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准确地表述历史。
二、本志为专业志,坚持“横排竖写、纵横结合、详今略古”的编纂原则,分章、节、条、目4个层次展开叙述。全志设10章55节。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目录
封面
南汇财政志
图片
--
南汇嘴观海公园司南鱼雕塑
--
东海大桥
--
2007年3月,局长储野元(前二排右起第八人)参加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
1998年,南汇县财政局大楼。
--
1999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惠新(右)、在县长白文华陪同下。到预算外资金结算中心检
--
2000年2月,市财政局局长刘红薇到南汇县财政局检查工作。
--
1998年7月10日,市财政局局长刘红薇到南汇县财政局农财科农税所了解情况。
--
2000年4月29日,中纪委专项检查组到县财政局检查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
--
2000年6月,市财政局副局长许谋赛在惠南镇十字街口检查《会计法》咨询活动。
--
2008年12月15日,市财政局局长葛爱玲(右三)在南汇区调研。
--
2008年,区委书记戴海波(中)在区财政局调研。
--
1999年3月10日,南汇县财政工作会议召开,县长白文华(左四)出席,副县长马玉如(左三)作重要讲话
--
2006年12月,区财政局召开债务工作会议,区长张建晨(左三)作重要讲话。
--
2008年3月,市财政局有关处室领导到南汇区调研。
--
2008年12月,副区长朱嘉骏调研财政工作。
--
2008年12月,区长张建晨带领南汇区财税部门领导看望金库工作人员。
--
2007年4月,财政部有关领导在南汇区指导工作时参观洋山深水港。
--
2007年6月,市财税局与南汇区书院镇洼港村结对帮扶。前排右三为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党委书记张爱民,左
--
1986年6月,南汇县第一个乡财政所挂牌。
--
1987年4月10日,南汇县财政工作会议会场。
--
1989年1月,县财政局中专班毕业生留影。
--
1999年3月10日,南汇县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
1989年南汇县控购工作会议召开。
--
2008年8月,区政府召开编制预算动员大会。
--
1997年,“三学”成果授奖。
--
1998年3月,廉政教育演讲比赛。
--
1998年,演讲会部分讲演者。
--
1998年,廉政、法纪教育辅导报告会。
--
1999年3月10日,召开政务公开监督员座谈会。
--
1998年9月,“创文明单位、做文明职工”动员会议。
--
1998年1月,航头镇财政所领导汇报创建工作。
--
1999年8月,财政局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
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
--
中层干部述职。
--
领导干部述职。
--
2003年,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动员会议。
--
布置2004年度财政决算编报工作。
--
2005年1月9日,召开财政局2004年度考核工作会议。
--
2005年4月,召开党风廉政、行政监察工作会议。
--
2005年11月,党组召开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扩大会。
--
2008年6月,区纪委书记马效华在区财政局宣布新任局党政主要领导成员。
--
2009年,局领导在研究工作。
--
2008年,局有关领导在研究廉政工作。
--
2008年,局有关领导讨论业务工作。
--
2008年,勤政廉政教育培训会议。
--
2008年,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
--
2009年,区财政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
2008年,局领导在欢送退休干部会议上。
--
1998年10月22日,区财政局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
--
局领导和离休干部亲切交谈。
--
1997年,县财政局政务公开动员大会。
--
政务公开文件汇编
--
预算外资金结算中心政务公开部分内容
--
1999年12月,机关档案评审会议。
--
局档案室
--
2005年,局机关档案工作升市一级先进评审会。
--
1999年4月24日,召开迎“五·四”青年专题座谈会。
--
1998年7月,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汇报会上发言。
--
2006年11月,机关党支部换届选举。
--
2006年12月,局工会代表大会召开。
--
2006年,召开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动员大会。
--
2006年,财政局第一次团员大会。
--
2008年,财政局党员大会。
--
2007年,党员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2007年,局长助理毛琳就政府采购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
志愿者义务植树
--
党员在贵州遵义开展活动
--
共产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重温入党誓言
--
1992年4月5日,县财政局团员青年在上海烈士陵园扫墓。
--
1999年8月5日,第七届苏沪部分县市财政研讨会在南汇县举行。
--
1999年6月13日,财政会计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
--
2005年11月,财政会计学会召开第三届论文交流会。
--
2008年,第六届财政应用论文交流研讨会。
--
2008年8月,区财政会计学会康桥分会成立。
--
2008年8月,区财政会计学会周浦分会成立。
--
1987年,对新进财政局青年进行培训。
--
培训考核
--
1998年12月5日,财政局慰问书院镇洋溢村挂钩特困户。
--
局领导看望援疆干部
--
1998年8月,局长吴惠平率队赴云南文山县认领失学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小学学业。图为看望困难家庭失学儿
--
1999年,上班前早锻炼。
--
1997年9月,参加市财政系统第三届职工运动会。
--
1999年的局机关运动会
--
业余排练文艺节目(1987年)
--
财政局巾帼风采(1997年9月)
--
1999年9月,南汇县财政局部分运动员在市财政系统第四届职工运动会上。
--
2005年9月,参加区第一届运动会部分运动员。
--
2006年12月,区财政局参加市财税系统诗歌朗诵比赛,获二等奖。
--
2006年,联欢会上诗朗诵表演。
--
农税所被评为1996~1997年度文明窗口
--
民兵训练奖旗
--
民国36年(1947年),江苏省政府就发行美金公债对南汇县政府的训令。
--
民国38年(1949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催交田赋对南汇县政府的训令。
--
民国37年(1948年)下半年,南汇县地方支出总概算科目及金额。
--
南汇区政区图
《南汇财政志》编纂人员名录
凡例
目录
序一
序二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财政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机构
----
一、民国前期的财政机构
----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机构
----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财政机构
----
四、中央、省在南汇县设置的捐税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机构
----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财税机构
----
二、划归上海市后时分时合的财税机构
----
三、财税分设后的财政机构
----
四、科、室、所的设置和沿革
----
五、科、室、所职能简介
----
六、乡镇财政机构
----
七、与财税部门有过隶属关系的单位
第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管理体制
----
一、民国前期的财政体制
----
二、民国后期的财政体制
----
三、浦东(南汇)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经工作
--
第二节 新中国的财政体制
----
一、高度集中、统收统支(1949年~1952年)
----
二、分成包干财政体制(1953年~1993年)
----
三、分税制后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 乡镇财政体制
----
一、新中国初期的乡镇财政
----
二、1958年乡镇一级财政的建立和解体
----
三、财政包干
----
四、收支包干,逐步向分税制过渡
----
五、分税制后的体制
--
第四节 市、区级开发区财政结算体制
----
一、市、区级开发区基本情况
----
二、财政结算体制与政策
--
第五节 财政收支平衡
----
一、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
二、乡镇、园区间的平衡
第三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量
----
一、民国时期财政收入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收入
