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33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7月
目录
封面
宁冈县志
图片
--
宁冈县行政区划图
--
上图: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接见宁冈县党、政、军负责人及苏区干部江照明、袁文才遗孀谢梅
--
右图: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在茅坪与苏区干部谢槐福及袁文才遗孀谢梅香在一起。
--
1.1989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宁冈县茅坪视察
--
2.1987年4月19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来县视察
--
3.1990年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瞻仰宁冈县黄洋界哨口遗址
--
4.矗立于县城龙市的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
5.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龙市)
--
1.横跨龙江的井冈山会师桥
--
2.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
3.井冈山会师纪念堂
--
4.红四军建军广场
--
5.红四、红五军会师旧址——新城南门外禾田
--
6.毛泽东、朱德第1次会见旧址——文星阁
--
7.红军教导队旧址——龙江书院
--
1.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军医院——攀龙书院
--
2.红四军军部旧址——洋桥湖谢槐福家
--
3.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苍边袁家祠
--
4.茅坪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陈毅旧居
--
5.毛泽东旧居——茅坪八角楼
--
6.古城会议旧址——文昌宫
--
7.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茅坪谢氏慎公祠
--
8.柏路会议旧址——柏路村横店
--
1.县城一瞥
--
2.县百货商场
--
3.龙市农贸市场
--
4.1990年春,中共宁冈县委书记张柒生在县林场黄洋界林业基地(风车口)检查工作时留影
--
5.城边茶场
--
6.县林场七溪岭林业基地
--
7.县厚朴种植基地之一
--
1.宁冈产中华猕猴桃
--
2.宁冈芙蓉李
--
3.油菜丰收在望
--
4.睦村水稻杂交良种基地
--
5.会师塑料厂吹膜车间
--
6.会师瓷厂瓷质砖车间
--
7.桥林电站
--
1.国营白石垦殖场中外合资林冶卫生筷子厂
--
2.茅坪清水竹笋罐头厂
--
3.乡镇企业——县草席总厂
--
4.茅坪乡产高级空心竹凉席
--
5.县产绞股兰系列产品
--
6.县龙江瓷厂系列产品
--
1.宁冈希望小学——李鹏总理题写校名
--
2.宁冈中学教学大楼
--
3.宁冈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4.宁冈县人民医院
--
5.县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入场式
--
6.龙灯舞
--
7.黄洋界猴山瀑布
--
8.鹅岭风光
--
9.灵坑水库
--
10.石峰仙
--
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县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1.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步云山
--
2.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及毛泽东、贺子珍结婚旧址——象山庵
--
3.茅坪步云山的红军练兵场
--
4.中共宁冈县委、共青团宁冈县委旧址——刘德盛药店
--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桥林
--
2.井冈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军修械所旧址——步云山
--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军被服厂旧址——桃寮
--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圩场旧址——大陇
--
5.七溪岭战斗指挥部——望月亭
--
6.黄洋界哨口工事
--
7.黄洋界哨口营房
--
8.八面山哨口
--
9.新城战斗指挥亭——旗山亭
--
1.茅坪八角楼毛泽东用过的油灯、砚台
--
2.红军被服厂缝纫机机头
--
3.第八乡苏维埃政府布告
--
4.5.苏区标语
--
6.苏区证章
--
7.县赤委会制订的《教练士兵教练官之注意》
--
8.红军烈士蔡德华笔记
--
1.苏区钱币
--
2.刘步文家藏县内出土的商、秦、汉、唐、元及清代太平天国时期的钱币
--
3.睦村乡油背村出土的西周文物
--
4.西汉文物
--
5.鹅岭仙明代铁钟
--
6.唐代铜盆、钱币
--
7.旺宜洲村杨忠清家藏清代瓷瓶
--
8.古城出土明代砖
--
1.唐节度使张钦夫妇合葬墓
--
2.山下村清代石桥
--
3.明代县治新城南门城楼
--
4.明进士、湖广道监察御史龙遇奇夫妇合葬墓
--
5.明代大庙村樟树
--
6.明代水尾村文风塔
--
7.元代虎岭村杉树王
--
8.象山庵侧千年银杏
--
9.宋代茶源村楠木群
--
吴承燕书画选辑
----
1. 独傲秋霜
----
2.(奚谷)山烟雨
----
3~6.书法
----
晨洗(摄影)廖发生摄
--
1、春光(摄影)廖发生摄
--
2.龙学昌书法
--
3.龙学昌瓷瓶画
--
4.5.民间狮灯舞
--
6.民间盾牌舞
--
1.宁冈特产——娃娃鱼(鲵鱼)
--
2.宁冈特产——蛇龟
--
3.国家保护动物——穿山甲
--
4.宁冈白鹇
--
5.石蛙
--
6.猴面鹰
--
7.县电影院
--
8.县人民银行
--
9.县宾馆
--
10.县工人俱乐部
--
1.正在操作的程控电话
--
2.县变电站
--
3.县自来水公司
--
4.七溪岭公路
--
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示意图
--
附图
--
毛泽东题词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苏区纪略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边界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苏区时期
----
第四节 建国后
--
第三章 县城变迁
----
第一节 升乡
----
第二节 瓦冈
----
第三节 龙市
第二篇 乡(镇)、场
--
龙市镇
--
茅坪乡
--
大陇乡
--
葛田乡
--
荷花乡
--
睦村乡
--
东上乡
--
古城乡
--
坳里乡
--
新城乡
--
鹅岭乡
--
柏路乡
--
国营宁冈县白石垦殖场
--
宁冈县林场
第三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岭河流
----
第一节 山岭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气候水文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三节 水文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六章 灾异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病虫兽鼠蛇灾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
第五节 异象
第四篇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历代人口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姓氏
----
第二节 性别年龄
----
第三节 文化程度
----
第四节 职业行业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节育绝育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人口规划
--
第四章 老龄工作
第五篇 明、清、民国时期政制
--
第一章 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衙(县署)
----
第二节 县政府(县公署)
