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村志

高庙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和章、节为主的结构形式,除总述、大事记、附录、杂录外,共设境域、建置及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二十章,每章节均以汉字一、二、三等标记,并据需要,节以下设子目者用括号(一)、(二)、(三)等标记,子目以下设目时用(1)、(2)、(3)等标记。本志时限上起于西汉,下止于2000年底。

目录

封面
高庙村志
《高庙村志》筹委会
题词
-- 谢佐 题词
-- 毛文斌 题词
图片
-- 乐都县高庙镇东西村行政区划图
-- 乐都县高庙镇东西村地形地貌图
-- 高庙子庄廓分布平面图
-- 高庙东、西旱台出土彩陶
-- 高庙全景图
-- 光绪七年高庙水利“德政碑”
-- 1997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西村双龙泉带状田
-- 省、地县镇、村级领导合影.前排起第六位姜春云
-- 编修及顾问人员合影
-- 编修人员在工作
-- 编委会召开群众会议,征求编修意见
-- 带状田一角
-- 复种大包心菜
-- 塑料温棚黄瓜丰收
-- 早酥梨硕果累累
-- 苹果结满枝
-- 省科协领导参观高庙农副产品展览会
-- 1957年在试种条播田里社员除草
-- 东繁西育(小尾寒羊)
-- 引进新品种(约克夏猪)
-- 荒山真的变绿了
-- 引灌台林海
-- 黄河上游小流域治理引灌台水库
-- 黄河上中游骨干工程(引灌台)
-- 西村北水南调水利工程
-- 西村余大贤捐资修建绿草沟石拱渡槽
-- 大峡渠死娃沟渡槽
-- 1957年高庙第1台抽水机电灌站
-- 西村余守国投资修建人畜饮水蓄水塔
-- 高庙电站进水闸
-- 1958年大战修筑兰青铁路
-- 六七九湟水大桥
-- 断头崖“铁索吊桥”
-- 邮电通讯发射台
-- 中国铁通
-- 解放前商业铺面原貌
-- 高庙商业街道一角
-- 乐都二中教学楼
-- 高庙初级中学校门
-- 高庙初级中学教学楼
-- 西村小学教学楼
-- 西村小学校门
-- 东村小学教学楼
-- 东村小学“六一”儿童节游行
-- 东村医疗室
-- 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 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 西村医疗室
-- 农舍大门道天井
-- 农舍四合院
-- 农舍木楼
-- 新式农舍(木房)
-- 旧式农舍
-- 1930年前、后的农舍
-- 高庙堡城墙遗址一角
-- 莲花山远景
-- 西村双龙泉
-- 高庙八卦楼
-- 西庙大殿
-- 西村庙门
-- 东头大庙大门
-- 东头大庙大殿
-- 高庙镇清真寺穆埃纳楼
-- 清王府行宫大门遗存
-- 南庄子王氏宗庙匾额
-- 西村李氏宗庙匾额
-- 西村清恩贡生王之绪乡邻恭送匾额
-- 西村清恩贡生李国楠
-- 西村张乐天家恭赠贺联
-- 西村百岁老人蒲月英
-- 百衲衣
-- 古今钱币
-- 明清时期妇女小鞋
-- 明清刺绣钱袋、枕顶
-- 东村亭子(高台)
-- 西村亭子(高台)
-- 东村社火队
-- 东村高跷
-- 周世英 作
-- 张绳祖 作
-- 蒲树森 作
-- 张懋亭 作
-- 蒲树森 书
-- 王以祥 书
-- 陈亚明 书
-- 匡以坤 书
-- 陈良义 书
-- 余国治 书
-- 陈满顺 剪纸
-- 王生财换秤 马本年 作
-- 喂好牲口
序1
序2
序3
序4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境域建置及人口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民族来源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 第六节 人口转移 劳务输出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变迁
-- 第二节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三节 农作物及其生产
-- 第四节 农业科技
-- 第五节 农业机具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果树及栽培
-- 第三节 花卉的栽培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畜疫防治
第五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渠道
-- 第二节 电灌站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北水南调与倒虹吸改造工程
-- 第六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七节 电力
第六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运
-- 第四节 驮运
-- 第五节 邮政
第七章 企业商业贸易
-- 第一节 高庙商会
-- 第二节 当铺
-- 第三节 工商业
-- 第四节 官僚资本协和商栈和德兴海
