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2001年05月
目录
封面
务川仡佬族 苗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辑室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参加《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复审人员
贵州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参加《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审查验收人员
图片
--
地图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政区图
----
务川县城区图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势图
----
务川县政区图(1987)
----
务川县地图
----
务川县图
----
后坪县略图
----
民国时期务川县城略图
----
清道光年间务川县城略图
--
县城全景
--
县城旧貌
--
县委办公楼
--
县政府办公楼
--
县人大、县政协办公楼
--
1986年9月,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右)视察务川粟园草场
--
1998年4月,省委书记刘方仁(右)视察务川粟园草场
--
省委书记刘方仁为务川扶贫工作题词
--
省长钱运录(右三)在务川泥高乡视察
--
1997年7月,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庹文升(右)视察务川县丰乐镇非耕地开发工作
--
市委书记董大明(左)在务川农村调研
--
原中共务川县委书记傅尔光在红丝乡调研
--
县委书记赵命容(左)和县长姚天培(右)在研究工作
--
县委书记赵命容(右)、常务副县长刘江年(左)为长江滩红军渡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碑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十周年庆典
--
参加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的务川县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合影
--
水稻宽窄行栽培
--
玉米单株定向移栽
--
黄都大坝
--
油菜丰产坝
--
优质烤烟
--
黄都杉木林基地
--
银杏古树
--
油桐林、桐油
--
乌龙大树茶
--
银杉
--
铁树开花
--
粟园草场
--
务川杂交猪
--
苏门羚
--
野鹿
--
狐狸
--
猴面鹰
--
锦鸡
--
大鲵
--
竹荪
--
腌渍大蒜
--
百合粉
--
牛肉焙片
--
萤石矿、萤石精粉
--
蚕丝
--
银瀑牌汞
--
2000年野银杏之乡学术讨论会在务川召开
--
娄山大虫草
--
务川银杏在泰国曼谷获博览会金奖
--
银杏产品
--
务川获全国烤烟先进县奖
--
1938年务川百合粉在贵州省手工艺品展览会获优等奖
--
青坪水库
--
建于60年代的务川大岩门发电站
--
丝棉引水渡槽
--
水碾
--
水车
--
凤(冈)务(川)三级柏油公路
--
羊岗河大桥
--
共青大桥
--
长脚滩人行吊桥
--
丰乐“渴望工程”
--
县城夜景
--
县城安居工程
--
邮电大楼
--
黄都集镇街道
--
县烟叶复烤厂
--
县水泥厂
--
丰乐肉联厂
--
务川汞矿车间一角
--
务川缫丝厂车间一角
--
采煤业
--
县委副书记王兴周(左三)、县政府主席田景荣(左二)、副县长申朴(右二)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老年大学
--
务川中学电化教育
--
县实验学校教学楼
--
香港理工希望小学
--
送医下乡
--
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
--
遵义市务川精神病院
--
天龙泉殡仪馆
--
毛田天主教堂
--
贵州省仡佬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在务川召开
--
大坡电视差转台
--
县委机关报《务川报》
--
编辑出版的图书及书画作品
--
古民居木雕
--
石雕
--
石刻之一
--
石刻之二
--
务川仡佬族歌舞队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
高台舞狮
--
送戏下乡
--
农民打闹歌
--
仡佬族传统体育节目“篾鸡蛋”
--
仡佬族舞蹈《淘盆子打挂子舞》在遵义市演出
--
玩龙灯
--
吹过山号
--
苗家吊脚楼
--
仡佬族村寨
--
仡佬族迎亲
--
民族服饰之一
--
民族服饰之二
--
民族服饰之三
--
民族服饰之四
--
民族服饰之五
--
苗族妇女之一
--
苗族妇女之二
--
长寿之王龚来发(一八六二~一九九五)
--
粟园石林
--
洪渡河峡谷
--
夫妻石
--
隘溪渡
--
石上树
--
丝棉七柱山
--
小塘山水
--
藏凤岩
--
瓮溪桥
--
申(礻右)祠
--
务星化石
--
东升塔
--
江边汉墓群
--
石板墓葬
--
金银洞宋墓壁画之一
--
金银洞宋墓
--
金银洞宋墓壁画之二
--
汉·提梁鼎
--
汉·蒜头壶
--
战国·甬钟
--
罗峰书院
--
文启阁
--
清代任职文书
--
明巡抚贵州兼湖北川东等处地方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川湖云贵上柱国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范我蘧公墓
--
顺天寨遗址
--
麻王古洞
--
烽火台遗址
--
石牌坊
--
长脚滩红军渡口
--
庙坝战斗遗址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原后坪县政府旧址
--
新寨旧址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评审会场
--
县委书记赵命容(左三),市政协副主席傅尔光(左四),市志办副主任庄广镇(左五),常务副县长、县志编纂
--
2000年11月10日,《务川县志》审验会在贵阳召开,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在县志审验会上
--
常务副县长、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郑健勇(左一),县志办公室副主任代文福(左三),县志主编王登科(左二)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人员合影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评审会全体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及清代以前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第三章 乡(镇)
----
第一节 都濡镇
----
第二节 丰乐镇
----
第三节 黄都镇
----
第四节 涪洋镇
----
第五节 镇南镇
----
第六节 砚山镇
----
第七节 浞水镇
----
第八节 茅天镇
----
第九节 柏村镇
----
第十节 大坪镇
----
第十一节 泥高乡
----
第十二节 分水乡
----
第十三节 蕉坝乡
----
第十四节 红丝乡
----
第十五节 石朝乡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特征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地貌分区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能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布及质地
----
第三节 土壤普查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五节 主要旅游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其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
----
第二节 民族结构
----
第三节 行业、职业结构
----
第四节 文化结构
----
第五节 姓氏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第四篇 民族
--
第一章 族源、族称及民族分布
----
第一节 族源族称
----
第二节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民族习俗
----
第一节 仡佬族
----
第二节 苗族
----
第三节 土家族
--
第三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识别
----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
第四节 民族干部
----
第五节 民族经费
