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肇源县教育志》和大家见面了,这是肇源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版,对总结肇源教育的历史经验,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意义。
目录
封面
谨以此书献给为肇源教育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
肇源县教育志
肇源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肇源县教育志编辑人员
图片
--
肇源县教育网点分布示意图
--
1990年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与县领导合影
--
庆祝第十个教师节县领导与国家、省、市优秀教师合影1994
--
构筑肇源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
《黑龙江教育》刊发肇源县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庆玉撰写的《树立适度超前发展理念描绘肇源教育美好明天》文章
--
肇源县教育委员会党政班子成员
--
县领导在会议上要求全县人民办好教育县委书记高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盛俊峰、县长方洁
--
原县委书记田凤春、县长高原在教育工作会议上
--
原县长高原、副县长张玉林率财政、教育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检查“两基”工作
--
肇源县教育委员会行政班子成员
--
县长方洁、副县长杨为群率政府办、教委等部门领导检查学校工作
--
“英语一条龙实验”阶段性成果展示会
--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
1995年,实验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孙伟华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
市、县教委领导检查县实验幼儿园
--
个体蓓兴幼儿园
--
欢乐的节日
--
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刘希有(右二)和他的学生们
--
东方书画院长、明远希望学校名誉校长王明远教授在明远希望学校奠基仪式上讲话
--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幕式
--
1999年11月21日,副省长王佐书在明远希望学校落成剪彩仪式上讲话
--
小学的升旗仪式
--
明远希望学校教学楼
--
小学师生与武警战士祭扫烈士墓
--
98抗洪纪念塔前的教育活动
--
兴安乡郊原村小学特级教师周金玲向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
--
“注.提”教改实验总结表彰大会
--
小学首届优秀课评选获奖教师与评委合影1986.5
--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室
--
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廉敏在课堂上
--
原教委主任崔晓闻(右二)、副主任包立平(右一)进修学校校长王瑞华(右三)为小学生优秀课获奖教师颁奖
--
原教委主任刘万山、副主任孙振贵在初教会议上
--
中小学教师在制作电教软件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民意乡中心校校长田吉孝与班子成员在一起
--
演出中的实验小学民乐队
--
浩德蒙古小学蒙语教师在教学蒙语音标
--
原教育局副局长刘殿忠(右一)在外地考察民族教育工作
--
蒙古中学师生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
1990年10月9日,副省长戴谟安到一中视察教育工作
--
原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超高级教师于广兴与班子成员研究工作
--
小学教师在备电化教学课
--
聋校学生在缝纫车间实习
--
第一中学体育馆
--
第一中学教学楼
--
原一中校舍
--
第一中学科技楼
--
第四中学教学楼
--
第三中学教学楼
--
原三中校舍
--
农村第一所教学楼—福兴乡中学教学楼
--
中学化学实验室
--
建设中的茂兴中学教学楼
--
省交通厅援建的通兴中学语音室
--
大庆市政府投资1450万元援建的超等乡中学教学楼
--
原教育科长赵广民(右一)与教委主任张庆玉(右二),在一中建校50周年文艺会上
--
原教育局局长赵国福(左)副局长刘德新(右)在首届优秀课评选总结会上1986.5
--
肇源二中中学特级教师刘炯与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
--
原教育局副局长李秀章(左一)在听课
--
原一中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张振川与教导主任王凤亭研究教学工作
--
首届中学优秀课评选获奖者与评委合影1986.5
--
一年一度的优秀课执教者与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
全神贯注
--
一中中学特级教师杨国庆在课堂上
--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验收肇源教育科研课题
--
中学的CAI课件组在工作中
--
2000年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颁奖仪式
--
原肇源县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梁枫在中学电教研讨会上讲话
--
1998年高考总结、1999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
--
中学阅览室一角
--
三站中学首届艺术节
--
训练中的第六中学武术队
--
中央新闻单位驻黑龙江记者协会小记者采访活动
--
省教委副主任孙万良、职教处长李群、副市长魏兴柱在听取肇源县职教中心筹建工作汇报
--
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楼
--
技工学校校园
--
高级职业中学师生在实习基地
--
头台公社团结大队党支部书记高贵荣介绍农民夜校办学经验
--
二站中学在普教中渗透职教因素
--
1990年10月8日,副省长戴谟安(左一)参观兴安乡成教展室
--
原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肇源分校校长张明义在首届学员毕业典礼仪式上讲话
--
1995年8月24日,全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工作研讨会在肇源县召开
--
前左起:原县委书记郝文国 国家教委电教办副主任于云秀原县长谷春毅
--
首届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结业
--
小学校长第三期提高培训班结业
--
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结业
--
全国燎校会议期间,各省、市代表参观裕民乡张继东的哈密瓜现场
--
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楼
--
原省长田凤山题写的校名
--
原县委副书记方洁在兴安乡农民科技培训班上
--
原县长王兴有、副县长周孝志在绥化地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兴安乡现场会上
--
农民利用空中资源收看科教兴农信息
--
原县委副书记孙玉珍在绥化地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兴安乡现场会上讲话
--
原副县长韩冰(左一)、副县长周孝志(左二)在学校检查教育工作
--
原副县长郭洪波与县政府文教办主任李玉明及部分工作人员研究教育工作
--
淹不没的读书声
--
1998年特大洪灾发生后,市、县领导立即赶赴灾区学校查看灾情
--
洪灾期间,省教委副主任王普庆在副县长杨为群等领导陪同下,了解抗灾保学情况
--
孤岛上的企盼
--
第一所希望小学奠基仪式
--
教委副主任李泽文(左二)为市客运集团援建的新站镇长客小学奠基
--
副市长魏兴柱率市政府办、市教委等部门的领导,到大兴乡西敖包村小学了解学校、教师受灾情况
--
副市长魏兴柱等领导在98教师节前,慰问灾区教师
--
新华书店领导、职工水、陆兼程确保开学前课本到校
--
《黑龙江教育》专载肇源抗灾保学篇
--
原县委书记田凤春深入帐蓬教室了解保学情况
--
洪灾发生后,市教委主任张玉珩在县教委主任张庆玉等陪同下核查教育危房情况
--
98洪灾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资助学
