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县志

靖宇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靖宇县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5

出版时间: 2001年05月

目录

封面
靖宇县志
版权页
靖宇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白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参加《靖宇县志》审稿人员名单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县志审稿验收小组人员名单
1981年靖宇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辑人员名单
中共靖字县委书记纪德平同志为《靖字县志》题字
靖宇县人民政府县长孙在志同志为《靖字县志》题字
图片
-- 附图
-- 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题字
-- 中科院资深院士陈梦熊题字
-- 靖宇矿泉城全景
-- 县委,人大,政协办公楼
-- 县政府办公新楼
-- 靖宇大街一端
-- 1980年2月23日,靖字县召开万人大会,纪念杨靖字将军殉国40周年
-- 杨靖宇将军在此殉国
-- 1980年2月23日省革委会主任王大任敬献花圈
-- 198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的女儿与孙子敬献花圈
-- 杨靖宇将军牺牲地全景
-- 杨靖宇将军纪念碑
-- 杨靖字将军殉国地纪念碑
-- 中央,省,市领导参加杨靖字将军纪念大会
-- 杨靖字将军石塑
-- 飞龙泉
-- 龙岗五号泉
-- 九龙泉
-- 娃哈哈水源保护区之二——丹凤泉
-- 飞龙泉源头
-- 吊水湖矿泉
-- 杭州娃哈哈集团吉林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外貌
-- 娃哈哈矿泉水现代化生产线一角
-- 娃哈哈矿泉水产品
-- 靖宇县吉源矿泉有限公司外貌
-- 吉源矿泉水现代化生产线一角
-- 吉源矿泉水产品
-- 西洋参场集团公司办公楼外景
-- 附图一
-- 附图二
-- 西洋参系列产品
-- 西洋参参籽
-- 参茸制品
-- 参茸制品
-- 小学生运动会
-- 陈维珍剪纸
-- 靖字县医院门诊部
-- 杨靖字小学升旗仪式
-- 1996年全国少年举重比赛中,靖宇县运动员获得两金两银
-- 舞狮
-- 人工培育榆黄蘑
-- 参籽
-- 猴头蘑
-- 梅花鹿
-- 灵芝
-- 木耳
-- 白桦林
-- 硕果累累
-- 林下参
-- 田园风光
-- 小营子电站
-- 农家小院
-- 城墙砬子
-- 仁义山水
-- 一线天
-- 仁义风光
-- 小营子风景区
-- 柞叶,枫叶
-- 枫叶
-- 江山如画
-- 再就业商场
-- 国税局办公楼
-- 农业银行办公楼外貌
-- 特产局办公楼外貌
-- 靖宇矿泉城夜景
-- 县人武部班子会议
-- 奖旗
-- 对民兵进行专业培训
-- 奖杯
-- 民兵应急分队训练
-- 奖牌
-- 交通局班子成员
-- 省,市、县领导检查验收新建公路
-- 靖字青龙河大桥
-- 靖白公路收费站
-- 靖白公路
-- 农村信用联社办公楼外貌
-- 农村信用联社支持发展中的吉源饮品有限公司
-- 农村信用联社支持发展的“菜篮子”工程
-- 燕平乡信用社为农村发放春贷
-- 现代化管理培训
-- 矿管局领导班子研究发展规划
-- 那尔轰金矿
-- 东林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外貌
-- 三O九煤矿贮煤场
-- 龙马煤矿贮煤场
-- 农机煤矿贮煤场
-- 石油公司办公楼
-- 石油公司经理柳明海
-- 公司领导研究工作
-- 靖字加油站
-- 人民银行办公楼外貌
-- 建设银行靖字支行办公楼
-- 人民银行领导班子成员
-- 建设银行靖字支行行长谢玉山在工作中
-- 人民银行职工业务培训
-- 建设银行靖字支行领导班子研究工作
-- 地税局营业室
--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 业绩辉煌成果丰硕
-- 常抓不懈
-- 组织收入动员大会
-- 国税局征管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迈进
-- 人寿保险公司办公楼外貌
-- 公路段养路工人在施工现场作业
-- 人寿保险公司经理陈建伟与基层领导签定责任状
-- 养路,护路
-- 加强业务宣传增强保险意识
-- 靖宇县公路建设水平日益提高
-- 文体局局长罗丽娟与基层单位签责任状
--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
-- 文体奖杯
-- 育红小学校园
-- 节日里的文化艺术活动
-- 靖宇县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体操表演
-- 靖宇镇街区图
-- 靖宇县行政区划图
序言
凡例
概述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篇 建 置
-- 第一章位置面积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归属与建置
---- 第二节地名沿革
-- 第三章境域区划
---- 第一节境域
---- 第二节 区划
-- 第四章县城乡镇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 乡 镇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势 山脉 山峰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类型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 日照幅射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节霜期
---- 第六节相对湿度
---- 第七节地温
---- 第八节风力
-- 第四章河流 湖泊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湖泊
-- 第五章土壤
-- 第六章生物
---- 第一节植被
---- 第二节野生植物
---- 第三节野生动物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矿物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低温冷害
---- 第二节霜冻
---- 第三节冰雹
---- 第四节水灾
---- 第五节龙卷风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一节人口密度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人口再生产
---- 第一节婚姻状况
---- 第二节计划生育
---- 第三节生育状况
第四篇 农牧业
-- 第一章 土地开发利用
---- 第一节土地开发
---- 第二节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土地管理
---- 第四节农业区划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互助合作
---- 第三节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蔬菜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农技机构