第五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建设投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分配
--
第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节 审计监督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节 物资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管理
----
第七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八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九节 计划供应票证管理
----
第十节 烟草专卖管理
第六篇 农业综述
--
第一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
第二章 生产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及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机具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六节 农业区划
----
第七节 水土保持
----
第八节 气象预测预报
--
第四章 扶贫开发与土特产品
----
第一节 扶贫开发
----
第二节 土特产品
第七篇 种植业
--
第一章 粮食及经济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果蔬种植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
----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七节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
--
第二章 烟草
----
第一节 烤烟发展概述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节 烘烤
----
第四节 生产扶持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八篇 养殖业
--
第一章 畜牧
----
第一节 发展与管理
----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养殖
----
第三节 水产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草场及饲料
----
第六节 国营生产场、站
--
第二章 蚕桑
----
第一节 蚕桑发展概述
----
第二节 蚕业养殖与蚕茧收购
----
第三节 缫丝与销售
第九篇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林木结构
----
第二节 经济林木林副产品
--
第二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营林
----
第二节 木材经营
--
第三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篇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防洪抗旱
--
第二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一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综述
----
第一节 手工业及私营工业
----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工业经营体制
--
第二章 工业行业
----
第一节 汞钢铁
----
第二节 煤炭工业
----
第三节 电力
----
第四节 烟叶复烤
----
第五节 化工建材机械
----
第六节 食品
----
第七节 轻纺
--
第三章 企业及产品选介
----
第一节 企业选介
----
第二节 产品选介
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济体制
--
第二章 产业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产业分布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十三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渡口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网点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二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技术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十五篇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二章 合作商业及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 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供销合作组织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扶持农副土特产品生产
----
第四节 经营管理盈余分配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经营网点及购销总合
----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针纺织品经营
----
第三节 五交化石油经营
----
第四节 盐糖烟酒经营
----
第五节 食品蔬菜经营
----
第六节 外贸商品经营
----
第七节 饮食服务经营
----
第八节 中西药经营
----
第九节 烟草经营
--
第五章 粮食征收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经营网点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计划供应
----
第四节 议购议销
----
第五节 储运
----
第六节 粮油市场
第十六篇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债券发行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税收体制
----
第二节 征收税种及税收收入
----
第三节 专项基金
----
第四节 稽征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银行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与管理
----
第六节 保险
----
第七节 代理业务
------
附:民间信用
第十七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党社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务川地方组织
----
第二节 社会团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务川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正、道、务支部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节 干校党校党史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
第六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十八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明清民国政权与议会
----
第一节 明代县衙署
----
第二节 清代县衙署
----
第三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
附:原后坪县政府
----
第四节 参议会
----
第五节 民国时期选举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选举
----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政务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务川县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政协主要活动
第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驻军
--
第二章 民众武装战备防空
----
第一节 乡团民团“神兵”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战备防空