--
由姜国先生捐资十万元援建的古恰乡姜国希望小学落成
--
左起:张庆玉盛俊峰姜国
--
由北京通州区教师捐资援建的超等乡潞源希望小学落成
--
教委主任张庆玉、县职教中心副主任董希军深入灾区学校
--
98春节前夕,省教委、省高校工会领导慰问灾区教师
--
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
原县委书记邹绍钧(右)、县长白晶(左)在教育工作会议上
--
原县长李伦(中)、县委副书记张殿忠(右)、副县长周孝志(左)在听取教育工作汇报
--
庆祝第十五个教师节主会场主席台
--
肇源县通过国家“实普”验收
--
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
在古恰乡召开的全县“两基”工作现场会
--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作桓等领导检查肇源县“两基”工作
--
中小学校长会
--
与会校长
--
省、市、县领导与国家“两基”验收团领导合影
--
2000年9月18日,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温孝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扫盲处处长孙凤歧到肇源县验收
--
温孝杰等国家、省、市领导在兴安乡郊原村小学检查验收“两基”工作
--
副市长魏兴柱向国家教育督导团领导汇报肇源县“两基”工作
--
副县长杨为群向国家教育督导团领导汇报肇源“两基”工作
--
肇源县城镇教师合唱队
--
由5000多名中小学生表演的展示肇源风貌的大型团体操—前进中的肇源
--
老教师合唱队
--
第十个教师节前街头宣传情形
--
杨为群
--
张庆玉
--
李泽文
--
董希军
--
梁枫
--
王爱群
--
李凤莲
--
徐云生
--
刘德新
--
刘德明
--
王瑞华
--
尼木
--
刘炯
--
齐浚源
--
卢天凤
--
苏润生
--
杜伦
--
刘中舟
--
李声
--
任羽
--
庞中怀
--
赵广民
--
赵国福
--
崔晓闻
--
孙振贵
--
刘万山
--
王凤春
--
张庆玉
--
包海寰
--
朱平
--
张铭贤
--
林森
--
陈静
--
梁枫
--
尹发
--
李明祥
--
王文学
--
陈革
--
于一覃
--
于国安
--
赵国庆
--
郭伟才
--
孙树棠
--
赵亚兴
--
何兆明
--
刘德跃
--
李成敏
--
李秀章
--
刘殿忠
--
王兆林
--
包立平
--
林英峰
--
王爱群
--
李凤莲
--
徐云生
--
李泽文
序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私 塾
--
第一章 私塾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章 私塾的课程设置与教材
--
第三章 私塾的教学与管理
第二篇 基础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卫生保健
----
第六节 领导与管理
----
第七节 个体幼儿园与学校学前班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美育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领导与管理
----
第九节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美育教育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勤工俭学
----
第九节 领导与管理
----
第十节 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
第四章 少数民族教育
----
一、蒙古族小学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美育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领导与管理
----
二、蒙古族中学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美育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领导与管理
--
第五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学制和培养目标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美育
----
第七节 劳动教育
----
第八节 领导与管理
第三篇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章 职业(实业)学校
----
第一节 初等农业学堂
----
第二节 县立乙种农业学校
----
第三节农业(农民)训练所
--
第二章 职业短训班
--
第三章 职业中学
----
第一节农业中学
----
第二节半工半读职业学校
----
第三节农职业高中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第一节 肇源县畜牧兽医学校
----
第二节 肇源县卫生学校
--
第五章 技工学校
----
第一节 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学制、培训目标、招生和分配
----
第三节 教学与实习
----
第四节 德育
----
第五节 文体卫生
----
第六节 师资
----
第七节 领导与管理
--
第六章 师范学校
----
第一节 简易师范班和师范讲习所
----
第二节 肇源县初级师范学校
----
第三节 绥化、肇东师范学校肇源分校(中师班)
--
第七章 肇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第一节 筹建过程
----
第二节学校概况
----
第三节办学成果
----
第四节领导与管理
第四篇 成人教育
--
简述
--
第一章 冬学运动
--
第二章 扫除文盲运动
----
第一节 推行速成识字法—第一次扫盲运动
----
第二节 第二次扫盲运动
----
第三节 第三次扫盲运动
----
第四节 调整整顿时期的扫盲教育
----
第五节 新时期的扫盲运动
--
第三章 农民技术教育
--
第四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解放时期和五十年代的职工教育
----
第二节 六十年代职工教育的短暂发展
----
第三节 八、九十年代的职工教育
--
第五章 县办成人教育学校
----
第一节 肇源大学
----
第二节 肇源“五·七”大学
----
第三节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肇源分校
----
第四节 肇源县农广校
----
第五节 电视大学肇源分校
第五篇 教育行政
--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章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各级学校管理
----
第二节 各级学校干部管理及培训
----
第三节 教育视察
----
第四节 招生工作
--
第三章 学制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学制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
--
第四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
----
第三节 教学仪器与图书
----
第四节 电化教育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五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管理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民办教师
--
第六章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教学研究与改革
----
第三节 教育科研
----
第四节 教育学会
--
第七章 党团工会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共青团与少先队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大事记
附录:
--
1.先进集体名录
--
2.优秀毕业生名录
--
3.《中共肇源县委办公室、肇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1999年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通知》
--
4.肇源县五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场)“普九”工作名单
--
5.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