---- 第二节耕作方法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四节种子改良
---- 第五节肥料施用
---- 第六节植物保护
-- 第五章农机农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具改革
---- 第三节农业机械
---- 第四节农机服务机构
---- 第五节农机管理机构
-- 第六章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物资管理
---- 第五节收益分配
-- 第七章畜牧
---- 第一节畜禽种类
---- 第二节饲养管理
---- 第三节疫病防治
第五篇 林业
-- 第一章资 源
---- 第一节林相
---- 第二节林业调查
---- 第三节林种分布
-- 第二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抚育更新
---- 第四节林业科研
-- 第三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森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采伐
---- 第一节森林开发
---- 第二节 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
---- 第三节解放后的森林采伐
---- 第四节采运工具
-- 第五章林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林权划分
---- 第三节林政管理
---- 第四节销售管理
-- 第六章林场
---- 第一节地方国营林场
---- 第二节集体林场
第六篇 水利 电力 水产
-- 第一章行政机关与科技队伍
---- 第一节行政机关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基层单位
---- 第一节小营子水电站
---- 第二节海岛水电站
---- 第三节乡镇办小型水电站
-- 第三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堤防工程
---- 第二节水库塘坝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治理
-- 第五章 电力管理
---- 第一节电力概况
---- 第二节发电供电
---- 第三节安全管理
-- 第六章水产
---- 第一节水面
---- 第二节主要水产
第七篇 特产
-- 第一章人参业
---- 第一节 山 参
---- 第二节园参
---- 第三节人参加工
---- 第四节林参间作
---- 第五节参场概况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中草药
---- 第二节食用菌
---- 第三节浆果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鹿
---- 第二节貂
---- 第三节田鸡
---- 第四节蜜蜂
-- 第四章采集业
---- 第一节食用菌
---- 第二节中草药
---- 第三节山菜
---- 第四节野果
-- 第五章野生动物
---- 第一节食肉动物
---- 第二节食植物动物
---- 第三节鸟类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个体私营工业
---- 第二节全民工业
---- 第三节集体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二节煤炭工业
---- 第三节建材工业
---- 第四节木材制品工业
---- 第五节机械工业
---- 第六节电力工业
---- 第七节化学制药工业
---- 第八节纺织缝纫工业
---- 第九节食品工业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管理内容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 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第四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靖宇县邮电局
---- 第二节靖宇县乡镇邮电支局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辟城
---- 第二节街道与桥梁
---- 第三节房屋
---- 第四节市政
---- 第五节环境卫生
---- 第六节街道绿化
---- 第七节主要建筑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规划管理
---- 第二节农村建房
---- 第三节公共设施
-- 第三章房产管理
---- 第一节房屋普查
---- 第二节公房分配与维修
---- 第三节租金
---- 第四节房屋交易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治理措施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设计
---- 第二节建筑工程公司
第十一篇 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二节农副产品
---- 第三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三章粮油商业
---- 第一节粮食库所
---- 第二节粮油购销
---- 第三节粮食调运
---- 第四节食盐
-- 第四章物资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资供应
第十二篇 工商 物价 标准计量
-- 第一章工 商
---- 第一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商标注册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演变
---- 第二节物价补贴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第十三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五节乡镇财政
---- 第六节财务监督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税收管理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货币流通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储蓄
---- 第六节债券
-- 第四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额保费
---- 第三节防灾理赔
第十四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组织工作
---- 第四节宣传工作
---- 第五节纪律检查工作
---- 第六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七节党校
---- 第八节信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共青团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科协