----
第四节 三支两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兵役制
----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制
--
第四章 战事纪略
----
方四起义
----
咸丰、同治年间号军大起义
----
太平军过境
----
夏有福起义
----
民国兵匪骚扰
----
红三军转战务川
----
解放初期剿匪战斗
第二十篇 政事纪略
--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事纪略
----
四县长被戕杀事件
----
王武屠杀惨案
----
抗日救亡
----
盟军飞行员法勒在金竹被害事件
----
务川县政府“应变措施”
--
第二章 解放后政事纪略
----
务川解放与人民政权建立
----
五大任务
----
镇压反革命
----
抗美援朝
----
三反、五反
----
肃反、审干
----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大跃进
----
反“右倾”
----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
----
城市五反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四清
----
拨乱反正,落实干部政策
第二十一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清查登记清匪镇反
----
第三节 侦破反革命集团、取缔反动会道门和邪教组织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户政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九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其他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申诉复查
----
第八节 判决执行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调解
第二十二篇 民政人事劳动监察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社团登记管理
--
第二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
----
第四节 奖励工资津贴补贴
----
第五节 保险福利
--
第三章 行政监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监察工作
第二十三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学书院县学
------
附:明清进士、举人名录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附:全县1957~1998年大学录取学生情况统计表
----
第五节 师范教育
----
第六节 职业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
----
第九节 教育管理
----
第十节 教学研究
----
第十一节 勤工俭学
------
附:务川籍出国留学生名录、务川籍研究生名录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
----
第三节 科学普及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化馆(站)艺术团体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戏剧民间艺术
----
第四节 民间故事
--
第二章 图书文化市场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文化市场
--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 通讯报道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影电视
--
第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类别
----
第二节 文物管理
--
第五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六章 档案地方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防疫保健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医药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业余训练及培训
----
第四节 参赛活动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第二十六篇 社会习俗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
----
第二节 节日
----
第三节 婚嫁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寿诞
----
第六节 禁忌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称谓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五章 帮会会道门巫术
----
第一节 帮会
----
第二节 会道门
----
第三节 巫术
人 物
--
一 人物传
----
田佑恭
----
田景贤
----
邹庆
----
申(礻右)
----
李英才
----
蔡宇光
----
杨光权
----
陈文衡
----
申绍伯
----
贺济洋
----
夏有福
----
张济辉
----
徐致和
----
聂树楷
----
龚来发
----
王济辉
----
李华魁
----
李庆云
----
龚植三
----
田景兴
----
谭寿萱
----
申文钰
----
熊绍儒
----
杨家凤
----
许明光
----
程德培
----
李达
----
郭培师
----
秦亮之
----
龚愚
----
伍静远
----
杨国治
----
陈涛
----
申尚贤
----
何国良
----
熊兰英
----
简太其
----
张纯武
----
田仲模
----
管子余
----
孔敬斋
----
关伯庸
----
孟光涛
----
鲁义权
----
胡同德
----
邹习祥
----
胡俊卿
----
孙克
----
李泽中
----
陈立华
----
朱志川
----
王荷生
----
谢昭尧
----
谭宗壁
----
申烈
----
申惠畴
----
谭席珍
----
徐钟奇
--
二 英名录
----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革命烈士名录
----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牺牲人员
--
三 先进模范名录
----
立二等功以上的革命军人名录
----
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名录
附 录
--
一、文献选
----
婺川县治记
----
请建婺川印江学疏
----
婺川县迁学记
----
明弘治年间乡民文郁魁修长钱山路碑记
----
瓮溪桥路碑记
----
重建婺川学碑记
----
重建婺川邑城门楼记
----
及幼堂记
----
重建申忠节公庙序
----
长截滩渡口碑记
----
祝寿堤碑记
----
婺星亭记
----
调整婺川县区域意见书
----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函
----
婺川县人民解放临时代表委员会通告
----
婺川县十、十一月份工作综合报告
----
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县、市领导关系调整和鳛水、婺川两县改名的批复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通知
----
15万各族各界群众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
----
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关于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群策群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副县长刘江年在县志编纂委员会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及讲话全文
--
二、历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
三、本志各篇章节撰稿人名单
--
四、本志各篇章节编审名单
--
五、本志文字校审名单
编修始末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