-- 第五节 高庙骆驼场
-- 第六节 集市贸易
-- 第七节 民营企业
-- 第八节 个体手工业作坊
-- 第九节 工商业历代应纳税捐项目
-- 第十节 历代市场货币种类
第八章 政治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
-- 第四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九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二节 农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工商联合会、个体协会
-- 第四节 科普协会
第十章 民政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婚姻管理
第十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壮丁、拔兵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训练与执勤
第十二章 文化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东村小学
-- 第三节 西村小学
-- 第四节 高庙子高等女子小学校
-- 第五节 民族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扫盲)
-- 第七节 文学创作
-- 第八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九节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 第十节 酒文化
第十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赤脚医生(东、西村医疗室)
-- 第三节 防疫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四章 村落设施
-- 第一节 生产设施
-- 第二节 农舍
-- 第三节 其它
-- 第四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五节 名泉
第十五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解放前农民生活
-- 第二节 三年困难时期农民生活
--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生活
第十六章 民俗
-- 第一节 节庆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节 回族习俗
-- 第四节 社会新风
-- 第五节 婚嫁丧葬
-- 第六节 陋习改革
第十七章 寺庙
-- 第一节 庙宇宗祠
-- 第二节 清真寺、天主堂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水利先驱张万成
---- 孝子李国楠
---- 恩贡王之绪
---- 巧木匠王三元
---- 水利委员张继祖
---- 教育工作者王树德
---- 花儿先生李长远
---- 好母亲马全梅
---- 水利模范吴国基
---- 造福子孙的余大贤
---- 名艺人王长生
---- 银匠马本训
---- 劳动模范王忠元
---- 乡绅单福德
---- 百岁老人蒲应月
---- 扶贫济困的马柏龄
---- 校长余家龄
---- 朱贵与互助组
---- 名医晏化邦
---- 护林员马玉德
---- 接生员贾玉珍
---- 当代“愚公”惠家存
-- 第二节 英名录
-- 第三节 历年大中专学生一览表
第十九章 历次运动
-- 第一节 大跃进
-- 第二节 反瞒产私分
-- 第三节 四清运动
-- 第四节 文化革命
第二十章 省、县驻高庙各单位简介
附录
-- 皇清西宁府正堂龙大人德政碑
-- 龙大人生平
-- 李氏家谱序
-- 马氏谱序
-- 余氏谱序
-- 王氏重修亲谱序
-- 谨序
-- 创修晏氏宗谱序
-- 南京《朱子巷》小考
--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 村规民约
-- 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
--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 民间纠纷的调解程序
-- 调解委员会业务范围
-- 调解委员岗位责任制
-- 乐都县各民族农民协会简章草案
-- 寿幛
-- 洋行
-- 清朝王府遗存
-- 正月初八“迎禧”
-- 高庙第一家国营企业乐都县贸易公司高庙门市部
-- 度量衡的统一
-- 古驿之村结硕果,精神文明唱新曲--高庙西村争创文明村事迹
-- 高庙公社干桥湾、卯寨沟水利管理制度
杂录
-- 一、高庙的由来与变迁
-- 二、地理位置
-- 三、古道驿站与商贾
-- 四、民间长寿之道
-- 五、治家百言
-- 六、街头巷尾话小吃
-- 七、吊丧祭文
-- 八、民国时期契约
-- 九、高庙陈家酒坊始末(附酒之恋)
捐助款的情况
《高庙村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