----
第三节 区、乡行政机构
--
第二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章 司法警政机构
----
第一节 司法
----
第二节 警政
--
第四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任用
----
第二节 编制
----
第三节 薪俸
--
第五章 党团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宁冈县组织
----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县党部
----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县党部
----
第四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宁冈分团
第六篇 中国共产党宁冈县组织
--
第一章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党组织
----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党组织
----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党组织
--
第二章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党员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 重大政治运动
----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第五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六节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
第七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四清)
--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党员教育
----
第二节 组织整顿
--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政治理论教育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对台工作侨务
----
第二节 选拔非党干部
----
第三节 宗教工作
--
第七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纪检工作
--
第八章 信访落实政策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落实政策
第七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农妇商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妇女会
----
第四节 商会
----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儿童团
------
附童子军
--
第三章 文化科技卫生组织
----
第一节 文联
----
第二节 社联
----
第三节 卫协
----
第四节 科协
--
第四章 其他社团组织
----
第一节 反帝大同盟
----
第二节 互济会
----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四节 抗美援朝分会
----
第五节 台属联谊会
----
第六节 红十字会
第八篇 人民政权人民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宁冈县人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
第五节 政务活动制度
----
第六节 外事接待
--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 政协宁冈县委员会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九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公证法律顾问
第十篇 民政
--
第一章 优待抚恤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伤残人员优抚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灾赈济
----
第二节 慈善事业
----
第三节 福利事业
----
第四节 殡葬
--
第三章 安置工作
----
第一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婚姻宣传
----
第二节 结婚离婚复婚
第十一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 动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四节 上山下乡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结构
----
第二节 人员编制
----
第三节 干部任用
----
第四节 干部培训
----
第五节 干部考核
----
第六节 精简下放
--
第三章 工资劳保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劳保福利
--
第四章 离休退休(职)
----
第一节 职工退休(职)
----
第二节 干部离休
----
第三节 离休、退休(职)费统筹
第十二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地理
----
第一节 战略地位
----
第二节 军事要地
--
第二章 军事机构兵役制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兵役制
--
第三章 地方武装民间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间武装
--
第四章 驻军军事设施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五章 重大战事
----
第一节 农民起义军战事
----
第二节 反清军转战永宁
----
第三节 北伐军攻克宁冈
----
第四节 红军在宁冈的重大战斗
----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冈
第十三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规模
----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商品流通结构
----
第四节 收入与分配结构
----
第五节 积累与消费结构
--
第三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第二节 生产物耗率
----
第三节 农用土地生产率
----
第四节 工业资金产值率和产值利税率
----
第五节 商品流通费用率
----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水平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
第五章 经济发展横向比较
第十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粮油作物种植
----
第四节 其他作物种植
----
第五节 农技农艺
----
第六节 农业机具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三节 其他养殖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物资管理
----
第四节 分配管理
------
附宁冈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纪略
第十五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 林种
--
第二章 营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幼林抚育
--
第三章 油茶生产
----
第一节 品种面积产量
----
第二节 种植垦复采摘
--
第四章 采伐购销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章 林业基建
----
第一节 林场(基地)设置
----
第二节 林区公路
--