第十五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权利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提案处理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濛江垦务局
---- 第二节 濛江州
---- 第三节 濛江县公署(县政府)
---- 第四节伪濛江县公署
---- 第五节人民政府
---- 第六节基层政权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委员会议
---- 第三节工作活动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羁押看守
---- 第四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林业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林业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公证工作
---- 第五节律师事务
第十七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拥军支前
---- 第二节优抚
---- 第三节荣复转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社会救济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收容遣送
---- 第七节殡葬改革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工资
---- 第三节福利待遇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人事机构
---- 第二节干部编制
---- 第三节干部录用
---- 第四节干部构成
---- 第五节干部福利
---- 第六节人事监察
---- 第七节干部精简下放
---- 第八节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第六节教师队伍
---- 第七节教学设施
---- 第八节教育经费
---- 第九节勤工俭学
---- 第十节教育管理机构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队伍
---- 第二节科研成果
---- 第三节科技成果推广
---- 第四节学术研究
---- 第五节情报交流
---- 第六节科技咨询
---- 第七节地震测报
---- 第八节学术团体
---- 第九节科技管理机构
第十九篇 文化 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章文化事业机构
---- 第一节文化馆站
---- 第二节纪念馆
---- 第三节图书馆室
---- 第四节书店
---- 第五节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六节剧团
---- 第七节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 第二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工作
---- 第二节群众业余文化活动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戏曲
---- 第二节文学创作
---- 第三节曲艺
---- 第四节美术书法摄影剪纸
---- 第五节民间文学
--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 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五章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 古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古迹
---- 第三节革命历史遗址
第二十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 生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三节医疗技术
---- 第四节医疗设施
---- 第五节中医中药
---- 第六节卫生防疫
---- 第七节妇幼保健
---- 第八节医疗制度
---- 第九节医药管理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业余体校
---- 第五节体育设施
第二十一篇 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征兵
---- 第二节志愿兵
---- 第三节义务兵
---- 第四节预备役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东北沦陷时期驻军
---- 第三节解放后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民国保卫团
---- 第二节国民党保安队
---- 第三节农民自卫队
---- 第四节人民武装
-- 第四章战事
---- 第一节抗日斗争
---- 第二节“四保临江”战役的战斗
---- 第三节剿匪斗争
-- 第五章兵祸 匪患
---- 第一节兵祸
---- 第二节匪患
---- 第三节县大队二连叛变
-- 第六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人民防空宣传
---- 第三节人防设施
第二十二篇 抗联
-- 第一章那尔轰根据地
---- 第一节根据地抗日武装
---- 第二节根据地党政组织
---- 第三节根据地武装斗争
-- 第二章重要会议
---- 第一节城墙砬子会议
---- 第二节一、二军会师
-- 第三章抗联中期的战斗
-- 第四章抗联末期的艰苦斗争
---- 第一节艰苦生活
---- 第二节杨靖宇殉国
---- 第三节杨靖宇牺牲后的漾江
---- 第四节抗联在漾江的最后活动
-- 第五章抗联歌谣
-- 第六章抗联故事
-- 第七章抗联叛徒与日军罪行
---- 第一节抗联叛徒
---- 第二节 日军罪行
第二十三篇 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婚姻习俗
---- 第三节丧葬习俗
---- 第四节节令习俗
---- 第五节称谓习俗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伊斯兰教
---- 第二节基督教
-- 第四章方言 谣谚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土语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民谣
---- 第五节歇后语
-- 第五章传闻轶事
---- 第一节人参公主
---- 第二节八宝兰子
---- 第三节刘炮头杀狼精
-- 第六章社会陋习
---- 第一节迷信活动
---- 第二节恶习陋俗
-- 第七章社会新风
---- 第一节喜事新办
---- 第二节舍己救人
---- 第三节敬老爱幼
第二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张廷桂
---- 杨靖宇
---- 曹亚范
---- 桑文海
---- 温兆祥
---- 刘瑞华
---- 张国昌
---- 王希圣
---- 高福贵
-- 第二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告各地同胞书
-- 二、县志编修始末
-- 三、为接到漾江州关防开用日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