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市境内文物的状况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2000年03月
目录
封面
余杭文物志
彩图
--
良渚文化博物馆外貌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良渚文化博物馆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观赏良渚文化黑陶
--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良渚文化博物馆参观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视察良渚文化博物馆并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考察良渚遗址
--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良渚文化博物馆视察
--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在良渚文化博物馆考察工作
--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在良渚文化博物馆参观
--
良渚文化博物馆开馆典礼
--
“中国·良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余杭召开
--
《良渚遗址群保护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在余杭召开
--
“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玉器展”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
--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查尔斯·普来克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严文明等考察良渚遗址
--
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会长后藤康男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
反山遗址1989年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瑶山遗址1989年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汇观山遗址1996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莫角山遗址1996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小古城遗址
--
塘栖广济桥
--
南山造像
--
章太炎故居
--
吴昌硕墓
--
新石器时代·筒形釜
--
新石器时代·石犁
--
新石器时代·曲肱式破土器
--
新石器时代·刻符罐
--
新石器时代·黑陶鼎
--
新石器时代·玉琮
--
新石器时代·玉琮
--
新石器时代·玉琮
--
新石器时代·玉琮
--
新石器时代·玉镯
--
新石器时代·玉璜
--
新石器时代·玉壁
--
新石器时代·玉钺
--
新石器时代·玉柱形器
--
新石器时代·刻花玉项饰
--
新石器时代·玉锥形器
--
新石器时代·玉三叉形器
--
新石器时代·玉冠形器
--
商·石戈
--
商·有段铜锛
--
商·圜底罐
--
东汉·扁壶
--
战国·甬钟
--
春秋·越王矛
--
两晋·谷仓
--
西晋·狮形水注
--
唐·宝相花镜
--
宋·双鱼洗
--
清·青花大盖罐
--
北宋·“雪堂”砚
--
明·李待问《行草立轴》
--
明·蒋明凤《草书五言诗轴》
--
章炳麟《篆书轴》
--
近代·吴昌硕《行书七言诗立轴》
--
1.清·章声《山水图轴》
--
2.清·张适《乔岳高秋图轴》
--
3.清·蒲华《四季山水屏》之一
--
4.现代·姚虞琴《兰花立轴》
--
5.现代·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合作《长春图》
浙江省余杭市文物分布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总述
--
第一章地理环境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地形地貌
----
第三节水文
----
第四节气候
--
第二章历史沿革
--
第三章文物概述
--
第四章大事记
第二篇 良渚文化
--
第一章 良渚文化综述
----
第一节考古述略
----
第二节文化特征和年代分期
----
第三节社会面貌和历史地位
--
第二章 良渚遗址
----
第一节 良渚遗址的发现
------
一、施昕更与《良渚》
--------
施昕更
------
二、何天行与《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
--------
何天行
----
第二节 良渚遗址的发掘
----
第三节 良渚遗址的分布
------
一、大观山遗址区
------
二、荀山遗址群
------
三、桥北遗址群
------
四、黄泥口遗址群
------
五、零散遗址
--
第三章 其他良渚文化遗址遗存
--
第四章 良渚文化研究
----
第一节学术研讨会
------
一、纪念良渚遗址发现50周年学术讨论会
------
二、上海良渚文化学术讨论会
------
三、杭州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
------
四、“稻作文化与吴越情结”学术研讨会
------
五、中国·良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
六、中国良渚文化玉璧专题学术研讨会
----
第二节学会及其研究成果
------
一、余杭市良渚文化学会
------
二、良渚文化研究成果
------
附录良渚遗址重要发掘简报(摘要)
--------
第一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
第二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
--------
第三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
--------
第四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报告
--------
第五余杭莫角山清理大型建筑基址
第三篇 地下文物
--
第一章古遗址
--
第二章古墓葬
----
第一节汉代以前墓葬
----
第二节 两汉至南朝时期墓葬
----
第三节 宋代以后墓葬
--
第三章 古窑址
----
第一节 两汉时期窑址
----
第二节 两晋、南朝时期窑址
----
第三节宋代窑址
--
第四章 古窖藏
第四篇地面文物
--
第一章古建筑
----
第一节城隘 古道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寺庙塔
----
第四节泉井
----
第五节 书院、藏书楼
----
第六节民宅 官署
--
第二章 造像 题刻 碑碣
----
第一节 造像
----
第二节题刻
----
第三节碑碣
--
第三章 近现代史迹
----
一、革命史迹
----
二、名人史迹
--
第四章 古镇
----
第一节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塘栖镇
----
第二节余杭镇
----
第三节临平镇
第五篇 博物馆事业
--
第一章 博物馆 纪念馆
----
第一节博物馆
------
一、良渚文化博物馆
------
二、余杭市博物馆
----
第二节纪念馆
------
吴昌硕先生纪念馆
--------
吴昌硕
--
第二章馆藏文物
----
第一节 石器
----
第二节玉器
----
第三节陶器
----
第四节 瓷器
----
第五节铜器 铁器
----
第六节书法 绘画
----
第七节碑拓
第六篇 保护管理
--
第一章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市级文物管理机构
------
一、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二、余杭市文化局
----
第二节 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
------
一、浙江省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
------
二、余杭市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
------
三、余杭市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
------
四、乡镇良渚遗址群保护领导小组
----
第三节其他机构
------
一、余杭县文物图书清理小组
------
二、余杭市文物监察中队
------
三、余杭市章太炎故居管理所
------
四、业余文保员队伍
--
第二章保护
----
第一节文物普查
----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
------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与调查
------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利用
----
第三节文物收集
------
一、接受捐赠
------
二、拣选
------
三、收缴和接收移交
------
四、抢救性发掘
------
五、征集
----
第四节文物执法
------
一、规划的制定
------
二、规划的贯彻实施
------
三、表彰与惩处
------
四、其他
--
第三章 宣传展览与活动
----
第一节 宣传
----
第二节 展览与活动
------
一、举办展览
------
二、大型活动
附录历代名人咏余杭古迹诗文选
编后记
《余杭文物志》编纂人员名单
版权页