第六章 山林管护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山林权属管理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木竹流通管理
----
第五节 山林纠纷调处
----
第六节 制止乱砍滥伐
第十六篇 水利水电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抗洪抗旱
--
第二章 水电
----
第一节 电站
------
附大陇电站简介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供电
------
附宁冈县火力发电情况简介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
第四节 资金来源与管理
----
第五节 技术管理
第十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私营工业企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企业
--
第二章 工业行业
----
第一节 塑料化工业
----
第二节 瓷业
----
第三节 机械工业
----
第四节 食品饮料业
----
第五节 木竹制品业
----
第六节 造纸印刷业
----
第七节 饲料工业
----
第八节 矿产工业
--
第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生产设备
----
第二节 原材料供应
----
第三节 产品产量质量
----
第四节 产品销售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第十八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建设
----
第一节 乡道驿道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桥梁渡口
----
第五节 机场铁路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人力运输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装卸搬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运输管理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规费征收
----
第四节 道路养护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九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企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企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企业
----
第四节 私营商业企业
--
第二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商店
----
第二节 圩场
--
第三章 商业经营
----
第一节 百货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三节 药品医械
----
第四节 副食品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第六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七节 计划物资供应
----
第八节 对外贸易
--
第四章 物资收购
----
第一节 农林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
第二十篇 粮油经营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业单位
----
第三节 基层粮管所(站)
--
第二章 购销
----
第一节 征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粮仓
----
第二节 保管
----
第三节 调运
--
第四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食品加工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第二十一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构成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户办、联户办企业
----
第四节 局直属企业
--
第二章 主要行业
----
第一节 土特产品加工业
----
第二节 饮料食品业
----
第三节 土陶业
----
第四节 铁器生产业
----
第五节 缝纫业
----
第六节 建筑材料业
第二十二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债券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田赋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收
----
第四节 税收减免
----
第五节 税务检查
第二十三篇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与发行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
第三节 储户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商贷款
----
第二节 农业贷款与农贷豁免
----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四节 信贷管理
--
第五章 结算与代理业务
----
第一节 结算
----
第二节 代理业务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保额、保费与储金
----
第三节 理赔与优待
第二十四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公房建筑
----
第三节 街道河堤
----
第四节 供水排水
----
第五节 供电
----
第六节 街道卫生和绿化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自然村建设
------
附柏路乡柏路自然村建设简介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设计
----
第四节 施工管理
----
第五节 质量监督
--
第四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房屋产权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现状
----
第二节 保护治理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第二十五篇 老区扶贫开发
--
第一章 扶贫开发措施
----
第一节 优惠政策
----
第二节 扶贫资金
----
第三节 扶贫实物
----
第四节 科技教育开发
--
第二章 效益
----
第一节 增强经济实力
----
第二节 发展农村生产
----
第三节 改善基础设施
----
第四节 提高生活水平
第二十六篇 经济体制改革与治理整顿
--
第一章 农工商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经济技术协作
----
第一节 横向联合
----
第二节 技术引进
----
第三节 劳务输出
----
第四节 友好往来
--
第三章 治理经济环境
----
第一节 清理整顿公司
----
第二节 治理通货膨胀
----
第三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第二十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基建计划管理
----
第四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物价调整
----
第三节 商品差价
----
第四节 商品交换比价
----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演变
----
第二节 计量器具检定
----
第三节 标准管理
--
第五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专业统计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监督
--
第六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第二十八篇 教育
