-------- 刘勇
-------- 吴本新
------ 三、三峡阴沉木艺术
-------- 魏靖宇
------ 四、中国虫雕
-------- 范远万
------ 五、梁平竹帘
-------- 牟秉衡
---- 第三节 美术家协会、研究会
-- 第三章 摄影
---- 第一节 艺术摄影活动
---- 第二节 主要作者作品及获奖
------ 乔德炳
------ 解特利
------ 孟学箴
------ 方本良
------ 李英发
------ 谭人杰
------ 江述林
------ 吴恩周
------ 张晓成
------ 包红明
------ 李显荣
------ 成善平
------ 杨杰
------ 吴鸿霄
---- 第三节 摄影家协会
第十篇 电影发行放映
-- 第一章 电影发行放映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学会、协会
-- 第二章 电影放映网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电影放映活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电影放映网的发展
-- 第三章 放映网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普及放映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第四节 技术管理
-- 第四章 影片发行
---- 第一节 发行沿革
---- 第二节 农村影片发行
---- 第三节 城市影片发行
---- 第四节 科教影片发行
---- 第五节 电影展览、汇映活动
-- 第五章 电影宣传
---- 第一节 农村电影宣传
---- 第二节 城市电影宣传
---- 第三节 电影宣传管理
---- 第四节 电影评论活动和电影宣传画展
-- 第六章 业务经营
---- 第一节 计划财务
---- 第二节 放映设备供应与维修
-- 第七章 队伍培训与建设
---- 第一节 业务培训
---- 第二节 院校培训
-- 第八章 录像发行放映
---- 第一节 兼营录像发行放映的缘起
---- 第二节 录像发行
---- 第三节 录像放映
第十一篇 图书发行
-- 第一章 图书发行机构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主要书店
------ 附:万县地区主要私营书店一览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国营书店——新华书店及协会
-- 第二章 新华书店的基本建设
---- 第一节 万县地区新华书店的基本建设
---- 第二节 各县新华书店的基本建设
-- 第三章 新华书店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发行业务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劳动管理
-- 第四章 图书发行
---- 第一节 发行类别
---- 第二节 发行方式
---- 第三节 发行网点
第十二篇 图书馆事业
-- 第一章 公共图书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藏书建设
---- 第三节 图书流通
---- 第四节 业务辅导
---- 第五节 嘉奖
---- 第六节 公共图书馆概况
-- 第二章 各系统图书馆
---- 第一节 述略
---- 第二节 各系统主要图书馆
-- 第三章 图书馆学会
---- 第一节 万县地区图书馆学会
---- 第二节 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会员
---- 第三节 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
第十三篇 群众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管理机构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群众文化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群众文化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 第一节 节日活动
---- 第二节 文艺演出、比赛
---- 第三节 展览
---- 第四节 辅导、培训及编印文艺资料
---- 第五节 理论研究和艺术科研
---- 第六节 黑板报 墙报
---- 第七节 幻灯
---- 第八节 广播及其他
-- 第三章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
-- 第四章 表彰奖励
---- 第一节 国家、文化部表彰
---- 第二节 省、厅表彰
-- 第五章 群众文化学会
---- 第一节 万县地区群众文化学会
---- 第二节 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 第三节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第十四篇 文化市场
-- 第一章 文化市场概况
---- 第一节 书报刊市场
---- 第二节 娱乐市场
---- 第三节 音像市场
---- 第四节 演出市场
---- 第五节 其他
-- 第二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五篇 以文补文
-- 第一章 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重大活动
---- 第一节 以文补文起步阶段的主要活动
---- 第二节 以文补文蓬勃发展时期的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以文补文的几种类型
---- 第二节 经营管理的主要方式
---- 第三节 以文补文的经营效益
第十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文化名人传
---- 破山海明
---- 竹禅
---- 方炳南
---- 沈祖荣
---- 冉樵子
---- 熊子良
---- 刘孟伉
---- 刘既明
---- 杨吉甫
---- 李重人
---- 张旭明
---- 何其芳
---- 甘祠森
---- 杨剑莹
---- 乔金升
---- 潘鼎新
---- 罗泅
---- 罗广斌
---- 牟世金
-- 第二章 文化名人简介
---- 易开基
---- 方敬
---- 马识途
---- 冉友侨
---- 郭嗣汾
---- 熊道光
---- 汪文仲
---- 蒋孔阳
---- 傅世悌
---- 刘江
---- 杨子星
---- 刘淑芳
---- 余倩
---- 王雪崖
---- 杨兴隆
---- 黄万波
---- 张永枚
---- 贺小书
---- 向万鏖
---- 赵学彬
---- 冯光钰
---- 谌容
---- 雷九泰
---- 周康渝
---- 邓星盈
---- 陈富民
---- 吕红文
---- 叶斯涛
-- 第三章 文化艺术名人录
---- 第一节 高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二节 万县地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文化艺术)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第三节 受省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 附:受国家、部改表彰的先进集体
-- 第四章 文化艺术人名录
---- 第一节 艺术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二节 群众文化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三节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四节 文博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五节 出版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六节 工艺美术系列中级专业艺术(技术)人员
---- 第七节 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八节 会计系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九节 经济系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