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观,力求史料翔实,达到“存史、资政、育人、教化”的目的。
二、本志遵照《重庆市地方志行文规范》及《秀山县方志编修行文规定》,采用述、记、传、志、图、表等体例进行编纂,以实事求是、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详主略次和古为今用的原则,着力体现其区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目录
封面
石耶镇志
《石耶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石耶镇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图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镇地图
--
现任主要领导
--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镇委员会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留影
--
石耶镇第一届人大全体代表合影
--
镇政府办公大楼
--
原区工委驻地
--
石耶集市
--
余庆活动中心
--
秀二中教学大楼
--
石耶镇中心卫生院
--
石耶中心校综合楼
--
石耶中心校教学楼
--
石耶变电站
--
石耶水泥厂
--
秀山县地方税务局石耶税务所
--
秀山县国家税务局石耶国税所
--
在建的石耶镇派出所
--
西大敬老院
--
秀山县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
--
秀山县公安局公路巡逻民警大队石耶中队
--
镇区一角
--
野人洞
--
野人洞苗王山庄
--
石耶温泉
--
黄家大院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历代建置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镇区农村
--
第二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文水系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物产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二篇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路桥河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河流、渡口、桥梁
----
第三节 水利建设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
第二章 公用设施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排水
----
第三节 供电
--
第三章 房屋建筑
----
第一节 公共建筑
----
第二节 居民住房
----
第三节 农房建筑
----
第四节 建筑队伍
----
第五节 国土管理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五章 建设规划
----
第一节 规划总述
----
第二节 镇域总体规划
----
第三节 镇区建设规划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革命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收益分配
----
第五节 粮食分配
--
第三章 粮油作物
----
第一节 水稻、小麦
----
第二节 玉米、红苕
----
第三节 油菜
----
第四节 防病治虫
--
第四章 其它作物
----
第一节 林业、果树、茶场
----
第二节 蚕桑、板栗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蔬菜、瓜类
--
第五章 畜禽饲养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它养殖
----
第四节 石耶畜牧兽医站
--
第六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水库、山坪塘
----
第二节 戽篷、水车、机电排灌
----
第三节 防洪抗旱
--
第七章 农机具和农活
----
第一节 传统农具、农活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四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手工业、私营工业
----
第二节 乡镇工业
----
第三节 国营企业
--
第二章 化工业、建材业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建材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三章 锰工业
--
第四章 纺织、服装业
----
第一节 纺织业
----
第二节 服装业
--
第五章 粮油食品
----
第一节 粮油工业
----
第二节 食品工业
--
第六章 农具造船业
--
第七章 招商引资
第五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社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面饭店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集贸市场
----
第一节 农贸市场
----
第二节 专业市场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第六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收
----
第三节 工商税收
--
第三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业务
----
第三节 民间借贷
----
第四节 保险
----
第五节 货币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航道、公路
----
第二节 水上运输
----
第三节 陆上运输
----
第四节 装卸搬运
----
第五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八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的地下组织
----
第二节 区党委,公社、乡、镇党委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国民党、三青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文教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第九篇 政务
--
第一章 解放前的政务
----
第一节 宋元明清朝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二章 解放后的政务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政事纪要
--
第三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消防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司法
----
第六节 民政
第十篇 教育
--
第一章 旧式教育
----
第一节 义学
----
第二节 私塾
--
第二章 小学和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学校
----
第二节 解放后小学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解放后小学校的分布和管理
----
第四节 石耶镇中心小学校
----
第五节 青龙完全小学校
----
第六节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二节 私立石江中学
----
第三节 国立八中
----
第四节 秀山第二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第三节 扫盲夜校
--
第五章 教师和经费
----
第一节 教师资质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第三节 民办教师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六章 “两基”建设和一费制教育
----
第一节 “两基”建设
----
第二节 “一费制”教育
第十一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机构
----
第一节 文化站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电影院
----
第四节 新华书店
----
第五节 图书室
----
第六节 群众舞场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节 文娱活动
第十二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古代中医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医疗保健制度
----
第四节 防疫保健
----
第五节 公共卫生、爱国卫生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农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体育人才
第十三篇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石耶二景
----
第一节 浮珠泉
----
第二节 野人洞
--
第二章 古桥
----
第一节 青龙桥
----
第二节 余庆桥
--
第三章 古建筑、宅院
----
第一节 黄家大院
----
第二节 杨氏宗祠
--
第四章 庵庙(寺)
--
第五章 古墓、石碑
第十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防
----
第一节 清朝及其之前的兵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和地方武装
----
第三节 解放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清朝及其之前的兵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
----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民兵的训练和活动
--
第四章 兵事
----
第一节 清朝及其之前的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事
----
第三节 石耶乡解放和剿匪斗争
第十五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黄传绅
----
鲁学舆
----
徐映台
----
唐载飏
----
杨化育
----
简玉清
----
涂逸之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社会人士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第十六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时令节日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庙会
----
第五节 民间组织
----
第六节 陋俗流弊
--
第三章 宗教信仰
--
第四章 语言
----
第一节 方言词汇
----
第二节 俗语
----
第三节 农谚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杨氏宗祠及族谱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