--
第二节 田赋
----
一、历代田赋沿革
----
二、田赋等则及税额
----
三、田赋附加
----
四、历代田赋征收额
----
五、田赋征收方法、时间
----
六、田赋减免
--
第三节 农业税
----
一、农业税沿革
----
二、土地面积与纳税户
----
三、定产
----
四、征收与负担
----
五、农业税减免
----
六、有关年份农业税负担情况
--
第四节 工商税收收入
----
一、新中国前的工商税种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商税种 和征收
----
三、主要税种简介
--
第五节 企业收入
----
一、利润解缴
----
二、折旧基金
----
三、资金占用费
----
四、利改税
--
第六节 其他收入
----
一、公产收入
----
二、公债收入
----
三、罚没收入
----
四、能源、交通、建设基金收入
第四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财政支出总量
----
一、清代的财政支出
----
二、民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支出
--
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
一、农业支出
----
二、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支出
--
第三节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支出
----
一、教育事业费支出
----
二、卫生事业费支出
----
三、文化科学事业费
--
第四节 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和补助支出
----
一、优怃
----
二、社会救济和福利
----
三、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
第五节 行政管理经费和其他支出
第五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一、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
二、预算编制改革
----
三、决算编审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预算外资金财源
----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
----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相关规定、文件
----
四、管理与监督
----
五、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三节 企业利润管理
----
一、利润监缴
----
二、利润分配与留成
----
三、企业基金
--
第四节 会计管理
----
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
二、教育培训与考核
----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
四、信用管理
----
五、整顿规范财务会计秩序
--
第五节 税收管理
----
一、纳税户
----
二、各税务所征收税款比重
----
三、征收管理
第六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检查
----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
----
二、企事单位税利检查
----
三、人民公社建立初期财政检查、评比
----
四、1983年后的财政检查
--
第二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一、对专项商品的控制
----
二、控购指标与管理措施
----
三、1986年后的控购管理
--
第三节 政府采购
----
一、政府采购机构
----
二、政府采购法规、文件
----
三、政府采购范围、项目
----
四、采购操作程序
----
五、采购监管
----
六、政府采购实绩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
----
一、组织机构
----
二、资产清查登记
----
三、资产管理
----
四、资产流失与查处
----
五、监管与法制
--
第五节 其他财政监督
----
一、清产核资
----
二、冻结存款
----
三、政务公开
----
四、建立财政监督员制度
第七章 财政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与配套扶持政策
--
第一节 促产增收,扶持企业发展
----
一、提供信息,促产增收
----
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生产发展
----
三、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发展
--
第二节 支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
一、人民公社时期的扶持政策
----
二、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农业补助政策
--
第三节 支持社会发展扶持政策
----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二、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
----
三、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四、支持城乡基本建设与老城镇改造、社区建设
--
第四节 支持推进基础教育
----
一、增加教育投入
----
二、政策扶持、保障
--
第五节 支持优势科技产业与政策扶持园区建设
----
一、支持科技优势产业
----
二、支持企业改制、转制
----
三、扶持加快园区建设
----
附录
第八章 队伍建设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一、人员编制
----
二、干部任免与聘用
----
三、职称评定
----
四、岗位责任制
----
五、工资福利
--
第二节 教育培训
----
一、思想教育
----
二、业务培训
--
第三节 思想政治建设
----
一、内部监察与纠凤
----
二、廉政制度
----
三、竞赛评优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节 机关文化建设
----
一、制度文化建设
----
二、精神文化建设
----
三、学习型机关建设
--
第五节 档案建设与管理
----
一、概况
----
二、档案管理制度
----
三、档案内容
----
四、档案整理
----
五、检索工具
第九章 政党 群众、社会团体
--
第一节 中共组织
----
一、组织机构
----
二、党员
----
三、主要领导人更迭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工会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 社会团体
----
一、财政会计学会
----
二、财政税务学会
第十章 乡镇财政
--
第一节 惠南镇财政
----
一、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二节 周浦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康桥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四节 航头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五节 新场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三、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
第六节 六灶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七节 宣桥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三、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
第八节 祝桥镇财政
----
一、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九节 大团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十节 万祥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入
--
第十一节 老港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十二节 书院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十三节 芦潮港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三、财政收支结构
----
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
--
第十四节 泥城镇财政
----
一、财政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专记
--
一、抗税斗争
--
二、民国后期南汇县的苛捐杂税
--
三、历次政治运动中涉案人员平反纠错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