--
第一章 各类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书院儒学
------
附龙江书院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附县幼儿园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附龙市小学
------
附宁冈中学
----
第四节 职业(专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学校行政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第四节 教师队伍
----
第五节 经费设备
----
第六节 勤工俭学集资办学
第二十九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科技协会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科技服务
--
第三章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
第二节 工业科技应用
----
第三节 其他
第三十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企业机构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团体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戏剧曲艺
----
第四节 音乐舞蹈
----
第五节 书画摄影展览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七节 民间艺术
--
第三章 电影
----
第一节 电影管理
----
第二节 影片发行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电影宣传
--
第四章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新闻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五章 文化娱乐
----
第一节 文艺演出
----
第二节 会演调演
----
第三节 晚会舞会
----
第四节 录像放映
--
第六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七章 史志编纂
----
第一节 党史征集
----
第二节 地名志编纂
----
第三节 县志编纂
第三十一篇 艺文
--
第一章 散文选
----
第一节 古文
----
第二节 革命回忆录
--
第二章 诗词选
--
第三章 歌谣选
----
第一节 山歌
----
第二节 儿歌
----
第三节 苏区民歌
--
第四章 楹联选
--
第五章 名人题词题字选
----
朱德题词手迹
----
叶剑英题词手迹
----
彭真题词手迹
----
李鹏题词手迹
----
肖克题词手迹
----
宋任穷题词手迹
----
何长工题词手迹
----
杨得志题词手迹
----
康克清题词手迹
----
赖毅题词手迹
----
李聚奎题词手迹
----
江华题词手迹
----
朱良才题词手迹
----
张铚秀题词手迹
----
梁必业题词手迹
----
唐天际题词手迹
----
周里题词手迹
----
谢中光题词手迹
----
赖春风题词手迹
----
曾志题词手迹
----
彭儒题词手迹
----
毛岸青、邵华题词手迹
----
朱水秋题词手迹
--
第六章 书目篇目
----
第一节 书目
----
第二节 篇目
第三十二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课外活动
----
第三节 劳卫制与达标
----
第四节 业余体校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机关、工厂体育
----
第二节 农村体育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办运动会
----
第二节 参加大区、省、地运动会
--
第四章 体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培训与考核
----
第三节 设施与经费
第三十三篇 卫生医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防保机构
----
第三节 医辽机构
----
附茅坪红军医院
--
第二章 队伍
----
第一节 行政干部队伍
----
第二节 防疫保健队伍
----
第三节 医疗技术队伍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技术
----
第三节 方式
----
第四节 制度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第三节 学校卫生
----
第四节 工业卫生
--
第五章 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
----
第二节 地方病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计划免疫
----
第五节 死因回顾调查
--
第六章 药业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第三十四篇 文物胜迹
--
第一章 革命文物
----
第一节 旧址旧居
----
第二节 革命遗物
----
第三节 标语选辑
----
第四节 纪念设施
--
第二章 古代文物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古墓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
第四节 民间文物
--
第三章 名胜古迹
--
第四章 文物管理
----
第一节 文物普查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三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十五篇 方言谚语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赣语
----
第二节 客家话
----
第三节 常用词汇
--
第二章 谚语
----
第一节 俗语
----
第二节 农谚
----
第三节 气象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第三十六篇 宗教风俗
--
第一章 宗教
----
第一节 教别
----
第二节 寺观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时令节日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公共道德
------
附龙市公社先锋大队管理委员会乡规民约
----
第五节 陋习禁忌
第三十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李筱甫
------
谢甲开
------
袁文才
------
谢希安
------
刘辉霄
------
谢桂标
------
周桂春
------
文根宗
------
陈慕平
------
龙超清
------
谢路生 谢月高
------
聂槐庄
------
萧子兰
----
第二节 古代人物
------
张钦
------
谢彦升
------
谢起周
------
邹佑
------
江志昴
------
萧翼
------
龙遇奇
------
张祖恩张谟
------
黄三祥
------
附宋礼籍贯考
----
第三节 近现代人物
------
龙钦海
------
谢素兰
------
刘应岳
------
陈家骏
------
谢琢章
------
萧统一
------
朱兴亿
------
黄底靖
------
杨奋武
------
吴承燕
------
龙腾云
------
谢汉昌
------
吴自守
------
左光元
------
赖春风
------
陈振华
--
第二章 人物表
----
一、县籍古代职官表
----
二、民国时期人物表
----
三、苏维埃时期县籍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表
----
四、建国后在县高级科技人员表
----
五、县籍在外地工作人员表
----
六、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
第三章 人名录
----
一、革命烈士名录
----
二、苏维埃时期红军战士、县乡干部名录
----
三、抗日、抗美援朝阵亡将士名录
附录
--
一、重要文献选辑
--
二、本届修志文选
本届修志始末
县志编纂机构、人员、顾问和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